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疫後建設,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將成重要切入點

【按】本篇文章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發表在《中新經緯》上的文章。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開來,武漢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成為第一個被打擊的對象。措手不及在所難免,但在中央統一領導部署下,舉國上下一條心,創造了眾多動人心魄和可歌可泣的事蹟。值得注意的是,抗疫期間,中國的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突破了疫情影響下物流難以用傳統方式送貨到終端的配送難題。很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專業人士認為,疫後重建,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成為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板塊和切入點。

疫情期間,物流需求得到基本保障

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和社區管理人員是抗疫戰場的主力軍。與此同時,在另一個不怎麼為國人所關注的物流配送戰線上,也湧現出了眾多動人的抗疫故事。比如,武漢順豐快遞小哥汪勇,在城市運營近乎停擺,正常交通運輸中斷,絕大多數員工回外地過年情況下,毅然決定自己來幹,在兩個星期左右自組織了抗疫物流配送、分發投遞的志願團隊,為抗疫前線醫護人員提供了一線生活物流之需,直到大部隊重新組建接續。

曹和平:疫後建設,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將成重要切入點

事實上,中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在抗疫戰場上遇挫調整,迅速恢復正軌,有著更深層次意義上的振奮意義。中國經濟是一個產業鏈全覆蓋的實體國民經濟體系,其中,諸多產業鏈內部的上下道工藝順序兩兩整合,整合完備的產業之間內置銜接,使得中國能源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配送、電力輸送,能夠在所需關口站之間協調分發,生活必需品也能通過線上電商配送,使得在初次遭遇疫情期間,中國基本沒有出現類似兩個月後其他國家的貨架清空的恐慌事件出現。

較長一段時間以來,坊間輿論多認為中國供應鏈基礎設施仍不夠完善,勞動力和物流配送導致工業和消費兩端都遇到很大的物流配送成本的挑戰。一個常常被引用的數據是西方發達經濟體的物流配送成本佔GDP的6%-8%左右,而中國的物流成本多年來處在較高水平,只是在近年來由於一些先進核心電商企業的帶動,才使得有些領域將物流成本降到了12%左右的水平。此次疫情出現以後,不少預測認為中國的物流停擺,必將導致居民囤貨,中間商居奇,造成區域性供應短缺、平臺型電商停擺、製造業原料短缺、農產品(6.220, 0.07, 1.14%)滯銷等難題。現在看來,中國的情形比事前的猜測要強得多。

智能供應鏈:經受疫情考驗脫穎而出

當大家都在驚訝於快遞小哥為什麼在短時間內能夠自組建一個類似於物流配送的成熟第三方分發投遞平臺,有幾千個自然人在其上有效運營並快速分發商品時,殊不知武漢作為中國九省通衢的歷史名城早已被數傢俱有創新性質的智能供應鏈企業捷足先登,在國家1990年後開始大規模建設的“五縱七橫-八縱八橫”網格基座上,預先佈設了超過運營門檻線的智能物流配送樞紐和“幹-支”線次生網絡。

曹和平:疫後建設,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將成重要切入點

比如,京東早在大武漢周邊建設了有供應基地性質的供應鏈體系及對應基礎設施組合,這種二次派生的智能物流體系既保障了抗疫所需物資的充分供應和及時配送,也保障了消費者日常必需生活物資的有序流通。在這次疫情期間,據不完全數據統計,京東向疫情中心捐助醫療物資,協助配送馳援物資,累計承運醫療應急物資約5000萬件;疫情期間向全國消費者供應2.2億件貨品、超過29萬噸的米麵糧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京東的“應急資源信息發佈平臺”和阿里的健康碼超出了原來電商銷售僅僅和消費品市場對接的閾限,為眾多非商業性需求提供服務。

在這期間,從大後方的智能倉庫,到疫區最前線的無人機和配送機器人(14.030, 0.28, 2.04%),都在新建的智能物流網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郵政、順豐、京東等物流企業正在利用“黑科技”抗擊疫情,汪勇等新生長的快遞小隊也快速在新業態中成長了起來。

智能供應鏈成為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第一批候選者

智能供應鏈能夠降低成本:物流行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當前中國的物流成本佔GDP比重為14.6%,與美國的7.2%相比較高,與全球平均水平11.7%相比仍然較高,在模式、安全、信息系統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京東剛剛發佈的2019年全年財報披露,京東集團履約費用率進一步降至6.4%,高於歐美國家平均水平,其中京東自營的物流成本只有5%左右。)


曹和平:疫後建設,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將成重要切入點

智能供應鏈是中國智能製造邁向全球的制勝關鍵,而智能製造必須要有智能供應鏈作為保證。智能物流配合智能製造強力發展,成為生產的基礎和前提。智能供應鏈對應急管理的價值也提醒我們去思考如何將電商平臺、快遞等產業更好地納入我們的國民經濟應急動員體系?

在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要發力於科技端,注重培養髮育的指導思想下,智能供應鏈成為啟動新一輪基建,穩增長、穩就業、釋放國內經濟增長潛力的新基礎建設首選。類似京東、順豐、郵政等企業,依託人工智能技術與智能供應鏈系統,通過創新創業、全產業鏈合作,打造智能供應鏈產業生態,構建由大中小微和微微企業多方多層次參與的中國智能供應鏈開放平臺,為疫情後打造國家智能供應鏈,引領全球新一輪增長鋪墊基礎和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