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若滚滚,破就破点吧

​​

红尘若滚滚,破就破点吧


上班无期,完全听通知状态。在时隔两个月后,今天终于等到复工通知,回单位上班。教育局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开始上班,学校依然没有开学,老师和孩子们仍然通过网络来教与学。

看到单位群通知说今天要上班,心中还小有期待。之前在家也并非完全没有工作,但在线工作还是非常没有真实感的。作为教研员,脱离教学现场的教研,本质上是务虚。

一大早起来,彻底结束了每天不到上午十点后不起床的疫期生活。作息规律在这两个月中,完全乱成了一团麻。七点四十,戴上口罩,提了几杯奶茶出发,想着第一天上班或许喝得着。

出社区,巷口两边各摆了一排占道卖菜的散摊,都是从附近乡村上来卖自家种的菜。那些菜鲜嫩肥美,看着诱人。卖菜的多是中老年农妇,基本都戴着口罩,虽然有几个扯到下巴上。

出巷口,原来路边一溜的早餐店,都还关着门,往上走几十米远,那个炸油条的摊子倒是支起来了。我懒得往前走,上班路上,应该会有早餐可买的。

巷口对面的生鲜超市,几天前就开门营业了。我穿过马路,从超市旁边进了花园宾馆开放式庭院,两天前,这条路还封着无法通行,现在隔离用的铁丝网全拆了,一如从前。

穿过走过千百次的花园宾馆院子,路边绿化带里的红花檵木的花,开得似一溜火,往年时常被园丁修剪维护,反没见过开这么多的花。

在大自然面前,人退,花木便进了。

经县政府门口、天舒广场,一路往单位走。广场上有跳扇子舞健身的老太太们,路边绝大多数店铺都还没有开门,有的是因疫情,有的或许是因为此时还早吧。我看到有店门口贴着“本店已消毒,进门请戴口罩”的警示。


病毒,不只在病人肉体上留下痛苦,也在城市的身体上刻上印记。


一直走到十字路口红绿灯处。行人、车辆,都比平常时候少,路人超过95%都戴了口罩,极少的人没戴,也有些人把口罩拉到下巴上。我偶尔也会拉下来,一路上碰到的人并不多,更没有任何接触,口罩并非必须时时捂严实。这个时候,口罩与其说了防疫必需品,不如说是对病毒的态度。

红尘若滚滚,破就破点吧

我错误估计了早餐店的开业情况。放弃第一家油条后,一直走到单位附近,步行一刻钟的行程中,沿途再没有看到第二家卖早点的。要拐到通往单位的那条支路上,估计更不会有早餐店开业。不心存侥幸,往前多走几步,去二中对面的蔡林记吧。

蔡林记已经开门营业,附近就这一家开业,人很多。点餐的位置前排了很长的队,大家很自觉地没人往前挤,也都戴着口罩。不得不说,移动支付在本次防疫中立了大功,若是现金往来,感染机率会大增吧?流通中的货币,成为病毒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肯定是非常大的。

买了一份热干面,赶紧离开蔡林记,往单位边走边吃。事实证明去蔡林记买早餐是对的,沿路那些大大小小的早餐店,全部关门停业中。

来到单位,只看到两个同事,一个在准备消毒,一个正在打扫楼梯,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

二楼走廊空无一人,还算干净。我三两口吃完热干面,扔了饭盒打开办公室的门:两个多月了,办公室的那盆小玉树还活着吗?

打开门心情一下好起来,不光活着,还油光水亮地长高了!让我照顾只怕还长不了这么好!唉,人类不要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尤其对大自然来说。

灰自然是落了一层,扫地拖地、擦桌擦椅、烧两大壶开水把杯子之类泡两遍……穿着薄薄的春衫,竟然出了一身的汗。


收拾妥当,打开电脑,熟悉的界面跳出,多少亲切。在电脑上创建2020年工作文件时,心生感慨:因为疫情,一个多月前就应该完成的事,现在才做。特意在相关文件上标明时间:3月24日——算是为此次大疫做一个特别的时间标签。

同事陆续来上班。期间,两个年轻同事分别来量体温做记录、给办公场所喷消毒液。啥也不说,密切配合,辛苦这些年轻人了。

我对这些看似过度的防控,是完全持支持态度的。对病毒,得有这种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狠劲——在全世界高危的时候,以敬畏之心努力保持低风险运行,是必须的。不管是湖北还是中国,我们经不起再来一次。以这个病毒的传染性以及潜伏期,并不是没有可能。

把本学期接下来要做的的工作理了一下,做了一份备忘,又在线安排了几件事。看看时间,已经快11点。

上网关心了一下全国全球疫情。咱自己国家算是稳住了,其他很多国家却正在惨烈地经历我们之前经历过的至暗时刻:不断攀升的数据、连哭边战斗的医护、空空的城市街道、苦口婆心的官员以及到处都缺的医疗物资……曾经在武汉上演的一幕幕正在其他国家重演,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剧情,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前车之鉴,而让其他国家躲开这些大坑。

人性的弱点,官与民、中与西,真的都差不多!想想自己之前那么多的愤怒与冲动,突然觉得很泄气。

记得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后,多位专家表示:中国付出沉重代价取得的防疫胜利,对世界可能是双刃剑。一方面,因为中国的严防死守,大大降低了疫情蔓延风险,也为其他国家防控争取了时间;另一方面,中国的控疫成功,也会让其他国家对疫情产生误判导致轻敌情绪,以为这次传染病没什么了不起。

专家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对的。

看目前全球疫情的迅速蔓延与爆发,多个国家因误判轻敌,导致疫情爆发伤亡惨重,已经是残酷的现实。我以为西方那些发达国家民众科学素养应该更高一些、公共卫生意识应该更强一些、医疗条件与物资保障应该更充足一些……但疫情发展到今天,当病毒传染以一个你根本承担不了的数量级来袭时,大部分国家医疗保障都面临着被击垮的风险。

什么佛系、群体免疫、自由、人权……在生死面前、在病毒面前,或不堪一击,或节节败退。总统求援、首相抹泪、市长骂人、名流中招、医护哭求、前线告急、棺材列阵、甚至不得不选择让老人先死……到最后,各个国家上的基本全是最原始的霹雳手段:封——这才是菩萨心肠。

贫富贵贱、种族宗教、男女老少、民主独裁、自由人权……都是活着的人类的折腾,对于病毒来说,毫无意义。病毒如同嗜好活人血肉的丧尸,逮谁咬谁,人类对于它们来说,全是菜。

病毒若有知,看到人类还在把锅甩来甩去的,会莫名其妙吧?在最微观的世界里,病毒进行着最宏观的无差别杀伤。

红尘若滚滚,破就破点吧

中午回家,沿路商店开门的更多了起来。沿路看到邮政、防疫、银行等单位门口排着长队,有的还在门口摆放红色塑料椅子,供排队的人休息。

先生下乡,我一人在家,用土豆烧了一锅排骨,就着《乡村爱情12》,啃得很是尽兴。刚吃完饭,快递来电话,网购的蔬菜种子到了。疫情期间,吃不上蔬菜经历,让我决定在自家阳台上种菜。便没有疫情,身为中国人,种菜这门国传的手艺,不能丢了。


下午下班,沿一河两岸往回走。这时节,正是是人间三月,芳菲未尽,春天的末班车还赶得上。

一河两岸边人不是很多,花开得是真好!所有赞美的词往上堆,都是写实。有些花已经谢了,海棠、玉兰、还有些樱花,已经看不到了,地上粘着片片花瓣。开得最成气候的是各个品种的桃花,花跟爆炸似的,明明天然,却开出了人造花的效果,一树树一片片。

红的周围是深深浅浅的红,绿的背景是浓浓淡淡的绿。

好多蜜蜂嗡嗡地飞,鸟倒不怎么看到听到。冬天来时鸟可是很多的,乱飞乱叫,热闹得很,这会儿都藏到繁花茂叶中了?小朋友很多,想来不用上学,家长们就带出来放放风了。也好,在春光里撒撒野,耽误不了成长。


用手机拍了一堆照片,坐在路边的大理石花坛边沿上整理手机中的照片。隔不远两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坐在那儿聊天。我听到他们说:

“……对湖北人有歧视,我在犹豫,到底出去不?”

“也不能坐屋里不做工……看么样先找点事做。”

我扭头看了他们一眼,两人表情略显沉重,并没有深谈,不无忧愁地看着眼前春光。

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在说生计。


因为这次疫情,憋在家里的我,和众多认识不认识的人,陷入一场又一场的争论;岂止我们,连国家与国家,也陷入一场又一场的论战。从关上门的左右派互搏,到打开门的东西风对吹;从挣扎在疫情中心被全世界围观指点,到终于脱困去围观指点全世界……

我也是那个话多的人。

都怪袁隆平院士让我们吃饱了撑的,大家对自己知道不知道的事,都自以为是地指手画脚。开始时还主要说身边的人和事,现在已经大着胆子评欧论美了!开始时专业问题还只是质疑一下,现在对那些众多科学家都没找到答案的问题就敢言之凿凿地下结论了。

乱纷纷看下来,突然觉得大家都好苕。


2020 年复工后第一天上班,城市虽在复苏中,却明显感觉到缩手缩脚、没有底气的样子。不管是左派打败右派,还是东风压倒西风,能让我们从病毒的围剿中复苏,重新扑进实实在在的人间烟火么?

并不能。

带我们走出困境的,其实是路边那家烟薰火燎的早餐店又开门了;是把口罩拉到下巴上、颤悠悠挑着一担新鲜蔬菜的农妇又占道巷口了;是老师们因为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大发脾气;是一河两岸边最后的春色里只有孩子老人和女人,而男人们,在路上、在异乡……

拯救这个世界的、让人类渡过困境的,不是救世主。

是我们普通人本能的怕死,以及贪生。


钟南山说了什么,张文宏说了什么,方方说了什么,央视说了什么,本地政府说了什么,国家领导说了什么,世卫说了什么……其实都可以不听,可以不知道。只要走出家门,路边有卖菜的,巷口有卖早点的,对面超市门开着,单位领导考勤记着……

只要红尘滚滚,破就破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