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摄好日出,既可以看清楚太阳轮廓又可以看清楚地面景物?

小鱼大鱼看世界


拍日出,是摄影人的必修科目。然而,因为摄影者不同的审美品味和不同的的文化内涵,让大家所拍的日出片,不一而同,但精彩纷呈。

我感觉,拍日出,不一定非得看清楚太阳的轮廓,但是,日出的意境必须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yd3001


拍摄日出,摄影前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学习大家拍摄日出的技巧,结合本人拍摄日出的感悟,我觉得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日出时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一、拍摄日出的地点:选择的地点自然是可以看到日出的地方,一般选择视野开阔的海滩、湖畔、山顶甚至是城市的高楼楼顶。地点的选择在拍摄这一类风光性题材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地址选择得当,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拍摄日出的时间:日出的时间性很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情景都不一样,每天日出日落时间通过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就可方便查到。拍摄日出的黄金时间比较短,要充分利用好“黄金半小时”,就是太阳跃出地平线的前后半小时。在这个时段里,人眼直接观看太阳不会感到刺眼,因此要抓住这短暂的拍摄时机,从太阳尚未升起,天空开始出现彩霞的时候就开始拍摄,直到看到蛋黄色的太阳在天空中徐徐升起。为保证拍摄时机,需要提早一小时左右抵达拍摄地点,并完成各项观察与准备工作。

    三、拍摄日出的器材:其实用任何相机或者手机都能拍摄日出,可根据拍摄题材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器材。如果太阳本身就是画面要表达的主题,要尽可能选择单反相机,使用长焦镜头来拍摄。据测算,在标准的35mm幅面的画面中,太阳只是焦距的1/100;如果是50mm的标准镜头,太阳的大小仅仅是0.5mm;用200mm镜头.太阳的大小为2mm;用400mm镜头,太阳的大小为4mm。在选用长焦镜头拍摄时最好使用三脚架,以确保获得清晰、锐利的影像。

    四、云层的拍摄:云是摄影人在拍摄日出中最喜欢使用的陪衬体,它能传播太阳的红光,又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能拍出产生变化的精彩镜头。在拍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观察云彩遮住太阳时的景象,这时候太阳的光线从云后射出,形成绚丽宏大的放射性光线景象,从而为照片增加极为动人的效果。由于云彩的变幻无常,摄影者在拍摄的时候要留心观察,注意抓住按下快门的时机。在以拍摄云彩为主体的时候,一般来说要将测光点对准云彩来测光,但是同时要注意不要让太阳过曝。

    五、日出倒影的拍摄:许多优秀的日出摄影作品都是在水边完成的,日出的时候,波光鳞鳞的水面倒映出天边美丽的彩霞,水面上的船只、水草树木以及岸边的行人等都会给画面增添生动活跃的气氛。如果水面平静,倒影会呈现出如镜中一样的影象,当拂过水面的微风扰动倒影的时候,水面上会留下一片更加耀眼的光线,从地平线到画面的前景之间形成一条光路,会为照片增色不少。在水边拍摄的时候要注意构图的平衡,一般选择平均测光模式,这样整个画面的光线分布均匀,不至于过曝或者欠曝。

   六、日出前景的运用:在拍摄日出的时候,有时候天空一片晴朗,没有云彩。为避免天空过于单调,可以利用一些岸边周围的景物作为衬托,比如稀疏的树叶枝干、小型的建筑等等作为空旷的天空部分的前景,能帮助景物画面结构的均衡。如果要利用前景来表现朝阳跃出的景象时,充分利用主体与背景受光的差异,等待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由橙黄色变红看上去又不刺眼时,前景可以处理成剪影的效果。这个时候,曝光要遵循宁可欠曝而不过曝的原则,将相机的测光模式选择为“点测光”,把测光点选在比较光亮的天空进行测光,将曝光值锁定(没有AE曝光锁定功能的相机,可半按住快门键以锁定),然后重新调整构图,以刚才的曝光组合进行拍摄,这样就可以拍出完美的剪影效果。





鹤鸣视角


1、使用三脚架,开启相机自带的DHR功能进拍摄,相机将自动对亮部,中间调子及暗部进行三次曝光,然后自动合成一张相片。

2、使用三脚架,但不开启DHR功能,不移动镜头,仅移动测光点,分别对准场景的亮部,中间调子,暗部进行测光,各拍一张,后期再将三张相片合成一张。

3、如果有中灰渐变镜,可以装在镜头的前面,灰色朝上,透明朝下,也可防止天空过曝。





江川31


日出日落是我们常见的风景。古人以日出日落来表达情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宏大环境,“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之落寞凄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叹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之意境美感等等。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拍摄日出日落,记录下这极美的画面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拍摄日落日落的技巧经验,篇幅有点长,还需细细品味。

一、时间选择

提前一两天预估日出日落时间,并且查询天气是否适合拍摄,我们一般选择日出与日落的前一小时等待,景色正常半小时就会消失,多花半小时来等待以免错过。

二、地点选择

拍摄日出日落在海景和山景居多,建议选择江河湖海边,或者登山顶等日出日落,当然城市登高楼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我们需要较为宏大的场景来表现,其他场景使用较少,暂不讨论。

三、设备准备

相机+广角镜头(标准变焦镜头也ok,广角效果会更好一点而已),三脚架和快门线,雨天时带好雨具和相机防护工具。

四、参数设置【重点】

1、白平衡:日出日落时色温低,显暖调偏黄,白平衡对于照片的情绪非常重要,如果想要冷调偏白相机上的K值就要往低调整,如果想要暖调偏黄程度更高就要把相机的K值往高调整。

此时建议使用RAW格式存储,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后期对白平衡进行调整,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2、测光:太阳在日出前后的亮度是相对较弱的,但是还是非常容易过曝,下面几个技巧供大家参考。

(1)选择中央重点平均测光,选择测光的区域不是在最亮和最暗的区域,是选择画面中灰亮部区域,一般在太阳下方或者上方的云层中。

(2)选择利用曝光补偿来降低天空过曝和地面欠曝的局面,或者直接用手动M档调整参数。

(3)使用中灰渐变镜,一半是透明,一半是灰度,利用灰度部分减弱天空曝光量,透明部分保证地面曝光,可以得到较为完美曝光结果的画面。

3、感光度ISO:选择低感,建议100。

4、光圈:拍摄风光类一般推荐小光圈大景深,所以建议F8-F16或更小光圈,小光圈还可以在日出日落的太阳画面占比较小时呈现星芒的效果。

5、快门速度:因为感光度和光圈小,所以曝光时间需要越长才能保证曝光,因此快门速度会较慢,手持时可能会抖动,因此建议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来减少脚架。

五、构图技巧与各个技巧注意要点

1、中心构图:是较为常用的构图方法,常见的有天空与地面对半、水中倒影等,但是利用中心构图需要较多的景物内容,不然会显得太空和单调。同时中心构图容易出现大光比,需要对曝光特别注意。

2、三分法构图:最为常用的构图方式,比如天空占1/3,地面2/3;或天空2/3,地面1/3。不像中心构图一样需要较多的景物内容,三分法主要是强调地面或者天空的内容,地面景物多就多凸显地面景物,天空云彩多就多表现天空云彩。

3、边缘构图:是三分法构图的极端,全部注重对地面或天空内容的表现,仅留下极小一块内容给地面或天空。这个构图方式有个好处,就是解决了大光比问题,这时候的太阳主要作用是烘托氛围,太阳画面比例要小。

4、去掉太阳构图:日出日落的美在哪?天空云彩的艳丽颜色,如果去除太阳直接拍摄美丽的云彩也是可以的,可以利用遮挡物挡住太阳,或者在日出太阳还未升起时、日落太阳接近落下或者刚落下时拍摄,能够创造出非同一般的效果。

5、低角度拍摄:低角度主要可以增加地面前景,增强纵深与层次感。


作育英才


首先,准备拍摄日出前的一段时间里,要做足功课,深入学习和感悟摄影大师们关于拍摄日出的有关理论文章(避免少出费片)。结合本人拍摄日出的实践体会,本人认为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日出时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创作出即时满意的作品。

    一、拍摄地点的选择:一般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高山的山顶、高楼的楼顶;视野开阔的大漠,一望无际的滩涂(东营的黄河入海口)等。当然不同的季节日出的角度(日出点)是不同的,选择地点切忌“刻舟求剑”。

    二、拍摄时间的选择:日出的时间性很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每天的日出时间都是不同的。这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前作功课(准备)。拍摄日出的黄金时间比较短,要充分利用好“黄金半小时”,特别是太阳跃出地平线前的半小时。在这个时间段里,,要抓住这短暂的拍摄时机,从太阳尚未升起,天空开始出现彩霞的时候就开始拍摄,直到看到蛋黄色的太阳在天空中徐徐升起。为确保拍摄时机,至少需要提早一小时抵达拍摄地点,(因为“好”的拍摄地点摄影爱好者并非你一人)并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确定理想的机位。

    三、拍摄器材的选择:其实用任何相机或者手机都能拍摄日出。但根据本人的创作思路和想法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器材。如果太阳本身就是画面要表达的主题,要尽可能选择单反相机,使用长焦镜头来拍摄。据测算,在50mm的标准镜头,太阳的大小仅仅是0.5mm;用200mm镜头.太阳的大小为2mm;用400mm的镜头,太阳的大小仅为4mm。在选用长焦镜头拍摄时最好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以防相机稍微的颤动而影响获得清晰、锐利的影像。





菏泽家政


一、选择空气透视度好的天气

二、要设置好相机的参数

1.光圈设置为7.1左右

2.测光要兼顾,不只测太阳部位的光,还要兼顾暗部的光,对空测光。

3.相机里的测光功能调到点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4.设置好相机里的照片格式(RAW)为后期制作做准备。

三.有条件的可以加中灰渐变镜。





荒野快门


拍摄好日出有2个关键:

1.是把握好测光。通常可以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测光要注意:如果天空有云层,对准云层的中等亮度部位进行测光。如果选择平均测光模式,很可能因为较暗的地面景物而影响到测光的准确性,造成曝光过度。也就是说,要选择正确的测光模式,而且测光的时候,别去测最亮(太阳)的地方,因为以最亮的区域去测光,相机就会以这个区域为曝光标准,那其他位置(地面景物)就欠了;也别去测最暗(地面景物)的地方,如果以最暗的区域去测光,那其他位置(太阳)一定会过曝的。找一个中间调的地方去测光,这样就能保证亮部(太阳)和暗部(地面景物)曝光都正常。这样拍日出就会既看清太阳轮廓又看清楚地面景物了。

2.采用包围曝光模式也可以达到目的。




郭新民拍天下


一是要看季节。晴空万里的夏季,最难拍好这样的片子。因为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或海平面的时候,前景比较暗,这时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之后,太阳升起的速度相当快,光比迅速增加,不用滤镜,就比较困难了。其它季节要好一点。

二是要看天气。有云特别是多云的情况下,尤其是薄云,遮挡强烈的阳光,又不失太阳的轮廓,或遮挡一部分强光,这种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实现既有太阳的轮廓,又有比较清晰的前景。

三是要注意测光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既不能对着太阳重点测光,也不能对着前景直接测光,最好是平均测光加曝光补偿。

四是要看前景海平面、地平面是否反光,如果有很好的反光效果,要充分利用,可以解决前景昏暗的窘况。

五是用中灰渐变镜。



荒野wildnis


这两张行吗




老酷摄影


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的时候,地面上都有一定的朝霞遮盖着太阳散射的光线,而显现出一轮没有光芒散射的圆圆的太阳,这就是拍摄日出或日落的时候了。有时太阳隐藏到云彩的背后,云彩的周边会出现一条亮边。以云彩为拍摄主体的时候,要将测光点对准中灰色的云彩测光,切记曝光过度。前景的运用可避免天空的单调,利用周围的前景衬托,能使画面的结构均衡,内容丰富。这时的前景往往被处理成剪影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