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平复、再紧张……坚守隔离点42天他失眠成常态

大众网·海报新闻东营3月25日讯(记者 张小倩 贾志远 王艺霏)

24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信访大厅,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郭斌,这是他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医学观察点回来的第14天,如今的他经过一周的隔离后已经投入了正常的信访工作。

1月29日,郭斌带着14个人的团队来到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医学观察点驻守,直至3月9日观察点撤销。这个团队里有60后,70后,80后,90后,还有00后,自从接到命令后,他们化身“管家”、“消毒员”,为前来隔离的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在这42天,身为组长的郭斌心情更过山车,经历了紧张、平复、再紧张、再平复,体重直降20多斤……

紧张、平复、再紧张……坚守隔离点42天他失眠成常态

隔离人员为郭斌团队送锦旗

临危受命所有工作摸索前进

医学观察点作为防范疫情输入、封堵疫情传播的重要阵地,加强医学观察点建设成为布好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线,而完善制度建设便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这对毫无相关经验的郭斌来说,无疑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再难也要干,没有制度怎么保障大家的安全。”就这样,他们15人集中讨论,修改了一版又一版的方案,最终制定了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医护人员工作制度、防疫消毒制度、解除医学观察制度、信息上报制度,为打赢这场硬仗奠定了基石。

在郭斌的带领下,15人的团队成立了健康观察组、信息联络组、消毒防控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干好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分工。条件简陋,机智来凑。没有办公室,他们就自己改造,将“餐厅”改造成了“会议室”。不会穿脱防护服,他们就从网上下载相关视频让大家学习。“用紫外线消杀灯消毒不能低于两个小时。”听着郭斌介绍消毒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时头头是道,完全不像一个防疫“小白”。

对于留观人员入住时多数存在抵触、担心、恐惧心情的现象,工作队还确立了“一观察”、“一满足”、“三不准”、“四交流”的人文关怀制度,建立医学观察点留观人员交流微信群,尽最大努力满足被观察人员提出的需求,同时做好对留观人员的政策解释和心理疏导,让每一位留观人员可以情绪稳定地度过观察期。

紧张、平复、再紧张……坚守隔离点42天他失眠成常态

郭斌去接留观人员

责任在肩失眠成常态

作为组长,郭斌不仅要考虑的是如何安置、安抚隔离人员,还要想着当好14名队员的“大家长”,保障队员的安全。这些工作对于“新手”郭斌来说,都是压力重重。42天的时间里,他连续一个多礼拜失眠,体重掉了20多斤。“我对新冠肺炎的了解很少,防护知识更是没有接触过。”郭斌说,在观察点的日子,他每天都是提心吊胆。为了保障队员的安全,每当有密切接触者入住的时候,这个“大家长”也总是一个人冲锋在前,替队员挡住危险。“我们现在都习惯称呼他为“郭哥”,在观察点的42天时间里,他总是面面俱到,而在他的悉心照顾下,我们想家的心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宋梦珍说。

这42天,开发区观察点共接收了64个重点被观察人员,其中有16个是密切接触人员。“刚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密接’什么意思,百度后才明白潜在的危险性有多大。”宋梦珍说,这16名人员中有两个人因为发烧被急救车接走,那一刻,她们每一个人的心都是悬着的,因为这两个人很有可能就会是确诊病例。“当时有个从韩国返回的人员,他连续发烧了三天,把我们都吓坏了,郭哥更是连续三天没睡觉,直到这位‘密接’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回想起曾经的奋战经历,宋梦珍至今记忆犹新。

紧张、平复、再紧张……坚守隔离点42天他失眠成常态

郭斌(右)与工作人员在收集垃圾

血压最高直奔180观察点平安归来后就像劫后余生

在观察点的日子,郭斌的血压也跟着他的心情高低起伏。“在吃着药的情况下,血压最高到了180mmHg。”从观察点出来后,郭斌用“劫后余生”四个字来表达。“从2月1日接触第一个发烧人员后,我的心一直悬着,现在看着大家都平安度过这段日子,我才心安。”

3月9日,从观察点出来后,经过一个周的隔离,郭斌又投入到了信访工作,解决长时间来居民、企业积压的很多问题。“为群众解决问题是我的本职工作,接下来我也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信访工作中,为更多居民解决问题。”郭斌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