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我第一次讀盧梭,彷彿受到了電擊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

個人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譽為「新舊教育的分水嶺」。


艾略特:我第一次讀盧梭,彷彿受到了電擊



對大部分讀者而言,盧梭就是歷史書裡的一個人物,匆匆一瞥就翻到下一頁了。但你若稍加留意,會發現這個長髮男子五官帥氣,眉眼清秀,顏值碾壓大量模糊不堪的歷史角色。

深入研究一下你會發現,盧梭此人顏值確實不會低到哪兒去,足夠撐起他一生中與多名女子的浪漫愛情故事。


艾略特:我第一次讀盧梭,彷彿受到了電擊



盧梭出生在百達翡麗、江詩丹頓等名錶的生產地日內瓦。母親生下他沒幾天就撒手人寰,父親是個鐘錶工,收入甚微,盧梭一直由姑姑協助撫養。

盧梭長到了十歲,父親跟人幹仗跑路他鄉,小盧寄居老舅家,既無聊又無知,跟老表去外地牧師那兒學了兩年語、數、畫。

回到老舅家,盧梭覺得遊手好閒不招人待見,於是去打零工。

但小盧手腳不乾淨,偷師傅東西被發現,十六歲的他開始四處逃竄,在安納西遇到了華倫夫人。後來陸續當過貴族僕人、假裝搞音樂的巴黎人教音樂、給主教和軍官當隨從…少年盧梭並非安分之人,輾轉多地,打各種零工,最終在二十歲那年回到華倫夫人的懷抱。華倫夫人、盧梭、老管家,三人過起了和諧的感情生活。


艾略特:我第一次讀盧梭,彷彿受到了電擊



在華倫夫人的羽翼之下,盧梭不僅學習了大量的音樂、數學、植物學知識,還結識了大量上流社會的人物。

未曾接受過正規系統教育的盧梭,與音樂人侃侃而談、給神父當家教、讀起哲學著作來常常廢寢忘食。

他甚至向巴黎科學院提出《新樂譜記譜法》,巴黎科學院哪能聽他胡謅,編個理由就打發了。盧梭把《新樂譜記譜法》稍作修改,更名《現代音樂論》出版。

他與作家孔狄亞克、哲學家狄德羅、杜賓夫人、伏爾泰等人談笑風生,寫了一些歌劇和論文。聲名鵲起的盧梭與黛萊絲、埃皮奈夫人、烏德托夫人等女士之間皆有浪漫的愛情故事上演。盧梭與黛萊絲有五個孩子,全被他送到了福利院。


艾略特:我第一次讀盧梭,彷彿受到了電擊


艾略特:我第一次讀盧梭,彷彿受到了電擊


45歲,盧梭寫成《愛彌兒》。他是堅定的性善論者,堅信自然和人性都是善的,只是社會把人變壞了。在《愛彌兒》中,他認為教育的人物應該是使兒童「歸於自然」,宣揚了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他還提出了「消極教育」的思想,強調不干預、不灌輸、不壓制,讓兒童遵循自然率性發展,但也並非完全放手,是不是得觀察自由活動的兒童,瞭解他的自然傾向和特點並防範來自外界的不良影響。

他認為人們既不要把兒童當成待管教的奴僕,也不能把孩子當做縮小的成人。


艾略特:我第一次讀盧梭,彷彿受到了電擊


值得一提的是,盧梭提出了「自然後果」的教育方法。

他說:「不要對學生進行任何種類的口頭教訓,應該使他們從經驗中取得教訓,也不要對他們施加任何種類的懲罰,十二歲前的兒童受到的懲罰應當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

簡言之,就是讓兒童從不良行為後果中吸取經驗教訓,自行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此觀點雖然遵循了兒童的自然天性,但是海哥認為也有其侷限性。如果僅讓兒童自主判斷去接受後果,雖令兒童印象深刻,但卻收效較緩。有些不良行為造成的影響,並不是很快就會顯現,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如果不去制止,任憑孩子自行吸取教訓,在不良行為形成不良性格中的一項時,恐怕為時已晚。

當然,盧梭的教育觀念,與其童年時期所受的教育有一定的關聯性。

《愛彌兒》一書在後來評價頗高——康德讀得廢寢忘食,幾十年定點散步的習慣都拋諸腦後了;席勒稱盧梭是新的蘇格拉底,耶穌化身——從側面充分肯定了盧梭的思想高度。


盧梭的一生是浪漫、燦爛、充滿爭議的一生。

喜歡他的人,為其轟烈愛情、不羈性情、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廣博的才華折服;

討厭他的人,認為他是顏值至上的渣男,感情不忠貞的代表,充滿目的與功利的小人物。

不管評價如何,他最終留在了人類歷史上,貢獻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生,與碌碌無為的沉默大多數相比,他是獨特而幸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