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十四)

战疫情,刻不容缓。

2020年2月21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62名医护人员,在党委书记、院长韩传恩的带领下,火速出征,驰援武汉。

让我们一起听听来自支援湖北医疗队一线队员的心声……

队员日记 : 李志杰

战疫日记 (十四)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雨

宜未雨而绸缪。披甲援鄂,医护人员的防护是参与医疗救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今天,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培训、考核后,我和战友被编入重症二组,正式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监护病房工作。

迎接我们的是先期到达的辽宁医疗队。经辽宁队领队介绍后得知,病区的患者都是危重症患者。

总领队韩传恩曾对我们说,也许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一定要最优秀展示。我暗暗给自己打气,一切从头开始,没什么可怕的。

果然不错。一个班次,我就熟练掌握了各种流程。如His系统的操作,频繁的各种检查、检验,相关科室的各种会诊,医护之间的沟通交流等等。

第一天工作的顺利对接和完成,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力量。我始终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尽职尽责就能完成。

但我明白,我们的战“疫”工作才刚刚开始,更艰巨的工作还在后面。

2020年3月5日,星期四,阴

今天是我们到武汉的第14天。

病房里的那位重症患者一直都是我们白天夜晚放不下的心结。

那位男性患者很年轻,刚入院时CT显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实变影,右侧自发性气胸,因病情进展迅速合并了严重的低氧血症。经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后,仍未能阻止病情进展。

持续床旁血液净化管路、不间断体外膜肺氧合管路、呼吸机管路、胸腔闭式引流管、尿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监护仪线路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救治这个年轻的生命。

医护人员每天都要细致的查看他的病情,针对其营养状况、感染指标、胸腔引流情况、大小便、痰液量及颜色、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等,再进行严谨的分析研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顽强的生命之下是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坚持。

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25天后,他病情渐趋平稳,意识清醒。经一番严格的评估后,撤离ECMO。ECMO撤机表明我们的治疗初见成效,我们都难抑激动和高兴。

尽管接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控制其继发感染,呼吸机撤机,胸腔闭式引流等等。但我们会坚定信心,并肩作战,和他一起度过难关。

2020年3月13日,星期五,晴

武大的樱花已经盛开,今年无缘,明年我一定来赏。

我们所在的危重症病区迎来了第一位高龄危重病人的康复出院。

战疫日记 (十四)

她是陈奶奶,病区里年龄最大的患者,87岁。刚入院时,由于基础疾病多,治疗一段时间,病情并没有预期那样好。但经过治疗方案的多次调整和有效治疗,老人和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您的病情恢复得非常好,明天就可以出院了”

“太好了,我真想早点回家,写点东西。”

“您想写点什么呢?”

“建党快100周年了,我想写点纪念建党100周年的文章,感谢国家感谢党,更感谢你们这些白衣天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我们。等到疫情过去,一定要来我家坐坐,奶奶等你……”

轻松中,我和老人家在对话。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见证了众志成城和中国力量,也见证了人间的善良和仁爱。

明天老人家就要出院回家了。

明年我一定来武汉看樱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