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主題探討解讀《我們天上見》的獨特魅力

文|雯夏情感

對於一些經典老片,筆者覺得,需要多次的重溫,才能夠通過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影片的深層含意。因此,筆者今天帶著大家重溫這部經典老片《我們天上見》。

《我們天上見》是著名演員蔣雯麗自編自導的一部溫情片,更是她的處女作。2010年,影片一經上映,就獲得了多個獎項:第14屆釜山電影節的觀眾最喜愛影片獎,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的最佳影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的優秀少兒影片獎。雖然這是一部冷門的影片,但在豆瓣上卻是獲得了8.7的高分,可見每位觀眾都被影片深深打動了。

影片主要講述了在中國70年代末,在淮南河畔一個古樸的小鎮上,小女孩蔣曉蘭和姥爺相依為命的故事。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由於政治原因,小蘭的爸爸媽媽被髮配至新疆改造,小蘭和姥爺一起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蘭一天一天長大,但姥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小蘭擔負起了照顧爺爺的責任。最終,姥爺去了天上,小蘭也一下子長大了。

對於一部影片,如果單純從故事內容去看,是無法領略到其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以及主題寓意”三個部分對這部電影進行深度解讀。在文章的最後一部分,筆者也會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影片對於我們人生的幾點啟迪。

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主題探討解讀《我們天上見》的獨特魅力

01、電影的拍攝手法:通過長鏡頭和空鏡頭的運用,呈現出人物的純真和孤獨

①長鏡頭的運用,襯托了小蘭的純真

長鏡頭是指用比較長的時間,比如10分鐘,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連續地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其目的通常是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

為了給觀眾一種代入感,影片使用了長鏡頭:小蘭夢見自己跨著體操步在綿延的鐵路上飛翔,紅領巾迎風飛起,配著輕快的音樂,夢裡的小蘭無憂無慮;還有,通過一個俯拍的長鏡頭去拍攝一大片青草地,然後會看到小蘭從畫面中間無限延伸的鐵軌由小變大。

在我看來,導演用這樣的長鏡頭,不但使電影節奏變慢,畫面變得唯美,而且把70年代那種濃厚的時代氣息和暗灰色的色調全都呈現在鏡頭前,讓大家都彷彿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真實感超強。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拍攝手法,更加能展現出小蘭那份樂觀而純真的心境。

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主題探討解讀《我們天上見》的獨特魅力

②空鏡頭的運用,襯托了小蘭的孤獨

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是指畫面中沒有人,主要是用於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等藝術效果。

影片中運用空鏡頭的畫面也有不少,比如:姥爺在院子裡看著小蘭,然後閉上眼睛,隨即轉向了屋子,屋內空無一人。還有,姥爺去世後一片青山,以及陰雨中的景色。

在我看來,空鏡頭的運用,更多的是為了烘托出小蘭的悲傷與淒涼,給觀眾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悲傷的氛圍,也激發出觀眾對小蘭的悲憫之情。

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主題探討解讀《我們天上見》的獨特魅力

02、電影的人物塑造:小蘭和姥爺的相互扶持,體現了感人肺腑的祖孫情

①小蘭的不幸與幸

首先,童年的小蘭是不幸的,因為政治問題,她的父母都被迫離開了她,再加上與當時“最大的階級敵人”同姓,她的童年註定了要與孤獨、被欺負同行。在學校裡,小蘭受到同學們的欺負和排擠,沒有人願意跟她一起玩。因為入門晚被體操老師孤立……

然而,小蘭又是幸運的,孤獨的童年時光裡,她有姥爺無微不至的愛,每天都有姥爺衝給她喝的一杯麥乳精。姥爺的存在,讓她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能夠傷害到她。

在我看來,正是因為小蘭有這種幸與不幸,她才更加珍惜與姥爺在一起的日子,更加明白到親情是世間上最無可比擬的感情。

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主題探討解讀《我們天上見》的獨特魅力

②姥爺的守護與被守護

姥爺是被時代巨輪碾壓過的老人,與女兒分隔兩地後,又肩負起撫養外孫女小蘭的重擔。在小蘭孤獨的童年時光裡,姥爺就成了她唯一的庇護,他給小蘭梳頭髮、做早飯、洗澡,睡覺時給她打扇;鼓勵小蘭練體操,還有給她縫體操服、陪她晨跑......這些都是姥爺一直守護著小蘭的表現,那種無私的愛,相信觀眾都能感受到。

到了後來,姥爺的身體漸漸差了起來,甚至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小蘭的協助才能完成。曾經瘦弱的小蘭,彷彿在一瞬間就長大了,開始輪到她守護著姥爺了。

從前,是姥爺照顧著小蘭長大,現在,輪到小蘭照顧姥爺了。在我看來,通過小蘭和姥爺兩個角色的前後轉換,在平淡生活中反映出的大時代下的人們真善美的秉性,成為最打動人心的所在。

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主題探討解讀《我們天上見》的獨特魅力

03、電影的主題寓意:基於影片內容,結合現實談談該片對我們人生的幾點啟迪

①要學會正視死亡

我們都有過和長輩一起睡覺,晚上談到死亡的話題,然後想到對方遲早會離開自己而捨不得,別過臉去偷偷流眼淚的場景。影片裡的這一幕相信會戳動很多人的淚腺。

影片裡面還有一幕,在河邊小蘭和姥爺的對話:“姥爺,你可怕死呀?”“不怕!”“為什麼呀?”“活著跟你在一起,死了跟你舅舅在一起,兩邊都是我的親人。”“姥爺,人死了會去哪啊?”“好人去天上,壞人去地下。”

從頭到尾,姥爺向小蘭傳遞的不是對死亡的畏懼,而是一種無私的親情:即便是真的死了,也是去另外一個地方,跟其他的親人團聚。這樣的描述,不但小蘭的心裡好受多了,就連觀眾也不得不感嘆,換一種說法,面對死亡的感受也坦然多了。

在我看來,死亡只是人生漫漫長路的一個終點,我們也不應對死亡有畏懼的心態,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調整心態,正視死亡。

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主題探討解讀《我們天上見》的獨特魅力

②教育孩子做個好人

影片中,儘管家裡並不富裕,當每個月都會上門來討一次飯的許爺爺到來時,姥爺都會讓小蘭給許爺爺送去五分錢。年幼的小蘭也許並不知道五分錢意味著什麼,可在姥爺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她慢慢懂得了向他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

當小蘭慢慢地長大,姥爺也慢慢地變老,要靠小蘭給他餵飯吃。沒有姥爺撐著的日子,慢慢難過起來。當某一天,許爺爺又在門外敲門時,小蘭為難地打開了,想告訴許爺爺自己家再也沒有能力提供幫助時,卻看到滿臉雨水的許爺爺站在門外,遞給了她五分錢和一條魚。

這組畫面的對比,不但強化了姥爺的那句“好人死了能去天上,好人做好事,不講瞎話就是好人”,更是讓小蘭感受到,好人是有福報的。

在我看來,從小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這也正是大多數為人父母者的心願,可很多人並不知道,有時候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更能向孩子傳遞正能量。

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主題探討解讀《我們天上見》的獨特魅力

③陪伴才是最長情的愛

陪伴其實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影片裡面,一開始,是姥爺陪伴小蘭成長,到了後來,是小蘭陪伴姥爺終老。如果沒有這種相互的陪伴,祖孫之間的愛勢必會減輕許多,少了陪伴的愛,也會顯得膚淺。

影片沒有通過華麗的辭藻表現出姥爺的愛,而是把愛融入到生活的一點一滴。這也正是蔣雯麗要把她自己和姥爺的事搬上銀幕,與所有人一同見證,一同回憶的原因。這段真摯的祖孫情確實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共鳴。

在我看來,無論時光如何變化,歲月留給我們的快樂童年回憶總是同樣的,因為有了親人的陪伴,我們不再孤單,也得到了引而為傲的愛。

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主題探討解讀《我們天上見》的獨特魅力

結語:

這部電影,不止是蔣雯麗的童年回憶,更是獻給姥爺的讚美詩。這麼樸實又厚重的故事,來自於生活,共情於經歷,經過了歲月的沉澱,依然彌新如初,讓人不得不相信:歲月往復,陪伴才是最長情的愛。

本文從“拍攝手法、人物塑造以及主題寓意”三個方面對影片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我們對影片故事以及所呈現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影片雖然沒有大起大落的曲折情節,但是導演把女性的細膩和感性揉進了這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中,催人淚下,而且在平淡的故事裡卻盡顯親情的可貴和質樸,給我們留下了更多關於親情、生與死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