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2020年的這個春節假期漫長到令人窒息,沒有慶祝,只有靜默。


和往常一樣,有很多新生兒降臨;和往常又不一樣,有很多人意外離開。


所有人都回到原點,關注生命,關心健康。


對父母來說,沒有人再討論學區房與“起跑線”,更多地思考起在疫情這場大考裡,自己能夠學會什麼,膝下的孩子們,在漫長的假期裡,應該教會他們什麼。


如何和孩子討論全國各地成百上千人因新冠肺炎而死亡?如何給孩子解釋為何往常熱鬧的春節要“封城”,家家戶戶閉門而不出?假若自己也不幸感染病毒且危重,如何告訴孩子們自己的離開,從而降低對他們幼小心靈的傷害?


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死亡教育一直是中國人的禁忌,在一些地方,春節裡甚至都不能提到“死”這個字眼。過去只有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社會才會給多一些關注。


但今天這種因惡性病毒而死與自然死亡卻又不同的,一切都是猝不及防,就像人們常說的“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先來”。


尊重生命,尊重個體,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這麼多年來,我們培養孩子德智體美,教育理念更新了一茬又一茬,卻唯獨死亡教育,我們集體缺課。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多和孩子聊聊死亡吧。如果你也頭疼該怎麼和孩子溫和地解釋死亡,這部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尋夢環遊記》或許可以帶給你一些思路,

讓孩子在歡樂和感動中瞭解死亡,探尋死亡對於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即便是動畫長片,即使有著一個落俗的名字,《尋夢環遊記》遠不止一部簡單的動畫片,它是一場關於生與死、愛與忘記、夢想與選擇的靈魂旅程。它帶領我們看見和拼湊靈魂遺失的碎片,最終得到和解、療愈、力量與完整。


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01


死亡不是終點,是在另一個地方點亮光芒


鮮花、美酒、聚會、狂歡,這是看起來都跟死亡毫無關聯。然而在每年10月21日到11月2日,墨西哥人總會舉國歡慶亡靈節“Day of the Dead”,這甚至成了他們最盛大的節日。


不同於中國人對死的避諱,在墨西哥人眼中,死亡是生命的回照,也是新生的開始,死亡和誕生一樣都是一場狂歡。所以在亡靈節期間,人們祭奠死亡的方式也充滿歡樂和笑聲。


他們用鮮花美酒和飾物為死者佈置祭壇,家庭成員聚在一起分享令人難忘的故事,相信能夠呼喚他們的祖先,與他們重聚,溝通和分享。


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整部影片圍繞墨西哥一年一度的古老儀式——亡靈節展開。


主人公名叫米格,他很喜歡音樂,卻出生在了一個非常不喜歡音樂的家庭裡,因為在整個家族的記憶裡,曾曾祖父曾因為追逐音樂夢想而拋棄了家人。


米格因此陷入夢想和親情的巨大矛盾中,並在亡靈節秘密追尋音樂夢時因觸碰了一把祖先的吉他被詛咒而意外進入亡靈世界。


和米格以為的不同,亡靈世界真的存在,在亡靈世界裡,亡魂們生活在一片美麗而又魔幻的世界。他們和生前一樣繼續著自己的興趣愛好,交朋友,盡情玩鬧。


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更令他驚喜的是,他重逢了逝去的家族先人們,在亡靈節的那幾天,他們盛裝打扮,興高采烈地穿過用花瓣鋪成的橋,手挽手,一個家族的人一起去探望仍在人世的家人。


電影中所有死去的人們都在“彼岸”重聚,大家穿著死去時的服裝,一起生活在燈火萬丈的城市一樣,他們並沒有“死亡”,而是帶著他們的夢想、渴望以及對在世親人們的掛念一直在彼岸活著。


對於墨西哥人而言,這個節日沒有任何悲傷的色彩,對於死亡的態度也是坦然豁達。當地人總說,當我們死去的親屬來訪時,我們悲傷哭泣難道不是很不歡迎他們嗎?


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這部電影要給我們傳遞的也是同樣的信息,不要悲傷地哭泣,不要哀悼逝去的先人,死亡不是終點,只是在另一個地方點亮光芒。


我們在清明節燒紙,在鬼節放河燈,在春節祭上貢品。我們相信我們去世的親友生活在另一個世界,我們相信每年他們都會回來看我們,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重逢。


他們並沒有“消失”,而是生活在了另一個世界,他們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實現夢想與和解的道路上前行著,我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好好地活著,去榮耀他們先前的光芒,當他們回來探訪我們的時候,可以為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02


愛不一定需要原諒,但不應該被遺忘


電影裡設定亡靈的世界是由記憶構成和決定的。全部的一切都是記憶,所有的靈魂因為記憶而存在。


如果你的照片沒有被放在祭壇,沒有人供奉你的照片,你就無法去活人的世界探親,無法走上花瓣橋,即使強行衝到了花瓣橋也會失去力氣無法走動。


如果在活人的世界永遠沒人再記得你,那你就會從亡靈的世界消失。因為那是記憶的世界,當記憶不存在了,你也就不再存在了。


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米格的曾曾祖父,也就是赫克託,因為對家的深愛超過了對音樂的追求,遭受了同伴的謀殺,因而失去了所有的機會解釋,而這些事情沒有任何一個家人明白。


家人誤以為他拋妻棄子,撕去照片,並打算永遠不再原諒他,更禁止子女再踏足音樂。


他卻反反覆覆地嘗試偷偷溜上花瓣橋,想要回到人間去再看深愛的女兒coco一眼。


拂去表面上追求音樂理想的主題後,故事在原諒、遺忘、愛中進行。只要不被遺忘,那就有團圓的那一天,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將他們分離。


而當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人也將那個人遺忘時,那個人就會真正地死去。


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這也是每個死去的人最害怕的事情,也是每個人最害怕的事情。


那就是永遠被人忘記他曾活過。


所以,讓我們帶著愛,去記住過去的一切,不論是人、事、還是物。我們或許會因過去感到受傷、不解和無奈,也或許甚至無法停止內心的憤怒與恨意。


但是請你記得,只要我們還有恨,那一定是我們深深地愛過、付出過。無論發生什麼,愛都是不變的。


愛永遠都在等待和解,就像赫克託說,我沒有想要取得你的原諒,但請不要遺忘我。


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大人都避諱的“死亡”教育,該怎麼和孩子談呢?


墨西哥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曾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


在這段特殊的時期,有太多人為了我們走上一線,甚至犧牲,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很勇敢,很樂觀,把所有的祝福都給我們。


但最怕的,就是我們,把他們忘記。


去告訴孩子們吧,別遺忘他們,跨越千山萬水,帶他們回家……


也趁此機會,告訴孩子們,死亡並不可怕,愛會讓我們在一起,生生世世不分離。


只有當他們懂得生死的含義之後,才懂得對世間萬物的珍惜。


只有教會孩子敬畏死亡,才能讓孩子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身邊人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