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電力人 第一部分:時間往事(01)

我之前寫了篇序言叫“從《三體》看未來電廠技術的發展”,本來我想從那篇序言開始回顧一下過去幾年的工作,憧憬一下美好的未來,但是後來想了想那個文章的題目不合適,有點太蹭熱點。畢竟劉慈欣是優秀的電力同行和前輩,我們不能盲目的去打擾他的熱度。不過,最近我一直在追《三體》,現在已經追到第三部了,說實話這是我的重溫,雖然看過一遍,可還是對很多情節沒理解透。在這裡要感謝公司的厚愛,在辦公室的書架上整整齊齊的擺了全套的《三體》系列,如今被我糟蹋了。

題目是得改了,那麼叫什麼呢?我後來一琢磨吧,前段時間我在公眾號和頭條更新了《致敬熱控人》系列作品,其中也是仿照的《三體》手法。當然我學藝不精,文章沒有劉工寫的好,幸運的是引來很多的關注。熱控作為電力行業的一部分,親身體會,寫了一些親身的感受。索性,作為一名電力人,乾脆來部《致敬電力人》得了。

以前在做自媒體的時候,我基本跟很多人一樣就是搬運,現在想想其實根本沒什麼價值。今後的作品我希望自己能夠多出些原創,當然有好的原創作品希望在我的平臺上傳的話,我還是非常高興的。現在就有一位PLC廠家自己剪輯的教學視頻在我的平臺展出,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這部《致敬電力人》該怎麼寫,說實話,我沒有想好。作為今天的第一篇,也算是一個序篇吧,就簡單說說自己的思路。今天的題目是《時間往事》,看過《三體》的朋友都知道,《時間之外的往事》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妨,用這種方式再次致敬一下我們偉大的劉工。

我是2010年7月大學畢業,那是濟南的一所電力學校。當年那個學校可了不得,雖然是個大專,我也考了兩次。我清楚的記得第一次差五分到本科線,本來打算報那所學校,結果自己一任性報了南昌大學的一個專科專業。後來也錄取了,想想路途太遠,家境貧寒也沒個書童陪伴,萬一求學路上遭遇不測,英年早逝咋辦。畢竟咱沒有寧採臣那命,索性就換了所高中復讀了一年。

第二年我發揮穩定,差六分到本科線,全班考上了41個本科,我是第42名。這可能就是命吧,我第一年高考全班考上了14個本科,第15名花錢上的三本,我是第16名。我想不能再復讀了,再復讀花季雨季都過了。於是就去上了這家學校。

雖然我沒考上本科,但是這個分數在這個學校選專業還是很容易的。我的分數據說當時在學校排進了前五名,我思索該學哪個專業?熱動一看就是燒鍋爐的,電氣太危險,於是學了計算機。之所以學這個專業,是因為這個專業名字比較長,因為它括弧備註的是(電網與發電廠計算機控制技術)。

還有一個原因,因為當時計算機的熱度還是不錯的,重要的是那個專業要人比較少,我想物以稀為貴吧。想來還有另一個原因,高中復課那年數學老師說我數學比較差,將來不要報計算機。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諷刺的是,我初中幹了三年數學課代表,現在想想真是對不住各位老師的栽培。大筆一揮,計算機專業報到去了。

報到那天我就知道自己可能選錯了專業,因為學長們表現出了對我格外的關心,一個勁的誇我有膽識。我清楚的記得,當時我問學長咱這個專業將來畢業咋辦的時候,學長露出過謎一樣的微笑。更讓我堅定我這個專業在這個學校不是重點,因為我與我表弟同事去報到,他學的電氣,當我都回宿舍鋪完被子回到小廣場的時候,他還在報到的地方排隊。

事實證明我那個專業在學校確實屬於一般,不僅專業一般,打籃球也一般,反正三年下來我們好像沒有什麼集體榮譽。不過,這裡先表明的一點是,如今我那個專業畢業的同學很多混的並不差,雖然在就業開始的時候機會不多,但是我們是學計算機的,思維方式肯定不一樣。

從這點講,我不後悔當初的選擇,我想其他人也是。

很快,兩年半的光景結束了。2010年的那個春天到來的時候,我踏上了實習的路。

記得那天是正月十四,我是在學校拜別了一位一直與我看球的老師後離開的,至今我仍然記得他的大名,只是這些年不聯繫了,不知道過的可好?那天到東營一家化工廠報到,同去的還有幾位同學,很快分了宿舍,算是人生開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我記得那天是個不錯的天氣,有點冷。

第二天是元宵佳節,東營大雪紛飛。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