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漠,到惊慌


从冷漠,到惊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此前,人们以为,在中国历时一个多月奋力抗击疫情,为世界各国应对疫情赢得宝贵的时间之后,世界范围的疫情蔓延将受控。然而疫情却如火山喷发一样,势如破竹般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

在疫情到来时,保障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是民众和国家的最大利益,是最大的人权。政府的职责是一切以民众的健康为根本,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疫情之所以成为疫情,是因为病毒能传播,而且传播得很快。病毒还能致人于死命。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就须要截断传播链,而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作出一定的限制,诸如封城,限制人们的出行;学校暂时停课;限制社交活动;号召人们在公共场合戴口罩;隔离病患,等等。在目前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之前,这些限制显得尤为重要,是为控制疫情,保障民众健康付出的必要和值得的代价。在民众的健康和生命面临威胁,对人们的某些行为不得不作出一定的限制的时候,奢谈自由权利,是本末倒置,没有意义的。

这些措施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得到民众的支持和配合。中国之所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成功控制住疫情,除了政府的认真重视,措施适当和得力外,关键在于得到民众的配合。而中国民众的配合,除了文化和传统及生活习惯的因素外,还在于当局的广泛有力宣传,让民众充分了解疫情的严重性、病毒的危害、防控病毒的重要性。当人们认识到疫情牵涉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和整个国家的利益,人们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而在欧美国家,人们发现,民众防疫意识普遍淡薄。就以戴口罩为例,事实已经证明,带口罩是有效的防疫手段。在疫情肆虐的环境下,戴口罩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可是在欧美国家,人们出门不戴口罩,戴口罩甚至还可能受到歧视或侮辱。对社交活动进行某些限制,更受到抵制。民众防疫意识薄弱,更遑论配合防控行动了。实际上,民众防疫意识薄弱,根子在政府。在疫情已经蔓延的形势下,欧美国家没有像中国那样,及时利用各种平台宣传防疫知识,相反,出于政治和选举利益而淡化疫情,导致民众面对疫情威胁,或无动于衷,或不在乎。

世界卫生组织一再肯定中国的防控措施和经验,希望世界各国从中可以借鉴。然而欧美一些国家,在中国奋战疫魔的时候,没有利用“机会窗口”未雨绸缪,作好各种准备工作;疫情开始袭来时,防疫动作慢三拍;而在大难临头的时刻,又仓促上阵,惊慌失措。有道是,货比三家,不比不知道。应对疫情,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表现,犹如两重天。美国输不起,控制疫情不得力,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无端指责中国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源头,又说中国当初没能控制住疫情,导致疫情向世界各地蔓延,贬低中国的防控措施是“以牺牲了人民的生活和自由为代价”。这种对中国的污名化是为了掩盖自身政策的失误,纯属“甩锅”的“鸵鸟政策”。

如今,疫情大规模蔓延,多次淡化疫情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因为提出“群体免疫”而饱受批评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均180度大转变,不得不面对现实,从此前淡化或放任疫情,改而采取较积极的政策。特朗普承认未能控制病毒散播,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美英两国公开要求民众暂停社交活动,避免聚会及外游。为遏止疫情从海外流入,各国近日开始从过往仅对特定疫情严峻国家“局部封关”,变成全面实施入境管制,完全禁止海外访客入境,或强制入境旅客隔离检疫。

从这些国家如今采取的防疫措施,可以看出中国防控思路的影子。防疫是一面镜子,考验政府的执政和施政能力。能不能有效控制疫情,保障民众健康,是检验政府防控能力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中国政府的防控措施是有效和成功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借鉴中国的经验。中国专家和医疗队还带着防疫经验和各种医疗设备仪器及用品,奔赴各国驰援,更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和胸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