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必須掌握的“文學常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高頻考點

2020中考必須掌握的“文學常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高頻考點

第四講 文學常識與傳統文化(一)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__西周__到__春秋__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__詩三百__”。這些詩歌分為“____”“____”“____”三個部分,寫法上有“____”“____”“____”三種,其中最能體現《詩經》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的是“____”。

2.《論語》,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_的一部書,是我國古代__語錄__體的散文著作。《論語》與《__大學__》《__中庸

__》《__孟子__》合稱為“四書”。

3.《__左傳__》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__資治通鑑__》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

4.蒲松齡,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文學家,著有文言小說集《__聊齋志異__》。

5.安徒生,__丹麥__(國籍)作家,代表作有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醜小鴨》等。

6.《__三國演義__》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7.《儒林外史》是__吳敬梓__(人名)創作的一部__章回體__(文體)長篇__諷刺__(性質)小說。

8.《名人傳》的作者是__羅曼·羅蘭__,他是二十世紀享譽國際文壇的____國現實主義作家。他的長篇小說《__約翰·克利斯朵夫__》獲19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9.《老人與海》的作者是____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__海明威__。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叫__聖地亞哥__的老漁夫。

10.《人類的群星閃耀時》的作者是__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__,__奧地利__(國籍)作家,有“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之稱。

2020中考必須掌握的“文學常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高頻考點


11.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D )

A.《昆蟲記》是英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

B.《藤野先生》《社戲》《故鄉》均出自魯迅的小說集《吶喊》。

C.《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

D.“令尊”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嚴”是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來源:學科網ZXXK]

【解析】A項中法布爾是法國人;B項中《藤野先生》出自《朝花夕拾》;C項中《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來源:學科網]

12.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C )[來源:學|科|網Z|X|X|K]

A.《馬說》《醉翁亭記》《記承天寺夜遊》《岳陽樓記》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法國作家莫泊桑被稱為“長篇小說巨匠”,我們學過他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

C.泰戈爾,印度詩人,著有詩集《吉檀迦利》《園丁集》等;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

D.有人用魯迅的兩部小說集嵌入了悼念他的輓聯中,上聯是譯著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野草;下聯是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解析】A項“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岳陽樓記》的作者是范仲淹,不屬於“唐宋八大家”;B項莫泊桑是“短篇小說巨匠”;D項對聯中出現的《野草》是散文詩集。


2020中考必須掌握的“文學常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高頻考點

13.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D )

A.《威尼斯商人》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的喜劇代表作。

B.古代跟年齡相關的稱謂有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歲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C.《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寓言故事集,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的伊索所寫。

D.《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書共十篇文章,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我們學過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熱風》等。

【解析】D項《熱風》是雜文集。

1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C )

A.冰心和巴金都是現代詩人,代表作分別是《繁星》和《我愛這土地》。

B.海倫·凱勒是英國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

C.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等。

D.《五柳先生傳》是西晉詩人陶淵明的作品,《變色龍》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的代表作品。

【解析】A項《我愛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B項海倫·凱勒是美國作家;D項陶淵明是東晉詩人。

15.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D )

A.《伊索寓言》中有不少故事借動物形象嘲諷人類缺點,如《螞蟻和蟬》諷刺好逸惡勞的人,《蚯蚓和狐狸》嘲諷吹牛皮、說大話的人。

B.成語“豁然開朗”“撲朔迷離”“心曠神怡”分別出自《桃花源記》《木蘭詩》《岳陽樓記》。

C.古人說的“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歲,“桑梓”指的是故鄉,“鴻雁”常用來指書信。

D.高爾基的《童年》講述了小茨岡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國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解析】D項《童年》講述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小茨岡是阿廖沙的夥伴。


2020中考必須掌握的“文學常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高頻考點

16.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D )

A.我國的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B.法布爾,著名昆蟲學家,雨果稱他為“昆蟲界的荷馬”。《蟬》這篇科學小品即出自他的《昆蟲記》。

C.先秦諸子散文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其中《魚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北冥有魚》出自道家著作《莊子》。

D.說、記、銘、表、序都是古代常見的文體,其中“說”是臣下給皇帝的奏章,比如韓愈的《馬說》、周敦頤的《愛蓮說》。

【解析】D項“表”是臣下給皇帝的奏章。

17.(2018·嘉興秀洲區模擬)下列活動與清明節無關的一項是 ( D )

A.掃墓 B.盪鞦韆

C.插柳 D.踩高蹺

【解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與清明節有關的主要活動有:掃墓、盪鞦韆、插柳、放風箏、踏青、植樹、蹴鞠等。D項踩高蹺一般出現在廟會上。


2020中考必須掌握的“文學常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高頻考點

18.(2018·台州模擬)“冬至餃子夏至面”“清明風箏穀雨花”,詩意的節氣概念已經成為民俗文化的有效載體。二十四節氣集天文、曆法、農事、民俗於一身,至今還深深影響著中國及其周邊很多國家人民的生活。請按要求寫出括號內的節氣。[來源:Zxxk.Com]

清明——穀雨——(__立夏__)——(__小滿__)——芒種——夏至

【解析】解答此題,先要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據此理解作答即可。

19.(2018·溫州甌海區模擬改編)下列有關傳統文化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B )

A.稱別人對自己的詢問叫垂詢、垂問,稱別人對自己的思念叫垂念。

B.小語的生肖屬狗,小文比小語小一歲,小文的生肖應該屬雞。

C.六藝的一種說法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技能,即禮、樂、射、御、書、數。

D.“仲”有“在當中的”的意思,仲春即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因處春季之中,故稱仲春。仲夏、仲秋、仲冬依此類推。

【解析】我國十二生肖的順序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B項中小文比小語小一歲,狗後面的一個生肖是豬,所以小文的生肖應該是豬。

20.(2018·嘉興南湖區模擬)下面是關於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的對聯,請挑出兩對相關的上下聯,抄在答題線上。

我選春節。上聯:__岸柳垂春翻雲綠__

下聯:__庭梅落雨化土香__

我選元宵節。上聯:__近景遠景良宵美景__

下聯:__燈花禮花火樹銀花__

我選中秋節。上聯:__滿地花陰風弄影__

下聯:__一亭山色月窺人__

【解析】對聯的一般規則:①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複的字;②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③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然後根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上下聯即可。


2020中考必須掌握的“文學常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高頻考點

21.(2018·金華婺城區模擬)下面四幅吉祥圖案中不屬於民間通過諧音而產生的一幅是 ( C )

A             B

  C             D

【解析】A項“鹿”諧音為“祿”;B項狗叫聲“汪”諧音為“旺”;C項中鶴常指代長壽、和睦,沒有諧音;D項“魚”諧音為“餘”。

22.(2018·衢州五校聯誼模擬)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A.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陰,以山北水南為陽,如華陽在華山之北,江陰在長江之北。

B.古人將一夜從19點開始分為五更,《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C.“遷”指官職調動,一般指升職;有時也指貶謫、放逐,如“遷客”指流遷或被貶謫的官員。

D.“弱冠之禮”指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解析】A項錯誤,古人將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因此華陽在華山之南,江陰在長江之南。

23.(2017·祁陽模擬)下列有關傳統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D )

A.古人記錄時間有特定的法則。以一個月來說,每月的第一天稱之為“朔”,最後一天稱之為“晦”。

B.“三元及第”的提法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三元”指的是解元、會元和狀元。

C.“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內容多含頌揚、鑑戒之意。

D.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艾節、夏節等。若你要寫一篇有關端午節的簡介,可選用的詞條有艾葉、粽子、龍舟、菊花等。

【解析】D項中的“菊花”與重陽節有關,重陽節一般有賞菊及飲菊花酒等習俗。[來源:學科網]


2020中考必須掌握的“文學常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高頻考點

24.(2017·祁陽模擬)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C )

A.“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ǐ)、羽五個音級。

B.“分野”是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凶禍福,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

C.《四庫全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紀昀、陸錫熊等四千餘人編,清代乾隆三十七年開館纂修,經十年始成。

D.杜甫號稱“詩聖”;孔子號稱“文聖”;張仲景號稱“醫聖”;關羽號稱“武聖”。

【解析】C項中以紀曉嵐、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墀為總校官,下設纂修官、分校官及監造官等400餘人。

25.(2017·武城模擬)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D )

A.我國古代有很多計量單位,比如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中的“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B.“絲竹”“芳草”“風騷”“嬋娟”在古詩文中分別和“音樂”“離愁”“文學才華”“月亮或嫦娥”有關。

C.在古詩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稱,例如:“信”被稱為“鴻雁”“尺牘”“尺素”“函”“札”等。

D.“鄉試”是科舉考試製度中的一種形式,每三年舉行一次全省考試,《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就是在鄉試中考中的舉人,“鄉試”的第一名被稱為“會元”。

【解析】D項中“鄉試”錄取者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