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自己,曾经耐得住寂寞


感激自己,曾经耐得住寂寞

2001年,我来到了我的母校山东大学。


第一次准备期末考试,在自习室里抄写、背笔记。我是一个法科学生,你可以想见那些烦冗的法条会如何跟一个人的脑细胞角力。


我记得一位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的核心思想便是,她在本科阶段,有两本重要的教科书,完全被她复印在了脑袋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记忆高峰期,我的记忆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晚上。


感激自己,曾经耐得住寂寞

早晨九点钟,我会准时起床,处理些细碎的小事情,到了饭点,第一波赶到餐厅吃饭,吃完饭到某一个自习室,继续进入午休状态。


十几分钟后,我会自然醒来,睁开眼睛,迅速切换到疯狂的看书模式,时常就会直接忽略了晚饭,一直学习到晚上。


晚上十点半,自习室关门,我便转战到学校西门附近的路灯下。


夏夜,站在昏黄的路灯下,感受着西门外小商贩们经营的热气腾腾的生活——炸串、烧烤、麻辣烫……


与此同时,每个路灯下都有一个背书的身影。


感激自己,曾经耐得住寂寞

他们的手里捧着一本书,嘴里念念有词,身边是蚊子飞来飞去,嗡嗡地叫。


起先没觉得,一看表马上就到十一点钟了,心想得赶在宿舍楼关门前回去,这才发现胳膊上已经被蚊子咬了五六个包。


很难摘到的果子大都很甜,第一次期末考试,我考到了全院的第一名,这个成绩好得超出了我的想象。


来日方长,时间会见证不易,时间也检验着努力。


很多人习惯把别人的成功归功于好运气,其实所有的好运气,不过都是实力的累积。


感激自己,曾经耐得住寂寞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


格拉德威尔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社会学研究,在调研、统计、分析了数千名“顶级大师”后,他认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不管是作家、音乐家、画家,还是棋手、运动员,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都经过了至少1万个小时的专业训练。


连达·芬奇、莫扎特这种神童都不例外。


换句话来说,成功与天赋有关,但是成功从来没有捷径。


感激自己,曾经耐得住寂寞

只有越努力,才可能越幸运。


你周围是否也有这样一种人,看了一千篇鸡汤文,喊励志口号喊了八千次,剩下落到实处的只是三分钟的热度,最后为自己开脱——“如果努力去做,成功的那个人本应该是我。”


他们的步子迈得很快,腾挪折腾了许久,今天挖个坑,明天刨个洞,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汪泉水。


喜欢作家毕淑敏的一句话:“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为栋梁。”


一切速成,都是耍流氓。


有些弯,必须要拐,尽管走直线是最短的距离。


有些挫折,必须经历。


感激自己,曾经耐得住寂寞

卖糖葫芦的小哥都说出了经典语录:生活中的一个个挫折,就像是冰糖葫芦的竹签一样,竹签刺进了身体,却成了一生的脊梁。


我也承认,哪怕你坚持了很久,寂寞了很久,也未必能够挖到那汪水。


但是,为了心里的一个目标而坚持,坚持的本身,就很有意义。


最后必须要送给你一个忠告,坚持这件事情,真的很寂寞,你必须做好准备。


结束语:无论这个世界如何改变,都没有办法抹去我们在爱中留下的蛛丝马迹,愿你能从小新的这本书中体会到百转千回的情愫,只有经历了过往的荒凉孤独,才能遇到属于自己的繁花似锦,在往事的背后疗伤,在人来人往中坚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