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94式輕型坦克,為何能夠在中國戰場“耀武揚威”

日軍94式輕型坦克基本為何被稱為“豆戰車”?

94式超輕型坦克是世界上最輕的坦克之一,1930年,日本模仿英國的裝甲車,而生產的一種輕型坦克,長只有3米,高度1.62米,戰鬥全重只有3.45噸,主要武器只是一挺7.7毫米重機槍,其實正式的名稱為94式輕裝甲車。

日軍94式輕型坦克,為何能夠在中國戰場“耀武揚威”

豆戰車

從其長度和重量來看,94式輕型坦克也就和我們今天的家用轎車差不多,因此被戲稱為“豆戰車”。該坦克的最初目的是用於指揮、聯絡、搜索、警戒等作戰任務,也可作為戰場上的彈藥搬運車。但是後來在中國戰場上卻發揮了其超出預期的效果。

94式輕型坦克在中國戰場上“橫衝直撞”。

不是敵人太強大,而是我們的機械化水平太弱。其實94式輕型坦克的防護能力很差的,裝甲較薄處只有6毫米,它沒有一個潛望鏡,對外觀察主要靠幾個小觀察窗,當對方火力猛烈,它閉窗行駛時則靠幾道大約3毫米寬的觀察縫了解外界情況,觀察死角很大。其主要武器只是一挺7.7毫米的機槍,就是這樣一款坦克,在抗日戰場上卻能夠“耀武揚威”。

日軍94式輕型坦克,為何能夠在中國戰場“耀武揚威”

涉水的94式輕型坦克

抗戰期間,日軍派出了大約100多輛94式輕型坦克,被編成不同的戰車中隊,在中國的各個戰場上橫衝直撞。1937年8~10月,3個戰車中隊共50餘輛94式超輕型坦克與100餘輛89式中型坦克在華北地區大舉進攻,連續攻佔河北房山和保定、山西忻口和太原、河南安陽、山東濟南等廣大地區。同年12月,日軍利用94式輕型坦克的掩護,突入南京城。

日軍94式輕型坦克,為何能夠在中國戰場“耀武揚威”

94式輕型坦克編隊

在徐州會戰中,隨後日軍利用94式超輕型坦克和89式中型坦克,組織兩支坦克快速縱隊,從南北兩個方向句徐州西側實施戰役迂迴,將徐州以西的鐵路線切斷,導致國軍補給中斷,繼而攻佔徐州。

日軍94式輕型坦克,為何能夠在中國戰場“耀武揚威”

被繳獲的94式坦克

除了炸藥包,就沒有對付94式輕型坦克的方法了嗎?

面對94式輕型坦克的進攻,戰場上最多就是戰士用炸藥包摧毀,因為當時:一沒有坦克可以與其對陣;二國軍的火炮精度有限,面對移動的目標,很難精確擊毀。

其實發射鋼芯彈的水冷馬克沁可以打穿它,但是鋼芯彈對於國軍來講太少了,第二鋼芯彈對於槍管的磨損太厲害,打不了幾百發,槍管子就磨粗了。所以炸藥包是當時的首要選擇。

日軍94式輕型坦克,為何能夠在中國戰場“耀武揚威”

東南亞作戰的94式輕型坦克

據說在緬北,一輛國軍的滿載著電線和軍服的卡車走錯路了,把車開到了日軍的一個據點。發現不對勁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倒車了,開車的好像是個菲律賓華僑,乾脆油門踩到底衝過日軍的攔阻杆子,然後把一輛94輕坦克頂著開出去十多米,直到把日本坦克撞到路邊的溝裡,卡車一路狂奔,後來華僑和兩個押車的兵跳車逃了。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日軍的94式輕型坦克就是一層薄鐵皮而已,但是在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抗戰志士們卻只能抱著炸藥包,以血肉之軀去抵擋侵略。鄧小平的一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給我們指出了方向。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