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生态环境局“加、减、乘、除”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株洲生态环境局“加、减、乘、除”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现场协调企业复工复产各项难题。(通讯员 供图)

株洲新闻网3月24日讯(记者 易楚曈 通讯员 崔林)“企业设备已调试完毕,原料供应商却要求企业须取得排污许可证才能发货,这可如何是好?”日前,在株洲市民中心窗口处,湖南盛世胶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殷洪武焦急地向工作人员诉说着企业复工困难。

原来,该公司于2020年1月20日通过环评审批,租赁株洲渌口经济开发区湾塘工业园厂房生产建筑工程用胶,年生产能力可达3000吨。但因受疫情掣肘,该企业一直未能办理排污许可证,至此,企业复工复产被迫停滞。

得知企业原料供应受阻,未能按时复工的困难后,市民中心工作人员立即为该公司起草《关于我公司排污许可证相关情况的说明》,同时联系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局渌口分局,与其协调并出具相关意见。

株洲生态环境局“加、减、乘、除”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为复工人员检测体温,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通讯员 供图)

“前后不到3个小时就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株洲市生态环境局这次可帮了大忙了!”拿到证明材料后,殷洪武欢欣鼓舞地立即传真给原材料供应厂家。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推进“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以“店小二”式服务,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服务企业方面,该局持续在服务效率上做“加法”,审批时间上做“减法”。将由原建设单位提交的“下级生态环境部门预审意见”改由下级部门直接提交,实现从过去的企业“来回跑”变成现在的部门“互相跑”。环评受理资料也从过去的纸质版变为现在的电子档,企业可以通过邮政快递将申请资料交由窗口人员代为进窗,实现“零跑腿”。

株洲生态环境局“加、减、乘、除”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企业为市生态环境局送来锦旗,以表其助企复工的感激之情。(通讯员 供图)

同时,创新审批做“乘法”,淘汰产能做“除法”。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做到“网上办、不见面审批”。对于需要开展现场勘查、技术审查的建设项目,采取视频会议、航拍直播、专家函审等方式进行;对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下发的疫情期间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严格规划环保、项目环评,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设置“防火墙”,坚决叫停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的项目,从源头控制落后产能回潮。

截至目前,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在市级审批规定时间的基础上,环评审批时间承诺办结时限大幅缩为6个工作日。疫情期间,株洲市累计审批项目80余个,审批新、改、扩建项目25个,否决不符合城市发展定位和环境保护要求项目8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及时为绿色、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挪出环境容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