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點擊右上角關注【中國薪酬績效研究院】,私信編者“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小公司需要的是適合自己現階段發展所需的管理模式,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照搬大企業的管理模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家小公司各種組織架構全有,很容易犯大企業病,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如果小公司,特別是處於創業初期的小公司,生搬硬套大公司的管理模式,不僅僅會失去小公司的靈活,還有可能患上大公司病。這樣的小公司未老先衰,到最後夢想破碎、遠離初心也就必然的。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對照下面幾個特徵,時刻警惕自己,如有以下特徵,應儘快救治!

一、不賺錢的員工太多

公司經營的最核心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利益,保障公司的正常經營和長遠發展;如果一個公司始終是虧損,或者不賺錢,那就與公司成立的初衷偏離了。

公司員工分成兩大類:賺錢的員工和不賺錢的員工。

賺錢的員工主要是指我們的營銷人員和研發人員,他們屬於具體職能部門,為公司創造直接的效益(尤其是營銷人員)。

不賺錢的員工主要是指我們的平臺人員,包括行政、人事、財務、後勤等,他們為“前線士兵”保駕護航,提供後勤保障支持,他們屬於成本開支的部分。

每個公司都需要有這兩種類型的員工,但是這兩種類型的員工必須保持在一個比較合理的比例水平上。尤其是:公司必須保證賺錢的員工比例高於不賺錢的員工,否則公司就是虧損的,就是不賺錢的!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我們的很多公司往往在不經意間,就發現自己公司裡面,不賺錢的員工越來越多,而賺錢的員工比例越來越低,直至某天發現公司經營入不敷出了!

而且,在那種時候,我們的公司老總還會發現兩個奇怪的現象:

每個平臺人員(不賺錢的員工)的作用都很大,都不可獲缺,感覺少了任何一個平臺人員,公司都運轉不下去;反倒是賺錢的員工(營銷人員和研發人員)隨時可以替代。

乍一看,公司員工很多,人才到處都是;真正到了賺錢的時候,需要的時候,結果一個頂上來的員工都沒有!

這個時候,其實就是我們的小公司,已經陷入到“大企業病”裡面去了!提倡企業通過統一的銷售業績和目標將企業各部門整理在一條線上,全員為銷售努力,提升每一個員工的銷售參與感。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二、管理過頭

小公司,生存第一,發展第二

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夠生存下來,有生存下來的資本,而不是如同大企業一樣,一天到晚談論加強內部管理、強化組織架構等。

很多中小型公司老總和領導層盲目崇拜“大企業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經營中,照搬大企業的“管理運作模式”,強化內部管理。

比如:

讓營銷人員每天都在填寫各種報表,參加各種培訓考試,使得營銷人員根本沒有任何時間、精力、心情去從事真正的營銷工作,最後到了月底,業績慘淡得要命。

回頭追究原因,肯定是營銷人員素質太差,培訓不到位,管理還需大力加強。

最後,公司進入死循環!

表面上是看,這是小公司在虛心學習大企業的“成熟管理模式”,實質上是自己害了自己。

管理過頭,比沒有管理更可怕!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三、流程繁瑣複雜

小公司最大的缺陷是“小”,沒有足夠大的實力和資本;小公司最大的優勢也是“小”,“船小好調頭”,反映快捷、響應及時,這是大企業難以做到的。

小公司的流程繁瑣複雜,還隱含另外一層意義:那就是公司平臺人員太多,不賺錢的員工太多,“人浮於事”;這些不賺錢的員工太多了,他們也必須想法設法體現自己的價值,那麼就必然要擬製這樣那樣的規章制度,從而彰顯自己的價值,至於這些規章制度是否有利於營銷、有利於公司發展,則不在他們考慮之中了。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四、多元化的誘惑

小公司,“大能量”,什麼都敢做,什麼都去做。事實上,這些公司由於沒有聚焦資源,沒有自己的核心價值,所以在市場競爭中很容易破產、倒閉。俗話說“前車之鑑、後世之師”,但是在現實中,還是有太多的中小型公司,承受不起這種多元化的誘惑,深深的陷入進去。

小公司就是小公司,小公司應該有“大志向”,但是絕對不能立即犯“大企業病”,尤其是犯了大企業病還不知情,還自以為了不起,這樣就更加可怕!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解決建議:打破傳統的科層制,建立扁平化組織。

所謂組織扁平化,就是通過破除企業內部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聳的結構,減少管理層次,增加管理幅度,裁減冗員來建立一種緊湊的橫向組織,達到使組織變得靈活,敏捷,富有柔性、創造性的目的。

因而,未來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企業將是那些組織層次較少、管理幅度更大的企業。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一、實行目標管理

扁平化組織結構在下放決策權給員工的同時實行目標管理,以團隊作為基本的工作單位,員工自主作出自己工作中的決策,併為之負責;

這樣就把每一個員工都變成了企業的主人。

二、以用戶需求為中心設計企業流程

互聯網時代,相對於工業時代最大的區別是,企業以用戶需求為驅動而不是以生產為驅動開展經營活動。

所以,企業的一切市場經營、一切決策流程都要圍繞用戶需求來設計。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三、減少不利於市場開展的中間流程

扁平化,建立基於市場需求的快速反饋機制,當然是環節越少越好。

那些對企業做出決策沒有正激勵,而只會阻礙決策流程的職位或程序,都可以拿掉。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四、建立基於顧客需求的顧客關係管理

要準確預測市場,從預測中尋找市場機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只有充分了解顧客的購物行為習慣,特別是從現有顧客中瞭解精準客戶的畫像,找到誰是重要顧客,誰是潛在顧客,進而對不同顧客進行分層管理和差異化服務,才能真正找到市場基點,精準用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顧客關係管理,是扁平化組織結構中用巧力、用小力辦大事兒的有效途徑。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五、建立學習型組織

扁平化組織縮短了組織層級、增加了組織幅度,也意味著組織給予成員更充分的授權。這種決策中心的下移,對組織成員的個人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正是為了彌補個人學習方式的不足。

讓每一名成員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在實戰中快速成長,在成長中實踐,並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從而鑄造出團結協作、優勢互補的狼性團隊。

越是小公司,越容易得大企業病,這病得儘快治!

綜上所述,要想治好“大企業病”,扁平化組織結構轉型是一劑良方。

層級簡單、管理靈活的扁平化組織結構已經成為企業迎接市場變化、提高組織效率的一種途徑,也是一種趨勢。


點擊右上角關注【中國薪酬績效研究院】,私信編者“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