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城里人越来越多,农村人越来越少,为什么?

用户64079275


1、“城里人”思想变了

其实这些所谓的“城里人”都是从农村出身的,就因为在城市生活久了,思想就发生了改变,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城里人,不再是农村人,开始嫌弃农村的各种不好,并且开始看不起农村人,所以作为农村人来讲,不想再和这些所谓的“城里人”有任何的接触。

2、“城里人”嫌弃农村环境不好

这些“城里人”在城市生活久了之后,开始嫌弃农村环境不好,城里都是大马路,大路旁都是绿化带,非常的干净,没有尘土,而农村则不同,仍然存在好多土路,尤其是刮风的时候感觉满天飞舞的全是尘土,特别脏,而且在农村上厕所的时候,也特别的嫌弃,尤其是冬天的时候特别冷,总之这些“城里人”嫌弃农村的各种不好,让农村人非常的反感,难道你之前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吗?

3.

因为城市的公共交通更为发达,人们更愿意选择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而且很多城市现在因为交通拥挤,已经出台了限号政策,单号双号车牌在不同时间出行;在城市中心找停车场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所以大家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而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求职的范围也在扩大,然而公共交通配套可能覆盖速度还没有那么快,农村居民购买车辆方便出行工作,也不会有城市中行车不方便的问题。

4,下一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农村的生活条件比不上城市里的条件,当然,着也包括孩子们的教育条件。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也是非常的重要,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受教育质量,不得不在城里买房,在城里居住,在城市里安了家,这样既方便了孩子的上学受教育的问题,又方便孩子上下学回家方便。

5.随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里发展。这些年轻人在城市里住习惯了,出门就是超市和商店,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生活当成了一种改不掉的习惯。况且,城市里的各种设施比农村好得多,去买菜、医院都很方便,基本上房子的周边全是菜市场和医院。这些选择在城里买房的人也是能说得通的事情。






小刚的生活录


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我已经在城市里生活了十几年了,我来说说我们村吧!

首先刚毕业就出来打工,那是两千年的时候,出来打工的还不多,人们都还热衷于在家种地,刚出来在城市里肯定是租房子,那个时候买房子想都不会往那想,上班一两年就自己开店了,那个时候网购还没兴起来,开的是礼品饰品店,正好在学校门口,那个时候妈妈还在老家务农,爸爸当兵回来就分配到工厂上班了,就这样开了有5年的店,就把妈妈接过来了,后来又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就这样生活稳定了下来,只有逢年过节的才会老家,主要老家没什么亲戚了,也就是这几年村里人口减少的严重,人们都出去打工了,关键是在老家务农几乎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年轻力壮的几乎全部出来了,老家就剩下岁数大的,种一点田,不是我们不想在农村,是条件不允许,要挣钱养家,孩子要上学,现在,一般村里都没有学校了,而且家里的教育水平就那么高,都想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出来打工才可以满足,在外打工的能力强的都买了房子就更少回去了!

不过归根结底,根还在农村,节假日回趟老家,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还有很多美好的儿时回忆!






枫中沙


我老家在沅江边上,小时候上学村里有所学校,一个老师教四个年级,总共加起来可能不超过30个学生。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在这所学校读的,在这时候接到通知,开始第一次移民搬迁,根据要求河边的房子需要往高处搬迁。


读完四年级后就需要去乡镇读中心完小(只教五,六年级),记得那时候背着米和菜从老家要走十公里才能到学校。入学后发现班级学生很多,记得五年级三个班有160人左右,很多都是从各村读完四年级升到这里来读的。



当我读初中的时候,五强溪水电站修建好了开始蓄水发电,这时候家乡已经变成了库区。交通靠船,很多家庭都有一艘划桨的小木船,那时候每逢端午各个村都会划龙舟,然后组织在一起比赛,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记忆深刻的是我带着三十多个十来岁的小伙伴单独划龙舟游江。



随着我后来去外地读书毕业出来工作之后,家乡迎来了第二次移民搬迁,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搬离了老家去别的镇或者县安家落户,我家也随之搬走。



最近几年国家对库区移民有政策扶持,有部分人放弃了老家的房子选择拿补偿款去县城买房定居,也有部分人住进了政府在县城边新建的搬迁安置房,房子整齐有序,配套设施齐全。



去年回老家祭祖,发现原来热闹的村子很冷清,村里的学校早就拆掉了,然后周边的4,5个村子合并成沅江村,听乡亲们说,现在端午节再也没有以前热闹的景象了,好几个村子都难凑齐一支龙船队伍(大约50人)。




我们县城工业园最近几年入驻了台资等好些家企业,投资超过20亿,工人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导致周边大兴房地产,附近又修建了大型学校及其他配套生活设施。导致楼市火爆,据了解,买房的大多数都是农村人,城市人口快速增加。



城里人越来越多,农村人越来越少,原因总结有以下几点。

1,国家发展趋势,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2,为了小孩的成长有更好的环境和接受更好的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注重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环境。我们家周边有不少人都送小孩到县城读书,随着县城读书需要学位,有条件的就直接买房定居在县城,农村的人越来越少。

3,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不高,但消费不低,导致很多在家没有好发展的年轻人,中年人都去外地打工。早些年在外面发展好的已经在外地定居,部分在外地没有定居的为了小孩也在县城买了房,还有部分人一年回来一、两次,导致现在逢年过节异常冷清,简直是一年不如一年。

以上是我的真实经历和观点,不足之处,敬请留言。感谢阅读!


明南曲


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工作,只留下老人在家种地。有的在外面打工还把孩子带去外地,孩子在外地上学就会把家里一个老人接到城市给他们接送孩子等等

还有就是因为孩子少很多村里已经没有学校了,孩子们想上学只能去镇上或者去县城买房子。孩子在县城上学也会带动父母在县城找工作打工!

农村越来越老年化,平时在村口或者小卖铺门口看到的也就是寥寥无几的老人。我婆婆总说现在村里人少,凑桌麻将都难!


小城涛妞


有句俗语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毫无疑问城市在经济条件方面要强于农村,加上物资充足、交通便利、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以及先进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对人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那些有进取心的农村人来说,进城安家落户成为了一生的追求之一。

说白了,就是城市的魅力对人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导致人们都往城市挤。慢慢的,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而农村的人反之越来越少。当然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农村里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即农村种养不赚钱了。



农村的种养业不赚钱

很多农村人进城并不是带着要落户城市的目标,而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在农村,传统的种养业已经不能够给村民带来足够生活各方面开支的收入,这促使他们选择外出务工。以种植业为例,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只能够确保有饭吃,而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疗费以及其他各方面必要的开支,根本无法保障。试想,一亩玉米地可以带来960元的收入,10亩才9600元,而这还没有去除日渐增长的农药、化肥费用。

如果选择种植水果,则需要一定的本钱,比如沃柑,在栽种的前三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三年下来投入过万,没有积蓄还得外出务工攒钱。此外,现在的水果种植,规模和产量都很大,往往超过了市场的需求。也就是种植出来之后,你还得思考如何去销售。而这些伤脑筋的事情,促使村民更愿意进城打工,每月稳定收入2000~3000元,比什么都强。

人们都往城里跑,说明城市好,但是,农村也不是没有优点。



农村的优点分析

虽然农村的经济发展无法跟上城市的步伐,但是,自身也有很多城市无法企及的方面。一是,安静。城市的生活已经被打上了喧嚣的标签,即便大晚上也是无法沉寂下来。而农村白天也可以安静的生活,夜晚更是静得出奇,可以听到蛐蛐的叫声。喜欢安静的人,可以选择回到农村,享受几天、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的清闲日子;二是,农村的空气环境相对较好,也许你会说焚烧秸秆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但是到了农村,你会发现到处绿水青山,看着就是高兴;三是,温度没有那么高,大城市的人多,一到夏天,温度高得离谱,一个鸡蛋打碎了撒到地面上,几分钟就熟了。而农村则有徐徐清风,流淌的溪水,给人清凉的感觉。



好了,以上关于城市里人比农村多的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终归农村


城里人越来越多,农村人越来越少,为什么?总人口农村人多,流动走向,城里多农村人少,这是历来就有必然趋势,而且发展愈演愈烈。城市在没有战争没有地震的前提下,不论是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人口流动只有增加。第一,城市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优势的各种资源,而且发展越来越好。首先是人口聚众的地方,有活跃消费的能力,只要你勤快,不断的学习,努力工作,就有钱赚,就能生活下去。二是有方便的条件,居住下来就有发展空间。医院、学校、金融、超市、交通、通讯等,服务条件专业性强,适合各类人群的专注发展。三是社会福利条件好,也能留得住人居住。福利条件对老年人特别明显,乘公交车60岁半价票,70岁以上免费,去公园游玩同样有优惠条件。第二,城市工业基础势力强大,前景越来越好。在农村做任何事,必须相互协作配合下,才能发展下去,因为环境条件因素在限制。城市就不一样,本身就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加之近年来新技术应用,自动化推进,专业化团队兴起,城市发展更加锦上添花。第三,大城市是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小县城各种资源不是太多,就业门路不是太广,对刚刚毕业大学生,长远发展下去,发展空间不是很宽。大城市就不一样,资源广,企业门类多,自动化服务条件齐全,只要刻苦努力,不断求得进步,必有发展提升的空间。第四,大城市教育资源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国家教育资源,历来就是阶梯式的,而且不断的由基层向高层流动,大城市更加突出。基层为了稳定教师资源,师范院校国家采取定向招生,稳定几年不能调动。大城市对教师资源,管理措施更加严格,各种机制更加品质化,培养出学生优秀之多。


南凉遇运


这个是现实,农村人向往城里,因为生活节奏快,干净卫生,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城里就业机会也多,随便找个活干,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上学,这是目前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当然城里的优点很多,就是在饭店端盘子也比种地好,管吃一个月最少也给2000多,在超市上班干净舒适,不管干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种地,辛辛苦苦忙活一年赚多少钱,基本上都是白出力,碰见好年景稍微好一点,天空不作美老百姓就倒霉,一般就是赔钱。

现在的农民手里都有点钱,在城里交个首付没有问题,剩下的两口子打工慢慢还,现在都是这样,目前城里的房子都卖给农村人了,现在的农民成群结队去城里买房,我们村搞装修的都是给我们村民干的,根本干不完,天天有活,都干将近1年多了,全是邻居介绍的,都是我们周围村民买的房子。

现在买房农民绝对是主力军,很多年轻人结婚都在城里买房,越来越多的农民涌进城里,确实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农村人年轻人不多了,都是留守老人,稍微年轻一点的都跟孩子进城了,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 ,未来的农村将会是空壳村。

随着土地的转租,会有更多的农民涌进城市,那时候大家无牵无挂,城市确实有他的优越性,干净、方便、快捷、最主要的是舒适,冬天有暖气,老人不受罪,晚上可以去广场跳跳舞,确实特别舒服,估计以后农村会大幅度缩水,城市不断扩大,这就是未来的城市和农村。


大海传媒


第一,农村里经济没有城市活跃,光靠种地难以维持生计。

第二,成年人肩上都有负担,想给父母和孩子更好的生活,城市就业机会多一些,大部份都选择在外面挣钱,留下父母和孩子在老家。

第三,在外面挣到了钱,就选择在外买了房子,然后举家迁往工作地,留下农村的空房子无人居住,时间久了就破烂不堪。

不过,近些年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农村,还给予扶持,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回家发展,其实如果自己在老家有发展方向,回去也不错,离家近,孩子父母都照顾得到。




丽华滴滴


随着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对城市户口放开,鼓励农民进城,促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一些乡村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在城市就业,定居生活。以前农村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劳动需要劳力,外出人口较少,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就业面比较广,机会比较多,壮劳力和年轻人农闲时都到城市里打工,加上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留在城市里工作,就业居住。农村人口数量相对减少,有的出现空心村,农村居住的老年人相对较多,但是,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农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农村大变样,农村人口数量不会减少。


繁花碎碎落


这个我觉得和争着去北上广是一个道理的。

城市资源整合能力强,交通,生活、医疗保障都比农村要好很多。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比如说,我们老家农村一个村是2000户左右,在城市里如果有10栋高层的这种住宅,小区户数就能达到2000户,就人口而言它就相当于一个村,但它占地面积很小。一个村的面积可以建多个这种小区,人口的数量够了,嗯,各种交通,生活,购物,医疗。投入成本,人均下来反而会更低。

这种聚集效应的能力,强的会越来越强,弱的会越来越弱。也就是为什么农村很多人都要到城市,而小的城市都涌向大城市、中心城市。

供楼主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