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配置定期寿险?


其实还是保障作用不清楚

其实买保险是一件目的性特别强的事。

因为有风险,所以买保险,对了一半。保险不能阻止风险的发生,保险赔付的是钱,抵御的一定是经济风险。

得了大病,班不能上了,有收入中断的经济风险,康复要花钱养病生活,有支出上的经济风险,所以我们买了一个重疾险。治疗上花了十几万、几十万,有医疗费用支出的经济风险,所以我们又买了一个百万医疗险。

那寿险保障的是什么经济风险呢?

简单说,主要抵御家庭经济支柱遭遇风险造成的经济窟窿。比如房贷车贷偿还、子女教育支出、赡养老人支出、家庭日常支出等等,这些都是刚性的不可减免回避的支出。

寿险的保额就是最后赔偿的钱,是用于家庭收入减少后对这些经济“窟窿”的弥补。


定期寿险是我建议大家首先考虑配置的寿险产品,保障目的非常明确的情况下,按照风险发生后可能产生的经济“窟窿”设置保额和保障期就行。


最常见的,房贷的情况,保额覆盖房贷金额,保障期覆盖房贷还款年限。

没有房贷的话,保额至少能覆盖5-10年的年收入额度,保障期覆盖至退休年龄或者孩子完全独立了就好。

也就是说,这份寿险保障的就是有收入的人生阶段和孩子长大成人的阶段,一般我建议差不多要到65岁。

终身寿险是坑吗?

对于有资产传承的人群来说,终身寿险的关键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保险收益权优先于债权,保险理赔金可以作为指定到人的资产传承。

讲个故事举个例子:

比如某个人,资产1000万,负债1000万,用20万买了一个1000万保额的终身寿险。如果这个人不幸走了,那保险理赔金是优先于债务偿还而直接赔付给受益人的。

当然你说定期寿险能不能有这个功能,当然可以了,不过就是要把握好什么时候“荣登极乐”,一定要“登”在定期这个保障期内。

此外,目前还有一些新形态的终身寿险产品出现,比如可以将保额或者现金价值转换为年金的产品,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终身寿险这种单一且传统的产品。

所以终身寿险还真不是坑,坑的只是没懂就买了。这个是自己没明白摔到坑里,不赖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