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大郎穷吗?为什么还能住楼房?

博超讲堂


老者来回答您的问题,首先历史上还真有武大郎和潘金莲确有其人。而且历史上的武大郎原名武植,并非是五短身材其貌不扬。而是相貌堂堂身高魁梧之人,潘金莲也是知州的千金小姐,两个人也是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下面引用武大郎墓碑全文: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 。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 1、武大郎并非穷人,只是书中描绘丑陋

《水浒传》书中则是戏文和演义,很多不符合历史真实情况。但是文学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那么我们分析下书中的武大郎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如果不是一个穷人为什么会被潘金莲谋害。虽然笔者熟读三国水浒,但是为了题主的问题特意翻阅了原著中对于武大郎的描写:

书中描写武大郎“三寸的谷树皮”这些都是外貌上面的形容,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武大郎矮矬穷的形象是不对的。在原著中矮矬是真的,但是并非穷人,至少原著对此并未进行过任何描写。

  • 2、北宋经济并不差,个体经营者能赚钱

我们来分析下水浒传的背景,那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发生故事,那个时候宋朝虽然羸弱,但是经济是很好的。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宋朝百姓其实一直都是很富裕的,由于官员主张和亲纳贡等窝囊的方式避免战争,所以还算是国泰民安的一个朝代。

武大郎当时在当地也算是一位个体经营者,他卖炊饼的原材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就像如今的卖煎饼一样,只是水和面还有柴禾之类的。可以说是为手艺人也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武大郎书中虽然描绘的形象不堪,但是并非愚笨之人,可以说能够以这种形象经商,无论是左右逢源还是销售口才都要比普通人还要厉害些。

  • 3、潘金莲跟武大郎结婚,拉扯武松都需要钱

武大郎不仅从小把武松拉扯成人,这笔开销就不会小。在那个年代他还给潘金莲进行赎身,以潘金莲的身材样貌和年纪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见经营面点生意的武大郎还是有钱的,在当时住二层木楼的房子也不足为奇。潘金莲也不是傻子,她看不上武大郎的相貌还能踏踏实实过日子,如果没有武松西门庆的出现很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了。那她至少可以图物质上的无忧和武大郎可以赚钱。

  • 4、武大郎之死不在于穷,是没感情和丑

我们知道书中最终武大郎被潘金莲害死,经过上文分析武大郎和潘金莲的问题并不是穷。你可以说潘金莲花痴,这从第一眼看到武松就能感觉得到,所以遇到西门庆后她不能自拔。

还有原因就是和武大郎并没有感情,毕竟武大郎那么丑潘金莲看不上眼,俩人的相识也是因为武大郎为其赎身根本没有感情基础。如果武大郎的外形像个正常人可能潘金莲对于武松和西门庆也不会动心。


综上所述:武大郎在原著中丑陋无比身材矮小,但是并不穷,这也是唯一吸引潘金莲的地方。但是悲剧也就在此,若是武大郎可以有伟岸的容貌,可能两个人可以白头偕老。最终悲剧的发生也并不是因为穷。


心斋老者


水浒传中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是武大郎,有着“三寸丁谷树皮”的诨号,随着历史真相的渐渐浮出水面,武大郎和潘金莲夫妇是被刻意丑化的一个人物形象,要和真实的武大郎相比,我觉得最没有改动的一点就是他们家的那个楼房。

一、县太爷武植

武大郎的原型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县太爷,作为当地的父母官,为善一方深受当地人们的好评,因为朋友因此而投奔他去,但是在此期间武大郎并没有对他做出什么,心灰意冷的朋友离他而去,在回去的路上一路上传播谣言,这一下子彻底毁坏了清官武大郎的名声。

回到家后却发现武大郎早已派人修好了他的房屋,然而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武大郎就因此而声名狼藉了。最因为县太爷他的经济自然是比较富裕的,这是唯一一点和改编后的武大郎相似的地方。

二、小康生活武大郎

接下来探讨一下,在水浒传中阳谷县的武大郎的经济生活,这个不用多说,出场的时候武大郎便住着小二楼,他娶到潘金莲这样的矫妻是人生走运也是人生的不幸。他和潘金莲以卖炊饼为职业,白天卖炊饼,晚上做炊饼,他的炊饼在当地甚有名气,凭借着踏实肯干的作风,盖起了自己的房子,他的房子在阳谷县绝对是上等的,也正是做炊饼赚了钱,放在今天来看绝对是实打实的小康生活。

三、余香犹在

不管他的炊饼究竟做的如何?最起码是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了,如今步入山东聊城阳谷县内,没走几步就可以看到大郎炊饼的招牌,也成为了一张城市的形象名片,我没有去尝过,但是内心也有那么一丝向往,如果将来有机会,一定不会放过大郎炊饼。武大郎的形象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形象,一个兢兢业业,努力付出的人,作者自然不会让他有点太差的经济生活。

一提到武大郎人们可能就会想到他是矮挫穷的代表,然而他并不穷,甚至还有点富裕,虽然武大郎和潘金莲以及西门庆的故事为人们所不耻,但是在武大郎的致富能力这方面我们没得说。


微光人文


《水浒传》中,除一百零八人之外,比较有名的,恐怕就属武大了。武大者,打虎武松嫡兄也。武松因打虎名,武大则以武松之兄而名。凡读过《水浒》的,你可能记不住轰天雷凌振、圣手书生萧让、金毛犬段景柱,但忘记了武大绝无可能,尽管整个《水浒》中此兄戏份并不多。要么说出名绝对是个运气活儿。说到运气,武大的运气还真不好说。说他运气好吧,“身高五尺、面目狰狞、头脑可笑”,行为猥琐,同他的二弟武松比起来,反差可不是一星半点;说他运气差吧,却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同胞弟弟,多方照顾他周全,无人敢欺。更为暴棚的是,他还娶了位如花似玉的大美人潘氏金莲。这潘氏可是不得了的人物,中国古典“五大名著”她居其二,其中《金瓶梅》中她还是妥妥的女一号,厉害吧?武大得妻如此,那是做梦也要笑醒的,不惜从老家清河搬家到阳谷躲避骚扰也是值得的!可是,运气这个东西也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它有一鲜明特点,就是“转"。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时来运转,说的就是这个理。还说武大,本来找媳妇难之又难,却“天上掉下个潘妹妹”,娶了大户人家使女潘金莲。潘氏因美貌常遭大户主人骚扰,不堪之下向主母告发。积怒之下,主人将其下嫁给“三寸丁谷树皮”武大,这当然带有强烈的惩罚意味。时值武松遭官司外逃避祸,失去了二弟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武大哪有力量应对小户美妻所招来的蜂蜂蝶蝶,无奈之下,只有一躲了之,携妻迁家邻县平谷,赁屋居住,每日挑卖炊饼度日,直到兄弟重逢。说到这里,题主的问题基本上清楚了。武大包括武松都没钱,一个挑担卖炊饼的小商贩赚不了大钱,只能维持生活。但也不能说很穷,毕竟平民百姓大都过这样的日子。从武松在柴大官人庄园的窘迫情形看,二哥口袋里也不宽裕。到平谷后,武大和潘氏所居房屋也是租的,可能当时房租不比现在,所费不多,否则凭武大的收入,是万万承受不起的。


风露中宵2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

回答这个问题,即不能根据正史,也不能根据野史,更不能根据《金瓶梅》等其它文本任意发挥。即然题主问的是《水浒传》中的武大郎,那就只能从《水浒传》原著中寻找相关论据来分析解答。

一、武大在阳谷县确实住的楼房,但产权并不是他的。

武大郎在阳谷县住的楼房,产权并不是他的,而是他租赁的。

《水浒传》原著中,曾有两次提到武大住的楼房。第一次是武松打虎以后当上了阳谷县的都头,在街头碰到了不久前从老家清河县搬来阳谷县的同胞兄长武大。武大说:

我近来娶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身搬来这里赁房居住。

看见没有,是赁(音:吝)房居住。也就是租人家的房子。

第二次提到租房,是回到家里,介绍嫂子潘金莲时提到的。

却说那潘金莲过门后,武大是个性格懦弱依本分的人,被一帮泼皮无赖不时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可见武大住的楼房并不是他的。这就说明他并不富裕。

二、与底层百姓相比,武大也不算贫穷。

武大只是一个人做生意,自己做炊饼自己沿街叫卖,家里屁股大个地方,只有一口锅,属于是小本生意,想挣大钱是不可能的。但他毕竟是商人。是商人兜里就有流动资金,只是或多或少而已。所以他的生活水平应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平民百姓相比,应该属于中下等水平。算不得过分贫穷。

三、按书中所写,武大和潘金莲两口子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挺滋润的。

武大住的是二层小楼,楼下是厨房和装杂物的房间,楼上是卧室。武松来了以后,嫂子潘金莲就把一楼装杂物的房间腾出来,给武松住。她和武大夫妇住二楼。

那时候的普通百姓,肯定没有去外面酒店吃喝的条件。武松第一天来到,武大就出外买回酒食盛情款待。时隔几天,武松看见嫂子这么照顾自己生活,还特意买了一匹彩色缎子送给嫂子,潘金莲高兴的不得了,没等武大回来就买来酒菜,在武松房里二人喝酒聊天。

这些过程都说明,武大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的。

结语:

1、武大住的楼房是租赁的,自己并没有楼房,无论如何都不算富人。

2、武大的生活水平与普通百姓相比,属于中下等水平。


文化一家人


“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原著写得很清楚:武大郎的房子是租的。他在清河县受尽欺负,无奈才搬到了阳谷县,企盼弟弟能用拳头保护自己。

兄弟相认之后,“武大引着武松,转弯抹角,一径望紫石街来”,武松出衙闲逛,肯定去繁华之所,要转两个弯才到紫石街,可见紫石街不是什么商业区,不信你看周围的街坊,也都是做小本生意的。

武大郎没有别的手艺,只能走街串巷卖炊饼,勉强糊口而已。古代商人身份卑贱,王婆赖好有个店铺,武大郎这样的显然是可怜人。做炊饼肯定需要场地,武大郎之所以能租得起二层楼房,原因很简单:要么租金便宜,要么就是作者不够严谨。

王婆有个门店,有自己的房产,尚且担忧棺材本。与之相比,武大郎更拮据,花销也更大。美国的底特律1美元能买套房子,武大郎如果穿越过去,更容易成为我们眼中的土豪。总之,放过武大郎吧,他真的是可怜人一个。


上头派掌门


武大有养家的手艺,会做炊饼,武大还有个优点,勤劳。一个会做熟食的勤劳人是不会贫穷的!

武大先头有个娘子,丢下个女孩迎儿。如果武大很穷,相貌矮矬是讨不到娘子的!

潘金莲日常没事,一日三餐吃饱了就是打扮光鲜,站在帘后,露出一对尖尖趫趫小脚,招蜂引蝶。

潘金莲在王婆家做针线生活时,喝了酒回家,武大也吩咐潘金莲明日带了酒食回请王婆,不要光吃人家的。第二天,潘金莲去时就把与王婆钱让她买酒食。

武大如没闲钱,潘金莲也不会天天打扮光鲜,武大也不会让潘金莲回请王婆。而且书中描述的潘金莲跟了西门庆后,并没有什么贪图他钱财的意图,就是一味好色偷汉子。

当然要说武大很富贵也不会,武家兄弟父母早亡,武大带大兄弟很不易。关键是武松不是个省事的,不知惹了多少祸事要武大去擦屁股,银钱自不会少花。武大在阳谷县见到武松时就说:

【我又怨你又想你,怨你时,当初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如常吃官司教我要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在清河县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这个便是想你处。】

所以武大靠小买卖生活,要养家糊口,外带管这个爱惹事的兄弟,手上多余的钱是没有多少。后来娶了潘金莲,又爱打扮,还搬一次家,手上还是没什么钱,所以到了阳谷县是赁房居住。

只要潘金莲不惹是生非,武大会慢慢奔小康。武大后来最朴素的愿望就是:攒钱为武松娶一房老小!

可惜武大的愿望没实现!


寻桂子


如果把武大郎和现在的城里人相比,武大郎的生活应该是算小康生活了,娇妻在家自己还有一份事业,算是很不错的城里人。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分析下武大郎的具体情况:

  • 1,武大郎是武松的哥哥,我们知道武松高大英俊,而武大郎却矮小丑陋。其实真实的武大郎并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不堪,恰恰相反,人们都说武松虽然玉树临风,但武大郎却比他更胜一筹。武大郎从小便十分喜欢读书,立志于科考投身官场。



  • 2,而历史上的武大郎成年后并未像武松一样出门闯荡,他选择留在家中苦读。有一次清河县土财主潘家要嫁女儿,武大郎对那貌美如花的潘家小姐早有爱慕之情,他便跑到潘家,可故事发展总是那么天衣无缝,潘家女儿一眼便相中了他。从这里也能看出,武大郎长得一定十分帅气,否则潘金莲这样的美人怎么会一眼看中他?


所以这样看来,其实武大郎第一并不丑,第二也并不穷。

他只是对比起他的弟弟逊色一些而已,如果说武松高大英俊,那么武大郎至少也是一个不一定玉树临风,但肯定也是非常有才气和志气,相貌堂堂的人。

所以其住在闹市区的房子,还有个店面开着武大郎炊饼,也说的过去。家里还去了一门很不错的妻子。

所以说武大郎的在城里的小日子过得非常不错的。


西语世界


水浒传中,我们得知武大郎是娶了潘金莲之后,从清河县搬到了阳谷县。然而武大郎初来乍到,就住了两层楼的大房子,通过看书和影视剧,我们得知,武大郎的房子,一楼有个客厅、厨房,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院子。二楼则有武大和潘金莲的房间,此外应该还有至少一间偏房(武松睡觉的房间),另外应该还有一个梳妆台、一间冼澡的屋子。两层楼加起来,少说有200平。

再看武大郎房子的位置,周围有茶馆、棺材铺、铁匠铺等商店,可以得知,武大郎的房子,极有可能就是商品房。那么问题来了,武大郎连娶媳妇的钱都没有(潘金莲是张大户倒贴钱送的),那么他哪来的钱买一栋商品房啊?

其实武大属于流动人口,靠卖本小利簙的炊饼为生,但住房却敞阔,一楼一底的两层居室,冼漱煤卫设施齐全。查原著《金瓶梅》的有关章节, 武大郎“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衙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第二层是楼,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原来武大和媳妇潘金莲住的是典来的房子,非自有房。

宋代“典”房,只是使用权的转移,典房者没有产权。房主缺钱,要钱应急,典房者钱不生息,急等房住,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典房者给房主一笔典房款,在约定的期限内居住;到期后,房主用等额典房款赎回房子。各得其所,互惠互利。武大花费十数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00元,典得上下两层大房,并且地理位置极佳,在县衙门前,繁华大街,实在不贵。


乌合之众与鸟兽


在我们普通的认识中,水浒传中武大郎就是个“穷矮锉”的代名词,一个长像丑陋的怪胎,但只要你认真品读《水浒传》你会发现你错了,武大郎虽丑却是个小土豪,远比大多数人小资。

根据水浒传的记载,在宋朝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一个月的工资是两贯钱。有技能就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应该高于社会的平均工资。武大郎的收入呢?武大郎每天可以卖出300个炊饼。按照每个炊饼三文钱,武大郎每天营业额900文钱,按照饮食行业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计算,差不多干四天就可以抵上一中级白领一个月的工资。

大郎和武松重逢之后,二话不说置办酒肉,给自己的亲兄弟接风洗尘,之后的生活更是大鱼大肉不断,这样的生活潘金莲也是见怪不怪,我们可以知道这不是武大郎打肿脸充胖子,这就是他们的平时生活,这样的表明他家衣食无忧,家有余钱。

这小楼,待客、吃饭、住宿都在二楼——武松初来,潘金莲“叫武大请武松上楼,主客席里坐地”,饭菜“安排端正了,都搬上楼来,摆在桌子上”;武松搬来住,武大请人“楼上整了一间房,铺下一张床”;武大、潘金莲的卧室也在楼上,“那妇人却踅将归来,到楼上看武大时,一丝没两气,看看待死,那妇人坐在床边假哭”。

上面原文,从这些细节看,武大郎家房子面积不会很小:楼上至少是两室一厅;还是一个临街的二层小楼,一楼有个客厅和厨房,还带一个比较宽敞的院子。二楼则是他们俩的卧室,以及至少一间偏房。加上洗澡的屋子,潘金莲的梳妆台加起来,这房子至少有200平以上。同时那年代没有按揭贷款一说,可以确定是全款付清的,即使出租,租金也绝对可观,光是这一条,武大郎放在当今社会,也是真金白银的土豪呀。

后来当郓哥被王婆打了之后,为复仇郓哥将西门庆和潘金莲之间的事告诉了武大郎,为了表示感谢,武大郎将两贯钱送给了郓哥,两贯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按现在中级技术人员工资,已经过万了。武大郎出手这样阔绰大方,唯一原因:老子不差钱。要知道这些钱财可以保证一个宋朝百姓很长时间的开销。

综上,你看武大郎穷么?反正比我富。


我欲随波不逐流


提起《水浒传》里面的武大郎,观众会思维定势一样的认为那是一个矮矬穷的代表,但是细品原著,武大郎绝对不是这样,也许他只是矮一点和锉一点,比如自己都已经捉奸在床了还不敢打西门庆,这也太锉了,但是武大郎绝对不是一个穷人。

我们来看看在《水浒》里面有一个章节,那就是武大郎捉奸的时候有一个谋划的过程,这个时候有一个卖梨子的小伙子找到他,给他说了自己老婆潘金莲出轨的一些情况,那我们来看看武大郎那个时候干了一件什么事呢?人家直接掏出了2贯钱给了这个小伙子,还说第二天早上在街口等他,还有更多的。1.2贯钱是武大郎经常装的。那么2贯钱有多少?在北宋相当于2两银子,2两银子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那么至少也有600元,也就是说一个卖烧饼的,天天身上装着至少600元的现金乱晃悠,能算穷人吗?要知道在《水浒》里面,给西门庆打工的药房伙计,一个月也就400多人民币啊,那么反过来一想,号称首富的西门庆给员工的工资还没有武大郎的多。

所以说武大郎又矮又锉又穷,不准确。好歹人家也是一个小个体户的老板。于是住楼房,顺理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