民師歲月,給你留下多少回憶呢?

寒韓寒


01:鄉村民辦教師是最敬業的老師,心無雜念,冰清玉潔,他們向學生捧出一顆滾燙的愛心。

1972年,我開始上學。那時還沒有正式的學校,大隊找了一個臨時的房子—— 一戶人家的磨坊。我們班21個人,就圍著一個碩的磨盤坐,剛好坐一圈兒。這個磨盤就是我們21個人的課桌。老師是村裡找的,就是現在說的民辦教師。他姓李,個很高很瘦。在我們幼小的心裡不知道他教課好壞,只知道他是我們的老師,教什麼我們就學什麼。


那時的冬天很冷,整個冬天都是冰天雪地,學生上學很困難。李老師和我們是一個村的,我們村九個學生,我最小。他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排著隊。個高的在前,個子矮的在後,後邊的拽了前面的衣襟,就像紅軍過雪山那樣艱難地行走。就是這樣,我也總是在隊伍後滑倒。我一滑倒,就會使整個隊伍混亂。李老師嫌我太笨,就揹著我,就這樣, 我在他的肩膀上度過了兩個寒冷的冬天。

現在的老師放在那個時候,能這樣負責,這樣有愛心嗎?

02:那時的民辦教師最敬業,敢管學生,課外輔導從不收費。。

磨坊很簡陋,磨坊以外卻別有洞天。後面是一個小樹林,我們跑到小樹林裡玩。秋天樹林裡有許多小刺蝟,我們捉刺蝟玩。那時我的想象力極豐富,老師講課,我的心還在小樹林裡,還在可愛的小刺蝟那裡。李老師講的什麼,我一概不知。當然一到秋天我捱打最多,李老師的小棍兒總在我的屁股上留下一道道鮮紅的印跡。打完了,留下來給我輔導作業,作業做會了才能回家。只要是有刺蝟活動的季節,也是我最倒黴的季節,幾乎天天都這樣,捱揍,挨罰。我心裡很委屈,就罵李老師是壞蛋,奶奶揚起手中的筷子,對著我的腦袋啪啪就是幾下,大聲訓斥我,不要罵先生。

上三年級那一年秋天,大隊修好了學校,我們搬了進去。李老師給我們佈置一篇作文,讓寫小動物。我就想起了那些可愛的小刺蝟,提起筆,寫小刺蝟的樣子,寫小刺蝟的可愛,寫小刺蝟的生活方式。李老師看了很高興,笑著說,打沒白挨。

那個時候學生作業不會老師就輔導,輔導很認真,當然也很嚴厲。他們從不計報酬。如果是現在的老師能利用課餘的時間給學生輔導作業嗎?如果輔導,難道不收費嗎?民師時代,民辦教師還真不收費。

03:他們的待遇是天底下最低的,他們拿的是不叫工資的工資。


1985年,我師專畢業,在我們鄉的一所聯中教書,有幸和李老師成了同事。他也調入了這所聯中——我才知道李老師是有學問的。

當時,民辦教師工資分兩部分發放。一是國家補助,十一塊二毛五,二是鄉里統籌,十九塊七毛五。兩項合計了31元。由於初中有早晚自習,所有老師都在學校吃住。民辦教師的糧食是從家裡帶的,菜金每天大約五六毛錢,一星期六天上班,一個月吃飯要20來元。李老師很簡樸,不抽菸不喝酒。其實他不敢抽菸,也不敢喝酒。每個月能省下10元貼補家裡。這是李老師,如果換做其他老師,掙這點錢根本就不夠自己花,何談養家餬口?

上世紀90年代以後,民辦教師的工資上漲了,兩項補助加起來超過100元。可是,整個社會的收入都增加了,到城裡打工的人很多,他們一天能賺二三十塊,甚至更多。

有人諷刺民辦教師說,幹一天還買不了一碗燴麵,幹一個月還不夠喝一頓酒呢!這話說的很實在, 幹過民辦教師的朋友們都深有感觸吧?


04:待遇低工作任務卻繁重,他們撐起了鄉村的基礎教育。

80年代到90年代,我們所在的那所聯中只有兩個公辦教師。一個城裡來的,認為是公辦教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校長不敢給他分課。一個公辦教師就是我。其餘的包括校長16人全是民辦教師,我們五個班級的課程。幾乎全部是民辦教師擔任。他們工作很辛苦,任勞任怨,愛崗敬業,很少有人曠工,遲到,請假。

可以說,上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初農村基礎教育,民辦教師是主要力量,他們用瘦弱的脊樑撐起了鄉村基礎教育的藍天,他們為共和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民辦教師是一個巨大的群體,這個群體是早期多村基礎教育的主力軍,其奉獻精神是可以載入史冊的。


05:一人幹民師,全家都辛苦,民師更辛苦。

還說我們敬愛的李老師。他家六口人,妻子,三個兒女,一個老爹。分責任田20多畝。20多畝地,幾乎全有妻子耕種。妻子是一個好妻子,人很豁達。開始人們用牛犁地,她也會使喚牲牛犁地,後來人們用四輪拖拉機犁地,她也學會用四輪拖拉機犁地,男人能幹的活兒,她一樣不落都會幹,男人吃的苦,她一點也沒少吃。

90年代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有人種蘋果,有人種西瓜,這些東西賺錢多。李老師的妻子也種。種了自己拉到城裡賣。

可以說,在我們村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能比得上她的,她比任何一個女人吃苦都多。沒有到40歲,她已經憔悴了。

李老師心疼她,為了讓妻子能省點力,他下了晚自習回家,摸著黑幹活兒。有的重活他能幹一夜,幹完活兒再去學校。第二天早晨妻子到田裡一看,田裡的活兒已幹完了,女人流下了眼淚。

這種繁重的“兩頭忙”,持續了20多年。這20年是一種守望,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毅力。假如沒有這些東西,有誰能堅持下去呢?可是我們的民辦教師,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為了祖國的基礎教育的發展,默默的忍受,默默地堅持。也只有他們,也只有這群堅韌不拔的人能堅持下去。

05:他們地位低,身份卑微,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他們,任何一個幹部都有開除他們的權利,他們甚至在狹縫中生存,但是他們默默無聞,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才。

說到民辦教師的地位,可以用卑微一詞。卑微到什麼樣的程度?幹過民辦教師的朋友都知道,任何干部都可以開除他們,他們的一句話就能決定一個民辦教師的命運。

因為出河工,一個大隊的支書就能辭退一個民辦教師。因為計劃生育,一個計劃生育幹部就能讓一個民辦教師回家,因為一句話,一個學校校長就可以不聘用一個民辦教師。民辦教師只有一個最令人心酸的願望,那就是轉成公辦教師。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們只好夾著尾巴在峽縫中生存。他們忍氣吞聲,不敢反抗任何人,他們心中有怨,不敢向任何人傾訴。處處小心,處處謹慎,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可以說他們是最可憐的一個群體。


這群人能不能稱得上英雄?不敢說他們是英雄,但是他們所做的貢獻是任何人都能看得見的。在那個激情澎湃的年代,他們燃燒了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培育英才。假如沒有他們,能有鄉村基礎教育的今天嗎?假如沒有他們,能有鄉村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嗎?假如沒有他們,國家經濟能發展這麼快嗎?也許他們不是英雄,但我敢說他們是一群最可愛的人。



寒韓寒


我74年高中畢業,75年2日參加教師隊伍(民辦教師),到87年考入師範學校學習兩年畢業後成為一名公辦教師。就是說當了13年民辦教師。

13年中,所在學校先後調動了5位校長和11位老師,我都能與他們友好相處,從沒有工作中的,生活中的矛盾翻過紅臉。

那些年月,民師的工資極低,必須要參加集體勞動和家庭勞動來增加一點收入,這與教學工作必然發生衝突。為了工作生產兩不誤,我給自己立下規矩:工作第一,生產第二。堅持每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備課,作業放在夜晚加班,不能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生產勞動再忙也放在星期天。

那時候小學升初中要通過升學考試,各校都抓升學率,因為升學率是考核學校,考核老師的重要依據之一。家長也非常希孩子能順利考上初中,否則就是回家當小農民,或復讀一年再考。為了學校和自己的名譽,為了不辜負家長的重託,我只有一個選擇:拼命幹。

教書是技術活,光賣力是不行的,重要的還是教學方法要得當,我就向領導和老師們請教,自動也多研究教材,研究教學方法,不斷的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利用星期天給畢業班補課,儘管沒有補貼,也義無反顧。我所授的幾屆畢業班升學率都達到理想水平,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

我們這裡是山區,居住分散山路崎嶇,河流多,每逢洪水季節,學生安全是學校的頭等大事。上學由家長送,放學由路隊老師負責學生到達安全地點,或者交到家長手上,一般小水老師帶學生手拉手過河,一旦有大水我把學生一個一個背過去。最危險的一次是大水差點把我和學生一起沖走。

最難忘的是我妻子生病在六安住院二個月,我一沒錢,二沒時間,我急得瘦成皮包骨。快要崩潰了,感謝學校領導和同事們幫我度過難關。

民辦教師與公辦教師只是工資待遇不同,別的方面是一律平等的,家長不把民辦教師另眼看待。家鄉人民向來有尊師重教的習慣,家長們的表達方式是老師吃飯,往往請村幹部或當地有名望的長者陪著,顯得既隆重又親切。

在民師的歲月裡,有辛酸的往事,更有幸福的回憶。無論如何那是我人生中值得紀念的時光。


PMY0808


我1974年1月高中畢業回鄉,正值批林批孔,反擊右傾翻案風。大隊辦學習班,我被推薦去學習班寫材料。當時大隊辦小學,貧下中農管理學校。我又被推薦去當民師。這樣白天上課,晚上寫批林批孔反擊右傾翻案風材料,身兼兩職。學習班結束後,我就正式走上教育崗位。我一進校就教五年級。五年級有64名學生。馬振扶事件,黃帥反潮流,師生是同一戰壕的戰友,所以學生很難管理。但我是本鄉本土的老師,年齡不大但輩分大,學生不聽話我就罰他背課文,罰他抄寫字詞。對於最不聽話的學生,我就利用放午學放晚學到他家當著他家人的面要他完成學習任務。就這樣堅持做,感動了家長,也感動了這些調皮的學生。我那時還沒成家,有的是時間和功夫,一天到晚和學生泡在一起。學校離家近,學生都在一個村上,吃飯端著碗都走家串戶家訪,因此學生的品格,脾氣我都熟悉,都瞭解。漸漸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了,學習的風氣也濃了。後來學習蘇州經驗,重學重教,整個社會對讀書又重視了。那時的學校不但重視文化課的學習,還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星期天帶學生打秧草,採中草藥,拾稻穗,踩稻茬……每學期要開體育運動會,文藝演出。學生的活動豐富多彩。學校的管理也很嚴格。我們一早到校要政治學習,然後回家吃早飯。早飯後慌慌張張到校上課。晚上要晚辦公,備課,批改作業,一直到九點才休息。我校是中心小學,當年十三個教師,一個會計,公辦教師三人,十個民師。民師都在大隊記工分。大隊領導經常到學校走走看看,因為學校的教室是大隊蓋的,教學器材用具全是大隊拿錢,有時大隊領導還請我們教師吃飯。大隊遇到寫標語,出大批判專欄,開展什麼活動,抽調教師去幫忙,校長總是積極給予支持。學校和大隊領導層,和社員群眾的關係都處得相當好。77年恢復高考,我參加了,預選後體檢,眼睛視力只有0.2,不合格,落選了。78年民師整頓,我們校十個民師文化考試都過了關,我在小學部考了全區第一名。79年1月,縣招考公辦教師(自然減員補充),我考的是小學語文教師名額,文化考試全縣第一,但課堂教學第二,總分與第一名相差0.5分,結果又落選了。80年民師招考進中師班進修,我考上了。考上中師班,轉戶口,成為公辦教師,當時很激動。我們公社一百多民師就我一個人考上了,更感到自豪。全縣幾千民師,只招一個民師班,考上的54個民師都是教育界的精英。80年10月分田單幹,我就沒分到土地了。進修兩年,我又回到原校教書,但身份變了。後來,我校一部分民師退養了(94年),退養的現在也有近3000元的養老退休金,一部分陸續考上中師班轉公,沒考上的2000年全轉正了。民師為中國的教育奉獻了一生,撐起了中國教育的藍天。當民辦教師的那一段時間是我最努力的一段時間,也是我人生轉折點的時間,當年的一切情景我還記憶猶新。


黃詩祥676


民師歲月,留下了多少回憶?

那是不堪回首呵!一九七零年,我服從生產大隊的安排,讓我這所謂的文化人去當民辦教師。

一座兩間的五保戶去世留下的房子,四面黢黑。門和窗戶都沒有玻璃,那個年代冬天非常冷,生產隊裡養的牛都給凍死。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上學,小手小臉都凍破。

可憐孩子們扒在泥臺子上學習。我每天早上從自家柴禾垛上弄點柴禾給孩子們烤烤火,然後再上課。時間長了,孩子們自己帶著柴禾去教室烤火。那也趕不走寒冷,有時大雪封門,得把雪鏟走才能開門,你說有多冷吧。

儘管這樣,我沒有耽誤孩子們的學習,上完早讀,就帶孩子們圍著村裡的街道跑步,為的是賺暖和!期未考試成績優良,平均分數九十多分,還可以吧。

我這文化人也只上了三年學,趕上文革時期沒學上了。結果當上教師讓我教五年級數學,三年級語文,還有一至五年級的唱歌。

怎麼辦?學呀!我頭天邊寫教案邊學習,不會的向別的老師請教。尤其是五年級的追擊`行程類的應用題很難呀。手裡拿個柴禾棒在地上畫圖,算題。費老勁了。

三年級的語文難題在於指導學生寫作文,難吶。小孩子哪懂什麼作文!我就提前給他們講故事,讓他們複述,然後再寫下來,慢慢的引到了路上。還別說,我這當老師的也不會寫,這是實話。

這唱歌也給教下來了,我扯著破鑼嗓子教孩子們唱革命歌曲,唱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豔豔…還有豫劇朝陽溝,會什麼就教什麼。

最讓我開心的是我教的珠算課,全公社的教師都來觀摩我的珠算課。年終得了獎狀,也不知給扔哪去了。

現在回憶起來,當民師的歲月有苦也有樂!想起自己的辛苦,再想想孩子們的笑臉,還有現在都當上爺爺奶奶的學生見面還恭敬地叫老師,我知足了!來人間一回,做了一件非常光榮受人尊敬的事業,我很自豪!雖然領的教齡補貼太少,可那是黨和政府承認我的功勞。可是我老了,身體多病,又無生活來源,過的實在難!我說的是實話!能再漲點教齡補貼就更好了!

當民師的歲月,留給我太多的回憶,有苦更有甜!


用戶夢語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家接受教育的層次都很低,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山區的村小極度缺乏教師,因此,有些上了初中,或高中的學生就直接回去教小學。

我的姐姐高中畢業後,就曾去大隊小學當民辦教師,那時教室簡陋,一個學校就五個班,有兩間辦公室,一個土壩子,總共八個教師,每個老師教一個班,另外一個體育老師,一個音樂老師,一個美術老師,美術老師是校長,音,體,美三個老師還兼管一切其它雜務,甚至有老師請假時,他們還得輪流去代課。記得有一次,我姐姐生病請假了,另外有兩個老師也同時請假了,沒有辦法,校長很早就來我家,請我去代兩天課,我爸說:我三女還要上學呢。

校長說:二三十個娃娃沒人管達,又不可能隨便放假。

他說了情況後,我就同意去了。那是小學三年級的娃娃,二十七個孩子,黑板斑剝得一塊一塊的,坑坑窪窪的,字都不好寫,黑板擦也沒有,就是一塊破布拿來擦黑板,教室後牆有一個洞通往隔壁班,等我在黑板上板書時,一男學生就從洞裡鑽到隔壁班,然後打開教室門,大搖大擺的走進教室,全班同學鬨堂大笑,那男學生還昂起頭洋洋得意的望著我。那時我(我還在爸爸單位的子弟校上初三)很生氣,鼓起勁,三步並作兩步的趕過去,使出全身力氣抓住那男學生拖他出教室,呯的一聲把教室門關好,繼續講我的課。

這件事已過去了三十幾年,我還記憶猶新。


緣生緣滅


我參加民師是1978年5月。那時我們全縣進行民辦教師大整頓,將年齡大了的或是的確不能勝任這項工作的社員群眾意見過大的,適當作調整,縣教育局裡派員到公社(區)來領導,文衛組(教育和衛生領導的統稱)到各大隊,和大隊支部一併到學校具體開展工作。我當時高中畢業,在生產隊擔任會計兼任記工員,還任民兵排長。大隊支部對民師整頓相當重視,程序是群眾推薦,大隊討論通過,然後到區文衛組統一考試才能錄用。我被錄用了!時光真快啊,在村小學當了十多年的校長,後來村小學合併到鎮上,一晃我在這工作崗位上都滿四十一年了,快樂有苦惱也有;不管怎樣說我始終是懷有一顆熱情打拼的心和善待他人的情走過來的!2019我即將結束我的教學生涯,再見了我全心愛著的事業!


9413布衣百姓


我十六歲高中剛畢業,那年冬天,我村的教師拉煤途中架子車翻車砸壞了腿。當時的校長和校董找到我,讓我去代課教學。從此一干二十六年,直主2006年學校撤點並校。教過一至三年級複式班,普九,掃盲,擔任了八年校長,也經歷了五位校長,至今還保存有市縣鄉頒發的榮譽證書。現如今每月領取民師補貼260元。但我仍很慶幸,國家沒有忘記我們,也很淒涼,教過的學生喊我一聲老師,又很欣慰。更加企盼,每月十元的教齡補貼能否再提高一點呢?


用戶3397536142527


十四年的苦難歲月,七二年進校,八六年回村。當時學校只有一個公辦校長。全部是本村民辦,一個月二十六天工分,寒暑假不撥工,留下建校勞動的村上記工,每個勞動日三一一四角錢。沒有桌凳,沒有玻璃窗,冬天根本沒有取暖費",一個班規定一點二個老師。代教二年,經過考試,聽課,試講評定轉為民辦,每月縣上補助三無生活費,實行責任制後漲到互元,分地後由鄉上在公糧中提取教育附加費,月三十五元,經常拿不到手。確實有走後門進校,能進來,靠山有,轉民辦轉公辦,容易。我們青化六人都是八五年前有任用證經全縣統一考試評比,市級備案的正式民辦教師,是生育二胎被辭退的,還有家中困難離校的,太悲哀了,不忍回首,暫停。


高悶生


民師歲月有我的深刻感受和美好的回憶!我還是用我寫給一位鄉村教師一首詩《園丁頌》,來回答吧!

教書育人似園丁,辛勤耕耘付真情;三尺講臺任你舞,粉墨遍身育智星;學富五車布天下,富民強國棟樑擎;我本昔日教書匠,兩鬢斑白成老翁;任責未完爾待續,教書育人人人頌!


長壽星898


民師,應該指民辦教師,我是80後,那會兒好像小學階段民辦教師特別多,他們大多沒有多高的學歷,但是,是他們托起了農村的教育,是他們成就我們學習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