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怎麼看?

謝雄枝


不能完全認可。首先,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這種教育,對於內向敏感的孩子,需要用較為溫和的方式來教,虎媽狼爸只適合於熊孩子。其次,虎媽狼爸多指懲罰孩子很厲害的父母,不願意表揚和鼓勵孩子,其實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有懲罰,也不能懲罰過重,講道理是必須的,表揚和鼓勵也是必須要有的。最後,虎媽狼爸也是對孩子期望過高的,他們總是對孩子要求很多,多的有點不正常,總是希望孩子按他們的路走,替他們完成他們的夢想,但他們忘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他們夢想,有他們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期待他們成為真正的自己,但不可以期待他們成為父母這樣的人,因為沒有人會成為別人,大家都只能是自己,一味的讓孩子效仿自己的人生,控制他們,最後都沒有什麼好結果。


LoveVV474


我的媽媽是一位虎媽,幸運的是我的爸爸不是狼爸。媽媽是一位優秀的女人,曾經做過政府的領導,人漂亮又能幹,什麼時候看到她都是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我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子,媽媽對我要求很高,希望我長大能成為一位自信獨立比她還要優秀的女人。記得在我五年級的時候,她自認為我的成績下滑,自作主張讓我留了一級;記得看到別的媽媽和孩子都很親暱,我很羨慕,於是我也學著走到媽媽身邊拉著媽媽的手,每一次都被媽媽甩開,說:“少學成這個樣子,我不喜歡。”記得我從小學開始就是班長,大學還是系團支部書記,這些都是媽媽的驕傲,可是天知道我心裡有多不喜歡;記得和媽媽一起買衣服,我明明喜歡這件漂亮的,可媽媽付款的時候拿的確是另一件樸素的;記得我想向同學那樣去拍藝術照,可是媽媽堅決反對,說:“女孩子臭什麼美,應該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好多年,我都認為自己不是我媽親生的,是被抱養的。現在我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身為人母才體會到媽媽是愛我的,她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我好。只是媽媽一直用她認為對的方式愛著我,並沒有用我可以接受到的方式傳遞給我,所以我一直感受不到媽媽的愛。我相信這也是虎媽狼爸教育方式存在的普遍問題,即自我為是的愛孩子,可是孩子感受不到。




小花Anne



老家有個親戚,獨生男孩,小時候很機靈,還經常從學校捧回獎狀。媽媽望子成龍,對他寄予厚望,採取虎媽教育方式,天天打罵,各種小事都是打罵,我親眼見過一次,有次媽媽接他放學回家時,他在前面走,媽媽跟在後面,突然就踹了他一腳,男孩回過頭一臉茫然,他媽厲聲說:“怎麼走路的?歪著個頭!”幾年後再見到男孩,目光呆滯,沒有活力,全然不見小時候的機靈模樣,他媽仍然像之前那樣動輒對他大聲呵斥。

這些年陸續看過很多新聞,虎媽狼爸如何把孩子送進名校,也有不少人爭相效仿。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成功率有多高呢?不得而知。即便成功,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怎麼衡量呢?

一直不太贊成這種方式,自己有了孩子後,就更不理解虎媽狼爸方式了。這種方式即使短期有效,甚至效果相當明顯,但長遠來看,犧牲了親子間天然的愛和尊重,真的好嗎?

我認為應該有更好的方式,比如用愛和理解,發掘和引導孩子的內力覺醒,他們從內心積極主動想要進步,對自己負責,這樣的方式比在家長高壓與棍棒下被動學習更為穩定和持久。這是我希望的方式,一直在努力。


小丸子166902752


我不贊成這種教育方式。

我們班就有一個孩子家裡就是“虎媽狼爸”式的教育方式,他的媽媽曾經這樣給我們描述:老師,他寫不好你讓他重新寫就好了,他在家每回寫不好,我就把他的作業全撕了,全部重寫,不寫就讓他爸揍他。這個孩子上小學時還不錯,但到了初中後就死皮賴臉各種不學,對學習的牴觸情緒特別大。後來就沉浸在網遊裡不能自拔,可以說是不拿手機就無所適從,成了一個標準的“網癮少年”。


各種打罵,他也全無回應,最嚴重的一次是一個多星期沒和他爸媽說一句話,家長快急瘋了,用盡各種辦法,這個孩子都不搭理他們,後來,沒辦法了,專門請了一個心理做了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才開始和他父母交談。

由此可見,爸媽都嚴厲的家庭,孩子很可能會排斥向爸媽傾訴,久而久之的壓抑就會引發很多心理問題,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個人認為,爸爸媽媽還是一鬆一嚴的好,既能嚴格要求孩子,也能給孩子一個傾訴的空間,便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樂育思教


我曾經看過狼爸把三個孩子打進北大的視頻,看過之後非常的感慨。一方面覺得這個爸爸這樣傷害自己的孩子卻不自知,這幾個孩子長大後要怎樣才能撫平他們內心的創傷,要花多大的力氣去撫平都很難預知。而這位爸爸和天下很多的父母一樣,雖然有痛,或者正是因為有痛,所以,迫不及待的跑到所謂的成績一邊,沾沾自喜的炫耀自己的養育成果。另一方面,我內心裡又有一絲絲的羨慕,是啊,如果我的孩子也能進入北大那多好啊!如果這樣的願望再強烈一些,強烈到如狼爸一般,也許,我也會成為狼媽也說不定!只是,我更看重孩子的幸福,而幸福是多樣化的,不僅僅只能從學業中獲取,幸福更多的是內心的感受,更多的是由愛給予的。

而哪有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我想,狼爸在午夜夢迴的時候,也許也會心疼孩子的吧!只是,那個他所堅信的願望(或者叫慾望)把他的愛封存了,為了達到目的,他“只能”用非常的手段去逼迫(壓迫)自己的孩子!

這幾個孩子考進北大是幸還是不幸?很難說,也許他們終於可以脫離狼爸,也許他們可以在北大豐富資源條件下成長的很好!也許,他們內心那個一直不滿足的不足感會讓他們想要更好而壓力倍增,也許他們內心缺少的愛,會在大學裡飢不擇食的尋找填補而迷失方向。而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可能以後也會走上他們的路,在父母的逼迫下,沒日沒夜的苦讀,一不如意可能還會遭到來自父母的毒打,父母還能夠振振有詞:“如果不是嚴厲的懲罰,狼爸的三個孩子能考上北大?”嗚呼哀哉!


正面管教講師金君紅


在我的身邊,我確實遇到過“虎媽狼爸”式的父母,而且,還不止一個。對於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我是不能接受的。因為他們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雖然,我不能接受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但是,有一位“狼爸”,不僅僅是我,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感謝他的,他就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的父親。正是由於這位父親,才成就了貝多芬。

(作者 若兮)


靜水流深6367


用正面管教尊重的態度我們來看看,虎媽狼爸的方式能生成孩子什麼優秀的品質?我能想到的是,孩子可以學會服從,學會效率,學會為好的結果努力,學會堅持的重要性!

對於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我不完全贊同,當然也不會完全不認同。事物存在既有道理,不得不說他們的方式也是一種工具,正面管教也是工具,工具與工具不存在不可共生的關係,只是看這個“工具”更適用於什麼情形。


正面管教裡的“尊重”,的確體現在方方面面,成年人尊重孩子的決定;孩子尊重大人的情緒;成年人尊重自己的內心;孩子也尊重孩子的想法。正面管教也同樣尊重其他的育兒方式,育兒方式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我們學習更多的育兒理念,就是讓自己能在育兒的道路上走得更順暢,能擁有更多的覺查,能在不同的情形下,選對正確的工具。這點更重要!



律律Graciela


教育背景:

在崇尚望子成龍的國度,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總能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可家庭教育究竟該如何去做,卻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到困惑。之前把女兒“罵”進名校的“虎媽”和把孩子“打”進北大的“狼爸”,引發了人們對於正確的教育模式、成功教育定義的大討論。“狼爸虎媽”們所宣揚的極端的教育方式,有人宣揚支持,有人抨擊反對。出現爭議是很正常的,每個人對於成功教育的評判標準是不同的,認定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而我們所需要思考的是“狼爸虎媽”產生的喧鬧的背後所隱含的廣大家長對於如何教育孩子的迷茫,以及目前我們國家教育體制、教育方式的不完善。


要不要嚴格近乎苛刻地教育子女?

家長們要明白,專制式的管教會使得孩子逆反心理很強,創新思維會受到壓抑,以後離開了父母和老師的指導,很難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太敢表達出來。


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在家庭教育嚴厲與寬鬆之間,也存在一箇中間點,它既能讓孩子覺得安全,同時又能讓孩子展現和認識自己的力量。這個中間點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經常溫和卻堅定有力地給孩子合理的限制。


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我反對棍棒教育,但懲戒是必須的。所謂懲戒,指當孩子出現某些偏差時,採用溫和的方式引導其反思錯誤,總結教訓,讓其承擔行為帶來的後果。


當孩子可以獨立解決遇到的學習難題,他們體驗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他們肯定會熱愛學習,更不會逃避作業。


功利心態催生功利教育?

目前中國青少年教育中很多問題的產生都在於教育方式和教育評價體系過於功利化了。家長和老師只想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卻忽視了“拔苗助長”是否真的有利於他們一生的發展。


閱學匯


最近《摔跤吧!爸爸》非常火,虎媽狼爸又成為了一個熱點。我不想評價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好或者不好,對或者錯,因為很多事,不能簡單的用好與不好,對或者錯來評判。


我想說說我理想的教育方式,就是正面管教的“不懲罰,不嬌縱,和善而堅定”的養育方式。孩子首先是個獨立的人,他有自己的特質和思想,我們不能替孩子做孩子能做的事情,這是對孩子的尊重,這是和善的部分。另外一點,孩子是沒有自制力的,做事情很容易放棄,那作為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監督孩子去做一些事情,這個過程可能沒那麼愉快,這是對自己對規則的尊重,這是堅定的部分。


怎麼看待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首先要看怎麼定義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如果說對孩子嚴格就是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我覺得某種意義上是值得支持的。如果說替孩子做主,並且對孩子嚴格是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我堅決反對前半部分,有選擇的支持後半部分。


ALeo媽媽楚丹丹親子講師



配圖當中的是狼媽虎爸,雖然和虎媽狼爸顛倒了一下,但核心概念一致:嚴厲、嚴厲、再嚴厲。再看看孩子的狀態,他驚恐萬分、壓力山大。如果這個時候請孩子分享他的感受、想法和決定的話,我想一定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想快快長大離開家,但現在沒辦法還得熬下去。

如果虎媽狼爸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看一看,還會繼續“都是為了你好”的以傷為愛嗎?也許會,也許不會。因為每個家庭的教養方式也承襲了很多原生家庭的遺存。

然而,任何一種教養方式都不會短期內改變,它們的存在也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允許它,接受它,進而去影響它,這就是我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