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决定了饼能做多大是依靠分饼的方式。

继续我们常见的投资理财误区系列吧。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特别是中产,供房供车还有给小孩的供书教学,很容易让我们有着不同的负债。

现代人经济压力不小,很容易导致了我们会有这样的一种想法:等我有钱了再去理财吧,那么恭喜你,我们有陷入了一个投资理财误区:先做饼,再分饼。

1

这投资误区其实就是我们人性的弱点的一部分,和我们常说的拖延症很相似:等到我上大学时,再好好学习;等到我找到工作了,再锻炼技能;等到我有钱了,再开始理财......

你知道吗?决定了饼能做多大是依靠分饼的方式。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先把饼做大,再考虑怎样分饼。其实是误解了做饼和分饼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做饼就如上大学,分饼就等于是好好学习。我们是因为好好学习了,才能成功考上大学,而并不是等考上大学了,再来好好学习,因为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实际上,怎样分饼才是决定了这饼能做多大。

2

为什么怎样分饼决定了饼的大小呢?

以公司为例子,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合理的股权设置,也就是分饼方式。合理的股权设置能激发企业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最好的例子其实就是我们国家,中国能这么快发展起来,把饼做大,靠的就是好的分饼方式。

例如在1999年时,在经济学家汤敏老师的建议下,中国开始搞大学扩招。这扩招程度之大可以说史无前例的,到2018年为止,全国大学生数量3700万,成为全世界第一。

这大跃进式的扩张导致的结果是,教育质量急速下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大学文凭严重贬值等情况,我们所能看到的扩招结果都是负面的。

你知道吗?决定了饼能做多大是依靠分饼的方式。

但这20年的人才普及和培养,也让我们国家储备一大批人才质量虽然没那么高,但起码智力正常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作上都能用的工程师。而且每年还会以几百万几百万地增长。

这些人才的积累,让我国在接下来的社会急速变化,趋势发展中存储了人才数量优势。

就拿互联网为例,就是因为这20年的大学扩张,让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能有足够的计算机工程师用,也顺利的捉住了互联网大潮的起来了,成为世界有名的巨头企业。

中美贸易战中,特朗普曾多次让苹果公司把生产线搬回美国,还给苹果公司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但苹果公司难处是,回美国根本就找不到这么多工程师,也就是人才储备完全不支持苹果公司这样做。

因为国家这样分饼方式,让我国制造业还有互联网产业这饼做得十分巨大。如果先等国家强大起来才开始培养人才的话,那么我们不但会错过很多机会,在这次中美贸易战中也很难有对抗的能力。

3

有位大哥曾经跟小文说过:思考问题的方式一定要以结果(未来目标)为导向。

我们常见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喜欢以现在来决定未来。就像现在月入2万,而必要支出是1.5万,我们会思考剩下的五千应该怎样投资增值。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究竟带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举个例子吧,加入我们定下的理财目标是:三年后买辆车。

如果以现在决定未来的方法是:我每个月能存3000元,三年后大概能存到十多万,十多万能买辆怎样的车?

如果是以未来目标为导向的话:我看中了一辆20万的车,需要每年存5000元,但我现在每个月只能存3000元,那么我要看看哪些支出可以省下来,或者能不能赚到一些外快,从而帮我达到财务目标。

然后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如下图。

你知道吗?决定了饼能做多大是依靠分饼的方式。

不同的思考方式得到的是不同的行为方式,当然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决定答案,如果我们能建立这样的思维,我们就会主动寻找一些理财手段,也会发现过去很多被忽略掉的资源。

4

不要小看这样的思考方式差距,和复利一样,时间越长,得到的结果和差距就会越大。

理财是一项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的技能,是我们的刚需技能,它能在产生财富累积上的天壤之别。

那么小文,如果我现在才开始理财会迟吗?

所有东西只要开始都不会迟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了。

希望这对您有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