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陈福风:小村“风”来处处新

3月20日,宿城区龙河镇召开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暨作风建设大会,在颁发的11个奖项中,陈圩村一举夺得其中7项,成为“获奖大户”。在全镇十五个村居中,该村排名第一。

“以前,陈圩村是全镇的落后村,村党支部书记缺编几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挑这个担子。2016年1月,镇党委决定让这名退役军人出任村党支部书记,没想到这位‘兵书记’不负众望,4年就让小村变了样。”村民蒋道成说,陈福风通过不懈努力,让陈圩村“脱胎换骨”,处处换新颜。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陈福风:小村“风”来处处新

陈福风捐赠防疫物资

1975年出生的陈福风,1993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坦克兵。服役期间,他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因表现突出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退役后,他自主创业,做起了建筑材料生意。由于诚实守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2016年1月,经群众和党员推荐,龙河镇党委负责人找到陈福风谈话,希望他能挑起老家陈圩村这个重担。他当时有些犹豫。“我生意做得好好的,干村支书能挣多少钱?农村工作不好干,恐怕出力不讨好。”陈福风当时已定居市区,他知道老家已经几年没有村支书了。但为了实现一名退役军人的价值,在爱人张利的支持下,他决定“试试”。

“以前回老家,到处是泥泞的土路,遇到阴雨天气根本没法走。晚上更是漆黑一片,老房子几十年没变样,庄子脏乱差,他能去改变老家的样子,我得支持!”在宿豫区开门诊的张利这样说。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陈福风:小村“风”来处处新

陈福风(左)慰问困难户

“我上任那天爱人生病住院,她不让我陪。回乡的路上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从挑起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这个重担起,陈福风就明白,要想为村民做实事,就必须要有一套有战斗力的班子,自己当好带头人。

陈圩村先后建起两处休闲广场,完成全村路灯安装,修复道路塌方500余米,村组铺设水泥路面,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白天道路整洁,夜晚灯火通明。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都看在眼里。

“村民以前经常上访,最近几年变化可大了,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还有路灯与健身广场,特别是经过整治后的臭水沟也清澈了……”村民蒋道成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当初我来老家任职,就抱着绝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的心理。只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就能办好事、得民心。”陈福风说,有一次村干部开会时间太晚,他就请大家去吃饭,花了400元钱。事后,会计准备入账时,陈福风及时制止了。“这是我做人的底线,自从我任职至今,平时招待都是我个人给钱,村集体为零招待。”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陈福风:小村“风”来处处新

陈福风(右二)奋战在疫线

村庄要美,村民还要富,陈福风始终把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作为中心任务。经过广泛调研,结合村里实际,陈圩村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流转土地1000多亩,莲藕套养小龙虾近500余亩,蔬菜大棚种植100多亩,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同时还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了就业。“我任职前村集体账面上不仅没有一分钱,还欠外债。现在村里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厂房出租、土地流转等形式,使集体年收入达几十万元。”

陈福风告诉记者,陈圩村历史悠久,为了挖掘乡村特色历史底蕴,经过争取,今年该村聂庄、常庄与徐庄3个组进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复垦约230亩,在徐庄组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220户村民将率先住上风格别致的小洋楼。

每年春节前夕,陈福风都会动员他的朋友陈晨,共同为全村60多户困难农户送去慰问金与生活必需品。疫情防控期间,他还个人出资1万多元,为村里购买口罩、消毒酒精、方便面等急需物资。

“他当村支书4年,个人出资用在村里的建设上不低于10万元,这样的好书记上哪找?”村民常家瑞说,有这样的带头人,陈圩村的明天会更好。(记者 孙军贤 通讯员 高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