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从一介宫女到一朝之后,为皇帝生4子2女,完成了怎样的逆袭?

liyanpengjia


令妃逆袭,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呢?

有时候,我们看历史事件,往往写得很简略。但那些事件总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如果咱们能够换个角度,综合一下事件、时间和数据,再与其它的一些东西联系起来,分析一下背后的东西,也许会令人毛骨悚然。


咱们都知道,乾隆有三个皇后: 富察皇后、乌拉那拉皇后(后来被废)、孝仪纯皇后(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令妃魏佳氏)。

在后宫中,后妃们生孩子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能够反映这个后妃的专宠程度。

咱们来看一下乾隆后妃们的子女列表:


从上面的表格中,咱们认真看,就能发现几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富察皇后的儿子总是夭折

富察皇后,这是乾隆的第一个皇后,她有过两子两女。

1736年,乾隆登基成为了皇帝。两年后,也就是1738年,富察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在9岁时夭折。

1746年,富察皇后生下第二个儿子,第二年,年仅一岁就又夭折了。


二、乾隆真的对富察氏皇后很怀恋?

1748年3月,就在乾隆南巡途中,富察皇后因病去世。

当年5月,富察皇后去世仅有两个月,令嫔晋封为令妃。

同年7月, 乌拉那拉氏被晋封为皇贵妃。

据说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的感情很深,但好象不影响他在丧后的悲痛中迅速晋升其他后妃。

三、乌拉那拉氏奇怪的生育规律

我们发现,在富察皇后在世期间,乌拉那拉氏和魏佳氏都没有子女,一个都没有。

富察氏死后,乌拉那拉氏第二年就开始生孩子,此时她已经31岁了。

1750年,乌拉那拉氏晋封为皇后。

从1749到1755年的五年多时间里,乌拉那拉氏共生了3个孩子。

乌拉那拉氏是16岁时嫁给乾隆的,也就是说,她嫁给乾隆15年,没有生过一个孩子。

而在这15年中,富察皇后生了3个孩子,其他还有4个嫔妃也生下了10个孩子。

大家猜猜这是怎么回事? 是在这段时间里,到底是乌拉那拉氏不想生,还是某人不让她生?


四、令妃魏佳氏奇怪的生育规律

富察皇后死后,乌拉那拉皇后从1749年开始,到1755年,总共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活下来了,另外两个则夭折了。

但奇怪的是,那位1748年就封妃的令妃魏佳氏却一个孩子都没生下。

魏佳氏被封为令妃时是22岁,这应该是最佳的生育年龄,但她确实没有生育。

在这五年的时间中,除了皇后乌拉那拉生了3个孩子以外,后宫中还有三个妃子也生下了3个孩子。

1756年后,乌拉那拉停止了生育。 而令妃魏佳氏开始生孩子了,生第一胎时,令妃已经29岁了。

1756年到1766年,令妃魏佳氏在这10年中总共生了6胎,4个儿子,两个女儿。

1765年,乌拉那拉皇后被废,1766年去世。乌拉那拉死后,皇贵妃魏佳氏停止了生育。

更令人奇怪的是,在令妃生儿育女的这10年中,乾隆的后宫中突然生育量大减,这期间,有个嫔生了一个女儿,其他所有的妃子都没有生孩子。

直到1775年,魏佳氏去世以后,乾隆的后宫中有个妃子生下了一位公主。

五、三位皇后生育期的奇怪规律

1.在富察皇后的18年生育期内,乌拉那拉氏和魏佳氏没有任何生育,但其他的嫔妃们生过10个孩子。

2.在乌拉那拉皇后的5年生育期内,魏佳氏没有生育,但其他嫔妃们生过3个孩子。

三、令妃魏佳氏10年的生育期内,其他嫔妃只生下1个女儿。



通过这个奇怪的生育规律,大家完全可以猜测出乾隆后宫中的斗争。

看来,三个皇后都很有手段啊!

相对来说,富察皇后和乌拉那拉皇后还算仁慈的。那位逆袭的令妃娘娘,可真够厉害的。

真的很厉害吗?再厉害也厉害不过皇权。咱们来看看另一组数据看看有什么规律?

乾隆一生中共有三个皇后,富察氏和乌拉那拉是生前封后,魏佳氏是死后追封 ,看看三位皇后的寿数:



乾隆还有5位皇贵妃,1位是生前得封,4位是死后追封。

大家发现了,在乾隆的后宫中,只要是地位高贵的,能够得上“皇贵妃”以上标准的,全都不长寿,没有一个活过50岁的。

稍懂点后宫知识的都知道,能被封为“皇后”和“皇贵妃”,对于后宫中的女性和她们的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50岁,就是一个正常女性的绝育期,而乾隆后宫中所有的地位高贵的后妃都在失去生育能力之前倒下了。

为什么会这么巧呢? 如果不是巧合,那又是谁操纵的呢?👇️


所以说,当电视剧中那些卿卿我我的镜头放在历史中时,背后隐藏着多么残酷的阴险啊!


馋嘴肥猫铲史官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几十年前的《还珠格格》,前段时间热播的《延禧攻略》,都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善良又睿智的令妃娘娘,她从后宫最卑微的存在一步步登上巅峰,执掌六宫,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皇帝的恩宠

如果把乾隆朝后宫分为上下场,上半场最受恩宠的毫无疑问就是富察皇后,《延禧攻略》里面有很详细也很真实的描写,狗血一点讲,乾隆和富察皇后是有真感情的,对于风流皇帝乾隆来说难能可贵,乾隆甚至爱屋及乌,对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极尽封赏之能事,26岁年纪轻轻官居一品,封郡王爵,成为清朝唯一一个保和殿大学士(大学士最高等级),配享太庙等等,这些都是和珅一辈子都没有达到的高度。

那么下半场最受宠的便是令妃娘娘,后宫嫔妃是否受宠,有两个指标,第一个是否荫及家人,富察皇后在这一点明显受宠到极致,第二个指标是生育情况,很好理解。

令妃一共为乾隆生了4子2女,是乾隆朝甚至是整个清朝生儿育女最多的后妃,由此可见乾隆对她的宠爱。

清朝后宫等级制度

看清朝宫斗剧,很多人被后宫一系列头衔搞得晕头转向,一会儿贵妃,一会儿皇贵妃的,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其实后宫和前朝一样,妃子们都有对应的品级,那么清朝后宫是怎样划分的呢?

无等级的毫无疑问便是皇后,主管整个后宫;

第一等皇贵妃1人,位置相当于与副皇后,魏璎珞生前最高就是皇贵妃,代掌后宫;

第二等贵妃2人,第三等妃4人,第四等嫔6人。

除了以上的,像我们熟悉的贵人、常在、答应就没有具体人数规定了,就像前朝的七品芝麻官一样了,她们在后宫政治地位很低,属于被统治的,这就能明白为什么她们拼命想向上爬了。

魏璎珞为什么没有成为皇后

乾隆朝有3位皇后,准确来说应该是2位,除了上文提到的富察皇后,还有乌喇纳喇氏皇后,就是《还珠格格》里老是和小燕子作对的那个,《延禧攻略》里面的反一号娴妃。魏璎珞生前并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她的身份是皇贵妃,代理执掌六宫,乾隆六十年立魏璎珞的儿子永琰为皇太子,并禅位给永琰时按惯例追封魏璎珞为皇后!

为什么极尽恩宠的魏璎珞生前没能成为皇后呢?这和她的出身相关。

清朝后妃有三个来源,第一个就是满清贵族,如富察氏,第二个就是蒙古贵族,如博尔基吉特氏,第三个就是包衣,如魏璎珞。

包衣,在满语里面是家仆的意思,指的是满清入关之前投靠满族的汉人,他们也分属于八旗之中。因为满族人口并不多,想要统治整个中国,肯定需要借助汉人的力量,所以满清对包衣也是相当看重,特别是上三旗中的包衣通常都是皇帝的心腹宠臣,魏璎珞家族就是上三旗中正黄旗包衣,她父亲是曾经做过内务府总管,也是皇帝的近臣。

所以说魏璎珞是汉人之后即正确也不完全正确,她是带有满族的烙印的,也正是因为出身包衣,所以她当不了皇后!满清对于皇后出身有很严格的要求,主要是前两种即满族贵族和蒙古贵族会成为皇后,整个清朝300年没有一个包衣出身的后妃在生前能做到皇后的。

魏璎珞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

看过《延禧攻略》其实就可以明白大半,魏璎珞受宠于乾隆得益于她的贵人——富察皇后。令妃什么时候入的宫并没有准确记载,但肯定是通过内务府选秀女入宫的,早期就是一直在富察皇后身边,富察皇后和乾隆皇帝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刻,乾隆在后宫大部分时间都在富察皇后这边,与魏璎珞接触的机会也就更多。其实魏璎珞就是富察皇后推荐给乾隆的,乾隆曾在他的烂诗中提到“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所以魏璎珞的得宠首先感谢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去世时,魏璎珞还只是令嫔,在后宫有等级的妃嫔中列为最后一等,此时她上面还有一个对她并不友好的新皇后,而且她还没有为乾隆生下子嗣,所以剩下的就要靠她自己去打拼了。

从乾隆13年富察皇后去世,到乾隆30年,魏璎珞被册封为皇贵妃,主掌后宫,期间一共17年,魏璎珞如何逆袭的并无太多资料,应该大体如《延禧攻略》所描述吧,只是少了那些矫情的环节。魏璎珞最大的优势就是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深情,即使富察去世很多年后也不时想起,写诗纪念,对魏璎珞的一部分感情也可以算是爱屋及乌,再加上史书里面记载魏璎珞容颜秀美,心地善良,获得宠爱也是大概率事件。

凭借包衣的身份,深得乾隆恩宠,最后执掌六宫,儿子还成了嘉庆皇帝,不得不说魏璎珞的一生是逆袭而又美满的。


总结一下,魏璎珞的出身在后妃里面属于比较低的,但是依靠着自身的先天条件以及贵人富察皇后的神助攻,在富察皇后去世后博得了乾隆大部分的宠爱,最终以皇贵妃的身份行皇后事。儿子永琰继位后,追封其为皇后,完成人生大圆满。


荣耀历史


令妃,乾隆皇帝的妃子,嘉庆皇帝的生母。

乾隆皇帝一生,妃嫔数量很多,而且对于富察皇后又是及其的宠爱。还有很多蒙古有势力的妃子陪在左右。又有娴妃这样聪明的女子在一旁。令妃又是如何得宠的呢!



第一,机遇巧合。在令妃还没有上位之前,皇帝应该一心只宠爱富察皇后,对于其他妃子来说只是临时临幸。这个时候的令妃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呢。没有正面与富察皇后争宠的机会。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在乾隆十年的时候被封为娴贵妃。在乾隆十五年的时候,册封为皇后。但是这个皇后是当时皇太后逼着皇帝册立的,并非乾隆本意。所以对于这位那拉皇后的宠爱还是有点欠缺的。但此时得令妃开始悄悄崛起。乾隆十年,封为令贵人。同年令嫔。乾隆十三年,封为令妃。说明此时得令妃开始得宠。



第二 性格好,为人处事应该也挺强的。在乾隆册封令嫔的时候,说到,如圭如璋,令闻令望。都是善良美好的意思。由此看出乾隆还是很欣赏这位令嫔的。



第三 生育皇子皇女。令妃是乾隆所有后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4子2女。并且是在这10年中全部解决完成。说明非常的利索。从乾隆21年开始,令妃生皇七女,22年,生皇十四子,23年生皇九女,24年,应该也怀孕了,但等到九月份的时候应该是小产了。25年,生皇十五子。27年,生皇十六子。31年生皇十七子。看看这生育记录,牛逼了。并且在她生育期间,其他妃子只生育过一个皇女,那就是皇八女。真的是荣宠至极。在生育的前期,基本是是一年一个。并且都是在6到9月份生产。令妃也是用生命在给乾隆生猴子呀。

综上几点,可以看出令妃是如何得宠的吧。


蛏子历史


令妃魏氏从一个小小的宫女,最终能成为帝王之母、一国之后,确实堪称人生逆袭。

首先,令妃的出身很低。

关于令妃的家庭出身,汉文记载语焉不详。但在满文档案中,却透露出她是一位出身低微的辛者库女子。

根据乾隆十六年(1751)九月的满文《上谕档》,可知:


abkai wehiyehe i juwan ningguci aniya uyun biyai orin juwe de. hese wasimbuhangge. mergen fei i dancan. booi hontoho niyalma. tesu gūsai booi nirude tucibu sehe
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奉旨:令妃娘家包衣管领人,著从本旗包衣牛录拨出。钦此。

这段上谕的意思就是,乾隆把令妃的娘家从正黄旗的辛者库(booi hontoho niyalma)拨出,改授为包衣佐领。

说到辛者库,大家都熟悉吧。

对,康熙曾经骂八阿哥胤禩,乃“辛者库贱妇所生”,也就是说令妃的出身和胤禩的生母良妃一样。

但是,令妃却获得了良妃一生做梦都不可能拥有的东西:

  • 先是在短短几年内,从宫女就升为妃,随后是贵妃、皇贵妃。

  • 令妃的娘家,从辛者库出身,被乾隆一步步提拔为包衣佐领,并在其生前按照皇后的待遇抬入镶黄旗满洲。

  • 在乾隆退位前,还亲自追封了令妃为孝仪皇后。

………………

从这些待遇来看,令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家族的命运。

总而言之,确实是跨越阶层,非常励志。


HuiNanHistory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等级制度也是非常的严格,身份之间的鸿沟不可跨越,所以就有等级制度压死人诸如此类的话。尤其是在挑选皇位继承人与一国之母的时候体现代极致,对于女人来说就更加苛刻了。想要成为皇后,不仅要有强大的出身背景,还要有仁德及美貌。清朝史上的令妃魏佳氏就打破了这个惯例,令妃从一介宫女到一朝之后,她完成了怎样的逆袭?靠美貌或智慧?

魏佳氏出身于汉人之女,通过选秀入宫成为了宫女。由于自身长得漂亮出众,又天资聪颖,荣幸的被调任到皇帝身边做贴身宫女。这样一来她就有了近距离靠近皇帝的机会,每天在身边侍奉,比起其他嫔妃更加近水楼台。尽管当时皇帝身边已经有了很多的妃子,但这并不妨碍她成功得到皇帝的青睐。她凭借着近身机会,美丽的容颜和善解人意,可谓是占尽时机,很快便的得到皇帝的宠爱。在乾隆10年,被封为魏贵人。

在后宫妃嫔的阶级中这只是一个很低的位置,想往上晋升达到更高的位置,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当时皇帝最爱的是皇后富察氏,不仅荣宠万千,还掌握这最高权力。在魏佳氏成为贵人之后,紧紧的侍奉在皇后左右,对皇后继位恭敬,特别勤勉地为皇后着想与分忧。得到皇后多次赞赏,在皇帝面前推崇她。所以尽管她是一个贵人,但有着皇后大的关系,宫女太监从不怠慢,妃子也是以礼相待。

如果最初魏佳氏是通过她的美貌入了皇帝的眼,那么经过皇后的美言,皇帝对她越发的满意,把她晋升为嫔位,并且排在所有嫔位的首位。在乾隆13年,皇后因丧子而悲伤过度,身体受损而去世。皇帝对此十分痛心,极其重视皇后的葬礼,不容有错。魏佳氏在此期间深得帝心,对皇后的离世悲痛欲绝,行为很让皇帝安慰,加之她皇后关系最好,所以不久后晋升为令妃。

如果之前的晋升离不开皇后的关照,那么之后的辉煌之路全靠她自己。皇帝的继任皇后那拉氏因为得罪皇帝而被打入冷宫,而令妃的温柔体贴让皇帝越来越亲近她。她一共为皇帝生育了4子2女,是生育皇嗣最多的妃子,也因此先后被封为贵妃和皇贵妃。遗憾的是她生前并没有登上皇后之位。

在她离世后,皇帝为她举办了辉煌的葬礼。乾隆60年,皇帝去世,她的儿子永琰登基成为皇帝,追封她为孝仪皇后,她终究是完成了逆袭。


天机小王爷


说到令妃,其实应该叫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那可是乾隆朝后宫的第一赢家,不但在死后被追封为皇后,还为皇帝生下了6名子女,而且其中一位还继承了皇位,而其出身仅是包衣奴才,这可不得不羡煞了一众后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出身低微却鱼跃龙门。

我们经常看清宫剧会听到一句话“你只不过是个包衣奴才,也敢……”,那么这个包衣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就身份底下了呢?包衣在满语中被称为“包衣阿哈”,其实就是家奴的意思,所以包衣也被称作包衣奴才。

包衣中有获罪的满人平民、有战败被俘的奴隶、也有被典卖的妻子儿女,且包衣世代为奴,其子女也只能是包衣奴才,他们的一生都由主人来安排决定,所以包衣出身,身份确实卑微。而我们今天的主角令妃就是包衣出身,从一个奴才一跃成为六宫之主,这样的逆袭真真称的上鲤鱼跃龙门了吧。

为什么说是鱼跃龙门呢?这要从清朝的后妃制度说起。

连升三级,荣宠不断

我们都知道皇后在古代后宫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归她管,那么要从一个小小的宫人成为皇后要跨越多少级呢?

清朝的后妃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层,最上边的是皇后,也就是皇帝的正妻;其次是妃妾,包含嫔、妃、贵妃、皇贵妃,这四个品阶相当于皇帝的妾室;最后是连妾室都算不上的贵人、常在、答应。

以魏佳氏的出身可以推测她初入宫时不过是个宫女之类的,因为样貌出众又比较聪慧,就在乾隆十年被封为魏贵人,为什么说她比较聪慧呢,那也是有据可查的。同年魏佳氏不但连升三级,还被赐了封号“令”。

“令”字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汉语中有美好之意,而“令”对应的满文意为“聪明的,睿智的”,所以说这聪慧可不是我说的,是乾隆老爷自己个儿告诉我们的。

封嫔时魏佳氏已列众嫔之首,乾隆对魏佳氏的荣宠在此时就可见一斑了。令嫔不仅一年连升三级,还仅仅用了三年就升了令妃,后来更是晋升为皇贵妃,这晋升的速度令人咂舌。

生前受宠,死后位尊

经常看古装剧的都知道,那后宫女子想见皇帝一面都难,别说让皇帝惦记着你,一路高升的册封了,但是我们的令妃就做到了。当然,令妃也没有辜负了乾隆的荣宠,自乾隆二十一年到三十一年这十年间先后生下了4子2女,期间更是随着乾隆南巡、东巡,可谓荣宠不断,更是将他们的儿子永琰立为皇太子。在令妃去世后乾隆追封其为皇后,并将其葬入自己的陵寝,安放于自己棺位右侧,仅次于原配皇后。

想想乾隆的前两位皇后,一生费尽心机却都惨淡收场,而我们的包衣令妃,不仅仅逆袭成为皇后,还是下一任皇帝的母亲,想来除了自己的才貌还一定是隐忍温柔且城府极深,要不怎么躲得过两位皇后的治宫手段,后宫不缺美貌也不缺才华,但是同时具有美貌才华还能懂得审时度势、隐忍受屈又会招皇帝怜爱恩宠的,却屈指可数了,否则岂不是人人都可以逆袭成为“令妃”。

作为现代女性,虽然没有了古代社会对女子的压迫和不公,天天为了抢男人而斗的你死我活,但是要想“逆袭”或者说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还是要内外兼修,既注重自己的外表、仪容仪态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智、眼界,古人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诚不欺我耶。


卿岚譶历史


这个回答很复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