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抗英名将张成龙

张成龙,字云岩,祖籍崇明,启东聚南人,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病逝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历任川沙守备、京口(镇江)协水师副将、浙江黄岩镇总兵、浙江提督等职,是深受林则徐器重的抗英名将。


启东抗英名将张成龙

张成龙

年少习武,投身军营

少年时期,张成龙在当过把总的父亲张国泰影响下,认真习武,勤学不缀。他的母亲是一位贤惠淳朴的家庭妇女,勤俭治家,注重孝道。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他养成了诚实刻苦、坚强勇敢的品格。

到了青年时期,张成龙不仅身材魁梧,更是武艺超群。在其老家一带,关于张成龙武功高强的传说很多。据传,其平躺地下时腹部可以承受四、五百斤的石板重压,运气一挺,石板可被弹至数尺之外。

又传,张成龙年轻时,送当地的一位武秀才参加乡试。考试项目为提石砣子,有20斤至140斤不同的石砣子。一般情况下,考生提到80斤、100斤的时候已然很困难了。而一旁观看的张成龙却觉得这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认为自己一提就提起来了。

到了夜间,张成龙偷偷来到考场,将各个石砣子都举了个遍,然后扔在一旁。第二天,主考官看到所有石砣子都被人提过了,就查谁提的。又说,能提这样重石砣的人,说明力大无比,可以到军队去当武官。于是,张成龙上前承认,并卷起袖子把最重几个轻松提起来。主考官认为他是个人才,立即批准他去投军。

张成龙是否为传闻中这样参军的,我们暂时无法考证。但是,成年后,张成龙凭着一身胆识,加入江南苏淞镇水师营(总兵军营称为“镇”)当了一名水兵,并迅速成长为优秀的水师军官。

启东抗英名将张成龙

缉私捕盗,屡立战功

水师的主要任务是捕盗缉私。在苏淞镇水师营其间,张成龙经常被派至佘山一带巡查。他机智过人,善用谋略,据清国史馆记载,1815年至1823年间,张成龙先后破获朱富林、吴三、徐赫等海盗集团多起案件,带来了一方平安。

由于屡立战功,张成龙不断升职。至道光八年(1828),张成龙已升任川沙营守备(正五品)。川沙营担负着长江口东南海域的巡防任务,张成龙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十分勤勉,经常深入“七山”(大洋山、小洋山、岱山、大衢山、小衢山、秀山、长涂山)一带海域巡查缉私。由于指挥得当,抓获了贩卖私盐的龚小发等16人、私盐4.9万斤,捕盗缉私取得了实效。因缉私有功,道光十年(1830)张成龙升任狼山镇右营游击(从三品),负责泰兴、靖江一带水陆防务。

在不同职位上,张成龙都能治军有方,剿匪安民。任黄岩镇总兵期间,黄岩外洋有一批十分凶狠的土匪,盘踞在鳓鱼山一带,经常抢劫杀人,扰乱海运。早年,浙江提督李长庚到海岛剿匪,被匪徒杀死。以后,官军慑于匪徒气焰,不敢出远洋剿匪。

张成龙上任后,为了剿灭这批盗匪,他先后派人深入鳓鱼山一带堪察地形,摸清水文特征和盗匪情况,同时加强训练水兵,做好了一切进剿准备。张成龙选择了一个风狂浪急的晚上,亲率水师船队,扬帆急进,包围了鳓鱼山。经过一夜激战,尽数擒获了这批作恶多端的匪徒,彻底铲除了这批盗匪。

剿灭匪帮的消息传出后,商旅无不额手称庆,捷报传至北京,道光帝对他进行了嘉奖。

启东抗英名将张成龙

护运漕粮,深得赞许

道光初年,江南段运河严重淤塞,时任江苏巡抚陶澍受命大力筹办海运。道光六年(1826),陶澍利用商船进行海运南漕,引入了市场运行机制,改变了过去完全由官府垄断漕运的惯例,取得了巨大成功。

海运第二年,张成龙有幸参与这次历史上著名的漕粮运输改革,奉命参与押运北上。漕粮一次结队100多艘,每船装米500石至1000多石不等。从上海吴淞口出发,经黑水外洋至铁槎,途中2000里不见海岸,然后经威海入渤海,最后至天津港,共4000多里。当时漕船都是木帆船,靠风力和木浆推进,海上风狂浪猛,又没有精确的航海图。此外,还有海盗猖獗,由于张成龙熟悉海情,有远航经验,同时警惕性极高,经过一个多月的海航,率领的漕船全部平安到达天津港,然后转运至北京。这次海运,张成龙立功不小,道光上谕“准许张成龙以应升之缺尽先任用”。

道光十四年(1834),张成龙升任京口副将(从二品)。京口(现镇江市)扼长江咽喉,为江南运河的北口,漕船在此过江,自古以来,就是江防重镇。京口所辖的丹阳至丹徒段运河,由于距长江较近,江潮涌入,泥沙沉积淤塞河道。张成龙上任之初,运河严重淤塞,以至于3000多艘漕船受阻无法通过,朝廷上下非常焦急。他一面率领兵民日夜疏浚,一面派兵护守粮船,终于在短时间内疏通了河道,粮船得以顺利通航。

道光十六年(1836)春,张成龙又奉命去天津督办漕船回南。张成龙到达天津后,清查了所有在港漕船,了解了船民的想法和具体困难后,一一作了妥善安排。在他督促下,大批漕船准时启航返归,为本年度进行第二次海运创造了条件。

道光十六年,已升任两江总督的陶澍考察了张成龙的政绩后,向朝廷保举:“成龙在任一年有余,护趱漕船,缉捕盗贼,均能妥协,堪任水师总兵之任。”于是,道光降旨:“着军机处以水师总兵用。”


启东抗英名将张成龙

威远城

守土杀敌,抗击英军

张成龙戎马一生,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在率部抗击英军的事迹。

道光十七年至二十六年(1837-1846),张成龙担任浙江黄岩镇总兵(正二品),统辖镇标中、左、右三营,有官员40名,水兵2570名,哨船25艘。

道光十九年(1839),时任两广总督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英军见广东戒备森严,不易攻取,就改变战略,从海上向北,进犯黄岩等防区。

张成龙自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和英军交战以来,一直密切注意英舰动向,积极训练水师,作好抗击准备。将士们同仇敌忾,士气高涨。他充分利用地形,把战船隐蔽在有利位置。当英舰进入伏击圈时,黄岩水师兵船火炮齐发,顿时销烟弥漫,被击中的英舰立即燃烧下沉,英兵有的被击毙,有的被俘虏。这是闽浙海域的首次告捷,喜迅传至广州,正被撤职待查的林则徐异常欣慰,立即修书告知广东巡抚怡良:“今日闻浙洋夷船,经黄岩镇张成龙攻破两只,逆夷除击毙外,生擒八名……”


启东抗英名将张成龙

镇海招宝山炮台

鸦片战争期间,正因为张成龙部队的英勇驻守,英军才未能进入黄岩防区口岸。

道光二十一年(1841)春夏之交,清廷调集大军加强定海、镇海一线防卫,并派两江总督裕谦为钦差大臣前往镇海指挥。清廷起用林则徐前往镇海军营参赞戎机。林则徐向裕谦推荐了张成龙。

同年4月,张成龙便奉旨调任镇海防堵。正当军务繁忙之际,张成龙母亲不幸病故。按清朝丧仪,张成龙回乡守丧一年。据《黄岩县志》记载:清廷于道光二十一年五月(1841.6)调崇明总兵林明瑞署黄岩镇总兵;至二十二年十二月(1843.1),张成龙复任黄岩镇总兵。

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英国军舰大举侵犯定海海域。10月,定海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誓死守卫,英勇血战后壮烈殉国。英国侵略军接着进犯镇海甬江口前哨阵地金鸡山。对此,黄岩水师与狼山水师协同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浴血奋战,不后退一步。但最终因为力量悬殊,黄岩水师千总王万隆、把总汪宗斌、解天培等都战死疆场,狼山镇总兵谢朝恩也同时遇难。在镇海城坐镇的裕谦奋力抵抗不过,最后因愤恨跳水殉国了。

镇海之战虽然失败,但张成龙部所展现出来英勇无畏的精神,足以证明这是一支训练有素、能征善战的水师。


启东抗英名将张成龙

林则徐调张成龙任南澳总兵的奏稿


壮志未酬,优恤追封

在黄岩镇连任总兵九年后,张成龙于1846年擢升为浙江提督(从一品官阶),下辖定海、温州、衢州、处州、黄岩五镇标。清朝规定,新任提督任前必先进京朝见皇帝。

道光二十七年(1847),张成龙来到北京。晋见时,道光皇帝赞赏了他的军功和治军能力,并要他整饬防务,训练好水师。张成龙返回浙江后,正值盛夏酷暑,为保卫祖国海疆,他仍坚持日夜巡视防务,不幸中暑,于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三十日(1847年8月10日)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正值大展鸿图之际,张成龙却不幸辞世,他是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的。对此,道光帝深为哀悼,为表示体恤之情,用超出同级官员的恤例颁发白银三千两治丧。这治丧金已等同提督、总兵在战场牺牲的抚恤数额。


启东抗英名将张成龙

现放置于中央大道启东名人园内的,原张成龙墓道前的石翁仲(高三米)和石狮、石马等石兽

张成龙的墓地建在原聚南北施村地段,墓前立有高耸的华表,墓门是石砌的牌坊。墓前上题:诰授建威将军浙江全省军门提督张公云岩之墓。建威将军为正一品官阶,是朝廷对他死后的追封。因张成龙屡建战功,道光皇帝封萌张成龙的曾祖母、祖父母、父母及张成龙本人妻室四代。上世纪五十年代,启东市搜集到道光皇帝封赠张成龙曾祖母等“封号”的“诏书”残缺原件,现存于市文物部门。

启东抗英名将张成龙

张成龙后代张熙瑾(右)观看张成龙上代诰封

1947年,张成龙墓地被毁。残存的石羊、石马、石虎等石兽和石翁仲(东汉人名,传说力大无比,后人雕刻其像用于守卫坟茔),几经辗转后放置于原市人民公园内。随着十多年前人民公园被拆除掉,现在这些石兽和石翁仲放置于汇龙镇中央大道启东名人园内。这是抗英名将张成龙留给我们这个城市不多的印记之一,对于这样一位启东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将,理应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纪念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