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遠見超越未見

喆學院 | 以遠見超越未見


新冠疫情,導致全球資本市場都發生了激盪,甚至是動盪。


人們容易放大短期的變化,而忽略長期的趨勢。作為投資者,短期的波動無可避免,保持警惕,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抱有遠見。引用許倬雲先生的話:要以遠見超越未見。這句話,或許最適合當下。


巴菲特說他活了89歲,只見過一次美股熔斷,隨後幾天之內就發生了四次。未見之事很多,但並不代表什麼。而遠見並非空中樓閣,來源於人類千百年來普世的價值觀:德性、價值、格局。

1、德性

之所以把德性放在第一位,是因為這不僅是人生幸福的基石,也是投資者能長久的核心。就像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其德性的光芒早已超越商業的成功,反過來說,也是商業成功的來源。


1998年,巴菲特在佛羅里達大學做演講時,給大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你可以選一個身邊的同學,買入她一生10%的收入,請問你會選哪位同學?


“你會選成績最高的嗎?未必。”


“你會選最努力的嗎?未必。因為大家都很聰明,也很努力。”


“也許你會選你最有認同感的那個人,那個擁有領導能力,能把別人組織起來。這樣的人應該是慷慨大方的、誠實正直的,他們做了貢獻,卻說是別人的功勞。我覺得讓你做出決定的,應該是這樣的品質。”


在回答長期資本破產的提問時,他說:“長期資本的人都是好人。我尊重他們。 但是他們為了賺更多的錢,為了賺自己不需要的錢,把自己手裡的錢,把自己需要的錢都搭進去了。這不是傻是什麼?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


喆學院 | 以遠見超越未見


在我看來,這是德性與修為所至,與智商無關。投資者的失敗,是無法克服貪婪與誘惑,無法駕馭內心的德性。所有的損失,都是德不配位的結果而已。


永遠記住,成為一個正直的人,比成為一個聰明人,要重要的多。市場始終在變化,沒有人可以洞悉一切,我們相信真正的勝出者,一定是有德之人。只有在德性的指引之下,才可以清楚的判別,一件事是該做還是不該做。


就像新冠疫情來襲,幫助優秀的中小企業度過難關,支持優秀的醫藥企業研發藥物,生產更多的救疫物資,本身也會有良好的經濟回報。這麼說,聽起來有些功利,但我想說的是,指引我們做出正確選擇的往往不是利害算計,而是遠在天空中的星辰。


選擇與正直的人為伍,投資具有良好品格的企業和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唯如此,無論有多少未見,我們都不必恐懼。


德性是刻苦修行而來的獎賞,獎賞的方式是廣泛而深遠的福報,而並不侷限於經濟上的成功,在我看來,這是最具確定性、最值得選擇的投資。


2、價值


在投資方面,我們是保守的,始終相信價值的力量。投資要選擇有價值的東西,這是常識,但卻常為人所不齒。我想不到,除了價值之物,還有什麼能穿越未見的迷霧?


我們對價值的認知,也是保守的。並不是有人願意出價,就有價值。一個事物,本身必須具有需求,並可以產生相應的現金流。我們做不動產投資,在考察一個物業時,關注點並不在其物理形態本身,而是特定物理空間所能承載的內容與需求。我們的出價,一定是基於價值的,而不是別的。


我們認為,就房地產這個大行業而言,正在經歷“去偽存真”的洗禮,房子可以抗通脹,可以吸收貨幣這些故事,如同潮水般正在退卻,普漲的時代已然過去,只有承載真實的需求才具有投資價值。日本的土地神話已經過去了30年,沒有哪片土地是神奇的,是該回歸到價值本源的時候了。


對於股票市場的看法亦然,整體的漲跌或板塊的輪漲,大部分人是沒有能力去掌握和判斷的。儘管A股市場並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但是長期來看,稱重機的功能依然是有效的。


喆學院 | 以遠見超越未見


作為一家另類資管機構,我們並不參與股票市場,因為流動性帶來的波動,在短期內會超出價值本身。這個市場的玩家,不僅需要優秀的價值甄選能力,更要具備強大的情緒管理能力。所以,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和定力,股票市場對大部分人來說,並不是好的投資場所。


駕馭這個市場的專業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人性的駕馭,換言之,對管理人而言,這是一個難度級別高於另類投資的市場。


我們看好中國的投資市場,儘管在經歷疫情衝擊、經濟放緩、需求乏力、老齡化等諸多挑戰,但這裡依然是最具價值的投資場所。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內會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以不動產和股權投資為代表的資產管理機構也必然崛起,重倉中國價值,既是理性的選擇,更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3、格局


說起格局,並不是宏大敘事的概念,而是一種開放的視野。


德性與價值,就像堅實的大地母親,讓我們可以穩健前行,在未見面前,有底氣、不慌亂。但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要有更寬廣的胸襟和眼光去看待當下與未來的格局。


馬雲在20年前創辦阿里巴巴的時候,要通過互聯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不僅僅是價值使然,更是格局所至。中國人往往喜歡類比,而西方崇尚第一性原理。這是兩種非常不同的格局觀。在特斯拉之前,並沒有可類比的事物,更別說私人企業發射火箭這種瘋狂的想法。如蘋果、谷歌等偉大的公司,都是如此。人們往往喜歡先看手裡有什麼原料,再去考慮做什麼菜。這種方式的確很穩妥,但往往平庸。


在《重新定義公司》裡,看到谷歌提的一個原則:技術洞見。洞見到什麼比眼前的條件要重要的多,所謂:生於洞見,死於調查。調查可以知曉當下,不能擁有未來。福特說,如果我去做市場調查的話,估計會選擇生產更快的馬車。


格局觀,要求我們去洞見,而後是相信,然後才是看見。每個人因為洞見不同(有些人根本就沒有),所以看到的東西不同,最終的格局自然不同。


喆安在創立初期,第一件事就是確立理念:偉大格局觀和價值觀的堅定實踐者。在迷霧重重的未見面前,只有去閱讀人類的歷史,“要拿全人類曾走過的路都算我走過的路”(許倬雲先生語),才能建立偉大的格局觀。


德性觀和價值觀,要求我們要有原則,有底線,有堅守,這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石;而格局觀讓我們要視野遠大,有時甚至要瘋狂一些,這是成就夢想的翅膀。人類本來就是日神與酒神的合體,要有科學之實,也要有藝術之靈。我們既是歷史的傳承者,又是世界的改變者。


我們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考慮如何把事情做對,而遠見則告訴我們,只有去做正確的事,才能穿越未見。而德性、價值與格局,正是在我們眼中,為“正確”所做的畫像。


4、結語


我們深知創業維艱,特別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同樣會感受到焦慮和不安。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此心安處是吾鄉。最後以臺灣電影《逆光飛翔》的一句臺詞結尾:


“因為有你,讓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並不是在阻擋我的前進,而是讓我下定更大的決心。謝謝你,讓我明白”。


喆學院 | 以遠見超越未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