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網互補、平戰結合、高效運轉 漣源基層治理“六網”相融

網網互補、平戰結合、高效運轉 漣源基層治理“六網”相融

婁底高新區扶貧產業園正組織對企業上班員工進行體溫檢測,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劉再麗 攝

春光明媚三月天。披著暖意融融的陽光,一個個身穿“紅馬甲”的身影穿梭在漣源的小區、村落、公園、廣場,走街串巷,入戶服務……一個多月來,漣源市基層鄉鎮、村組(社區)黨員幹部和志願者,身先士卒,從城市到鄉鎮,從繁華社區到偏僻村寨,處處有堡壘、戶戶都參戰,織密了防疫天羅地網。

以疫情防控為檢驗標尺,以聯防聯控為工作手段,漣源基層“主力軍”全力編織村(社區)網格化管理、分區分級防控、五級微信群、公共衛生服務、環境衛生整治、安全穩定保障“六張網”。不僅形成了直達每戶的防護屏障,而且化危為機,提檔升級整個基層治理體系。

“嚴格按照‘六網’相融、網網互補、平戰結合、高效運轉的原則,統籌推進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地,特別是牢牢抓住‘網格化管理’不放鬆,織密網、清死角,堅決防止人員漏管失控。”漣源市政府負責人介紹。全市將疫情防控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形成讓政府放心、企業安心、群眾舒心、社會穩心的大格局。

豎屏障 除隱患

“網網互補”築牢疫情防線

政策實不實,關鍵在落實。

過去的一個多月裡,漣源吹響“集結號”,成立“六網”志願者服務隊541支。1.7萬人匯聚而成的龐大隊伍中,有黨員幹部,有群眾,有志願者,他們以衝鋒者姿態、守護者身份堅定站在防控一線,投身到全市1648個網格來,豎起一道道堅固屏障。

3月16日,六畝塘鎮名城社區網格員通過棟主微信群,向小區內52位樓棟長髮送當天的工作指令,並指導處置前一天需注意的情況,這是漣源市小區落實分區分級防控措施的一個畫面。

戶戶入群,群群相連。漣源將網格微信群建設成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平臺,按照“戶入組群、組入網格群、網格入村群、村入鎮群、鎮入市群”的要求,建立起“五級微信群”。當前,7857個網格微信群為37萬人提供服務,保障著每一條信息的暢通。相關單位和企業,從以前坐等群眾上門的“營業廳”式服務轉變為“宅急送”式主動服務。

透過網格,解讀“六張網”——看似各司其職,實則“網網互補”,高度凝聚:“村(社區)網格化管理網”實現疫情排查、應急處置、政策宣傳全覆蓋,築牢防控第一道防線;實施分區分級防控,推行電子通行證,派駐防疫聯絡員、出臺扶持政策、保障防疫物資等,精準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組建“五級微信群”,實時傳達指令、反饋信息、回應關切;組建公共衛生服務專家組,每個網格派駐一名專業醫生和一名健康聯絡員;構建環境衛生整治網,形成市級領導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村定補幹部包組、黨員組長包戶的工作格局,實現“治陋習、除頑疾、美環境、強基礎”目標;“安全穩定網”綜合利用天網工程、城市快警、“一村一輔警”、五老鄉賢、治安積極分子等資源,打造社會綜合治理立體防控體系。

通過“六網”融合,漣源把疫情防控舉措落實到每一個鄉鎮(街道)、村(社區)和網格。細化網格單元,加強摸底排查,健全基層管理機制,消除一個個隱患,全面築牢疫情防控防線。

抓重點 補短板

“平戰結合”助力基層管理

時間回溯到2014年,漣源開始進行網格化服務管理試點。2017年,漣源市委、市政府以“互聯網+社會治理”的模式將綜治中心建設和網格化納入智慧城市建設項目,通過整合基層綜治、公安、應急、維穩、信訪、民政、人社、醫衛等多方面力量,實現了人、房、事、物、組織全部納入網格管理範疇,管理服務進小區、進樓棟、進家庭,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的全方位、動態式、便捷高效服務格局全面形成。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漣源市網格化管理的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優勢得到充分顯現——基礎信息採集、社情民意聯絡、社區治安巡查、特殊人群管理、公共事務管理、居民事務代辦、政策法規宣傳等功能得到延伸,全面落實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

“社區工作人員隨時在線,群裡成員既有街道幹部、志願者,還有專門的醫生和民警。”藍田街道黨工委專職副書記袁楊說,在街道,15支志願者隊伍與幹部和警察聯動,傾心守護一方平安;8支全科醫生團隊的足跡遍佈家家戶戶。

光明山社區地處漣源的經濟文化中心,轄區內人流密集,常住人口將近2萬。“過去,我們小分隊巡邏走訪,進行綜治服務。如今,隊伍的功能被進一步放大,充實到7個二級網格中,服務內容更多元、巡邏體系更全面。”光明山社區黨支部書記譚撫明介紹道,“網格員”早已化身政策宣傳員、治安巡邏員、信息採集員、矛盾調解員、文明勸導員。

位於城郊的峽中村成功創建“無疫村”,二級網格員胡宋林還保持著每天巡查的習慣。從防控到復工復產,身為村民小組組長的他總是第一時間幫助鄰里辦事,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卸下一個多月的緊張感,他和眾多網格員一樣,把守望互助、服務村民當成常態。

抓基層重點、補治理短板,疫情防控“六張網”正逐步實現“平戰結合”,做到城鄉居民“事事有人管、項項有人對接”。戰時,網格員如同戰士披荊斬棘;待生活迴歸日常,依然走街串巷,守護歲月靜好。

察民情 聽民聲

“高效運轉”保障民生實事

民生很大,大到千百萬的項目投入、城市格局的改變;民生很小,小到道路旁一盞燈的位置、百姓口中一句抱怨的話。

疫情期間,漣源充分調動各級網格員能力與活力,把群眾的每件事放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生活在城區的70歲貧困戶譚顯松日子過得窮苦,妻子和女兒都是智殘人。網格員譚飛航發現後,自發為他解決證件辦理、物資購買等事宜,考慮到老人出行困難,他像家人一般隔三岔五“串門”,回應關切。

這樣的場景,漣源多地都在上演。“六張網”結合成一張“大網”,每一次排查就是一次走訪,“大走訪”格局應聲落地,通過“高效運轉”察民情、聽民聲,托起穩穩的民生幸福。

過去,一個農家院,一塊水泥坪,幾十條木板凳,大家圍坐在一起,不用音箱話筒,無需講話稿,聊的是民風家事,談的是大事小情……漣源遍地是察民情、聽民心、解民憂的“屋場會”。疫情當前,居民減少出門與聚集,一支支網格服務隊下沉前沿、挺身而出,或入戶拜訪,或線上調解,及時瞭解和解決群眾訴求。

“麻煩辦個健康證。”3月15日,水榭花都小區居民在小區網格群裡發送消息。網格長張四英回覆“收到”並幫忙辦好,前後不到十分鐘;龍琅高速經過安平鎮唐家社區轄區,復工復產後,網格長吳林波迅速組織村裡的網格員拉開防控線,與施工隊共同佈置卡點,穩定村民情緒,讓工人放心生產……網網互補、平戰結合、高效運轉,一個個全面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故事在漣源不斷上演,“六張網”正凝聚著強大動力,奮力打通基層“神經末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