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上說美國道瓊斯指數指數長期收益10%是騙人的


教科書上說美國道瓊斯指數指數長期收益10%是騙人的。

教科書上說美國道瓊斯指數指數長期收益10%是騙人的

故事一: 三十年才解的套

教科書上說美國道瓊斯指數指數長期收益10%是騙人的

1920-1929年,美國市場經歷差不多十年的牛市,道瓊斯指數從80點左右一路上漲到380點,在這個時代的人們,但凡有錢人都要買股票,如果錯過了股票市場,那就錯過這個時代的黃金列車。

那個時候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都是幾十美元、或者上百美元,普通大眾根本上買不起股票,但是這個也不能阻擋他們追求財富的熱情,因為MIT誕生了。

MIT並非我們所熟知的麻省理工大學,而是馬薩諸塞州投資者信託。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信託份額的方式,將資金彙集起來由信託管理公司統一投資,同時投資者可以按信託淨值進行申購贖回。

沒錯,MIT就是美國最早的開放式股票基金,基金滿足了普通人投資股票的需求,讓普羅大眾也搭上了時代的黃金列車。

接著,越來越多的銀行參與到公募基金業務中,為了讓投資者可以購買更多的基金,銀行為他們提供融資服務。

假如你有100美元,想買基金……

銀行說,可以借給你900美元,讓你加九倍槓桿買1000美元的基金……

看著市場的火爆,這樣“好意”幾乎沒有人可以拒絕。

同時銀行還是上市公司的發行商,銀行大佬們很聰明。在承銷的時候,優質的公司留給自己,爛大街上市公司股票丟給他們旗下的公募基金。這樣的好日子,持續幾年……

1929-1932年,美國市場歷史最大的跌幅…… 道瓊斯指數從最高380點左右最低跌到40點,跌幅接近90%!

由於所有人都加槓桿,隨著市場下跌銀行需要向投資者追繳更多的保證金,投資者出於無奈拋售股票……越拋售市場越跌,導致需要更多的保證金,如此整個市場進入不可逆的螺旋下降階段。

即便沒有投資股票的人們,看到市場下跌都想要銀行把自己存款提取出來,導致大量的銀行因為擠兌而破產。

教科書上說美國道瓊斯指數指數長期收益10%是騙人的

“1929-1932年市場的大崩潰之後,人們普遍的認為所以的股票都具有投機性。主流的權威更正直截了當地指數,只有債券才是投資者應該購買的。”——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

在很多投資大佬(例如,約翰博格)的自傳中都描述他們的童年生活,他們很多親戚朋友因為投資股票而破產,所有的人都不再喜歡投資股票,轉而投資債券,但凡經歷那個時代的人們大多都成為保守型的投資者。

債券可以幫助投資者財富保值增值嗎?

由於大量的投資者湧向債券市場,各類企業無法通過股票進行融資,唯有發行大量債券進行融資,同時不僅美國國內企業融資,很多拉美國家也開始在美國發行債券融資。

相比發行股票而且,發行債券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尤其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利息支出給企業營業造成極大壓力,結果導致大量企業破產……無法還本付息,唯有那些政府債券最後相對安全。

道瓊斯指數在1932年道瓊斯指數觸及最低40點之後,又經歷二戰與朝鮮戰爭,在1955年才再次超越1929年的380點。道瓊斯指數歷經26年才再次創出新高。

嗯,如果在1929年投資指數基金的話,估計需要差多三十年才能解套。


故事2: 衝擊了十四年的1000點

教科書上說美國道瓊斯指數指數長期收益10%是騙人的

道瓊斯指數在1966首次接近1000點之後,到最後1980年最後徹底站上1000點經歷14年,換句話說,道瓊斯指數衝擊1000點歷經十四年。

在這個時代,投資者們喜歡各種熱門股票,具體代表的就是“漂亮50”。漂亮50的一個主要特徵是盈利增長穩定,同時也具有較高的PE比率。

雖然漂亮50中的少數公司如今已不存在或者不再具備投資價值,但大多數公司仍有良好的業績表現。漂亮50包括了眾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如American Express(美國運通)、American Home Products(美國家庭用品,後改名為Wyeth)、Anheuser-Busch(安海斯布希)、The Coca-Cola Company(可口可樂)、IBM、Gillette(吉列,已併入寶潔)、Eastman Kodak(柯達)、McDonald's(麥當勞)、Dow Chemical(陶氏化學)、General Electric(通用電氣)、The Walt Disney Company(沃爾特迪斯尼)、Pfizer(輝瑞)、Procter & Gamble(寶潔)、Xerox(施樂)、First National City Bank(花旗銀行的前身)、Johnson & Johnson、Philip Morris Cos.(菲利浦莫里斯,即現在的Altria Group Inc)。

即便是在漂亮股票,也無法承擔承受高估值帶來的壓力。支撐漂亮50高估值唯一支柱就是Ta們業績增長能力,如果業績增速無法持續,這些股票承受下跌,如果企業盈利沒有增長,市盈率(PE)從50倍下降到25倍,對應的股票價格下跌50%。

1966-1980年,道瓊斯指數在1000~600點區間反覆四次。但是在1970-1980年卻是美國基金行業變革的萌芽時代:

(1)1975年,先鋒500指數基金成立(或許不是第一支,但是絕對是那個時代唯一存活下來的指數基金)。起初約翰博格計劃募集1.5億美元,但是結果僅募集0.11億美元,由於自己太少無法完全複製指數的500個成分股,先把市值最大200只股票買齊,剩餘的300只股票採用抽樣複製的方法,即便如此,這個指數基金在後來面臨持續86個月的淨贖回;

(2)約翰博格並沒閒著,繼續推動基金行的免佣金銷售,所謂的免佣金基金公司不再支持銷售渠道任何費用,由此導致美國基金行業的銷售模式從“賣方”模式“向買”方模式過渡。

(3)更令人興奮的事情,美國政府意識到嬰兒潮(從1946年至1964年,這18年間出生人口高達7800萬人)出生的人開始陸續走上工作崗位,美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傳統的養老模式不能持續,隨即推出401K計劃,就是“自己給自己養老模式”,年輕的時候才開往養老金賬戶裡面存錢投資證券市場,退休之後從養老金賬戶裡面支取資金養老。

講到這裡,大家知道了美國投資者遭受的苦難了:“三十年才解的套”與“衝擊了十四年的1000點”,1980年之後就我們所熟知的美國市場了

教科書上說美國道瓊斯指數指數長期收益10%是騙人的

估計大家在讀過這篇文章之後,就可以更堅強的面對我們A股市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