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馬尚飛:“飛鴿”幹部要做“永久”事業

“自從馬書記來到我們村,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始終把老百姓的憂樂放在心頭上,讓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到駐村第一書記馬尚飛,蘭陵縣卞莊街道大坊村的村民們都讚不絕口。

第一书记马尚飞:“飞鸽”干部要做“永久”事业

第一書記馬尚飛(左一)和副書記盧清華(右一)走訪老黨員。

築牢基層黨建根基 強化村級組織建設

2018年2月13日,再有兩天就是傳統的新春佳節,蘭陵縣卞莊街道大坊村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市人民檢察院派駐該村第一書記馬尚飛和副書記盧清華就在這一天來到村裡。為了迅速進入工作角色,儘快搞清楚村民生產、生活方面的基本狀況,馬尚飛和盧清華放棄春節假期,從到任當天直至2月27日,挨家挨戶入戶走訪,瞭解村民所需、所盼。

通過紮實的走訪調查,第一書記工作組對大坊村的基本情況瞭然於胸。大坊村位於蘭陵縣城南郊,屬城鄉接合部。村內有人口687戶2675人,其中貧困戶22戶;黨員22名,佔總人口的0.8%,且老齡化嚴重,平均年齡在64歲。村裡長達15年沒發展過黨員,十幾年沒有健全黨支部,是市定工作基礎薄弱村。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基層興則鄉村興,基層穩則鄉村穩。惟有築牢鄉村基層黨建根基,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說幹就幹。到任14天后,第一書記工作組統一了村民意見,於2018年2月27日當晚召開了黨員大會。會上,馬尚飛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隨後,黨支部委員會、村委會、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機構也相繼選舉產生。

“黨性教育是共產黨員的必修課。”為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的黨性意識,第一書記工作組一方面從基層黨組織集體抓起,先後多次組織黨員參加市、縣、鎮、村各級開展的集中培訓;每月10日召開“主題黨日活動”,進行學習和先鋒模範黨員評比;組織黨員、積極分子開展植樹、環境整治志願活動、走訪慰問老黨員。一系列舉措,不僅使一度陷入癱瘓狀態的村班子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也築牢了班子根基。

另一方面,為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的理論素養,全面推動思想進步,第一書記工作組多次請來蘭陵縣委黨校一位資深政治理論教師,從黨性觀念、人生觀教育以及農村經濟融合發展等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給村裡年齡偏高、文化層次又偏低的農村黨員和村民代表們進行講解。

“不止於此,我們還在村內建設了黨群綜合服務中心,配備了黨員學習活動室、圖書室、多媒體室等,為開展各項活動提供了陣地。”馬尚飛說,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是集辦公、服務、活動三大功能於一體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的黨建工作和服務平臺,滿足村民享有公共服務、互助服務和社會服務的需要,徹底改變了大坊村“硬件不硬”的困境。

充分挖掘地域優勢 為村集體帶來可持續收入

農村基層班子變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提升了,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產業支撐、項目支持的大坊村終歸難以打贏這場“翻身仗”。在走訪中,第一書記工作組瞭解到,大坊村位於蘭陵縣區南部,毗鄰206國道,交通便利,又毗鄰國家4A級旅遊景區蘭陵縣國家農業公園,地域優勢明顯。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2018年10月,得知蘭陵縣國家農業公園要建設“印象蘭陵”項目,第一書記工作組從中“嗅”到了機會。

“‘印象蘭陵’是蘭陵縣國家農業公園‘沂蒙老街’項目的二期工程,緊鄰老街一期,是老街一期旅遊文化的補充完善。不同於‘沂蒙老街’,‘印象蘭陵’是集住宿、餐飲、娛樂、休閒等多元素於一體的古鎮。”馬尚飛說。預感到“印象蘭陵”項目建設完成後,將是一個感受蘭陵文化、體驗鄉愁、放鬆休閒、陶冶情操的好地方,第一書記工作組積極爭取扶貧資金30萬元投資了該項目。

讓第一書記工作組欣喜的是,“印象蘭陵”項目當年就產生了收益,為村集體帶來了2.4萬元的增收,且以後每年都能獲得8%的收益率。“有了這筆資金,村裡以後就有了集體收入,再幹什麼事情,村‘兩委’的腰板都挺直了。”馬尚飛笑著說。

“馬書記和盧書記來了之後,不單是帶來了幫扶資金,還給村集體帶來了可持續的收入。”村支部副書記李玉同告訴記者,2019年7月,馬尚飛和盧清華又使用產業增收專項資金40萬元,在符合條件的農戶屋頂建設了光伏發電項目,實現為村集體每年增收5萬元;2019年10月,積極開展“三清”工作,整合土地資源發包土地100餘畝,每年村集體增收10萬元。馬尚飛和盧清華的付出,老百姓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補齊農村環境短板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千年土路風揚塵,百年老街泥巴巷,雨天村內常積水,班子無頭上面派。”這曾是大坊村的真實寫照。曾經的大坊村基礎條件差:村內道路未進行硬化、綠化和牆繪美化工作,村民出行不便,環境不宜居;村裡的電路嚴重老化;自來水水質不好、排水渠不通......怎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成為了壓在馬尚飛和盧清華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對症下藥’是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的關鍵,只有堅持‘對症下藥’,找準用力角度,才能更好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馬尚飛說。村內道路坑坑窪窪,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為了徹底解決大坊村村民出行難題,第一書記工作組積極爭取資金,修建了全長15.5公里的“戶戶通”村道、2.6公里“村村通”公路。村裡的電路嚴重老化,第一書記工作組協調資金150萬元,將上世紀70年代架設的用電線路改造一新。自來水水質不好、排水渠不通,第一書記工作組先投資20萬元重新鋪設了自來水管道,後又投資60萬元,修建了村內排水渠。

除此之外,第一書記工作組還投資70萬元提升改造了村幼兒園;投資20萬元建設了鄉村大舞臺和休閒廣場;安裝節能路燈86盞……一系列舉措,使得千年土路被寫進了歷史,百年老街走進了記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尷尬環境也成為了過去。

環境在改變,村民的素質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家家門前變得越來越乾淨了,人人不再隨手扔垃圾了,再加上2019年春植下的樹苗和綠化植被,大坊村越來越美了。

“如果認為自己反正是‘飛鴿牌’幹部,早晚都得‘飛’走,工作得過且過,幹了今天不想明天,那就註定一事無成。只有抱定只幹‘永久牌’事業的執著信念,時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幹好今天,想著明天,做好該做的事、盡到該盡的責,才能幹出一番事業。”馬尚飛說。

臨報融媒記者褚菲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