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運營商從自建物理網到無源共享再到有源共享是區塊鏈必然趨勢

通信運營商從自建物理網到無源共享再到網絡有源共享 這是大數據區塊鏈科技革命的必然趨勢

為了活下去 歐洲最大鐵塔公司誕生

不久前,沃達豐,這家在全球25個國家擁有並運營通信網絡的跨國電信巨頭,宣佈了一件大事——剝離鐵塔資產,成立歐洲最大的鐵塔公司。

通信運營商從自建物理網到無源共享再到有源共享是區塊鏈必然趨勢

這家新誕生的鐵塔公司估計在歐洲10個國家範圍內擁有61700座鐵塔,其中大約75%的鐵塔來自德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主要電信市場,預計將為沃達豐集團每年帶來17億歐元收入和9億歐元利潤。

消息一出,沃達豐股票大漲,投資人歡呼雀躍。

“我們正在創建歐洲最大的鐵塔公司,”沃達豐CEO說。“鑑於我們擁有的通信基礎設施規模和質量,我們認為有很大機會為股東創造價值。”

但是,看起來皆大歡喜的好事,背後卻藏著這家跨國電信巨頭的無奈,也折射出全球運營商當下普遍面臨的尷尬境地。

看看沃達豐的財務報表,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並不過分。移動數據流量年年攀升,但收入卻不斷下降。

通信運營商從自建物理網到無源共享再到有源共享是區塊鏈必然趨勢


在人口紅利消失殆盡、流量價格戰競爭激烈、收入持續下滑的窘境之下,沃達豐做出了無奈的抉擇,畢竟活下去就是勝利。可放眼全球運營商,有幾家通信運營商不是增量不增收?

從出售鐵塔到變現鐵塔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值得思考的是,沃達豐不是出售鐵塔資產,而是要變現鐵塔資產。

沃達豐表示,成立鐵塔公司後,可提升鐵塔租賃比和運營效率,提升鐵塔資產估值和變現能力,並計劃將在18個月內通過IPO上市,公開募股或出售少量股權的方式,實現鐵塔資產變現。

通信運營商從自建物理網到無源共享再到有源共享是區塊鏈必然趨勢


遙想上個世紀90年代時鐵塔模式誕生的初衷,無非是運營商想扔掉重資產包袱,畢竟通信有源設備價格逐年下降,但機房、鐵塔的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卻不斷攀升,它們無法享受到摩爾定律的紅利,新建鐵塔、機房的成本越來越高。於是,獨立運營的鐵塔模式出現了。

但時過境遷,看看今天的沃達豐,已不再是“扔包袱”,而是要把鐵塔資產變成“搖錢樹”。

道理很簡單,以前運營商的網絡很單純,要麼一張GSM網,要麼一張CDMA網,機房裡的設備和鐵塔上的天線也不多,可隨著3G、4G不斷演進,網絡技術不斷疊加,機房裡的設備和鐵塔上的天線越來越多,鐵塔公司這個“包租婆”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面向5G時代,基站越來越密,設備越來越多,鐵塔公司的前景自然更是充滿了美好,資本市場一片看好。

而再看看運營商這邊,一方面收入增長放緩,另一方面還面臨更大規模的5G網絡投資,加之5G新商業模式還未爆發,彷如走進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尷尬期。

沃達豐很聰明,畢竟要止住收入下滑,不管是運營轉型,還是孵化5G應用和商業模式,都沒有立馬變現鐵塔資產來得快。就像多年一直買的保險,現在終於派上用場了。

從運營商自建物理網到無源共享再到5G時代有源共享 這是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跨界融通科技革命的必然趨勢!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趨勢是,面向5G時代,沃達豐將以成立鐵塔公司為契機,擴大共建共享從無源共享走向有源共享,以加速5G建設,優化成本和投資。

先來搞清楚無源共享和有源共享的區別。我們今天的鐵塔模式,主要只是鐵塔、站址、機房等配套資源共建共享,稱為無源共享;而有源共享指基站有源設備共享,頻譜資源共享,乃至整個無線接入網(RAN)共建共享。

在從無源共享向有源共享推進上,沃達豐已在行動。

在西班牙,今年4月份,沃達豐與Orange簽署新協議,計劃將當前兩家運營商的共享規模從5600個站點擴大到14800個站點,以覆蓋西班牙三分之二的人口,並計劃從原來的無源共享向無線接入網有源共享推進。

在英國,2019年7月份,沃達豐與O2也簽署了新協議,同樣將擴展共享規模,並推動從無源共享走向5G有源共享。兩家運營商表示,將共建共享一部分5G網絡架構,包括天線、基站和站址,以確保5G快速建設,降低5G部署成本。

在意大利,沃達豐與TIM已簽署協議將整合鐵塔資源聯合成立意大利最大的鐵塔公司。根據協議,兩家公司將在擴大現有無源基礎設施共享的基礎上推進無線接入網有源共享,以加快5G建設,優化成本和投資。

事實上,不只是沃達豐,有源共建共享趨勢正在全球蔓延。

2019年初,瑞典運營商Tele2和Telenor在拍得700MHz頻譜資源後,雙方簽署了一項補充協議,計劃將擴大共享移動網絡,聯合建設5G網絡,以快速實現5G網絡廣覆蓋。

2019年7月,比利時Orange與Proximus簽署協議,雙方將共享移動接入網,各自獨立運營商核心網,以推進5G更快、更全面推廣。

2019年7月,日本運營商KDDI和軟銀宣佈,雙方將共同投資成立一家通信工程公司,在日本農村地區共同建設和共享使用5G基站。

兩家運營商在新聞稿中表示,日本社會面臨人口老齡化、勞動力萎縮、農村人口減少、自然災害加劇等問題,需要5G網絡實時傳輸高清圖像實現遠程監控和操作,需要5G萬物互聯來共享、收集和分析海量數據,來提高生產力,解決社會問題。但是,由於5G網絡採用28GHz和3.7GHz高頻頻段,這意味著將在全國範圍新建大量5G基站,需要高額投資和長期建設才能完成5G廣覆蓋,運營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推進網絡共建共享。

通信運營商從物理到虛擬,網絡有源共享是科技革命顛覆性應用倒逼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們討論網絡共享問題,還要特別展望一下未來的虛擬化無線接入網和邊緣計算趨勢。

眾所周知,IT領域早已完成了數據中心的虛擬化,並誕生了由獨立的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向互聯網企業提供主機託管服務的的商業模式。比如,谷歌、微軟等IT巨頭會向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Equinix租用數據中心空間;比如,儘管中國電信不是獨立的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但中國電信的數據中心也會為騰訊、愛奇藝等互聯網公司提供服務器託管服務。

面向未來,無線接入網將從分佈式D-RAN演進到集中式C-RAN,再演進到虛擬化無線接入網,即把BBU部分集中化、虛擬化、池化並部署於小型數據中心。同時,核心網用戶面功能下沉以及邊緣計算的融合也將誕生大量的邊緣數據中心。

像今天的大型數據中心共享模式一樣,這些技術趨勢讓未來多家運營商在無線接入網側共建共享充滿了想象空間。

資深電信分析師,中國通信行業知名作家尚曉蒲分析認為:通信運營商從自建物理網再到虛擬化共建共享的過程,肯定會遇到對先進科技革命的各種阻力,各方利益博弈是不可避免的。但從自建物理網到無源共享再到5G時代有源共享再到未來的虛擬化共享,這是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跨界融通科技革命的必然趨勢。從物理到虛擬這是共享經濟時代科技進步不可抗拒的力量,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5G時代網絡有源共享是科學技術顛覆性應用倒逼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

回顧過去,面向未來,從2G發展向5G,從2G時代鐵塔模式誕生,到有源共享,再到虛擬化共享,整個移動產業就像是一個小孩的成長過程,從獨自玩耍開始,然後慢慢長大與同齡夥伴們一起玩耍。小孩從獨自玩耍到與夥伴們一起玩耍,這代表的是共享競合以及創新體制機制的新生事物,相信中國四大通信運營商的改革發展歷程,能夠快速適應互聯網科技革命的時代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