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前·閔警不退」社區戰“疫”的一天

《 戰 “疫” 日 記 》



位於閔行區江川路街道的星河景苑居民有1634戶,小區內測溫崗亭設置了4處,每處每天需要安排至少6名志願者。北街居委會的周億軍書記告訴我們,他們的志願者隊伍非常強大,3小時輪換一組,一週排班基本“不重樣”。

正在進行交接班的志願者王先生說,居民們爭做志願者,都是受“老範”的影響。這位“老範”,就是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華坪路派出所的民警範旦初,北街居委的分管民警,我們這期的主角。


「疫情在前·閔警不退」社區戰“疫”的一天


“跑這幾個小區有十八年了吧。”老範說剛到這裡時,居民有矛盾或糾紛時,既不肯到居委會解決,也不肯到派出所調解。他總結2個原因:一是上班請假費時費事;二是大家覺得到派出所裡,感覺做了壞事,被鄰里看見了沒面子。為此,他決定除了打架糾紛,其他的鄰里矛盾全部在休息的時候上門調解。這種工作法看似簡單,但是需要花大量自己的休息時間。


「疫情在前·閔警不退」社區戰“疫”的一天


書法是老範的一大愛好。小區的標語、黑板報、送給居民的對聯,都是他揮灑愛好的途徑。即使居委會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宣傳資料、警情通報都能夠通過手機發布了,他依然一筆一劃地寫黑板報。“手機上的資訊太多了,我有時候也看不過來……怕網上騙子多,有些老年人看到黑板報上的才相信。”老範向我們解釋為什麼網絡時代了,他還在用黑板報這種“土得掉渣”的宣傳方式。


「疫情在前·閔警不退」社區戰“疫”的一天


這時,一輛殘疾人車在遠處停下,老範遠遠地就跟下來的人打招呼。

“老劉,剛回來啊?”

“去醫院給我母親配藥了,剛剛回來。範警官,上我家坐坐吧。”

“好。”

到了這位居民家裡,滿屋的風箏讓我們驚呆了。

“這位可是全國風箏冠軍。”老範向我們介紹到。

原來,這位老劉曾是老範的幫教對象,幾年前罹患癌症導致殘疾,家裡還有兩位身體不好的兄姐和一位年邁的母親,生活上一度十分困難。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範警官和社區幹部們一直鼓勵我,告訴我要對生活充滿希望。”老劉的眼裡閃著淚花對我們說。

像這樣的困難家庭,小區裡一共80餘戶,老範和居委幹部除了進行生活上的照顧,總是想方設法讓他們過得更好些。得知老劉有放風箏的愛好,老範和居委幹部商量著將社區裡的風箏愛好者們組織了起來,成立了一個風箏社。而老劉因為技藝高超,成了這個社團的領隊,帶著大家奪得了多次全國風箏比賽冠軍。雖然物質獎勵不多,但是收穫的精神財富讓老劉對生活充滿信心。


「疫情在前·閔警不退」社區戰“疫”的一天


回所裡時間已晚,老範匆匆扒拉幾口泡麵,看著外面的天氣,就準備去江邊走走。我們以為他是散步消食,他說老江川東路旁邊的親水平臺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現在疫情形勢平穩了,一些居民會聚集在那打牌,他去提醒了一次,今天再去看看。


「疫情在前·閔警不退」社區戰“疫”的一天


到了親水平臺一看,散步聊天的人不少,但是沒有圍在一起打牌的,大家的口罩基本都戴得很好。

看到老範來了,幾位原本在一起嗑瓜子的阿姨趕緊起身往旁邊挪。

“範警官,我們什麼時候可以不要戴口罩了?”

“大家要是像你們這樣老是面對面在一起講話,口罩就摘不了咯!”老範這麼一說,大家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小編跟著老範從親水平臺這頭走到那頭,不過短短三百來米,遇到了近百名居民,超過80%都認識他。遇到沒有正確戴口罩,或者聚在一起聊天的,老範都要說上幾句。我們問老範,一個一個說,累不累?老範說,特殊時期,你好才能大家好,這種提醒就像跟親人打個招呼,有什麼累的。


「疫情在前·閔警不退」社區戰“疫”的一天


老範曾被評為首屆“江川好人”,他就和他的微信名“阿凡提”一樣,騎著“小毛驢”,不是在社區,就是在趕往社區的路上,用他的勤勞、豁達和智慧,讓黃浦江邊的這片社區常年安定有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