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的一节必修课——4招教你如何应对“叛逆”少年

今年3月3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明珠花苑小区的一个五年级学生,因当天早晨家长训斥其上网课不积极,一气之下便从楼上跳下轻生。这对父母躺地大哭的情景,让旁观者体会到无尽的伤心、悲恸和悔恨。


身为父母的一节必修课——4招教你如何应对“叛逆”少年

2019年10月8日,江西赣州,15岁少年留下遗书,在水库边自杀。原因:成绩不好,不愿啃老。

2019年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事件:某职业学校17岁男生,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其母亲批评后跳桥。120到场后确认,男孩当时已无生命体征。


身为父母的一节必修课——4招教你如何应对“叛逆”少年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逐年升高。统计数据显示,自杀已经成为了18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经历过压力、焦虑、抑郁和自杀念头的青少年比例比以前更高。

让我们看看以下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第二组数据: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第三组数据:

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第四组数据: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占(23.7%)。

第五组数据:

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15%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分不清现实与幻觉。(数据来源:“北医儿童发展中心”)


身为父母的一节必修课——4招教你如何应对“叛逆”少年

另一份报告显示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类:师生冲突
在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这一类型的自杀纷争最多。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导致教师的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第二类:家庭冲突
在家庭冲突导致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首要因素还是因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在分数指挥棒下,家长同样是被压迫者,但同时也在压迫着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身已经充满了压力,在这之上来自家庭的加压稍有不慎就会压垮他们。

第三类:学业压力
从对中国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分析来看,最典型的自杀是长期学习压力导致的瞬间崩溃,自杀的诱因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中国孩子的学习任务是超负荷的,这必然引发思维短路、冲动、脆弱。这三者是“自杀” 的向导,将中小学生带入死亡。

第四类:相约自杀
对死亡的无知、对生死界限的模糊是中国中小学生自杀的另一种类型。

大家可以看出前三项其实都是跟学习有关的,可以合并归纳为“学习压力导致的自杀”。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不得不问: 真的是孩子们太脆弱吗?作为父母,或许是我们缺席了对孩子青春期的真正意义的陪伴!

“孩子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听话的好孩子了!总是跟我顶嘴、对着干!跟我发脾气!”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牢骚和抱怨。那么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身为父母的一节必修课——4招教你如何应对“叛逆”少年

1. 了解孩子在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界定青春期为13-19岁。 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5岁。这个阶段是人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青春期的快速生长发育,被称之为青春期急速成长现象。 男性的急速成长从10.5-14.5岁开始,在14.5-15.5岁左右达到顶峰期,以后逐渐减慢,到18岁左右时身高便达到充分发育水平,体重、肌肉力量、肩宽、骨盆宽等也都得到增加,与此同时,性机能和第二性征也发育成熟,男孩子表现为喉结突出、肌肉发达、胡须生长、声音变粗、出现遗精现象等。

女孩子在青春期除了身高体重同样迅速增长外,生殖器官与第二性征也逐渐发育成熟,如音调变高、乳房发育、骨盆变宽等。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这些迅速的身体变化,尤其是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变化,孩子们会产生好奇、害羞、困扰、不安的情绪,有的还会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那么对我们父母来说,可以提前看一些青春期方面的书,适时地与孩子交流,让他(她)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是正常的,不必恐慌和自卑,比如对于男孩子出现梦遗,告知他这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其是男性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现象。而对于女孩子,妈妈也需要及时给孩子讲授经期卫生等相关知识。当然,如果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读物,可以让孩子自己看。封锁这方面知识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其实也封锁不住,孩子从非正常渠道获得的非科学性知识,家长更不放心。选一本好书,就是请来一位好老师。孩子自己阅读,比咱们在一旁喋喋不休要科学多了。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书的选择一定要适当;二是不—定当面交给孩子,可以好像是无意放在桌上,不必叮咛,他自己会拿去阅读。

2. 了解孩子在青春期发生的心理变化

从儿童过渡到青年的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断乳危机” 是在温暖的襁褓中度过的,幼儿的反抗充其量也不过是无力的挣扎、无望的哭闹。那么,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 “断乳”却来势迅猛,锐不可挡。

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青春期的他(她)精力充沛,情感更为复杂和热烈,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容易吸收新事物、富于理想。但他(她)们存在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容易自高、自大、莽撞、冒失等缺点。

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 彪勒 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以后这一名称一直被使用。孩子们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常常会发生一种摆脱父母的监督而独立行动的想法。

此外,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已经意识到性差异,男女会产生害羞、好奇的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的心理改变。

这样看来,青春期的孩子们在应付自己的反抗倾向的同时,还要极力维持和保护与社会的正常关系。此外,异性兴趣、异性交往、繁重的学习任务等也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有时候还成为主要矛盾。

那么了解了孩子们正在经历的变化,我们家长该如何应对?

1. 不要让孩子将困惑憋在心里,父母要与孩子保持畅通的交流

爱和信任是孩子成长的内在需求。很多家长习惯单向地给孩子提各种要求,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心理上自我独立意识增强,处于“叛逆期”,他(她)对于家长的强硬命令、责骂等往往会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实际上,家长应该以平等的地位与孩子进行交流,要求不能是单向的,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努力,满足双方的需求。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可能不愿意与家长多说话、多聊天,那么,我们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或者在孩子心情比较愉悦的气氛下交谈,保持亲子的交流通畅,奠定良好的亲子关系。

另外,亲子交流时,建议留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孩子表达。这样,充裕的聊天可以让孩子说出他的困惑,父母可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

要注意的是:孩子乖的时候,家长一般会给予爱和信任;但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其实更需要爱和信任。青春期的叛逆是孩子成长和改变的信号。希望家长在孩子青春期期间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信任。

2. 面对脾气暴躁时的孩子,你该怎么办?

青春期不稳定的激素水平会影响孩子们的情绪。在这个年龄段,随着神经系统激素的相互作用,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会出现“有时候感到情绪非常低落,有时候又会觉得特别兴奋”。情绪起伏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身体内激素不像成人那么稳定。激素的变化有时候甚至会推动孩子们想去体验强烈而刺激的快感。孩子和家长在了解这一点后,面对情绪的变化会容易理解一些。


身为父母的一节必修课——4招教你如何应对“叛逆”少年

对于情绪起伏比较大的孩子,在他(她)发脾气时不妨敬而远之,晾晾他,先去做别的事,等他恢复平静后,再跟他去沟通会比较好。发脾气也是一种宣泄方式,而且我们知道,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是很难听进去任何劝告的,所以我们对他的发火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会比较好。如果要进行引导教育,那就等他平静下来再说。

3. 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教育,它的灵魂是什么?

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这个转向是转向分数、转向才能、转向才干?都不是。而是要引导孩子转向爱、善和智慧。

举个例子,一名市级高考理科状元,本科北大、去美国排名前五十的高校读研,但这位当年的理科状元却拉黑父母六年,12年不回家看望父母,并对其父母发起了一场让人大跌眼镜的公然拷问,写下了“万字罪父状”。他认为父母对他缺乏心理上的关爱,培养他读书亦是满足父母的虚荣。这种“高逼格的抱怨”如何不让人感到心头拔凉?

所以,与高学历、大成就比起来,在孩子内心世界种植爱、善和智慧,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4. 你要明白“适合就是最好的教育”

“适当”实际上是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不要看到邻居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不适合他的学了也没用,一定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他今后就一定是个艺术家,可能他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无限可能性。不要看一个孩子成绩不行时就开始下定论,说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将来没有出息。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教育是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

复旦附中校长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那么,让小麦妈妈与您们一起,在我们爱的浇灌下,静待花开吧!


身为父母的一节必修课——4招教你如何应对“叛逆”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