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看重辈份,让你把小仔娃子叫爷,心里怎么想?

星151226


农村看重辈分,让你把小仔娃叫爷,心里怎么想?这个问题,你怎么想,你就别想,农村俗话说“萝卜长到背上了”,没啥可说的,你爸叫人家叔或大爷,你就叫爷爷吧!别在这个事上搞什么创新,破坏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千百年来,老祖宗传留下来的宗亲关系,近门本家族的辈分更不能乱来,和全村乡邻,有时可能不是那么确切,由于人口流动,外迁内调,或上门女婿、或居家来此落户的,有时为呼个大小,辈分有时可能凌乱,不稀奇。但本族辈分是不能乱的。


过去,没有计划生育这个时代性的名词,那是敞开了生啊,一对夫妇领几个孩子甚至更多的不稀奇。那时,结婚都较早,也没有《婚姻法》限制,农村十三、十四岁喜当爹的不稀奇。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婆婆和儿媳妇竞相生育的情况。由于没有计划生育一说,一般的女性有50多岁还生呢!爷爷奶奶生的儿子,你不叫他叔叔,还有啥说的!叫大爷的可能性极微。

所以,年龄大的叫小仔娃叔叔或爷爷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且顺理成章。就不用再具体举例论证了,该叫就叫吧。和出门外场打招呼不同,朋友场大哥、小妹,叔婶、伯母等,那是交际应付需要。本族直系亲属是必须按辈分来的,否则,外人会笑话,说你不着调!



有一个真事,过年时,大年初一,农村人都有拜年磕头的习惯,作为小辈分的,不仅要给本族的长辈,连村里的长辈也要拜年。有父子两个去给一长辈拜年,这父子脑子都不是十成,农村俗话说叫“差把火”。父亲见到年长的老人,叫一声:新年好!给叔叔拜年磕头!他儿子也顺势磕头喊道:给叔叔拜年磕头了!父亲扭头责怪儿子:奶奶个熊!我叫叔叔,你他娘的咋也叫叔叔呢?这不和我成弟兄们了吗?起码得变变辈啊!儿子说那叫啥?父亲:我叫叔叔,你起码得叫大爷!!!把主人弄得忍俊不禁,这对“活宝”父子,哈哈哈!新年好!来了都有了!!!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说说我吧。

我们家族就有这种现象,我有个同宗的小叔,他爸爸和我爷爷属于堂兄弟,他比我小3岁,原来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我比他高3个年级。有的时候甚至也会在一块儿玩儿,但我从来都是叫他的名字,从未叫过他叔。说真的,那个时候也感觉叫不出口。毕竟让一个高年级的我给一个低年级的叫叔真是张不开口。现在长大了,有的时候过年回家聚聚也是直呼其名,也不好意思叫叔。

回到这个问题上,让我叫比我小几岁的人叔都不好意思更别说叫爷了。除非年龄上确实比自己大倒没问题。你觉得呢?



帆云记


农村对于辈分非常看重,我在农村待的这一段时间,刚去的时候特别不适应。有特别多的人有固定的称呼,特别是我当时刚去,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有的我感觉特别年轻的,得叫人家婶子、奶奶,年纪老一点的反而叫人家哥,还有更奇葩的,我邻居基本和我同龄都是80后,但是因为她辈分低,她却需要叫我奶奶。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别扭,但是人家叫的特别亲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农村特别看重辈分,我刚去农村住的时候,我都不想出门。碰见人,人家就想让你跟她打招呼,你要是不叫个什么,人家觉得你没礼貌。但是你要是跟人家打招呼呢,又想不起叫什么来,除了叫什么外,跟她们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我跟我对象学到了一招,他平时不太在家,有时候也想不起该喊什么来,他就见人就打招呼,声音特别大,但是吐字模糊,远处听反正是喊了,仔细听也听不出喊的什么来,我称之为假装打招呼,哈哈。后来我又想出来一个好办法,每次见到他们都拍一张照片,问我老公叫什么,直接记下来,我发现这个办法特别好用。

我觉得农村这个现象是农村的习俗,我们这种外乡人到了村里居住,首先应该做的是入乡随俗。其实对于小娃叫爷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基本称呼都是和年纪相仿的。而且本村的人他们天天在家,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我们平时上班,只有周末在家,基本也不出门,碰不见他们几回,实在忘了叫什么,就笑笑糊弄过去也行。

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微生态大讲堂


这个问题从小就困扰着我!我上小学的时候同班同学有个同姓的,一样的年纪,但是轮辈分我管他叫老爷爷!他经常调侃我,让我叫他老爷爷,不然就让他孙子(我爸)打我!直到我们上中学分开!当然再大点就不会这样开玩笑了!我们见面也是直呼其名了!

辈分是老祖宗几辈子传下来的!我想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一个称呼吧!是想大家都记住在很久以前我们是一家人,是想大家祖祖辈辈能团结和睦相处!在村子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都是同姓的人主动去帮忙!大家说起来都是我们王家,我们李家的事!那个时候就有一种归属感!同姓的人过年也会互相拜年,成群结队的年轻一辈去给长辈拜年!这不就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的传承吗!

在我们这各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祖坟,清明和过年的时候,同姓的人会集资去上坟,烧纸钱!完事大家在一起互相说说话!交流交流感情!“有事找我,按照辈分你还叫我爷爷那”大家哄堂大笑,很多事情都好解决了!

至于大家说的叫比自己年纪小的人爷爷,叔叔的!你不叫他,他也不会生气!你叫他,他也会哈哈一笑说声,别别别,再把我叫老了!所以啊,在村里这都不是事!

也许再过多少年后,大家不再有这样的传承,这样的称呼,我们垂垂老矣的时候还会怀念这样的日子!




农村帅坚强


这所说的农村估计是只有一个姓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般的村庄都杂姓,再大的辈分也不可能有到叫爷爷的, 所以呢有这样辈分的都是一个村庄只有一个或两个姓氏的。还有就是有些人从原本的老家搬出来的,一般都是有族谱的,因为当一个村庄都一个姓氏的时候都是叫族了。而我家就是有族谱的,而且去了老家我的辈分就很大了。很多人不知道这种辈分是怎么说,那我说一下吧!这辈分呢是按照你的名字中间的那个派系来定的,就按我的名字来说,施祥勇的“祥”字辈分都很大的,要是在老家六七十岁的人按辈分都是要叫我爷爷的,所以呢?辈分之分是流传下来的,所以很多老人很在意。




小农U仔


这个其实心里不会怎么想,一般人也不会在意,首先比自己小的人,自己都会叫其姓名,不会叫长辈的称呼,偶尔开玩笑的时候可能会说这个是我爷爷或者那个说这个是他孙子,所以心里不会有什么障碍,我们村里有好多比我大的人都叫我叔叔,而也有比我小的,我叫叔叔,而他们就得叫这个爷爷,但一般不会叫,没人在意的


互联网小白阿斌


在十几年前农村都是论辈分,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姓周的辈分,在我们村里辈分就很高,我们一个村有很多杂姓,姓杨的还是姓武的都没有我们姓周的辈分高,那时候还挺高兴,现在不行了,没有钱谁认识你是谁啊,别说外姓了就是姓周的,都没有出五代现在也没有叫的,社会不一样了。


周彬视野


我自己叫我邻居家以为比我还小5岁的还得叫“叔公”叫比我还小16岁的还得叫叔叔,但是这个呢看场合咯,有长辈在我们必须得这样尊称,不然长辈们会说的,

在农村,每一个家族的辈分,都是从大到小排序,辈分的排行并不是通过年龄来决定的。

父亲是什么样的辈分,他的子女就是下一个辈分,父母辈分高,他的孩子辈分也高。正是由于样的一个排行,导致了有的时候会出现,虽然一个人年龄很小,但他的辈分却很高,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是爷爷辈的了。

无论年龄大小,论辈分称呼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反之,乱了辈分才是大逆不道




乡农欧阳


这个其实是祖辈传下来的一个传统!一种传了几千年的习俗!通常在农村比较注重!

按辈份叫其实也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为什么这么说呢?

也许让你叫村里同族的一个比自己小的小孩爷比较难为情!但我们如果碰到外公家的舅舅比自己小,而且还是小孩,你要不要叫?叫了其实也是对你外公家,对自己妈妈的尊重!其实这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有些人说我还是难为情!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叫一个比自己小的多的小孩叫长辈,很多人多觉得不好意思,落不下面子,其实我们可以变同一下的,就是在平常,不是一些比较正规比较重要的场合,我们也可以不叫的,只是在一些重要场合才按辈份来!







乡野陈老哥


辈分和年龄有关系,但不全有关系,所以我们看到舅舅和外甥一起活尿泥,打架 。也看到老大不小的大小伙得把咿呀学语的小屁孩叫爷爷。

论资排辈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不太发达的西部地区,在农村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我曾经见过舅舅和外甥同座一张课桌上上课,也看见过外甥比舅舅还大的情况。按照辈分论起来,我得把一个小我15岁左右的邻居叫爷爷,但是实际交往中没有叫过,大家双方直呼其名了。

其实对于这种现象,晏子觉得没有必要太过较真。辈分只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旧传统里,社会在进步,这种影响力会减小。只有轮到修家谱,或者一些家族传统祭祀、做寿、婚丧嫁娶等活动时才提辈分,平时我们只需要看年龄就好了。实在叫不出口,年龄小的根据年龄大小叫哥哥姐姐,叔叔婶婶,姨姨姑姑就好了。

但是,对于那些年龄够,辈分也摆在那里的人,那就得“丁是丁卯是卯”,礼节要到,不敢有半点马虎。(叶晏慈授权本平台账号“酉水之子”原创发布!此文已经申请全网首发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