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口罩”会火吗?

阿东人生


个人认为,不会。

首先,一个产品在市场上能够长久的存活,是看投入和产出比的。

智能口罩在其安全性有所保障的前提下,要做到 体积小、重量合适、使用方便、可多次使用等等要素,这前提是需要一定的科研投入试验,才能走向市场。

走向市场之后呢,要保证消费者愿意买单,还要观其性价比。这就需要和同一市场下,普通的一次性口罩进行横向比较了。这么一比可有意思,一次性口罩的成本我们先不说,就用现在这几天国内我们沿海地区隔壁药店的价格,一次性医用口罩3Rmb一个,一袋十个也就30块钱。而目前国内机器生产一次性口罩的速度,见某音平台也有铺天盖地的介绍。

无论从其便捷性还是性价比而言,带出门了使用了还要进行消毒处理。就投入和产出而言,智能口罩在目前的中国市场,我是不看好的。

这就像是一次性洗脸巾和小毛巾之间的竞争,你说一次性的面巾它不香嘛?可能持续使用毛巾用起来,也有不一样的感觉。各人有各人爱好。等到了一个时候,生产一个多次使用的智能口罩的速度,成本,适合眼下的时代的需求,那个时候,定不由我一个小册佬说道,肯定早就买好戴上。。


Sunny阿酱


说的简单,做的难。

目前口罩在贴合性、防护率、呼吸阻力上始终是解决的难题。

一些电能驱动口罩,也是很难解决轻便、持久的问题。

清尘之道:现在口罩必须执行GB2626-2006标准。防尘口罩的等级分为KN100、KN95、KN90三个等级。其中KN100可以对超微粉尘达到近100%(99.97%以上)的防护效果。颗粒度大的,可以选用KN95等级。

防尘口罩的防护效果,取决于2个方面。一是滤棉的过滤效率。二是面罩与面部结合的紧密程度。

因此口罩必须分大小号,不分大小号的口罩与面部的贴合效果因人而异。

清尘之道:科学选用经过GB2626-2006标准认证的防尘口罩,有助于预防肺部伤害发生。

1、选择复式半面罩型。一次性口罩由于漏气率高,不适合长期或职业防护用。

2、选择 KN100等级防尘滤棉使用。低防护率将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3、选择硅胶材质的较为舒适。适合长时间佩戴,不易引发过敏反应。硬度高的口罩易造成面部压痕。

4、口罩分大小号,这点极其重要。不要购买那些所谓通用型号的口罩。易漏气。

5、口罩有覆盖口鼻,覆盖口鼻、下颌2种,建议使用后者,相对较为舒适。

6、建议选择呼吸顺畅型口罩。有的口罩采用双滤棉设计,同时滤棉具有双面,这样的口罩相对呼吸顺畅。


乡村叫俊


不会火,但会存在。智能口罩和其他智能产品不同,由于人们对口罩的体积、便携性和使用便利度等方面的需求,口罩这个“智能”标签并不是这么好加——目前市面上的所谓“智能”口罩,大多只是在呼吸阀位置添加一个小型风扇,以更好的排出口罩内呼吸时产生的湿气——有用是有用,但并不能对人体产生更大作用,不能成为必须品和具有普遍性。


海轩主一社群新商业


一开始想法还是很简单,一是雾霾本身困扰着大家;二是自己戴口罩的痛苦经历,不仅防霾效果不好,带着还非常不舒服。”净朗企鹅的主创人刘晗宇在提到生产其智能防霾口罩的初衷时表示,该款口罩主要针对传统口罩的一些弊端去设计的。

立冬后,伴随寒冷而来的还有雾霾,从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话题度上可以看到,人们的痛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各方也都走在不断努力改善的路上。对于室内场所而言,我们有空气净化器;但走到室外,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阻挡雾霾的话或许只能选择戴口罩。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市面上出现了智能送风口罩。近日,历经一年多,标榜真正称得上“智能”的一款口罩开始在京东众筹预售。为此,记者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其主创人刘晗宇。

设计理念:防霾同时实现无阻力的呼吸体验

资料显示,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北京雾霾还被发现含有耐药菌。

普通口罩的根本短板体现在防霾效果上,因为普通口罩材质和密闭性问题,对于“霾”这种微小物质,这个痛点一直都在。刘晗宇表示,净朗智能防霾口罩从复合滤网技术、可变速送风技术和柔性形变硅胶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痛点。

“与市面上其他产品(N95)相比,该口罩滤网的净化效果达到了N99的级别,从大的颗粒到小的PM2.5都可以过滤,包括一些细菌。为实现超高标准净化能力,我们采用高净化率、高容尘量、低阻的多层复合滤网技术,由活性炭蜂窝层、静电棉过滤网、高密度H13级HEPA 过滤网、无纺布过滤网等构成,实际空气过滤净化效率达到99.95%。”刘晗宇介绍说。(注:N是美国认证,是指口罩适合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级别越高,过滤效果越好。)

密封性差是传统防霾口罩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不能与人脸有效贴合,佩戴口罩时会产生漏气。在漏气的情况下, 防霾效果几乎成为一种空谈。“研发中我们完成超过100000人次人脸数据采样,完成超过200次制模实验,终于制作成符合中国人脸特征的贴合性设计,保障了呼吸腔体的密封性及良好的佩戴舒适度。”刘晗宇对记者补充道。

刘晗宇指出,“市面上常用的风机基本是每分钟6000转,我们是8000转,且噪音控制在40分贝左右(相当于室内的细小声音和树林风声)。”她介绍道,通过内置的九转无刷直流电机,低功耗、无刷直流电机降噪、低风噪电机风扇叶和智能防霾口罩腔体流体仿真设计,净朗智能防霾口罩实现了产品低功耗、低噪音、高风速。

提到四个小时的续航问题,刘晗宇解释道,我们有考虑这个问题,但是电池容量太大也会带来重量问题,太沉的话,就难以保证佩戴轻便。

智能可以不只是“噱头”

刘晗宇指出,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智能口罩本质上是一种“送风口罩,两档风速设置。”为此,记者查询各大电商平台发现,绝大多数属于净化滤网加上一个风机的配置,智能显然成了一个噱头。

作为一款穿戴设备,净朗智能防霾口罩的滤网集成智能芯片,通过蓝牙通讯、多种智能感应器模块、APP 和APK软件,实现口罩与用户的智能交互体验。

可根据pm2.5颗粒吸附量监测滤网寿命并设有临界值报警功能;产品可通过蓝牙连接到手机,从而进行开关机;连接的APP(GREENLUNG)上可提供详细的运行状态和产品信息,包括:电量、滤网寿命、空气质量预报、呼吸大数据分析、滤网防伪等,用户可将数据分享发社交平台。

“智能是我们的一大特点,一方面体现在呼吸上,根据佩戴用户的呼吸压差和频率数据可智能调节风量,避免产生憋闷感。另一方面,智能芯片通过蓝牙反映在APP上芯片的使用寿命提示,可以根据芯片的寿命(50小时工作时间)的有效和充分使用。另外,滤网上集成安全芯片,芯片里有全球唯一的ID号与安全密钥,口罩主体可以读取滤网的唯一ID并通过一次一密的安全加密算法判断滤网上安全密钥是否正确,以此来判断滤网是否为官方正品。”

经过前期的调查,刘晗宇表示,目前此类型产品的潜在市场很大,但仍然需要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经过一年多的产品打磨,我们对产品本身有信心,对市场的情况不会很担心。”


大叔春秋


我觉得会,毕竟现在正在往智能穿戴设备发展


武汉君悦手机维修服务


应该会吧,5G时代到来了!


永心勇哥


不会


砵仔糕5


不会


卢老爷子


不会


湖北小晴


听名字感觉应该很理想,但看图不怎么相信,绝对理想可靠的口罩估计得几百元,体积可能也比较大,应该连头套在一起,不影响呼吸、换气充分、杀灭病毒彻底可靠、无毒副作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