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開元盛世為何極速沒落?別跟我說是楊貴妃害的?

大風大浪不怎麼樣


主要是在唐高宗,武后之後,各地豪強兼併土地日盛,流民氾濫,同時邊患嚴重,北有突厥,西有吐蕃,唐帝國為了吸納流民,穩固邊彊,實行藩鎮節度使制,並逐步授予邊關節度使募兵權,財政權,甚至鹽鐵和稅收,這樣既可以鞏固邊防,吸納流民,又因中央不再負擔軍費,反而降低唐帝國的財政支出。但這樣的一個後果就是邊關節度使逐漸膨脹成獨立王國,並反噬中央,不可避免地爆發安史之亂。

而且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制尾大不掉,最終大唐帝國碎了一地,成了後來的五代十國。

所以宋太祖陳橋兵變成為皇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杯酒釋兵權,並廢除了節度使制,由帝國中央來掌控軍隊。並抑武重文,對前方統軍大將諸多限制,直接導致宋對外戰爭總是被動,但文化非常昌盛。


保叔


如果唐玄宗能夠一直勵精圖治,那麼開元盛世必將會更加持久,也會將大唐的歷史推向一個更高的臺階。然而,在取得了一些功績之後,唐玄宗還是沒能善始善終。“紅顏禍水”“飽暖思淫慾”,這幾乎是每一位帝王由盛轉衰的表現,聰明如唐玄宗也沒能躲過這個怪圈。

古人總愛說。紅顏禍水”,將一切的過錯或者失敗歸根於女人身上。這話其實說得並不聰明,不僅妖魔化了女性,同時也將男性“色性”的一面放大。如果紅顏真有那麼大的本事,不過是反過來說男性的無能。紅顏並不是禍水,國家的傾頹也不是一個紅顏所能造成的,無疑,紅額禍水的背後反映出的就是男性的無能。都說楊玉環把唐玄宗拉下了馬,卻又不見柳下惠懷抱美人而不亂?可見,把唐玄宗拉下皇帝寶座,導致安史之亂的,正是唐玄宗自己。下面,我們就來隨著他們的愛情故事,看看楊玉環的溫柔鄉是如何讓唐太宗一步步墮落,最終差點斷送了自己辛辛苦苦開創的盛世的。

楊玉環生於開元七年(719),一個宦門之家,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父楊玄琰曾擔任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開元十七年(729),楊玄琰去世,此時楊玉環才十歲,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繼續學習音律文化和歌舞詩詞。

開元二十二年(734),楊玉環十五歲,應邀參加唐玄宗的女兒成宜公主在洛陽舉行的婚禮。天生麗質的楊玉環在宴會中顯得非常出眾,一下子就被咸宜公主的胞弟壽王李瑁看中,娶為壽王妃。兩人婚後非常相愛,如果沒有三年後李瑁母親武惠妃的去世,也許他們就會白頭儲老。

武惠妃是唐玄宗的愛妃,她一去世,就讓唐玄宗陷入了悲痛和抑鬱之中。這時候,有好事者跟唐玄宗說,您兒媳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這意思就是說,楊玉環貌美如花,比之武惠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皇上可以將她納入後宮之中。

唐玄宗本來就是個喜好美色的皇帝,一聽有這麼個美人,哪還有什麼鬱鬱寡歡之情,很快就把她接進宮中,後來又以為玄宗母親竇太后祈福為名,讓楊玉環做了女道土,道號“太真”。

這是古代帝王的一個小把戲,當初武則天也是被迫出家一段時間,然後重返後宮的。這樣一來,似乎就可以把老子搶了兒子的老婆的事實一筆勾銷。唐玄宗的腐敗從此就可見端倪。

果不其然,天寶四載(745),唐玄宗終於等不及了。既然搶了自己兒子的老婆,就給他再找一個,而將楊玉環封為貴妃,楊玉環正式成為了自己的女人。又因為在王皇后之後再也沒有立後,楊貴妃作為後宮之首,雖無皇后之名,卻已坐實皇后之權。

自此之後,唐玄宗沉迷於楊貴紀的溫柔鄉中不能自拔,縱容楊貴妃干預朝政,發展楊家勢力,加劇朝廷外戚干預政治的陋習,導致朝廷內外的腐敗,以至於最後引發了安史之亂,使大唐開始由開元盛世轉向了衰落。

很多人說是楊玉環導致了大唐的盛極而衰,但楊玉環及楊家的得勢,根由卻在於唐玄宗的驕奢淫逸,貪圖享樂。只要唐玄宗在取得開元盛世的成績之後走向驕縱,那麼即使沒有楊貴妃,也會有李貴妃、陳貴妃、王貴妃……

我們且看,在恢復了國力之後,唐玄宗的重心就不再是國計民生,而是個人享樂的腐敗行為。古人沒有現代人那麼多的娛樂方式,而作為貴族,員喜歡的就是所謂高雅的歌舞了。唐玄宗尤其喜愛一些比較靡麗的歌舞,相傳唐朝歌舞的代表作《霓裳羽衣曲》就是唐玄宗所作。他作好此曲後,就很高興地要與楊貴妃分享,一邊讓樂工奏曲,一邊賜給楊貴妃金釵細合,並親自給她插上,連連讚賞其美貌。

“朕能夠得到楊貴妃,就好像獲得了最珍貴的寶物一樣。”可見唐玄宗之寵愛楊貴妃。人們常說愛屋及烏,唐玄宗就是這樣,因為寵愛楊貴妃,對楊貴妃十分喜愛的白鸚鵡“雪花女”也疼愛有加。但很不幸,“雪花女”後來被老鷹啄死了,唐玄宗和楊貴紀知道後非常傷心,特地將它安葬在御苑中,稱為“鸚鵡冢”。對一隻鸚鵡尚且如此疼惜,對於楊玉環就更是無以復加。躺在了楊玉環的溫柔鄉中,唐玄宗開始變得腐敗昏庸,朝廷重要崗位都讓楊玉環安排了楊家人霸佔著。

在俘獲了唐玄宗的心之後,楊貴妃利用自己的權勢給兄弟姐妹謀福利,比如將自己的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每個月都贈送她們大量錢財,單是脂粉錢就各自十萬錢。還有自家兄弟,全部都贈與高官厚祿。真是應了那句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外戚干預朝政的腐敗已然開始嚴重,最大的危害就是楊貴妃的遠房兄弟楊創(被賜名楊國忠),從一個市井無賴成為了朝廷重臣,操縱朝政,專權誤國,加速了大唐的衰落。反正,唐玄宗左右,幾乎無處不見楊家人的身影。

歷史記載,唐玄宗出遊華清池的嗜好,就以楊氏五家作為隨從隊伍,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繽紛豔麗,好不威風。據說,出遊隊伍沿途掉落的首飾遍地都是,其奢侈、腐敗令人咋舌。不僅如此,楊家還和皇族親上加親,兩位公主、兩位郡主都嫁人了楊家,唐玄宗還親為楊氏撰寫家廟碑,其風光一時無二。這讓楊家人變得無法無天起來,收受賄賂那都是小事情,他們目中無人到競連皇室都不放在眼裡,受接待的規格也遠遠超過了當時的規定。《新唐書》中記載,唐玄宗的親妹妹在楊貴妃三位受封的姐姐面前,都要謙卑地讓座,而不敢就座。其勢之大,超越禮儀,唐玄宗雖然口中不說,心裡卻是憤憤不平。

但是楊貴妃和楊家人卻有恃無恐,才不管唐玄宗心裡怎麼想。楊貴妃在外要替自家人爭權奪勢,在內也要爭寵,不允許唐玄宗與其他妃嬪走得太近,因此有了善妒的評價。她也因此曾遭到唐玄宗兩次的遣散回家。《舊唐書》卷五十一記載“五載七月,貴妃以微譴送歸楊銛宅”,“天寶九載,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

不過,深入思考,唐玄宗兩次遺歸楊貴妃,也不只是因為她善妒,更是為了給不懂得收斂、慾望不足的楊家人一點下馬威。然而這並沒有嚇唬住楊家人,因為就連唐玄宗也知道,他對楊貴妃的依戀,已經是無可救藥一般了。因此,前腳剛送走楊貴妃,唐玄宗馬上就後悔了,茶飯不思。最後還是很會察言觀色的高力土將楊貴妃接了回來,唐玄宗才恢復“龍顏”。唐玄宗這點小心思,早就被楊貴妃和楊家人看穿了,因而包括楊貴妃在內的楊家人才敢於愈發驕縱,繼續把持朝政,大搞腐敗。“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說的就是楊家人將皇宮當作自家一樣,出入都無人敢阻撓的真實情狀。


月夜luck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開元盛世的衰落和楊貴妃有一定關係,但絕對跟她的關係不大,主要還是開元后期唐玄宗對於朝堂的控制力下降,朝堂權利鬥爭嚴重,而且包括楊貴妃在內的親戚(楊國忠,虢國夫人等)還有唐朝的上層貴族窮奢極欲,不知百姓疾苦,所以階級矛盾日漸深重。主要衰落的原因有幾點

朝堂的權利鬥爭

唐玄宗在晚年的時候對於朝堂的控制力下降,尤其是姚崇,宋璟先後離世後,雖然張九齡開始主政,但是李林甫等人開始嶄露頭角,這時候朝堂鬥爭便開始了,先是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成功排擠張九齡出了朝堂,張九齡被貶後,李林甫主掌朝政很長時間,即使是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也不能與之抗衡,

直到李林甫去世,楊國忠立刻誣陷李林甫謀反,唐玄宗大怒,將李林甫的屍體拉出來鞭屍,可見這時候朝廷鬥爭的嚴重。

內弱外強

因為朝廷鬥爭十分嚴重,李林甫防止那些邊將會因功入朝拜相和他爭權奪利,所以他上書對唐玄宗說胡人勇猛善戰,而且忠心無二,可以用來鎮守邊疆,這時候唐玄宗因為漢將王忠嗣不聽號令,不進攻吐蕃的一個地方十分惱火(那個地方易守難攻,只能拿人命而填,王忠嗣不忍那樣做),聽到李林甫這麼說,便同意任用了胡將,並設置了節度使,這時候安祿山,哥舒翰,高仙芝等人開始聞名於天下,

正是這樣唐王朝便形成了內弱外強的局勢,加上安祿山十分會來事,時常給唐玄宗帶一些西域的珍寶,唐玄宗便認為安祿山忠心無二,安祿山勢力開始做大,這讓主政的楊國忠十分不爽,時常和安祿山爭鬥,這也為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

唐玄宗後期對於邊鎮將領毫無防備,甚至讓安祿山領三鎮節度使,掌握十五萬軍隊,讓其發動了安史之亂,唐玄宗也不知道下層人民的生活疾苦,階級矛盾已經到了頂點,這些都是開元盛世衰落的原因,而且使唐王朝後期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嘴痕


盛唐的開元盛世為何快速沒落唐朝為什麼會出現“開元盛世”的局面

唐玄宗本人的勵精圖治;前代奠定的基礎;勞動人民的創造;中外文化的交流。

開元年間,唐玄宗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他重用賢才,實行改革,穩定政局,加快了經濟的發展。當時國家的統一,政權的強大,唐太宗、武則天時期奠定的物質基礎,尤其是勞動人民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加之中外文化經濟的交流,促進了中華文明的進步。

在唐玄宗統治的開元年間,唐王朝達到鼎盛時期。但是,在取得成就後,他就變得驕奢了,大臣進諫也聽不進去。不久,奸臣李林甫被重用,進諫的路也被堵死,沒人向他進諫,他便一味地隨心所欲了。

從此,開元年間的清明政治向他後期的“天寶”亂世發展,直至最後被邊防叛軍逼出長安,唐朝從此走向衰落。

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在繁榮強盛的背面,深刻的社會及政治危機也在發展。

土地兼併激烈,大量農民逃亡,均田制,府兵制和租庸調製都瀕於崩潰,特別是節度使統轄的軍事力量加強而內地軍備廢馳,導致內輕外重,成為後來安史之亂的伏因。

杜甫親身經歷了開元盛世,對當時的太平景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官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笨傻懶蠢


都是唐玄宗作的,這個真和楊貴妃沒有關係,楊貴妃只是他的一個玩物,起不了什麼作用。大唐的沒落,主要還是和唐玄宗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以下是我的分析:

第一條:唐玄宗好大喜功,消耗國力

唐玄宗一輩子就圖揚名萬世,當然這種情結誰都有,只要是一個正常的皇帝都會有,但是唐玄宗卻過分的消耗國力,把無數的精銳軍士派到了邊關,特別是安西等地區,大唐的軍隊四處進攻,但是又需要中原地區不斷輸入糧草金銀,邊關沒有達到自給自足,所以邊關將士越多,這個帝國的負擔就越重。沒有像別的強大的帝國一樣做到邊關能夠自給自足。

第二條:給邊關節度使大量兵權,導致邊關大帥有了造反成功的實力

導致安祿山掌控了大唐兵馬的半數以上,而具備這種實力的老安又親眼見到了大唐虛假的繁榮,整個天下最強大的騎兵就在他的手中,這個時候,他已經把成不成功的情況推演了無數遍,所有推演的結果就是他會嬴了。事實上,他險些嬴了,因為他基本上佔據了整個天下有人居住的地方,別的地方都是人煙稀少的荒涼所在。唐玄宗把數個重鎮給了安祿山,這不是一個明智的皇帝該做的事情,他一點制約安祿山的意思都沒有。

第三條:楊貴妃根本左右不了唐玄宗,楊貴妃不過只是他的一個玩物

楊貴妃一開始只是唐玄宗兒子的老婆,當時還是壽王妃。唐玄宗看到這個兒媳婦以後,純粹是為了性慾和霸佔,所以硬是生生的逼著兒子和她分開,然後又讓她帶髮修行,再把她引到宮中,說白了,就是一種洗白搶兒媳女的過程。一個年輕的女人,任由皇帝擺佈命運。壽王含淚讓老婆離開,從這個角度來講,楊貴妃的不幸命運是唐玄宗所導致的。唐玄宗曾經懷疑太子要奪權,幾天內逼死三個兒子,這那裡是一個父親做的事情。唐玄宗是一個極端自私的人,為了他個人的私慾,他可以做各種違揹人倫良知的事情。

第四條:偏信李奸相,不用眾賢臣

口蜜腥劍的奸相李林甫和大唐系出同一個宗室,這個李相能力十分出眾,李相也一直做出只忠於皇帝不忠於任何的姿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唐玄宗十分信任他。在這個奸相的治理下,大唐從上到下多是送禮買官的人,導致吏治混亂,民不聊生。唐玄宗晚年只想用一個聽話的人,不願再用勸他認真上朝的人。

第五條:唐玄宗再無進取之心,更增添了怕死之心

當叛亂暴發的時候,如果唐玄宗認真的應對,自己親率大軍平定的話,安祿山的軍隊甚至會有很大的鬆動。但是這個皇帝貪生怕死,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逃跑,當時如果他往江南逃的話,還可以把江南一線的部隊給集結起來,但是唐玄宗想到的卻是逃進叢山峻嶺的西南去,甚至那怕大唐晚了都無所謂,他只圖躲在深山裡面過好他的晚年。在這種情況下,大唐的太子不願和這個膽小的父親同行,而是樹起了平叛的大旗,正是在太子的主導下,才艱難的平定了叛亂。

當唐玄宗一心想逃的時候,楊貴妃已經被憤怒的將士勒死了,但是唐玄宗依然想的是自己能夠活下去,依然不願意面對局勢,他根本就沒有任何責任感。這種自私的個性,不是一天養成的,這種對國民不負責任的態度,也不是一天養成的。但是唐玄宗不要臉,就是這麼做了。

後來叛亂平定了,唐玄宗又厚著臉皮回來了。


指揮使吳鐵錘


說隋唐的事,就必須從中國歷史上的一對重要矛盾:一個非親緣主導的國家和以親緣主導的士族地主之間的矛盾說起。

國家總是試圖能夠徵調更多的兵員和賦稅支撐其發展,這不可避免地侵害到士族地主的利益。士族地主則更傾向於少繳納賦稅和勞役,保障自身的發展,這就不可避免地侵害國家的發展。

因此,從秦代實行皇帝以下皆為奴僕的政策開始,到西漢部分的承認地主的權力,再到東漢-隋,地主階級力量的不斷膨脹;再到唐代開始地主階級的力量不斷削弱,直到宋代以一套極為繁瑣的中央集權制度,徹底消滅了地主階級能夠威脅中央政權的能力為止。這一矛盾貫穿了第一次神州陸沉之前的中國大一統政權的始終。

隋唐的繁榮和衰敗的原因都要從這一大的歷史背景下展開。

自東漢開始,自帶起點男主角光環的劉秀同志賦予了地主(士族)們相當大的權力(因為他老人家本身就是大地主出身),尤其是軍事和經濟權利,士族通過土地兼併,招募部曲等方式,實際上成為一方諸侯。這些人在天下大亂的時候總能雄霸一方,如我們所見到的袁紹、曹操之流都是在自己的家鄉有相當雄厚的勢力,因此當他們一回家鄉就能迅速招募起一支軍隊,這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就爭得了先機,因此一個雄霸河北四州,一個直接成為了西晉統一的奠基人。

到了魏晉時期,特別是晉朝。篡位的司馬家本身就是大士族,對於士族的權力依然沒有削減。南北朝初期,南北均維持了對士族相當的優渥待遇。譬如東晉的四大家族,譬如留在北方的各豪族,他們往往聚居於塢堡一處,自收賦稅,割據一方。由於政權輪換頻繁,所以新上臺的政權出於穩定的需要,往往拉攏地主階層。這就使得地主階層的實力不斷增強。大地主可以影響政局,這點在南朝更加明顯。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國家的強大需要剋制人的親緣性,換言之就是要剋制地主,加強公權力,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國家的稅賦、兵員的穩定,才能保障國家穩定。國家的繁榮和強大才有機會,否則,一個孱弱的政權是無力維持如此龐大的統一的,穩定和繁榮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出於剋制地主權利之需要,自北魏開始,均田制粉墨登場。由於常年戰亂,國家掌握了大量土地,可以將土地授予無地農民,使得其無需投獻於地主,限制了地主力量的膨脹。基於均田制之上,伴隨著北朝政權的不斷改進,對地主權利的不斷削弱,到了唐代漸次演變出了均田、府兵、租庸調、科舉四大制度。其中府兵、租庸調兩項制度均是基於均田制的廣泛實行而實行的。尤其是府兵制,府兵制要求農民平時種地,戰時打仗。很明顯,這徵召的主體力量是接受了國家均田的小農,地主庇護下的農戶是很難被徵召的。

均田制存在的前提是國家掌握大量無主土地。伴隨著唐以來的社會漸趨穩定,人口不斷增長,國家能夠授予的田地逐漸減少,土地兼併日趨激烈。因此均田制開始走向窮途末路。基於均田制的府兵制和租庸調製也逐漸開始崩壞。地主的權力繼續增長,國家可以調派的兵員和財政在不斷減少。唐玄宗時期,將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是飲鴆止渴,唐玄宗明明知道募兵制會造成邊關將領割據一方,但是他太過相信自己的帝王之術,總覺得不會出事情,以及均田制經過開元盛世已經基本上趨於崩潰,國家無田可授。府兵制趨於崩潰,也是唐玄宗被迫採用募兵制的原因。

換言之,隋唐的繁榮,起源於政府成功地限制了地主的權力,保障了政權穩定,保障了稅賦和兵員,保障了國家力量的強大。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均田制。伴隨著均田制的崩壞,而沒有一套新的制度來保障國家力量,因此盛唐氣象一去不復返。


道中道道史道文


轉自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回答:

物極必反,月滿則虧。按理,朕應該注意,及時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查漏補缺,防患未然。可朕就是不信這個邪!朕可是創造了開元盛世的大唐天子李隆基!

|不容易啊!大唐王朝在俺老李的治理下,不是吹,你看:我大唐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大幅度增長,現在朕的臣民達到8000萬。8000萬,朕太爺爺李世民時,也沒這麼多人呀。你在看:在俺老李統治的地區,商業十分發達,交通四通八達,城市繁華,對外貿易又十分活躍,什麼波斯、大食等國,他們的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賈雲集。真是“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呀。哈哈!可以說是大功告成,前無古人啊!老李該享受享受一下了。還辛苦個啥?批閱公文這苦差事就交給大舅哥楊國忠去幹吧,儘管有人說,國忠大事糊塗,貪得無厭,又貪權,身兼四十多個職務。還貪錢,誰送都敢收的角色。什麼?朕用人唯親?不聽!拉出去,先打三十大板。邊境的軍事就交胡兒安祿山折騰去吧。儘管,也有人說,胡兒兵權過大,有野心,還和國忠尿不到一壺,呵呵,你們不懂,朕要的就是將相不和,這就是朕的駕馭之術。放心!胡兒是朕的寵妃玉環認的乾兒子。想起玉環,朕還坐什麼朝堂?趕快退朝唄。人生苦短,快樂是真。走!明天帶著玉環去華清池泡個澡去!對了!後天,我的舞蹈“霓裳羽衣曲”也要抓緊排練。大後天……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國忠不忠,可殺!胡兒不臣,可恨!

朕聲明:不是貴妃的錯,她只是一個弱女子呀,可你們為什麼還要殺她?難道她真的有錯?


吳建彬626


制度崩潰是根本原因!

唐玄宗時期,大唐社會達到了其繁榮的最高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百姓生活安定富足,文治武功也空前絕後。然而繁榮的背後卻潛藏著危險,這一時期,唐朝各項制度的內在矛盾開始凸顯,盛世更是成為了社會矛盾的催化劑,山雨欲來風滿樓,唐朝在開元盛世後便開始迅速衰落。

從唐初到唐末,內部權力的爭鬥從未停止,各方勢力之間的博弈此起彼伏,皇帝雖然力求保持平衡,但制度後面的危機卻在野蠻生長,制度的危機體現出的是專制制度內在的矛盾性。帝國的滅亡,實際上是帝國把自己殺死的,帝國自創立之日,便為自己留下了隱患。盛唐之下,經濟基礎被蠶食,府兵制日益衰落,內部官僚體系矛盾叢生,而這一切,都為盛極而衰的開元盛世埋下了種子。


談古論今望未來


1.統治者的無知和目光短淺,要知道,時間是變化的,一個朝代想要安穩,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治國方略,唐玄宗剛得到一點點成效就開始驕傲自大,這是統治者的個人原因。

2.奸臣當道,賢臣能臣的流失,楊國忠,李林甫把持朝政,迷惑皇帝,這是當權者的原因。

3.過分重視道教治國,國家陷入道教迷信,這是思想的原因。

4.統治者鋪張浪費,浪費國力,據說當時唐玄宗桌子上的一盤美食,就抵得上十戶中產百姓家的全部資產


兩世之約i


萬事皆有因果,為什麼會有開元盛世,那是前幾代皇帝勵精圖治的結果。為何又極速沒落,當然也有原因。

一個社會能否保持發展繁榮,無非有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1主導的改府能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並且保證他們的最基本生存需求。

2底層人民是否有足夠多上升的通道。

3境內外是否有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為什麼開元盛世後,唐朝社會會斗轉直下?

首先,唐玄宗統治時期,物質繁榮,國力強盛,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社會人口的增加。根據《舊唐書》記載:在安史之亂爆發的天寶十四年,社會人口約5288萬。而此時社會是怎樣的?穩定最底層人民的均田制瓦解,社會土地大量兼併,廣大人民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得不到滿足,人民生活困苦,有多苦,你從杜甫的詩中應該體會得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是詩歌中的,是現實社會實實在在發生的,人民生存不下去必然會引發社會動盪,直接危脅統治階層的統治。

其次,統治階層政冶上的腐敗,所謂物必先腐而後蟲生,談到唐玄宗,就會想到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想到高力士,想到李白的詩歌總是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社會底層的上升通道基本關閉。

再次,當時的社會矛盾重生,底層人民與統治階層的矛盾,統冶階層內部的矛盾(中央政府與地方藩鎮的矛盾),還有民族矛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安史之亂,直接導致唐由盛而衰,調解社會矛盾需要高明的政治才能,但是這種政冶家數百年才有一個。

綜上你會發現,盛唐快速的衰落也就不足為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