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空城计是否被司马懿识破,假如识破为何不攻城?

爱读书的墨客浮生


对这个问题,我个人意见,还是尊重《三国演义》原著。不过分解读。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空城计》是三国里非常出彩的一出重头戏,一直以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这里,借用电视剧《军师联盟2虎啸龙吟》里空城计的片段做个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司马懿对于曹魏的作用。

司马懿一生,都只是一个棋子,工具罢了。最早,曹操爱才如命,但是非常忌惮司马懿,多次想除掉他,但自认为能压住他,没杀,也不重用,但也不能放走他,所以让他辅助曹丕,等于拴住他,后面曹丕继位,一是感念司马懿当初的辅佐之功,二是想利用司马懿制衡宗亲,兵权几乎都在老一辈叔伯手里,所以也没有杀司马懿,但还是非常忌惮的,然后到了曹睿这一代,其实司马懿的作用没那么大了,恰巧这时候诸葛亮出现了,整个魏国除了司马懿没人能对抗诸葛亮,也正是因为与诸葛亮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司马懿意识到了这一点,此时放过诸葛亮,自己就不至于被鸟尽弓藏,永远封杀。更何况,司马懿还未到权倾天下的局面,曹真能力稀松平常是不假,但人家位高权重,和皇帝又有亲戚关系,对司马家也是虎视眈眈,司马懿需要有个对手能进一步成就自己。

在这场戏中,《虎啸龙吟》别出心裁地让司马懿与诸葛亮来了一次“幻境”中的交流,特别是对司马懿的五层心境解读,堪称绝妙。

其一,司马懿其实看透了这是空城计,急于一战成名的他想要杀掉孔明;

其二,孔明一语道破天机,“鸟尽弓藏”立刻戳到司马懿的痛处,而司马懿此时在生死面前仍要选择荣耀;

其三,孔明以司马家后代提醒他,令他在功名与家族的选择之间挣扎;

其四,司马懿独白此生跑过武帝文帝,却始终跑不过自己的恐惧,从而认为人这一生就是为了抱负和荣耀而活,再次挥剑欲杀孔明;

最后,司马懿震惊看到年老的自己与年轻的自己对话,“人这一生,依依东望得其实是时间”,争这一时的成败并不是有远见之举。

司马懿明知空城却放诸葛亮一马,是为了让曹睿为了对付诸葛亮还得重用他而不是鸟尽弓藏,诸葛亮也是抓住这点才能全身而退。

一个人在职场上走向高位,更应该懂得竞争性企业中也有个实力强劲的对手,是多么重要。有很多时候,你的公司里边的地位恰恰是外部那个经常给你捣乱,出难题的竞争对手成就的。

从利益上说,两家公司势同水火,每个人都要忠于职守,但是,有些时候,尤其是公司还在成长期的时候,也不宜将对手置于死地。

所以,司马懿也很可能明明知道,诸葛亮搞得是空城计,这是干掉对手的最好机会,但这个时候,还是要放他一马,司马懿更像是故意中了空城计,一是给外部对手一条活路,二是藏拙,麻痹自己阵营中的对手。

三国时期,职场生态圈里的两位大佬,相爱相杀,但他们也在彼此的对抗中找到了存在的价值。

空城计表面上是诸葛亮妙计退敌,实际上是两个彼此深知的知己之间的博弈,《虎啸龙吟》所展现的空城计,是最贴合学术观点的一次影视化解读。





从小段到老段


不请自来,首先说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事,1.司马懿不是忠臣。既然认清这个问题,我们去思考假设司马懿识破却不攻的事情就很明白了。

首先是主政人,是曹睿,曹睿这哥们不简单的,要真的活捉诸葛亮,那蜀汉基本是玩完了,曹与诸夏侯才是真正的得意者,吴国难以独完,司马懿就算是赢得身前生后名又如何,不过列个县侯。

2.根本问题是世家大族和曹魏统治阶级的矛盾,世家极力攫取更大的权力,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文帝既开九品中正制,实际上对世家是做了一定的让步,所以自曹丕到曹睿,都十分注意依仗宗室制衡世家。现在要是蜀汉灭了,以曹睿时期的曹魏实力,东吴不能独善其身,曹氏如果能肃清蜀汉东吴,那么接下来动的就是世家了。

后来晋灭蜀吴后也是采取大肆分封宗室以图制衡世家。没想反受其害,这是后话了


古德逸纳夫


首先,来谈一下“三国”的背景.这样楼主就可以了解诸葛孔明和司马懿的不易与智慧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火四起,群雄逐鹿,通过大小战事,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官渡大战,赤壁之战,让三国正式开始了拉锯战。蜀吴在荆州对立,吴魏在合肥,蜀魏在汉中。

三国的真实身份:魏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起势后不久就是按照国家来运营的势力,屯田制就是很好的证明,让人民休养生息;蜀国类似骑士团,就是靠天南地北打战,最终争夺到了蜀地,不打仗不行;吴国是从孙坚开始就是类似封建领主的存在,久居江东,并没有争夺天下的想法,只想偏安一隅。

这样的情况,那么就很好分析了,其实三国就是互相牵制的三股战斗势力,在局面形成后,主要的争夺还是来自蜀魏。

三国中期,简单理解,诸葛,司马作为各自国家的最强战力,思考如何在第三方不介入的情况下,灭了对方。

接下来对于楼主的问题进行解答。不论诸葛亮还是司马懿,在乱世之下能走到这一步,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自然能够明白天下的大势和自己的处境。接下来主要讲解司马懿。不论《新三国》,《赤壁》,还是《军师联盟》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出,魏国不再是反派角色,很多真实视角也被正视。司马懿韬光养晦,好不容易熬到这个位置,虽然朝中司马家族门生故吏众多,但是主要的权利,尤其军事,还是掌握在曹家手中,曹家对其也是利用为主,抵挡诸葛亮的强攻。如果司马懿在操作上一有闪失就会粉身碎骨,自己的处境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空城计是来自街亭失守之后,魏军大进,蜀军危难之时,诸葛亮不得已而为之。以司马懿的聪明才智,大概率是看穿了(后期的博弈中存在司马懿被诸葛亮吓怕的情况),此时的司马懿在谨慎战局的同时,也想到了后方国内的情况,如果此时诸葛亮死在了空城中,那么自己也将失去利用价值,三国的平衡也将打破。反之,留下诸葛亮,局势保持,自己也可继续发展朝中势力,以待时变。

这样解释,楼主能明白其中缘故了吗?

最后提一句,倪大红的演技,真的绝了。




屁叔


其实凭司马懿的智慧早已识破空城计为假,之所以不愿识破,实为保全自己,诸葛亮是司马懿也是曹操最大的敌人,乃曹操心腹大患。如果司马懿在空城计中消灭诸葛亮那么下一个曹操要消灭的必然是自己,连诸葛亮都能打败的人是多么可怕,曹操怎敢留此后患。所以司马懿空城计装糊涂是最明智的选择。





寂照虚空


司马懿,外号冢虎,如果单纯比智谋,诸葛亮更胜一筹,但论综合能力,我个人司马懿更强。诸葛亮在西城摆空城计,我个人认为肯定被识破了。原因有以下几点。1,故事是发生在马谡失手街亭之后,蜀军缺粮,必定退守汉中,否则伤亡更大,诸葛亮没必要在西城摆空城计,因为西城很少,就算西城背后的大山上藏有蜀军也无法战胜司马懿的几万大军。

2,魏国一直忌惮司马懿,飞鸟尽良弓藏,司马懿太懂这个道理了,一但诸葛亮死了,司马懿自身的安全就会收到威胁,也是为了养寇自重。相比承认自己失误的代价,远比生命安全的威胁小。

所以,我认为司马懿肯定识破了空城计。


隔壁老王聊传统文化


司马懿性格多疑,老谋深算,当他到达诸葛亮布置的空城时,面对诸葛亮镇定抚琴,泰然自若,当然不敢轻易作出攻城的准备。为了谨慎无虞,还是决定撤兵。这也给其保存自己、篡谋职权做了铺垫。实际上,他即便识破了空城,也不会将诸葛亮消灭。一是诸葛亮一死,他就没有了对手,魏主面对兵权在握的司马懿定会缷磨杀驴。与其这样还不如坐看曹氏腐朽自灭;二是假如是夺取了空城,会使智谋高深的司马懿在部属面前丢了威风,丢了曹魏主的倚重,导致出现权力危机;三是不想轻而易举将诸葛杀死,想通过决战显示自己才能,或通过逐渐耗掉诸葛亮的实力逼其就范。这也许就是司马懿当时的打算。请大家指正!


晋侯爵


兵法上常用奇正,因时局而变幻策略,迷惑敌方而占有主动权。诸葛亮一生谨慎,这次冒险出乎多疑的司马氏的意料之外。诸葛亮是迫不得已而用之,司马氏为“万全”而退兵,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


用户52858213124


因为识破了所以不敢打,当时如果诸葛亮死,司马懿也必死


尘世观察员


这本来是个有争议的话题。说识破也可以,识破了为何却退兵了?放着战机不用岂不是大傻蛋?可见没有识破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