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我第一次读卢梭,仿佛受到了电击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艾略特:我第一次读卢梭,仿佛受到了电击



对大部分读者而言,卢梭就是历史书里的一个人物,匆匆一瞥就翻到下一页了。但你若稍加留意,会发现这个长发男子五官帅气,眉眼清秀,颜值碾压大量模糊不堪的历史角色。

深入研究一下你会发现,卢梭此人颜值确实不会低到哪儿去,足够撑起他一生中与多名女子的浪漫爱情故事。


艾略特:我第一次读卢梭,仿佛受到了电击



卢梭出生在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等名表的生产地日内瓦。母亲生下他没几天就撒手人寰,父亲是个钟表工,收入甚微,卢梭一直由姑姑协助抚养。

卢梭长到了十岁,父亲跟人干仗跑路他乡,小卢寄居老舅家,既无聊又无知,跟老表去外地牧师那儿学了两年语、数、画。

回到老舅家,卢梭觉得游手好闲不招人待见,于是去打零工。

但小卢手脚不干净,偷师傅东西被发现,十六岁的他开始四处逃窜,在安纳西遇到了华伦夫人。后来陆续当过贵族仆人、假装搞音乐的巴黎人教音乐、给主教和军官当随从…少年卢梭并非安分之人,辗转多地,打各种零工,最终在二十岁那年回到华伦夫人的怀抱。华伦夫人、卢梭、老管家,三人过起了和谐的感情生活。


艾略特:我第一次读卢梭,仿佛受到了电击



在华伦夫人的羽翼之下,卢梭不仅学习了大量的音乐、数学、植物学知识,还结识了大量上流社会的人物。

未曾接受过正规系统教育的卢梭,与音乐人侃侃而谈、给神父当家教、读起哲学著作来常常废寝忘食。

他甚至向巴黎科学院提出《新乐谱记谱法》,巴黎科学院哪能听他胡诌,编个理由就打发了。卢梭把《新乐谱记谱法》稍作修改,更名《现代音乐论》出版。

他与作家孔狄亚克、哲学家狄德罗、杜宾夫人、伏尔泰等人谈笑风生,写了一些歌剧和论文。声名鹊起的卢梭与黛莱丝、埃皮奈夫人、乌德托夫人等女士之间皆有浪漫的爱情故事上演。卢梭与黛莱丝有五个孩子,全被他送到了福利院。


艾略特:我第一次读卢梭,仿佛受到了电击


艾略特:我第一次读卢梭,仿佛受到了电击


45岁,卢梭写成《爱弥儿》。他是坚定的性善论者,坚信自然和人性都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在《爱弥儿》中,他认为教育的人物应该是使儿童「归于自然」,宣扬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思想,强调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但也并非完全放手,是不是得观察自由活动的儿童,了解他的自然倾向和特点并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他认为人们既不要把儿童当成待管教的奴仆,也不能把孩子当做缩小的成人。


艾略特:我第一次读卢梭,仿佛受到了电击


值得一提的是,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的教育方法。

他说:「不要对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任何种类的惩罚,十二岁前的儿童受到的惩罚应当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简言之,就是让儿童从不良行为后果中吸取经验教训,自行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此观点虽然遵循了儿童的自然天性,但是海哥认为也有其局限性。如果仅让儿童自主判断去接受后果,虽令儿童印象深刻,但却收效较缓。有些不良行为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很快就会显现,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不去制止,任凭孩子自行吸取教训,在不良行为形成不良性格中的一项时,恐怕为时已晚。

当然,卢梭的教育观念,与其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关联性。

《爱弥儿》一书在后来评价颇高——康德读得废寝忘食,几十年定点散步的习惯都抛诸脑后了;席勒称卢梭是新的苏格拉底,耶稣化身——从侧面充分肯定了卢梭的思想高度。


卢梭的一生是浪漫、灿烂、充满争议的一生。

喜欢他的人,为其轰烈爱情、不羁性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才华折服;

讨厌他的人,认为他是颜值至上的渣男,感情不忠贞的代表,充满目的与功利的小人物。

不管评价如何,他最终留在了人类历史上,贡献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生,与碌碌无为的沉默大多数相比,他是独特而幸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