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奶奶做的最好吃的是什么?

用户3579597738


说起记忆奶奶做的什么最好吃,如果奶奶在的话己有一百一十岁,但奶奶生前给我们做的糙团子至今忘不了,它是用大米渣加老酷发大,然后用大蒸笼放在大土灶上蒸,非常好吃,吃不完也可晒干当零食。


葛村4号


小时候奶奶亲手做过的几种小吃,你们吃过几种,好想再吃一次!每个人记忆中都有无法抹掉的痛,我最难过的就是我长大了,奶奶却不在了。小时候奶奶对我真的特别好,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留一些,不忙的时候还会给我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小时候我们的零食通常都是家人自制的,我的零食大部分都出自奶奶之手。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几种奶奶小时候经常做的小吃,你们有吃过吗?真的好想再吃一次奶奶做的小吃,可是已经不可能了,所以趁着父母年轻,一定要多孝顺父母,别等到想要尽孝的时候,家人却不在了,像我一样后悔一生。第一种就是奶奶腌的酸菜,那时候家里好多这样的酸菜罐子,家里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酸菜。

第二种就是糯米糍粑,这个通常都是快过年的时候做上很多,奶奶保存的特别好,能吃近两个月,无论是用来烤、煎还是油炸味道都是特别好吃的。那时候觉得这么简单的小吃就觉得很美味,现在的人却认为这种糍粑口感比较单调,喜欢的人不多了。我特别怀念这种味道,但是再也吃不到了!

第三种就是凉粉,这个都是奶奶亲手做的,那时候家里的院墙上总有很多凉粉果,用凉粉果做出来的凉粉,加上薄荷和白糖,味道简直比现在的凉粉好吃太多了。可惜凉粉果现在没了,奶奶也不在了,再也吃不到回忆中那种味道了!

第四种就是油炸糯米粑粑了,看着小小的圆团子,在现在人看来油炸的东西吃起来不健康,小时候却是我和弟弟最喜欢的零食,刚炸出来的糯米粑粑表面金黄,趁热吃特别香甜。奶奶每次做这种小吃,只要在附近我立马就能闻到,闻着味就去了。






小辉的幸福生活


小时候奶奶做的美食有好多,每一种都特别怀念。

炒姜,把姜拍得碎碎的炒得有点干,香味立马出来,然后奶奶让我跟姐弟一起放饭盒带去学校,每一顿饭都拿出来配饭,特别好吃。自家种的西红柿是那种小小的,特别红,不是番茄喔,再拿南瓜籽炒熟,弄成粉,拿西红柿下锅炒成稀,放入南瓜籽的粉,我奶奶特别爱吃,很下饭的,还有白色圆圆行芝麻一样,都是不是芝麻,我感觉像紫苏的种子,先拿来炒香,在拿糖拌,揉成一个个小圆球放凉就可以吃了,今年新年在家的时候,奶奶做了一种米饼是拿米磨成粉,家里有石磨,做出来的东西都好细腻,然后炒熟,在放容器里面定型,就好了,我说得有点容易,其实步骤还是挺多的,我吃了好几块,味道香香的。每次节日奶奶喜欢做糍粑,但是糯米吃了会内热,爷爷也不怎么吃,没小孩子在家现在少做了,还有糖糕,盐糕,马拉糕。还有蕉叶粿,这个我特别爱吃,还有新年的碱水大黑粽。图片里的是焦叶粿,拿芭蕉叶做的,什么馅都可以。

真想回家,一回家奶奶就做给我吃,幸福呀。





蝶边妹妹yb


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瘦,都参加工作了才八十斤。奶奶看见别人家的孩子都养的白白胖胖的,而她却把我养的黄皮瓜瘦的。奶奶就想让我胖,她开始天天订奶给我喝,喝了一段时间,奶我就是不喝了,喝够了也没见我长肉。奶奶把奶给我取消了,开始天天给我煮花生米加大枣加核桃,让我天天吃,可吃一段时间我又吃够了,又不吃了。奶奶又说中医扎针管事,她就让我去找中医扎针去,结果每天我都去扎针,扎了一百三十多针,大夫都直往出推我,我又不去了,吃饭多了,还是没见胖,可我在高温车间干活,由于扎针时间太长,身体虚了,没有抵抗力,高温车间的大风扇把我吹的风都入骨了,嘴都要歪了似的,我赶紧就辞职不干了,再干嘴真得中风了,所以我又换了一家单位上班去了,风吹不着了。我奶奶还是觉得我瘦,说是瘦可能是肚子里有虫子,她让我去药店买塔糖(虫子药),那会上学识字也不懂去看说明,就问我奶奶虫子药塔糖怎么吃?我奶奶没上过学不识字,就告诉我把这一袋塔糖二十粒,一顿都吃了,我就听话,把塔糖一顿都吃了。黑天睡觉我折腾难受,我奶奶在我床边一直坐到天亮,我这难受要死的感觉才过去,我奶奶才回她屋去睡觉。我在想,是不是虫子药吃多了,差点没把我给药死,还是我命大,又活过来了。我捡起塔糖塑料袋一看,上面有说明,多大一次吃三个五个的,我才知我吃药吃多了,差点没要了命。

我从小在我奶奶手里长大,奶奶真疼我爱我,可这份疼爱我也许承受不起,扎针让我从此怕风吹,吃打虫药差点没死掉。噢,原来她虽然疼我,但她是属猴的,我是属猪的,猪猴不到头,原来我俩犯属相,结果我奶奶好心办坏事。那我也不怨她,我认为什么都是该着,她的心里还是很爱我的。



用户和言悦色


我没有见过我奶奶,因为她去世的早。但我有一个爱我的姥姥!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可以说是吃姥姥做的饭长大的。

小时候最喜欢围着锅台看姥姥做饭,帮姥姥在锅底添柴!最喜欢吃的是她做的面筋汤,这是一款神奇的汤,面团需要“洗”!洗好的面团完全没有了面团的模样,制作过程中,还要放许许多多的配料:炒熟的花生,泡好的黄豆,另外还有海带丝,豆皮丝,苋菜……最后再甩几个鸡蛋花😋😋😋

姥姥每次都要做一大锅,做好以后盛进一个大盆放凉。炎热的夏季,一家人围着饭桌喝着爽口的面筋汤,这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栗子姐生活会


我对奶奶的概念只是一个词,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爷爷去世的早,奶奶在二姑的怂恿下,给她带大了4个孩子。我们小时候一直不知道奶奶的概念,还不如隔壁的一个太奶奶感情深。那时候太奶奶有好吃的都会给我们三姐弟吃,妈妈忙的时候也会帮妈妈照看我们三个孩子。过年过节太奶奶都会把我们拉到他们家给我们讲故事。就这样过了几年。

有一天放学,一进家门看到一个老人在家里,不知道是谁。爸爸让我们喊奶奶,弟弟还小,姐姐懂事儿都喊了,但我觉得太陌生了,就跑出去躲起来就是不肯喊奶奶。

奶奶帮着二姑把四个孩子带大了,奶奶也年龄大了,干活干不动了,还成了二姑的累赘,二姑他们就想让爸爸和其他的姑姑们每家养奶奶三个月。大家当然都不愿意,但作为儿子的爸爸,只能答应。

那天以后奶奶在我家住了几个月,每天奶奶都躲到自己的小屋子里,有好吃的就藏起来自己吃。我和姐姐的衣服她都捡出去,只是把弟弟的衣服洗一洗,其他的都不管。

有时候二姑家的表弟来家里看奶奶,奶奶就让我们三姐弟出去玩,她自己带着表弟在她的房间里偷吃东西,等表弟走了她剩下的吃的也不会给我们分享一点。那时候物质匮乏,一点点面包对我们来说都是及其少见的,孩子都喜欢吃。但吃不到心里很生气。后来奶奶去了其他姑姑家,妈妈去给奶奶屋里打扫卫生,才发现奶奶屋里的吃的都已经发霉了,都不给我们吃。

平时家里吃饭都是要上桌一起吃饭,但一到家里来客人,奶奶就让客人和爸爸吃,自己则跑到厨房坐一个小板凳特委屈的吃饭。妈妈和客人都让奶奶上桌吃饭,但奶奶就是不肯。过后就跟邻居说我妈妈欺负她不让她上桌吃饭。妈妈是有口难辨。很多跟妈妈关系好的邻居把事情跟妈妈说了,妈妈气的够呛,跟她说也没用。

就这样几家轮流照顾奶奶,最后奶奶90多岁了,来回折腾不起,小姑姑就直接接回了家,奶奶在小姑姑家安息的走了,享年96岁。



angel20130809


在我还没记事的时候,奶奶就过世了,所以我对奶奶没有印象,但是我有一个慈祥的爷爷,本人92年出生在农村,对于农村来说,而且是九几年,那个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烙大饼,然后在炒一个韭菜鸡蛋,把韭菜鸡蛋卷在大饼里,切成一段一段,我们哪里叫饼卷,吃着饼卷,在来一杯茶叶水,真的是满满的回忆。

现在生活在城市,没有了农村的火烧的大锅,现在虽然提倡环保,有了天然气、电饼铛、电磁炉,但是已经做不出原来的味道,也可能就算能烧柴火,可是人已不在,也吃不出原来的味道。可能这就是记忆,短暂几十年的记忆。一去不复还的记忆





笑谈今朝


奶奶管它叫“酥皮”,在那个没有烤箱也没有黄油、奶油的时代,能做出这道叫做酥皮的甜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我的记忆力三十年仍挥之不去。

奶奶活了将近百岁,临终前回到奶奶身边时,她已经不会说话也不认人了。当我拉着她那枯瘦如柴的手时,一滴泪顺着她的眼角滑到了耳朵旁,我瞬间泪奔......

九十年代初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后都会飞奔到奶奶家,跟奶奶要吃的。奶奶门前有一颗杏树和一个小菜园,杏子还是绿色的时候,便忍不住摘下来吃,酸的直流口水。菜园里西红柿、黄瓜成熟的时候,便时不时跑进去摘,夏天里菜园子里有吃不完的新鲜蔬菜。过年是要团聚的,叔伯们都会到奶奶家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饺子会包一些花生、红枣、硬币,都期盼着吃到硬币,寓意来年发大财。那时候没有大棚菜,冬天的绿叶蔬菜似乎只有菠菜,菜园子里的菠菜一定要留到春节,会提前盖上玉米杆防冻,老家春节有请祖宗供祖先的习俗,桌上要摆上菜肴、糕点和果品,菜肴上都要盖上菠菜。

从记事起奶奶便顶着一头银发。那时候条件落后,似乎任何跟好吃沾边的东西都跟“甜”有关,喝稀饭要放糖,吃米饭要放糖,吃芋头要蘸糖。而奶奶做的一道点心至今记忆忧心,因为只有每年的二月二奶奶才会做,总是嘴馋的期待这一天。

凭记忆还原一下酥皮的制作过程(配图仅供参考):

1.熬猪油。猪板油洗净后切成小块,锅内烧热后加入猪板油翻炒,油脂会慢慢溢出,猪板油块会变成肉渣,滤出猪油凉透待用。现在不用自己熬了,超市可以买到现成的猪油。

2.花生炒香炒熟,搓去皮。

3.奶奶会用擀面杖将花生擀成花生碎,多擀几下尽量保证碎粒小一些,将花生碎拌入白砂糖待用。

4.面粉蒸熟,用猪油、白糖混合揉成油酥。

5.再取一部分生面粉,用白糖、水和少量猪油揉成饼皮。

6.饼皮、油酥分别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并用手掌压扁。一片饼皮上叠上一片压扁的油酥,从一边卷起来,压扁再卷起来,两头捏在一起后擀成圆形饼皮。

7.圆形饼皮,包入拌了白糖的花生碎,团成圆形并轻轻按压一下,酥皮的“生胚”就算完成了。

8.老家都是火坑和大锅做饭,奶奶会在大铁锅里放上一个平底大陶瓷盆,比较厚的那种。“烤箱”便算制作完成,将生胚摆到瓷盆底上,生火烘烤。

9.这种儿时的记忆,没用到什么高级的材料,却酥脆香甜,余味悠长。


小墨食堂


收到这个提问其实我正在午休,突然来了精神,并不是说到吃就来了精神,而是让我想起了我慈祥的奶奶,一个跨世纪的聋哑老人,很受我们兄弟们的尊敬!童年记忆里睁开眼就会看到奶奶在灶屋里忙碌的身影!无论饭菜如何,儿时一日三餐最多的记忆就是奶奶的身影!可惜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再也回不到过去,,,!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七十年代末,那时候我才七八岁大,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灶屋看看早饭做好了没有,看看能不能帮奶奶一把。有时候就会看到奶奶一个人在忙碌着,一边烧锅,一边做饭,把洗干净的红薯放到锅里加水,然后等锅烧开了再端着一盆红薯面粉活的面团,抓一团红薯面团用两个手掌相互拍,一会就拍出了一个红薯面饼贴在锅里,整整贴了一圈!然后盖上锅盖烧火!直到锅冒圆气才算烧好!这时候我能做的就是找来蒜瓣开始剥蒜,放在石臼里捣碎,然后挖出来放到碗里加点水和盐,最后再小心翼翼的兑点小磨香油!这就是我们的美味蒜泥!就着蒜泥可以吃很多很多红薯面饼,很下肚!有时候是玉米面窝窝也是就着香香的蒜泥吃,那个年代这就是最好的菜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却很怀念那种味道!很香,很甜的味道!在我童年的美食记忆里,大部分都是奶奶的手艺,中午奶奶做水疙瘩,捞面条,都是我记忆中的美食!后来我长大了就跟奶奶学做饭,像炕烙馍,做馒头,做疙瘩汤等等!直到现在快五十的人了,我做饭还都有奶奶的风格和步骤!说起奶奶做的饭我能记一辈子!那淳朴乡村味道!那浓浓的亲情!说一天都说不完!儿时的记忆里不光有奶奶做的一日三餐美食,还有奶奶对我们的深情厚爱!虽说奶奶是个聋哑人,但是却很聪明,家务活没有不会做的,而且还能够做到精致!二十多年过去了,此刻怀念奶奶做的美食,更怀念奶奶对我们的爱!


遙遠的記憶188


奶奶已经离开我们二十一年了,时间这东西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一晃就二十几年了,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它却有二十几年了。今天这道美食又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汤圆。过去的汤圆是那种又大里面是那种咸肉伴青菜陷的汤圆,小时候的吃的奶奶做的汤圆一般到冬天才能吃到,因为冬天的青菜下过霜以后更好吃,咸肉到冬天以后才能腌制好,只有具备这两样做出汤圆才好吃,小时候奶奶总是包很多让她的子孙后代分分吃,我永远忘不掉那种味道好吃香喷喷,我一口气吃两个大大的汤圆差不多,有时候再吃一个就很饱了。现在也会吃到那种咸肉青菜馅的汤圆,但是总也吃不到奶奶包的汤圆的那种味道。奶奶,我想你了,你在那边还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