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嘉皇贵妃的确来自朝鲜,为什么今天的韩国人几乎只字不提,是不知道吗?

澹奕


以下观点是通过电视剧了解和推测来得出的!


韩国🇰🇷,我们都知道以前,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无论在文化,经济各个方面都是依赖那时的泱泱大中华地区的,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由内地搬致韩国地区的!如果往前推个几百年的话,也许每个韩国人都有一个中国的亲戚,他们的血液中会有中国人的血统!


近代,由于历史原因,原本一国的韩国和朝鲜分成了两个国家,而中国选择了朝鲜来支持了,感觉站到了韩国的对立面,这就拉开了两个国家的距离。韩国的历史几乎和古代中国是相通的,他们的历史没有中华地区那么厚重,所以他们现在只要是中国的文化遗产都觉得是他们的,是他们发明的!特别是在20世纪末韩国经济腾飞之后,他们一直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历史的,和中国没多大关系的,没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放弃了汉字的使用!


淑嘉皇贵妃是藩属国进贡到清朝的美女,如果韩国人承认或者经常提起的话就是承认古代是中国的藩属国,与他们一直的提法相悖了!


历史聊聊号


淑嘉皇贵妃是乾隆时期的皇贵妃,她生于1713年,死于1755年,出生于金佳氏。开始的时候是内务府的包衣,后改为金佳氏。在满清时代不少嫔妃都出自内务府包衣,本来是奴隶,因为被主子看中,最终鸡犬升天。

淑嘉皇贵妃在乾隆皇帝还是阿哥的时候就跟随了他,算是宝亲王府的嫡系人物了。乾隆即位后,开始封她为贵人,很快又晋级嘉嫔、嘉妃、嘉贵妃。她给乾隆皇帝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四皇子永珹,八皇子永璇,九皇子因为夭折还没有取名字,十一皇子永瑆,要知道乾隆一共也就十七个儿子,所以由此看出她是非常得宠的。而且十一皇子永瑆还一度被乾隆皇帝看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乾隆二十年病逝,被追封为皇贵妃。

皇贵妃是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可见淑嘉皇贵妃的地位很高。而且淑嘉皇贵妃据说是朝鲜人,朝鲜既然在满清后宫中有这么一个大人物,为何没有见他们来攀亲。要知道,元顺帝的奇皇后是高丽人,所以韩国一直叨念着这件事情,把这当做是无上光荣。虽然淑嘉皇贵妃地位上似乎略逊于奇皇后,但是地位还是相当尊贵的,为何不见韩国人来提起这件事情,甚至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这段历史的,还压根不知道这件事情。

韩国人为什么不愿意提淑嘉皇贵妃呢?仔细查一查苏家皇贵妃的来历就明白了,因为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当时满清还是后金的时候,曾经进攻并打败了朝鲜,而且还抓了一些朝鲜的人作为奴隶到后金。这件事对朝鲜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耻辱,所以韩国人不愿意提这件事。金佳氏的祖先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虽然几百年之后,他的子孙后代中终于有人发达了。但是当年的往事对于韩国人来说始终不是什么好事,被人们认为是丧权辱国,所以韩国人不愿意提。而奇皇后不同,奇皇后好歹是通过正当途径进的官,最后登上皇后的。

话说在满清时代,这种包衣好才出生的,最后出人头地的还不少。后来继位的十五阿哥永琰的母亲魏佳氏事实上也是内务府的包衣出身,在雍正年间权倾朝野的年羹尧也是。所以在满清电视剧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名鼎鼎的大人物都自称奴才,可见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韩国人连端午节都敢直称是自己家的节日,如此寸土必争的国家,又怎么可能放过一点点荣誉,以此来镀金呢?所以淑嘉皇贵妃被乾隆宠爱的半辈子,韩国人却是一点都不主动提起,只能说是淑嘉皇贵妃对于韩国人来说是耻辱,不堪提起。


淑嘉皇贵妃的真正崭露头角,应该是在《如懿传》中大火,由辛芷蕾扮演。淑嘉皇贵妃原本是内务府的包衣奴才,算是乾隆在府邸之时的妾室。相比于后期上位的令妃,淑嘉皇贵妃也是受宠一时。乾隆在位期间,为乾隆诞下四个儿子,其中一个早夭。而最为有名的便是十一皇子永腥,这可是十五皇子永琰称帝的最大阻碍。

而乾隆作为历史上最为长寿的帝王,底下众多皇子的寿命都无法与之相比。若不是乾隆活了89岁,也轮不到嘉庆帝上位。而永琰能够称帝的其中一个原因,还要归功于十一皇子太过聪明,但是很明显乾隆不愿意放权。相比于永腥,永琰更好掌握。所以淑嘉皇贵妃就差那么一点便是皇太后了。


但是如此的殊荣,韩国人显然并不想要。甚至还想要篡改历史书,将淑嘉皇贵妃的母族从中除名。中国人都在正面对历史,无论是荣宠还是屈辱,但是韩国人不是这样。

大清还没有入关之时,明朝尚在。但是天下局势早已经成了定局,大清迟早会称霸江山。但是当时朝鲜不识时务,想要趁中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趁机牟取暴利。皇太极为了解决后方,先率兵把朝鲜一锅端了。后方安定之后,皇太极为了束缚朝鲜,将不少人质掳去后金。而这其中,便有淑嘉皇贵妃的祖辈。

这俘虏自然是无法与满清的贵族相比的,高官厚禄也是与他们无缘的。所以这也说明了,淑嘉皇贵妃最开始是内务府的包衣奴才出身。

虽说后期有了三位皇子傍身,也算是高枕无忧,金佳氏这一门也算是名声显赫。但是韩国人并不认同,被大清俘虏仍然是他们的耻辱。

再者,虽说俘虏过得有滋有润,但是在韩国方认为,被俘虏却一心侍奉帝王,甚至还生活得有滋有润。这对于韩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侮辱,更不可能去提起,来以此为荣。或许韩国方面也保持着中国文人的气节,这俘虏忘了自己祖先是谁,根在哪里,甚至还认贼作父,怎么可能高兴的将其记载在史书中?



最后,这淑嘉皇贵妃怎么说也算是是今日朝鲜的人物,和韩国关系倒是逐渐生疏。何况淑嘉皇贵妃的生母可能早已经不是当日逃亡的朝鲜人,与他们的关系更加不可能亲切。这样一来,韩国人更加不可能提起。本就是与自己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物,怎么可能浪费纸笔记载在韩国的史书中。

所以无论是亲疏差别还是荣辱,韩国人可是一点也不想提起。


小镇月明


“金枝玉叶,尽态极妍”。说的便是《如懿传》里的淑嘉皇贵妃,她被称为后宫第一美人。

历史上淑嘉皇贵妃金佳氏(1713年-1755),祖上是朝鲜人。是乾隆的嫔妃。原本姓金,内务府包衣出身,后来皇上隆恩奉旨出了包衣,改为金佳氏。内务府包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天子的奴才。金佳氏刚开始是以格格的身份进入了乾隆的府邸。格格就是侍妾。这就好像大户人家给少爷准备的通房,通房也是家里的奴才。等少爷成亲之后,表现好的升为姨娘。说到底,淑嘉皇贵妃是家奴出身,地位低下。


韩国之所以对元朝的朝鲜皇后和明朝后宫的朝鲜嫔妃,大肆宣扬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朝鲜贵族出身。能在元朝的后宫或者明朝的后宫有一席之地,可以很好的证明他们朝鲜人的能力。苏嘉皇贵妃也是朝鲜人的后裔,韩国人为什么不宣扬这茬事呢?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是奴才出身

淑嘉皇贵妃的曾祖父金三达礼是朝鲜人。1627年,后金入侵朝鲜,击败了朝鲜。抓了一批朝鲜人当奴隶。金三达礼和另外三个兄弟一起归顺了后金。说是归顺,其实是成为了后金王族的奴才。后金是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1616年建立的。后金就是大清朝的前身,努尔哈赤就是乾隆的祖宗。金三达礼归顺了后金,就是归顺满族后来建立的清朝。


金三达礼归顺后金之后,很快融入了满足成为正黄旗的包衣人。朝鲜人成了满族的奴才,朝鲜人鄙夷或者痛恨,当时归顺后金的那帮人。尤其那帮人还成了满足的奴才,简直没骨头。那些人对朝鲜来说是个耻辱的存在,根本不愿承认苏嘉皇贵妃是朝鲜人。

淑嘉皇贵妃当时已是大清朝人

淑嘉皇贵妃的曾祖父金三达礼,自从归顺满足之后,融入了满族之中,成了满族的人。满足后来建立了清朝金佳氏就成了清朝的人。从国籍上来讲,早就不是朝鲜的人了。而且淑嘉皇贵妃是朝鲜人后代的孩子。连他们的高祖父都成了满族人,淑嘉皇贵妃肯定就是清朝的人了,和朝鲜基本没多大关系了。

淑淑嘉皇贵妃的朝鲜血脉已经淡化

金三达礼既然融入了满族,最快的方法就是和满族人通婚。金三达礼是纯正的朝鲜族血脉,和满族女子通婚,从儿子到曾孙,历经三代。如果通婚的女子都是满族人,到了淑嘉皇贵妃的时候,朝鲜血脉还剩下1/8的血统。更多的血统是满族血统。这么少的血统,韩国人好意思称他们是朝鲜人吗?即使硬往上贴,估计也贴不上去吧。



淑嘉皇贵妃曾宠冠乾隆后宫,生下四子(一子早殇),淑嘉皇贵妃的出身虽是朝鲜后裔,不过上朝鲜血统的淡化。加上在清朝是奴才生,地位低微,这也是韩国不愿意承认也不能承认,他们是朝鲜人的原因。当然也不会大肆宣扬淑嘉皇贵妃是他们韩国人了。

不管咋说,淑嘉皇贵妃的祖上都是朝鲜义州人。淑嘉皇贵妃的哥哥金简对朝鲜也颇有故乡情感。非常照顾来往的朝鲜人。乾隆因为淑嘉皇贵妃的原因,还让朝鲜修葺淑嘉皇贵妃义州的祖坟,立神碑。

朝鲜:“身为朝鲜人,居然成了别人家的奴才,从此你们就不再是朝鲜人了。”

在淑嘉皇贵妃的眼里:“不管你们朝鲜承不承认,我都是朝鲜后裔。不仅如此,我还能说动皇上给你们下命,帮我们家修祖坟。”


青史汇


淑嘉皇贵妃祖上确实来自朝鲜半岛,但今天的韩国对于那段臣服于清朝的历史深感耻辱,根本不愿提及

淑嘉皇贵妃,本姓金,父亲金三保,祖上是确实是朝鲜人义州人,其先祖在1627年的丁卯之役时被清军俘虏,沦为八旗包衣(奴隶的意思),隶属汉军旗。

丁卯之役是清军首次入侵朝鲜,此战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瓦解朝鲜与明朝的同盟国,解除清军的后顾之忧。其次当时清朝国内(当时还叫后金)天灾不断,国内物价飞涨,饥荒四起,皇太极也希望从朝鲜哪里夺取一些粮食。最后,由于不堪女真人压迫,许多辽东汉人纷纷逃往朝鲜,这造成了清国国内劳动力短缺,清朝多次要求朝鲜返还逃人被拒,这也是清军入侵朝鲜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韩国出品了许多抗击清军入侵的电影)

此战朝鲜惨败,清军从朝鲜掠夺了大量人口为奴,淑嘉皇贵妃的先祖金三达礼与兄弟新达礼、音达礼、季达礼在此时被清军掠走,之后便投降了清廷。

目前清代官方史料对于金家的记载并不详细,只知道金家在从龙入关后混得还不错,淑嘉皇贵妃的父亲金三保拥有世管佐领的世袭职位。

淑嘉皇贵妃出生于康熙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雍正年间入侍乾隆帝潜邸为格格(格格在清代不仅是指皇族女性,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

在乾隆继位后的第二年,金氏被晋封为嘉嫔。乾隆四年,嘉嫔生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到乾隆六年,晋封为嘉妃。

乾隆十一年,嘉嫔生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乾隆十三年又晋封为嘉贵妃。

乾隆十三年嘉贵妃生皇九子。乾隆十七年又生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

乾隆二十年嘉贵妃病逝,享年42岁。(嘉妃画像)

纵观嘉贵妃的一生,她一共为乾隆生育有四子,乾隆对她还是非常喜爱。在她去世后,乾隆又追加她为皇贵妃,这个称号仅次于皇后,级别已经是非常尊崇了,可见金氏在乾隆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如懿传中的金玉妍就是以淑嘉皇贵妃为原型,但在真实的历史中,淑嘉皇贵妃没有那么狠毒和不堪,她的结局也是挺不错的)

乾隆这个人是非常爱屋及乌的,例如他一生中最喜欢的女人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对此他对富察家族非常偏爱。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和侄子福康安都备受乾隆器重,甚至得以封郡王!

在清代,除了清初的三个汉人异姓王(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和蒙古王公之外,王爵只封宗室皇族,唯有傅恒和福康安例外。

而对于淑嘉皇贵妃的家族,乾隆皇帝也是很照顾的,淑嘉皇贵妃的金简就曾担任过内务府主事、内务府员外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四库全书处副总裁、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

据来华觐见的朝鲜使团记载,金简当时在清廷中的地位很高,是乾隆皇帝眼前的红人。而由于自己祖上本为朝鲜人,金简对朝鲜使团也多有帮助。 在前来祝贺乾隆八十大寿的朝鲜使节徐浩修就曾感谢金简“前后效劳于我国事甚多”。从朝鲜人的记载来看,当时朝鲜人对于金家还是比较感激的。

到嘉庆年间,乾隆时期的宠妃慧贤皇贵妃(高家)和淑嘉皇贵妃(金家)都被抬旗,高家被抬入镶黄旗满洲(八旗之首),金家被抬入正黄旗满洲,这两个家族从此变成满洲人。而金家也奉旨改姓为“金佳氏”。

不过对于今天的韩国而言,对于这个曾经显赫的朝鲜家族并不愿意过多攀附,因为韩国人打心底里是看不起清朝的,当年朝鲜王国臣服于清朝也是迫于无奈。

在清军入侵朝鲜的过程中,朝鲜境内一片生灵涂炭,大量百姓被八旗掠夺为奴,以至于战后朝鲜政府又花了大把金钱从清国赎回被俘的百姓。朝鲜人私底下经常称呼清朝皇帝为“胡皇”,不愿意承认清廷的正统性,所以说对于在清国担任要职的金家也不愿意过多提及。


千佛山车神


不提很正常,涉及到俩个问题,其一是淑嘉皇贵妃的身份定位,其二是所谓的华夷之辨。把这俩个问题理清楚了,这个问题就有答案了。

淑嘉皇贵妃的身份问题

淑嘉皇贵妃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答案是中国人,淑嘉皇贵妃和朝鲜有没有关系,答案是有,而且渊源还挺深。



淑嘉皇贵妃,出自金氏家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是这样记录她的祖先的,“新达理,正黄旗包衣人,世居易州(新义州)地方,天聪元年率子弟来归,授为通事官。”归附了满洲之后,就表现出了对新主的忠诚,揭发登纳米,恩尼比潜通朝鲜,并且随皇太极出征朝鲜。因此迅速获得信任,清把在朝鲜俘获的俘虏编入佐领,特命新达理统辖,而且还兼着内务府三旗火器营的总管事。


正史这样记载,那她的家族自己怎么说自己的身世呢?新达理神道碑:“公于天聪元年率其弟音达礼,三达礼,季达礼来归。”


以上材料说明,无论是官方还是金氏家族自己都强调金氏家族的祖先是主动来投,是“投诚”“弃暗投明”,是主动选择。


但是朝鲜方面不接受这样的说法,朝鲜人反复说的都是被“虏”,“常明(金氏祖先)是义州人,其祖先被虏于---丁丑之乱,遂为清人”“乃我国义州人子孙也,其曾祖丁丑之乱被虏,而其母于康熙有阿保之功,故其子孙为康熙所爱恤”


朝鲜的文献不承认金氏家族主动弃国,而强调是被俘虏后被迫加入而成为“清人”,很能反应朝鲜官方的心态。


在刚刚来清的时候,金氏家族正黄旗旗下的佐领下人,之后因为有功,新达理成了新建立的高丽佐领,才正式成为包衣旗人,成为满洲八旗之一,所以清史稿说金氏曾为“内务府汉军”是不正确的。


和曹寅相似的是,金家也有一位康熙的乳母,就是金氏家族第一位高官--常明的妈妈,有了这层关系,所以常明小时候经常和康熙一起玩耍,被康熙称为“乳弟”,和当时的四王爷雍正的关系也很好,所以雍正即位后,为雍正所偏爱,成了雍正的宠臣。


常明历仕康雍乾三朝,任总管内务府大臣,领侍卫大臣,至死圣眷圣眷不衰。


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雍正将淑嘉皇贵妃指婚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为侧福晋,乾隆的正妻是出身名门的富察氏,雍正指婚包衣人金氏给乾隆,一个是对包衣女才的信任。另外就是不想外戚家族势力过于强大。


金氏即淑嘉皇贵妃初为贵人,但是乾隆宠爱,肚子也争气,乾隆继位后连续生了三个皇子,所以死后追赠皇贵妃,得以和乾隆同墓合葬。


华夷之辨

这个文章写的有点长,这个说的简略一点吧,简单的说就是朝鲜一直奉明为正朔,虽然为清朝的藩属国,主要是因为清朝的武力征服,骨子里认为清朝是夷,不认清朝为中华正朔,和清朝间没有文化认同---“然不谓上国者,何也?非中华也。”


基于华夷之辨,韩国人大概认为清朝的贵妃没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值得骄傲的事情,而且理清了淑嘉皇贵妃的身份,韩国人对待她的态度更容易理解,与元顺帝皇后、明朝后宫的高丽(朝鲜)妃嫔不同,淑嘉皇贵妃虽然有着朝鲜人的祖先,但是成为皇贵妃的时候,距离其远祖已经过去了百年,她的身份是大清国人,而不是以朝鲜人的身份进入后宫,那韩国有什么必要大肆宣扬吗?


难得你让韩国说几百年前我国有个“叛徒”或者“俘虏”在大清混的不错,还出了位皇妃,这是什么光彩的事呢?


暖历史


在观看了一些清宫剧后,让观众开始对淑嘉皇贵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剧中这位女子是朝鲜献给清朝皇帝的,乾隆很宠爱淑嘉皇贵妃,所以她入宫后不仅得到了宠幸,地位也一直在晋升,从中也可以看出乾隆对这位妃子的喜爱。可是有一个问题比较困扰,既然淑嘉皇贵妃这样受皇帝的宠爱,她应该也算是韩国人的骄傲,为什么韩国人对于这位女子只字不提呢?

韩国一直对于历史很感兴趣,也经常篡改历史,还做过移花接木等神操作,希望其他国家的好事都成为韩国的,所以韩国人不可能不知道淑嘉皇贵妃的存在,之所以不提她的名字,是另有原因。现代人对于淑嘉皇贵妃这个女子的了解其实比较肤浅,认为她就是一个进献过来的美女,其实早在乾隆皇帝没有登基之前,淑嘉皇贵妃就已经是乾隆府上的人了,在皇帝登基后,她被封为了贵人,后来成为了嘉嫔,因为她多生养,所以在宫中的地位比较高,后来又被封为了嘉妃和嘉贵妃。淑嘉皇贵妃在宫中的地位如日中天,而韩国人却并不在意她的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淑嘉皇贵妃并不是朝鲜人,她只是朝鲜族的后代,因此和韩国不沾边,他们自然不会将淑嘉皇贵妃作为自己人来哄抬。

在明朝时期,金人当时还在默默的崛起,金人为了扩张势力曾经攻打了朝鲜,并将很多朝鲜人抓走给金人当奴隶,淑嘉皇贵妃的祖辈就在其中,按照出身淑嘉皇贵妃算是朝鲜人,但是因为后来家族的这一脉成为了金人的手下,所以从此就归金人所有。淑嘉皇贵妃的祖辈为清朝的发展立下了很多功劳,所以淑嘉皇贵妃的家族受到了朝廷的重视,不仅祖辈受到了很多褒奖和封赏,后代也沾光了,所以淑嘉皇贵妃才有机会入宫伺候皇帝。淑嘉皇贵妃的祖辈虽然是朝鲜将领,但是后来论出身她是内务府汉军旗包衣,所以在入关后她的家族已经脱离了朝鲜,更加不能算是韩国人的后代。

另外在进入清朝后,统治者为了加强满人的统治地位,其实对于宫中其他民族的女性都有一定的防备,不会给她们太高的地位,也从来没有和朝鲜通婚,影视剧中的内容多半是为了剧情考虑所作的编排,和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历史课课代表


准确地说,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并不是韩国人!因为大韩民国是在二战之后才正式建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境内挂牌,那也是一九一九年的事了……即便是傀儡政权大韩帝国,也是晚清时期才出现的,彼时金佳氏早已入土百年有余了!那么,金佳氏算李氏朝鲜人吗?同样不算!



金佳氏的祖上的确是李氏朝鲜人,但是早在清太宗皇太极发动第一次对朝战争(朝鲜称丁卯胡乱)之时,彼时还姓金氏的金佳氏家族便成为了后金军队的俘虏。后来,清王朝将被俘、归附的朝鲜人编入了八旗序列,编成了多个包衣牛录,金佳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一员。金佳氏出生时,其家族被编入上三旗的包衣牛录已经将近百年了,金佳氏家族也早已成为了清王朝的在编子民,与李氏朝鲜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这就好比现在的美籍华裔,他们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辈移民美国,经过一代、二代甚至几代的繁衍之后,这些美国土生土长的美籍华裔被称为“香蕉人”——黄皮白心,早已经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了。试问,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能算中国人吗?显然不能算!他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维护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利益,与中国无关!金佳氏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套用现在的话说,金佳氏是清籍李氏朝鲜裔,但绝对不是李氏朝鲜人,更加不是什么韩国人!



至于说今天的韩国人对金佳氏只字不提这个问题,原因不难理解。首先,金佳氏家族入籍清王朝并不是李氏朝鲜的光荣史,相反是李氏朝鲜“丧权辱国”的象征!李氏朝鲜被后金、清王朝两次进攻,国王全家被打得跑到江华岛上避难。最后,李氏朝鲜不得已改换门庭,正式向清王朝纳贡、称臣,成为了清王朝的外藩。



其次,二战之后,无论是现在朝鲜还是韩国,民族主义盛行,去中国化是最明显的外在表现。朝鲜和韩国废除汉字、改用李氏朝鲜世宗创制的彦文等等等等,无一不是在刻意与中国切割、划清界限,韩国人又怎么可能去提及这段有损大韩民国脸面的历史呢?没说金佳氏家族是韩国人民派来解救乾隆帝、解救清王朝的就不错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淑嘉皇贵妃并非来自朝鲜,她虽有朝鲜人的血脉,但是血脉也是十分稀薄了,毕竟她祖上投降于清朝时,距离现在已过了百年的时间。



当然,不管如何,淑嘉皇贵妃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朝鲜人吧,类似于现在的华人。

那么按理说,以韩国人那种全宇宙都属于他们的尿性,作为曾经大清皇帝的皇贵妃,一个仅此于皇后的妃嫔,淑嘉皇贵妃应该是会被韩国人大肆宣扬的啊!可是为何好像韩国人却并没有如此做呢?



其实很简单,淑嘉皇贵妃对于韩国人来说更多不是荣耀,而是耻辱。

淑嘉皇贵妃的祖上是朝鲜义州人,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载,淑嘉皇贵妃之兄金简是正黄旗包衣人金三达礼的曾孙,而金三达礼与兄弟新达礼、音达礼、季达礼均为朝鲜义州人,四兄弟在1627年金朝“丁卯之役”(朝鲜称“丁卯胡乱”)时,投降于后金,并在后金入侵朝鲜时候作为引路人,替后金带路。



因此,说白了淑嘉皇贵妃的祖上就是名副其实的“朝奸”,他们为后金买命,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同袍,替敌人残害自己的族人,这等人自然是现如今的韩国人所不能容忍的。毕竟想想看,谁会为“朝奸”的后人宣传呢?让她出名,不就等于丢自己国家的脸吗?

再者,韩国人可不承认自己曾经被清朝打败,一直是声称自己成功抵御住清朝的入侵的,所以如果承认淑嘉皇贵妃的身份,不就是承认自己曾经被清朝打败过吗?毕竟她的祖上就是带领着后金军队攻克朝鲜的一座又一座城池。所以韩国人肯定是不会承认她的身份的。



最后,最重要的是,韩国的整个文人社会对清朝都有种鄙视的意思,在他们的眼里清朝就是蛮夷,他们可是华夏文明的传承者。而且,当时明朝灭亡,朝鲜内部可是依然还沿用着崇祯年号200余年的时间,这就早已说明朝鲜对于清朝的不认同。



所以就是这么一个对清朝不屑,又鄙视的韩国社会,你说他们怎么会去宣传一个蛮夷皇帝的妃子呢?


澳古说历史


淑嘉皇贵妃不是来自朝鲜。她是朝鲜族的中国人,在旗的。

朝鲜族不是朝鲜人,这就像回族人不是阿拉伯人一样清楚。清朝连汉人都不能做皇妃,别说外国人了。满清和朝鲜从未通婚,清宫里没有朝鲜皇妃,明朝皇宫里才有。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出自内务府汉军旗包衣,原姓金氏。她的祖先是朝鲜的将领,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元年丁卯之役,因战败被俘被充入包衣,也就是满族人的奴隶。这是淑嘉皇贵妃出生近一百年前的事情了。在汉军旗,朝鲜族包衣很少,他们和汉族汉军旗是可以通婚的。几代人下来,和朝鲜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如意传》说淑嘉皇贵妃是“朝鲜贡女”,这是那明朝的制度讲清朝的事情。这片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就属于瞎胡编,你可以把它和《甄嬛传》一样看成是架空历史的故事,硬套上清朝的人物而已。

它第一集一上来,皇子选秀,在这边落选了上那边选,我就没再看下去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没有?皇子的老婆自己选?那还有王法没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