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眼中的体面工作都有哪些?

小胖情感故事会


第一位:公务员

这个毫无疑问吧,在他们看来在一个县城当一个公务员,比你北上广的程序员更有脸有面!

但现实是这样的:

真实事件,一个女孩去相亲,男方是在县城的一个局的公务员。男方说,他们一个月2000工资,而且已经7个多月没发工资了,再不发,他就要打工去了!女孩落荒而逃……

第二位:银行上班

不管在银行干啥,哪怕是一个坐柜小姐,都比你们渣渣们有脸!

银行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多位银行业工作人员认为,如今银行早已不是外界眼中的金汤匙,工资低、压力大才是现实。

据成都地区某城商行支行柜台员工说,入职两年的他2017年全年税前工资16.8万元,但拿到手里的不过12万元,其中还有5.6万元是年终奖,平常每个月到手不过5000元,只是偶尔有一些过节费。

“这份工资的代价是,每天你要在柜台坐8小时以上,像个机器一样不断重复每项业务的话术和动作,有时候连中午吃饭的时间也没有。”该员工表示,“智能柜台并没有明显减轻我们的工作量,它可以发卡存取转,它可以接钞送钞理票弄社保发工资对账,代替我去开各种会吗?我每周有两天要接送钞,必须早上七点半前到银行,晚上九点左右才能离开。”

第三位:国企单位

这个我都不想说,父辈们认为这就是铁饭碗。这思想太落伍了!我都没法说具体的了,看以下一个在国企干过的人的感悟吧:

本人无名本科毕业,父母拖关系在西北一家上市公司工作至今,大学4年学习英语专业,学这个专业就因为当时现在所在的建筑单位在国外有项目,但会语言的员工较少,加上本人学习不好,就英语说的过去,所以计划毕业后出国跟项目深造谋条生路,无奈09年毕业遇经融危机,加上各方因素,单位海外项目全部撤回。我所学专业在西北基本报废,与公司主营业务毫无关系,可能领导也是碍于情面,收下我安排在党政口子工作。

在单位上班久了也发现其实像我这样的人在国企不在少数,基本都是关系进来的,可以说人浮于事,这样说也是打自己的脸,不过事实确实是专业毕业生一线工作,但由于施行项目承包制,年底还不一定有奖金,像我们这样的一天坐办公室,福利待遇倒一个不少,虽说不高,但也能保证一年在5-6万元收入。但是党政工作的务虚和琐碎渐渐的让我接受不了,每天我的工作就是编写各种虚假稿件,穿针引线的装订各种资料,以及组织活动、会议、然后拍照。刚毕业的时候很多人羡慕我能进一家国企,可五年时间过去,在外面上班的同学朋友已练就一身本领,结识各路人脉,工资也比我高出许多,而我每天就是重复这些虚假的内容,可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我觉得日子特别难熬。

这些工作上的苦闷也跟家人沟通过,不过父母思想较为保守,认为工作稳定,建议我再上一个成人大专,学个专业,以后就老老实实在单位混。但我不这么认为,总觉得上市公司也不是万年不倒,何况我本科毕业,花了金钱、时间、经历混到的文凭现在一文不值,反过头来要再去上成人本科,花三年的时间学个毫无含金量没人认可的文凭,何况这样的学习收钱即过,又能学到多少?所以总是不服气,也就从那时起,认为自己以后的出路就是自己创业。

随着公司发展,公司要凭特级资质,要凭特级资质,就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网站,一个信息化系统-----ERP信息化平台。这是领导在开会时,我去拍照,听请来专家所提出的意见,我私下牢记在心。年轻人嘛,对网络也比较感兴趣,于是我利用上班大把的空闲时间上网看视频,请教朋友,自己摸索,花钱租服务器,买域名,给公司做了一个网站,并和公司正在洽谈的几家ERP制作公司沟通学习,写了一份公司ERP项目的策划书,高高兴兴的去找领导汇报了,我的想法当时特别简单,不求什么回报,只是觉得公司需要这个,又没有会做的人,那我自学出来,做给公司,同时由于我部门的特殊,很多人背后说我,觉得我们部门闲,不干正事,我这么做也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想用心做公司ERP项目,也就和现在这个混吃等死的部门道别了。但毕竟还是too young,领导完全没有我预期的表态,只是随口说了几句我不错,有上进心之类的客套话,然后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人一下大红大紫不太好,你还是回你的部门继续拍照吧....

总结:

现在的社会是年轻人的社会,干一些年轻人相关的事情,别跟父辈们一样来气横秋了!早晚被时代淘汰!当然我只是说的是那些普通的人,您家里有关系,有人脉什么的,请忽略!但是有全权有势的人,应该也不会看这样的问题,都在喝酒打通关系吧,大笑!


豫世界


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

我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但是工作地点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里。很幸运的是,这里也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按照收入水平来说,我的工资要比我们县城的平均水平高出很多,虽然说工作比较辛苦,但是相对比较稳定。

在父母眼中,我的工作无疑是很体面的,因为每个月固定发工资,还有正常的假期,比那些干一天、有一天的个体户强多了。事实上,那些个体户的收入并不我低,但是因为不稳定,所以在很多人眼中,他们的工作并不如我好。

或许,这就是小县城的共同思维:好工作就是“正式工”,好家庭就是“双职工”家庭。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这代人能够在大城市付得起首付,这些子女大多来自这些“双职工”家庭。

在父辈的眼中,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银行等等,这些工作岗位都是很体面的工作。

第一,这些工作相当稳定,按月发工资,按假期休息,职场的不确定性很低很低;

第二,这些工作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人脉渠道。在一个小县城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环境下,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人,如果谁谁谁能够帮我解决什么小事,这个人无疑是有能力的象征,他的工作自然就是好工作,体面的工作。

第三,这些工作都有一定的学历限制。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回到县城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投入了这些岗位当中。在一个小县城里,他们无疑是高学历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