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天津是什麼樣子?

我們一一一一個樣


五十年前,也就是七零年,那時侯我剛步入社會。當時的天津還是很單純的,小平房小衚衕,自行車放在路邊三天也丟不了,我一個月掙三十六大毛,騎車追著拉對蝦的汽車跑,企盼能掉下幾個解解饞。[耶]

那時侯剛興的確良,我奮鬥了一個月後,媽媽給我買了一件,再配上一雙條便,嘿,抬色。那時侯吃的也花不了多少錢,一個月費點十來塊錢,買張大餅加上伍毛頭肉,真香。不過捨不得常吃。[可愛]

那時侯天津人和諧,住一個院子象一家人一樣,做好吃的你也可進去吃幾口,也可拿碗盛點。計劃經濟,買什麼都要票,不過比起前幾年也鬆了許多。那時沒有出租,一次我的腳被砸傷,院裡的二哥蹬上三輪上醫院,揹我看病掛號,比親哥都好。

[大笑]轉眼五十年過去,平房沒了,樓房高了,衚衕寬了,可人心薄了,住對門跟防賊似的,鋼窗弄的象監牢,自行車一不留神就被偷了。

如今的天津,黨的政策好,人們的生活好了,出門打車,常下館子,住房也寬朝了,存款多了,退休了,養養花草溜溜公園,看天津越來越好。


西沽釣翁


五十年前的天津,我十歲吧,冬天屋裡用爐子取暖,買大白菜都是幾百幾百斤的買,小孩子有撿煤核的,排隊站個給家買菜的,年底排隊買凍豆腐的


王好國強


7O年我每月掙39塊7毛8分錢,我兒子出生在天津二中心醫院,順產,一張三聯單(由單位出據的記費憑證)住院,出院全憑一張單,個人不花一分錢,轉個月發工資有扣款1元8角,問財務科得知,生兒子個人擔負的部分,不知現在得花多少錢?


用戶3393626446052


似乎沒什麼變化。

我就沒感覺出來什麼變化,是,城市大了,是電線埋地下,顯得好看了。

是,海河邊從混凝土墩子變成大理石的了。

是,海河上渡口沒了,少了2分錢坐輪船的趕腳了。

是,原來最破的金剛橋拆了,不太喜歡新橋紅不垃圾的樣子,

是,學校變得好看多了

是,走馬路上危險多了,以前自行車騎快了叫出車禍,現在那叫碰瓷。

是,以前孩子們自己上學,現在都汽車接了

是,以前放學都野地裡足球,現在孩子們都籃球館大悅城之類的了

是,以前無數無軌電車,現在回來了,變電動公交了。

是,一宮哪頭房子粉刷了,路也重新鋪了,

但作為一個天津人來說,我感覺不出來多大變化。

很久以前,覺得一宮旁邊小亭子漂亮,現在也是哪種感覺。

原來感覺到海河邊比較安心,現在也是一樣。

反過來,我到黃浦江和珠江邊,我就覺不出來安心勁,總有種躁的感覺。

可能鄉巴佬們到了上海和廣州總怦然心動,就是那股躁勁使然。

是,天津站建了2回,早已經沒了原來的痕跡,找痕跡去北站,就原來天津站的樣子,就是臺階陡點。

是,上火車不用車站外面排隊了,28次,進站,打著牌子就引進去了。

現在想想好有趣味,好手忙腳亂。往車上扔行李,然後揮手告別,真是趕火車。

現在從容多了。

似乎什麼都變了,但我感覺似乎還是沒多大變化。


楓林沙洲


五十年前,天津市地鐵一號線開始施工。那時西馬路,挖了好深好寬通長的坑道。遠不如,今天地鐵施工的技術和設備先進。那時聽說,周邊居民有許多人獲得了老城牆的大青方磚。他們沒有當成文物去保護,而是自己家另作它用。現在,他們應該知道那是天津衛的記憶和文物了吧。


老辛兒


五十年前的天津,談到這個話題感觸頻深。

天津建衛六百年,是中國北方重要商埠,大遠河途經天津,兩岸貿易舶遠商品,南來北往物品漕運忙碌繁華。

五十年前,平房多,水面多,地處九河下梢,道路窄,衚衕多,商業中心商業門臉多,每個區都建有商業中心若干個。

城裡,鼓樓,圍城繞電車道,中心站的無軌電車,和平站的九路汽車站,東站至北站的大紅頭一路汽車,東站至西站的二十四路大紅頭汽車,貫穿主要商業中心,勸業場,百貨大樓,等等服務業態鱗次櫛比,禮拜天商業中心充滿遊人,逛街購物,遼寧路附近各飯館火爆,正陽春鴨子樓,(八·一三)烤鴨店,楊柳清年畫店,狗不理包子鋪,萬順成小吃店,等等。

早,晚上下班自行車洪流貫滿交通主幹道,中國北方工業,輕工業,商貿服務的重要城市,為國家建設發揮出重要作用。

(清應為青)


蒼耳2018


五十年前,誰家有一輛新自行車,就像現在有一輛寶馬車一樣。誰要帶一塊東風牌手錶,那可了不得了。總之一句話:窮!


棋迷南波灣


經濟建設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