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朝代是奴隸社會?如何證明呢?

若水新媒體


奴隸社會

從公元前21世紀~前8世紀,是我國奴隸社會時期。

經歷了夏(公元前21~前16世紀)、商(公元前16~、前11世紀)、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0年)、東周的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中國古代奴隸之稱自夏朝始用。夏商周社會,由全無人身自由的奴隸和半無人身自由的庶民,共同構成奴隸社會的主要勞動力。

奴隸來源於戰俘和罪犯,不但客觀存在,且數量巨大。作為奴隸主附屬物的奴隸殉葬,是中國奴隸社會的重要特徵。


長安驛站


我堅決主張我國曆史上沒有奴隸社會,漢族沒有,少數民族絕大多數也沒有。歐洲的希臘,羅馬由氏族制社會變為奴隸制社會,就不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世界通例,而是歷史特例。

史學家黃現璠在《我國民族歷史沒有奴隸社會的探討》一文中認為:我國古代根本就不存在希臘、羅馬式的奴隸社會。

新中國建國以來,關於“奴隸社會”,我國史學界產生了“有奴派”和“無奴派”兩大派別,其中:

“有奴派”的領袖為郭沫若,代表學者為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即“史學界五老”;

“無奴派”的領袖為黃現璠,代表學者為張廣志、胡鍾達、沈長雲、晁福林,即“無奴學派”五名家。

長期以來,我國的史學界套用歐洲文明的歷史發展結構,以“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五階段劃分歷史,以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476年為奴隸社會,也就是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的春秋為奴隸社會,從戰國時期開始,我國進入封建社會。當然,史學界五老對我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時間有爭議,但對秦朝之前屬於奴隸社會則無異議。

改革開放以來,史學界普遍認為先秦時期的中國從未出現像希臘、羅馬一樣大規模的奴隸人口,比如古希臘城邦裡奴隸人口普遍超過了自由人,而古羅馬的奴隸人口也佔到了四成以上。我國夏商周時期不是沒有奴隸,但更多的是“眾人”和“庶人”,他們雖然與卿大夫不能比,但也都是有家有地的平民,絕非奴隸。先秦時期的奴隸只是佔比很小的罪犯和戰俘,並非先秦社會的主體,不能稱之為奴隸社會。

以上便是現在張帆的《中國古代簡史》目錄,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現在的歷史教材中已不再提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相反當年周朝所謂的奴隸社會,恰恰與歐洲的“封建社會”很相似——“封邦建國”。


心向青山


我國的奴隸社會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至公元前476年春秋末期,延續了1500-1600年左右。

中國奴隸社會的主要特徵是,在社會制度上奴隸主佔有奴隸,剝奪奴隸的一起權利;經濟上此間青銅器和手工業發展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商業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文化上中國出現了象形文字,開啟了中國文字記載的歷史。

但是,中國的奴隸社會與歐洲國家歷史上的奴隸社會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存在的奴隸主佔有大量奴隸的時期並不長,它的殘酷性要遠遠低於歐洲。


石方的歷史與社會


1.夏朝: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奴隸制建立以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和一系列奴隸國家機器的出現為標誌。

2.商朝: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奴隸制政治制度、國家機器進一步完善,殘酷的刑法、“人牲”和“殉葬”。

3.西周:奴隸社會的繁榮時期。奴隸社會的各種制度漸趨完善。井田制和分封制均在西周時期達到完善。

4.春秋時期:奴隸社會的瓦解階段。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時期爭霸戰爭和霸主政治是其最集中的體現。

經濟:井田制的瓦解。土地所有制開始發生變遷。


用影像瞭解歷史


,好像是遠古時期,中國沒有奴隸社會,從原始社會,直接過度到封建社會


鄭小磊5


夏,商,春秋都是奴隸制社會,從戰國就開始進入了封建社會,土地所有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經濟基礎發生了改變。


盂縣信息快車


春秋戰國,努力可以買賣,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