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本質是什麼?

賈師爺


在商業發展的過程中,很多人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確實沒有錯,畢竟企業要發展,商業要繁榮,利潤是支持這一切的前提。但同時商業中的原則以及一些前人總結的經驗是我們必須要遵循的。前人理解的商業的本質就是交易。在交易越來越頻繁,商業的密度越來越發展的時候,就形成了商業的發展規律。商業進化的過程就是從交易的複雜程度慢慢趨向於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的程度。當然這些都是一些理論上的東西。

落實到一些實際的案例,比如說像我們的馬雲的阿里巴巴,它的商業的本質其實就解決了商品交易過程中支付的問題。採用的是平臺型的思維。如果他的想法只是為了盈利,為了賺錢他不可能做這麼大。當然普遍做生意的人他是基於賺錢的,可以稱呼為商業。而企業家不同於商人,企業家一方面追求利潤,另外一方面也為了更好地解決社會的問題,他解決的問題越大,那麼它的價值就越大。這也是屬於商業本質的一部分。所以我個人的認為在商業本質是交易的前提下,我覺得商業的本質是解決問題,包括解決個人的問題,解決社會的問題,解決國家的問題。

對於落實到具體的企業經營問題而言,我們需要解決商業運作中的團隊協同溝通問題,我們需要實現業績的快速突破,我們也需要加強商業的領導力,做好市場營銷,處理好危機公關,優化我們的組織結構。具體的一些操作思路,我覺得可以去讀一下傑克韋爾奇寫的商業的本質這本書,可以讓們對商業本質有更好的啟發,更好的幫助我們去發展以及進步。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如果贊同歡迎在下方留言關注,我們可以一起交流一下。


海旭創業課堂22


商業本質是欺詐, 商業運作本質上就是在法律或者道德約束下的有限欺騙,商業社會本質上是欺詐社會;

下面的回答是我為香港電視劇《千謊百計》的影評中的一段話(影評沒有對外公佈,這裡的文字是首發),剛好能回答題主的問題,於是複製過來後稍微修改了一下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考上大學報到(之前,我連火車都沒見過;十幾年之後才見過輪船,二十幾年之後才見過飛機);第一次出遠門,也是第一次走出熟人圈子,就被騙;

火車站人多,根本買不到票,有幾個票販子主動要求給我買票,我居然將鈔票直接給票販子去買票,結果呢,票販子拿錢跑了;這就是用熟人圈子的生活習慣來對待商業活動.

這種拿錢跑路的事情,在熟人社會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熟人社會,你是什麼人,大家清清楚楚,你若是個無賴,我根本不會讓你給我買火車票;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你跑了,你妻兒老小還在;

你敢騙熟人,唾沫都會淹死你(熟人社會的面子觀念與輿論譴責是非常約束人的,也是為什麼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原因)

另外,假設我家是做生意的,就有‘一手交貨一手交錢的’概念,不會讓你拿我的錢去買票(你票販子去買票,用票來換我的錢)

本質上,票販子利用我對商業的無知捲走了我的票款,利用商業知識騙走了商業白痴的錢;所以,商業社會的本質有三個特點

① 從道德的角度來說,商業社會的本質就是不道德,而且是合法地不道德;

商業的本質是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信息不對稱本質上就是欺負老實人,讓老實人變得不老實;有個跟帖就說:《李嘉誠傳》不斷強調誠信,仔細想想,根本不可能,五塊錢的東西十塊錢賣給別人,你不可能告訴別人成本只有五元吧,不告訴別人就是不誠信,告訴別人的話還賣得出去嗎?

商業社會和股市差不多,零和博弈,明白人賺糊塗人錢(釣凱子)。股市沒有道德,逃頂的歡天喜地,套牢的痛哭流涕,誰管誰!

商業社會就是反道德的社會,換句話說,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思維模式在商業社會的應用都是錯誤的,要想盈利,一定要反著來

 

② 商業的本質就是欺詐(欺詐的反面就是前面有朋友強調的:信用/credit。), 商業運作本質上就是在法律或者道德約束下的有限欺騙;

美國知名學者麥克爾·R. 所羅門的《消費者行為學》裡這樣定義商業社會:經濟發達的商業社會通常被稱為消費社會。生活在這一社會中的人們,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從事消費活動。每年,成千上萬的公司花費數以億計的美元,試圖影響你、影響你的朋友和家人。這種嘗試不僅在廣告、包裝、促銷活動、店鋪環境等眾多方面得到體現,而且也反映在電視節目內容、電影裡所使用的產品及中小學生所收到的書籍與閱讀材料裡-----這段話實際上是說商業社會本質上是欺詐社會,

《消費者行為學》還強調:面對眾多直接、間接的勸誘、說服,消費者惟有準確地理解或把握這些勸說的戰術,才能使自己不致被過度操縱,因此,擁有更豐富的消費者行為知識,有助於人們對自身和環境的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段話是告訴我們如何防騙

索羅斯說過: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這裡的假象和謊言本質上就是欺詐,所以,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消費,都必須具有眼光;什麼是眼光?

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你能看見。

別人看見的東西,你不僅能看見,而且還認識。

別人認識的東西,你不僅認識,而且還會玩。

別人會玩的東西,你不僅會玩,而且還能玩好、玩出花樣。

別人都爭著搶著要玩,都想玩出花樣的東西,你已經玩膩味了,於是果斷離場(所以,當買菜大媽都去炒股的時候,就意味著股票要跌了感興趣的不妨戳一下這個答案《白手起家還適用我們這個年代嗎?是否還有人能真正做到? - 沈雅涵的回答))

遺憾的是:我們的父輩生活在錢不重要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在老山區,有錢也買不到東西);所以,“有錢的地方必然有欺詐,錢與欺詐是伴隨的”這個概念,我們的父輩自己也不懂,更不用說教我們;(這就讓出身於底層的人比出身在商業家庭的人在起點上就輸了一大截);

商業社會的本質就是欺詐,商業社會本身就是鼓勵爾虞爾詐的社會,之所以我們看見的欺詐不多,是因為有五個個原因

不夠格被欺詐—被騙也是需要門檻,強調資格的;你的資本不足以讓騙子盯上你,你沒錢,誰欺詐你?!

從來沒走出過熟人圈子,降低了被欺詐的風險;前面有朋友強調信息與物流的組合,其實是強調商業社會的特點:流通,商業社會的特點就是走出熟人圈,與陌生人打交道;你沒走出熟人圈,說明你根本不是生活在真正的商業社會(而是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面)

市場本身是有自淨作用,對過度欺詐有抑制作用,如果一個市場只是少數人得益,那麼這個市場肯定不繁榮,也不是真正的商業社會;

輿論監督;比如百度的醫療競價(加上莆田系的賠本賺吆喝)讓百度大量牟利,以至於百度的幾乎每條產品線都沾有病人的鮮血,由於受害者的吶喊與輿論監督,2013年末,百度與莆田系因競價排名事件打得你死我活,比如血友病吧與魏則西之死,引起了大規模的聲討百度;


小李子堅果鋪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不禁想起了當年傑克韋爾奇出過一本書,名字就叫“商業的本質”。個人認為,商業本質是價值和成本。其實價值即是產品和服務,通過產品和服務帶來價值。滿足各種需求;成本是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邊界,使經營中的企業在合理的範圍內可持續發展。本質講,缺一不可。

價值即是新技術和良好的組織形式,經濟學角度看,價值提供的需求必須是高效率的,而效率的來源就需要新的技術和新的組織形式了。這兩點也是相輔相成的。例如手機、互聯網、飛機以及汽車所帶來的新技術,新技術創造新產品,新產品滿足人們對於高效以及高質量的需求。

那麼新的組織形式,是模式的進化與提升,例如互聯網現在眾多的平臺是為了脫媒,去除中間環節。很多快餐進行標準化經營,都是為了更高效的滿足人們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模式的提升並不完全依靠技術的變革。所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衍生型創新或者原生型創新,研發型創新或者服務型創新之間的區別。不論哪點,其本質上都是突破創新,通過創新提供價值,滿足需求。

反觀成本,成本是價值得以實現的基礎,很多有價值的產品並不一定得以延續,問題在於其無法保持盈利。還記得當年的百團大戰,當年的o2o平臺的大量入市,雖然很多是毫無價值的偽需求,但還是有很多項目是具備實際需求價值的。“亞馬遜、美團、京東、滴滴等,”當年都是持續虧損的,原因在於其運營成本過高,但是其自身的價值和給消費者帶來的便捷是顯而易見的。

那麼為什麼有價值可是又出現運營成本過高的現象呢?是因為其經營模式所依賴的技術成熟度還不夠,組織形式和技術之間產生混淆。現實中確實有很多有價值的產品因為成本原因而無法生存。所以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只有恰到好處的模式才是成功的商業模式。價值和成本,就是商業的本質!


南無覺智


理解商業的本質,就能夠理解互聯網的意義,就能夠理解‘電子商務’只是一個偽命題,就能夠理解國家金融的本質。。。。。。

商業的本質,就是勞動價值的交換。

勞動價值的直接交換,就是直銷!直銷是最原始的商業模式。因為交通與信息傳播的原始性,直銷有很大的區域侷限性。於是,產生了貨幣!

貨幣的產生也就是最原始的金融,所以說金融是為商業服務的。很顯然,直銷是一種最原始的商業行為,金融不是商業,而是為商業服務的。現在的怪象是:金融變成了商業,直銷竟然成了金融最有效的手段!反了!

有了互聯網,信息傳播發達了,商業營運更便利了,商業從業的門檻低了,勞動價值流動的面更廣了。。。。。。按理,無論農業還是工業,應該是發展空間更大了;無論創業還是就業,應該機會更多了!

而事實上,又反了!究其原因,還是金融服務商業的性質,轉變成了商業為金融服務,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互聯網原本是分解商業的相對壟斷,卻被人當做了商業。。。。。。於是,互聯網變成了商業,商業變成了服務金融,互聯網最終失去了其本來意義,成了某些人借商業之名圈錢(實現金融目的)的工具!

商業的本質,已經越偏越遠了,咋辦?


龍潭山隱士


商業的本質是什麼?商業的本質就是發現需求,創造價值,滿足需求,獲得回報。通俗的講就是:為他人提供他需要的東西。當企業的一種產品生產出來,怎麼到達消費者的手中呢?通常有5個環節,我們把它總結為5個流。這5個流分別是: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體驗流。

信息流就是如何讓消費者知道我。商品信息怎麼傳遞到消費者那裡去,讓消費者瞭解我,瞭解我的賣點,瞭解我的價值,這就是信息流。信息流側重於信息的傳播、到達。

什麼是商流呢?當某個產品的信息傳遞傳遞給消費者了,還需要和消費者互動、溝通,像聊天一樣,帶有商務談判的性質。

資金流就是隨著交易活動而發生的資金往來。簡而言之,一方付給另一方錢。

付款以後,賣家就要發貨。發貨所依靠的就是物流。

當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消費者開始體驗產品。這就是體驗流。

上面就是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體驗流的簡單介紹。任何商品的交易,都有這5個流的存在。

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以後,產生了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歸根結底還是商務。電子代表信息流與數據,信息流是電子商務的前端。電子只是強調信息流與數據在互聯網時代對電商的影響更大。

5個流相互關係共同構成了電子商務運作的一體架構。舉例說明,買家與賣家通過購物網站達成一筆訂單,確定了商品價格、數量、支付等相關條款。接下來買家向賣家支付貨款。再接下來賣家通過物流平臺向買家發送貨物,這其中包括包裝、裝卸搬運、倉儲和運輸等環節與活動。買家賣家自始至終都在信息流中彼此互動,直到交易完成:買家拿到購買的貨物,賣家收到銷售貨款。很顯然,信息流始終貫穿整個過程,資金流和物流也在積極發揮著作用。

在5個流中,用戶體驗是貫穿始終的目的。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包括體驗流都是緊緊圍繞用戶滿意而來的,用戶體驗是否滿意,決定本次購物是否滿意。

商業的5個流

在電商實際應用中,資金流是條件,信息流是手段,商流是推手,物流是過程,體驗流是目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最終滿足客戶的需要。

只有從這5個流去研究電商,搭建電商研究框架,才能深入電商本質。

傳統企業必須打通這5個流才能互聯網轉型成功,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


Erekioker


王亥是中國商業的始祖,他對商業的本質,作了最原始的栓釋:商業的本質,就是構建文明的商業秩序,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請看他是怎樣建立文明有序的商業帝國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亥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窮人,他身處貧窮,卻想象著財富的天堂,並對致富進行了美好的心靈設計。沒有被貧窮限制想象力的人,都非常了不起。

王亥是一位非同凡響的商人,他把致富的心靈設計在市場中變現,開中國商業之先河,即便是何享健、李彥宏、王健林、馬化騰、馬雲這樣的商業鉅子,對他也會心生敬意,頂禮膜拜。

要了解王亥,探秘他從貧窮走向富裕,需要對整個中華文明作一個簡單的梳理。

1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學會了用火,吃上了香噴噴的熟食,這是史上第一縷文明之光。

2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普遍使用石器,發明了弓箭,這是史上第一次技術革命。

1萬年前,人們學會了粗放的耕種,有了農業,這是史上第一次經濟革命。

4000年前,人們開始用礦石鍊銅,文明的水平空前提高,這是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

3800年前,王亥用繩子穿過牛鼻子,馴服了牛,趕著牛車,拉著貨物,在部落之間進行貿易,這是史上第一次商業革命。

王亥是夏朝最窮部落——商族的首領,他帶領族人用牛車載貨經商,譜寫財富傳奇,商族不但全面脫貧,還成為最富裕的部落。

憑藉王亥打下的雄厚基礎,他的兒子上甲微,建立了商國;他的雲孫商湯,滅了夏,中國的歷史進入商朝。

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準備要當企業家的人;無論是富人,還是在致富路上的人,王亥“牛鼻子裡出財富、牛車裡出政權”的商業樣本,都值得一讀。

一萬年前,人們就開始定居了,4千年前,商族人還在不斷流落遷徙,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到王亥父親冥這一代,他們在現在商丘一帶,定居了下來。

雖然得到暫時的安居,但自然資源匱乏,別的部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商族這個地方卻天不作美、莊稼贏弱。

冥是一位治水英雄,為了讓莊稼有個好收成,他與黃河戰鬥了一輩子(《國語·魯語上》載:“冥勤其官而水死。” 後世之人奉為水神)。

王亥從小就跟著父親到黃河治水,有一天,悲劇上演,他眼睜睜看著父親被黃河吞噬。死前父親說了一句:“讓族人過上好日子!”

“讓族人過上好日子!”就像黃河的濤聲一樣,在王亥的腦海日夜響徹不停。

農業發展不起來,拖了“讓族人過上好日子”的後腿。出路只有三條,一是佔領其它部落的領地,二是繼續遷移尋找新定居地,三是在農業之外開闢新的產業。

貧窮落後就要捱打!商族不被其它部落佔領已是萬幸,哪有實力去佔領別的部落,第一條路走不通。

新的定居地在哪裡?好山好水都被別的部落佔領了,遷移到一個新的地方,勞民傷財之後,得到的可能又是一個“商丘”,第二條路也不靠譜。

黃河的任性無情,商丘的惡風惡雨,部落的一窮二白,逼著王亥要走第三條路:商業大開發!

當時的民間貿易,非常晦澀,扭扭捏捏,一般是這樣完成的:各家把多餘的雞、雞蛋、米等東西裝起來,放到樹下,然後離開。第二天再到樹下,把他人交換過來的東西提走。

透過晦澀的現在,王亥看到的是璀璨的未來。

就像一個羞羞答答的女子,如果你能打開她的心靈,她定然會昂起頭來、奔放起來、傲嬌起來,走路帶風,成為活潑開朗的陽光天使。

王亥為了商族的命運思前想後,他決定要讓晦澀的民間貿易抬起頭來,成為陽光而又宏大的新興產業、天使產業。

有時,他一個人在山丘丘上,一坐就是半天,冥思苦想;有時,他一個人在山溝溝裡,獨自徘徊到天黑,窮思極慮;有時,看見路邊的野花,他對著花喃喃自語:怎樣才能讓商業開花?有時,撞見籬笆上結出的大南瓜,他敲一敲瓜殼:怎樣才能讓貿易結果?

別小看了王亥的一籌莫展,他的焦慮無奈中蘊藏著巨大的希冀,他註定要成為千古商業第一人。

在數不清多少個夜晚的徹夜無眠中,他完成了商業的頂層設計:將甲部落的多餘物資運到乙部落,為丙部落送去最為短缺的物資。

這個頂層設計,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民間貿易需求巨大,卻沒有從事貿易的商人,真是天賜良機!王亥堅信,發動族人去經商,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最多十年,部落一窮二白的面貌將會大大改觀,成為富強的部落。

這個頂層設計,首次洞察到了需求側,發覺了供給側。王亥的智慧確是穿越幾千年啊!

王亥不是那種頭腦發熱的夢想家,他是一位既富於理想又沉著冷靜的企業家,他深刻地知道,還沒有人去經商,是受制於物流,只要打開物流這扇閘門,商業就會像脫閘的江水一樣滾滾向前。

解決物流難題,只能靠馬和牛。

中原的馬來自西域,而且氣候和地理環境不適合養馬,馬的數量非常少。

最重要的是,貿易用馬的需求非常大,勢必會使本就稀少的馬匹成為“飢餓資源”,導致價格蹭蹭蹭往上漲,抬高了貿易成本,一年到尾的賺頭就會驟減、腰斬。就像城市的土地,成了“飢餓資源”,導致房價翻了N番一樣。

王亥的前瞻思維,令人折服。用馬做物流,被槍斃了。

他懷著自己的頂層設計,走向一群牛。

用牛作物流,其實也只是王亥在邏輯上的戰略認定,基於盤活閒置資產的考慮。

當時,人們剛馴服了馬,牛還沒有被人馴服,狂野如獸,根本不聽人使喚,是典型的不能為人民服務的閒置資產。

但王亥認定了自己的認定:既然馬能被人馴服,牛也一定會被人馴服。

他帶領族人一起做試驗,像套馬一樣用繩子將牛套住,試著讓它拉車。那牛像服了興奮劑一樣發狂,把5、6個人頂倒在地,摔成重傷。為了救人,眾人只好用棍棒將它打成重傷。

這該死的畜牲,頗有骨氣,寧願被打死,也不願替人拉車。做了好多好多的試驗,服牛都以失敗告終。

如果服不了牛,宏偉的藍圖就會化為泡影,決不能讓這種如果成為如果,決不!王亥還是固執地認為,馬能夠被馴服,牛也可以。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份固執不是固執,是執著。

王亥遍訪民間,尋找服牛的方法,但根本無解。

一天,他在一個村莊,又遇野牛傷人事件,一個年青小夥為了救人,手持尖利的竹竿,向牛刺過去,正好刺中牛鼻子,牛一下子安靜下來。小夥把竹竿往左拉了一下,牛也往左走了幾步,小夥手持竹竿不動,牛也乖乖地站著。

王亥看呆了,看得驚心動魄。

在偏僻的荒野,在時光的隧道里,像萬年的約定,沒有早一秒,也沒有晚一秒,王亥遇見了一位青年用竹竿刺穿了牛鼻子!

這是多麼絢爛而瑰麗的遇見,像周敦頤遇見了太極圖,像李時珍遇見了曼陀羅,像阿基米德遇見了天平,像伽利略遇見了望遠鏡!

王亥回到住地,叫眾人架來一頭牛,將其放倒,用蠅子從牛鼻子中穿過去,將蠅子往左拉,牛不敢往右,將蠅子往右拉,牛不敢往左。再把馬車往牛身上一套,車緩緩向前。這該死的畜牲的骨氣,被王亥消磨殆盡,終於肯替人拉車了。

從此,中華大地上,商族人趕著牛車走四方,他們用繩子拉著牛車,牛車拉著貨物,車輪滾滾,拉出了一道波瀾壯闊的商業文明。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王亥服牛”全過程。

“王亥服牛”的非凡意義,遠不止於商業,他服牛之後,商族人掌握了整個豬、牛、羊、馬、雞、狗的馴養核心技術,畜牧業從農業中分工出來,人們的生活在五穀豐登之後,又有了六畜興旺,他也是畜牧業的創始人。

“王亥服牛”具有科技興族的深刻內涵。用繩子控制牛鼻子,看起來很粗糙,實質是一項高端的科學技術,它通過繩子干預了牛的神經系統,如果沒有這項對牛的神經幹預技術,商族的商業帝國從哪來?這是是典型的從“技工貿”入手,發展起來的“貿工技”商業帝國。

“王亥服牛”也是一卷民族精神的史詩。“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早已成為一種價值取向。桀驁不馴的牛華麗轉身,成為為人民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牛,“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王亥在3800年前就用繩子寫好了,3800年後魯迅再用筆把它寫了出來!

“王亥服牛”也是穿越幾千年的矛盾論、方法論,抓住牛鼻子就駕馭了整頭牛,抓住市場的“牛鼻子”,抓住創新“牛鼻子”,抓住改革的“牛鼻子”…… 抓要害、抓關鍵、抓主要矛盾,不管在什麼場合,只要說上一句——要善於抓“牛鼻子”,你的發言立刻就會顯得特麼高大上。

王亥真的很牛叉!

物流瓶頸迎刃而解,頂層設計馬上可以付諸實踐,王亥作了大量社會調查,對民情民意作了一次摸底。

一輪調查搞下來,發現族人對商貿的熱情並不高,有的甚至還牴觸。

這也不奇怪,1978年農村改革,是18戶農民冒著極大的危險幹出來的。歷史上很多重大的變革,都是先驅者用生命探路探出來的。王亥無穎是一位功高至偉的先驅。

不管你的規劃多麼美好,你的設計多麼美妙,如果看不到實質性的利好,老百姓都以為你在畫餅。

“民予則喜,奪則怒,民情皆然。”百姓喜歡給予、引導,不喜歡強制、施壓,不能有過多的行政干預,王亥知道自己最需要做的是:把實質性的利好,擺到老百姓的面前。

他採取了抓典型、樹標杆的方法:讓一部分人先賺錢,賺得盆滿缽滿!

他把那些對商貿高度認同的族人召集起來,組成商貿先遣隊,商業的序幕正式拉開。

他們把冀州的異獸皮毛拉到揚州,兗州的絲織品拉倒梁州,青州的海產品拉到荊州,倒騰來倒騰去,賺取利潤。

他們走的是一條沒人走過的路,他們無法創新,只能創舉;無法繼往,只能開來;無法承前,只能啟後。我們常常說,摸著石頭過河,他們沒有石頭可摸,只有過河。

一切都是空白,沒有貨幣,他們以帛、牛作為貨幣;沒有定位策略作指導,他們只能揣摩各地人的需求;沒有營銷模式作參照,他們只知道在態度上、貨物質量上儘量讓人們喜歡;沒有智囊機構提供策劃服務,他們坐在草地上商量對策;沒有廣告渠道,他們點對點推銷:我們是商族人,我們不做一錘子買賣。

他們是篳路藍縷的創業者,“雪霜行塞北,風水宿江南”的艱難,“齒傷朝水冷,貌苦夜霜嚴”的疲憊,“寇盜伏其路,猛獸來相追”的兇險,組合成他們無以言狀的商業苦旅。

煙瘴、丘壑、沼澤、狼嚎、虎嘯,一路走一路望一路溫情向遠方。在王亥帶領下,他們風雨相隨、抱團取暖:你的腳磨破了,有人會給你編草鞋;你吃不飽,有人會分你一個饃饃;你受寒了,有人會進山給你找草藥。

一雙草鞋,一個饃饃,一付草藥,代表了這個團隊的精神,具有人文的熱度和溫度。

牛不停蹄,牛到成功。這些先遣隊每次出門,基本上只有牛和空車,回來時卻載滿了禾、稷、黍、桑、粟、麥、絲、麻、酒、器皿、玭珠、海產品、工藝品等各種各樣的貨物,很多東西,族人連見都沒見過。

生活的差距,就這樣被拉開。他們吃的不一樣,穿的不一樣,用的不一樣,吸引了一束又一束羨慕的目光。

這些羨慕的目光,說明商貿,已經在族人的心裡發生了化學反應,他們都希望這種實質性的利好,也落到自己身上。

先遣隊的示範帶動作用立竿見影,他們的美好生活,引起大舅舅、二舅舅、大姑父、二姑父、大表兄、二表兄、大姐夫、二姐夫的關注;“大姐夫、二姐夫”又把做貿易發財的路子,告訴各自的大舅舅、二舅舅、大姑父、二姑父、大表兄、二表兄、大姐夫、二姐夫,其熱度堪比牛市火爆時人們在馬路上、洗手間談論股票。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商貿行列。

“讓一部分人先賺錢”的目標已經實現,進入“讓所有人都賺錢”的攻堅期。

王亥除了對當初的頂層設計進行完善和優化外,還從思想層面不斷加深族人對商業的認知和認同。

《周書·酒誥》曾有記載:“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大意思是說:我們要好好經商,努力賺錢,讓父母過上好的生活。

王亥深度傳播“用孝養厥父母”思想,賦予商業強大的精神動力,這是王亥的過人之處。

商族人有了一種理想生活的標準:“男人有灑喝、女人有絲綢穿、老人孩子有肉吃”。這種標準,達成全族共識,就像如今的“有車有房有存款”一樣。

而要想過上“有酒有肉有絲綢”的美好生活,必須奮發經商。商族人對商貿真正做到了思想一致、步伐一致,出現了“全族服牛,萬民經商”良好局面,形勢大好。

商族人趕牛車、拉貨物,成為夏朝日月光下最動人的景象:風吹草低的時候,現出的不僅僅是牛羊,還有卷著褲管的赤腳大漢、袒胸露背的肌肉猛男,晨曦冉冉抑或夕陽斜輝中,牛聲吽吽、牛車檻檻,載滿布帛、黍和粟緩緩向前……這支商族的商貿隊伍,翻過山崗又走進荒野,走過一村又進入一莊,從一個部落走向另一個部落,進行最早的“跨國貿易”。

據史家記載,王亥率領商族部落的牛車隊先後到過十幾個國家進行貿易,開闢了多條貿易之路。

“商族人怎麼還沒來,商族人怎麼還沒來。”每當商族人較長一段時間沒來,很多部落的村人,總是手扶門框望向遠方,他們期望著拉著各種爆款商品的商族人,正在向他們的村莊趕來。

“商族人來了,商族人來了!”每當商族人的身影在村外出現,村人就會高高興興地奔走相告。

那是一個環境、條件極度惡劣,物質匱乏、信息閉塞的年代,他們需要商族人帶來的貨物,也喜歡聽商族人講各地的奇聞軼事。商族人成為他們與外面世界連接的載體,商族人帶來的貨物,使偏僻的山村不再是一座孤島,商族人帶來的故事,攪活了山村那遲鈍而又麻木的神經系統。

商族人來與不來,成為各個村莊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事件。由此可見,王亥當初洞察到的需求側,多麼精準,發力供給側,多麼高效。那是一座取之不竭的巨大金礦。

短短几年的商業大開發,商族的經濟快速發展,迅速從“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躍升,其富裕程度遠超當時的超級大國——夏朝。《詩經・商頌・玄鳥》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飽含深情地描繪了當時商族房屋成片、人口眾多、盛世安泰的勝景。

《詩經・商頌・殷武》雲:“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那是中國商業最初的繁榮景象,王亥抓GDP的能力和水平,一點也不輸於李達康。

商族人所到之處,不僅給當地帶去了各地優質物產,同時也帶去了各地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方式和先進的文化,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王亥的商業功績,不但得到本族人的擁護,而且美譽遠揚列國,使得夏人及其他國的人民也十分嚮往,被稱為商業的始祖,數千年來一直被奉若神明,直到現今,到商丘祭奠王亥的海內外華人依然絡繹不絕。

後來,買賣人就被稱為“商人”,從事買賣的職業就叫“商業”,買賣東西的鋪子就叫“商店”,現在互聯網上的買賣,也叫“商業平臺”。支付,也從最初的以物以物,到海貝、骨貝,到銅幣,到紙幣,再到現在電子支付,商業就這樣一步一步邁進了21世紀。

族人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商業貿易取得重大成就,可王亥還是覺得缺少一點什麼東西。到底缺什麼,他想了很久,還是沒有想清楚。

他備上酒肉等祭品,來到了黃河邊。想不清問題的時候,他就會想父親。

心裡遇到事兒,想自己所想的人,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範雨素也有個好經驗,她想母親,治好了自己的“抑鬱症”。她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我想到母親對我的愛,這個世界上永遠只有母親愛著我,我每天都使勁這樣想,我的心理疾病沒有惡化。”

想自己所想的人,是一套很好的焦慮輸出緩解機制,也會使腦洞開闊。在父親戰鬥犧牲的地方,王亥觸摸到了商業的靈魂——構建商業秩序。

從黃河回來,王亥召集了幾個核心人物,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他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只有用信念經營,打造文明的商業秩序,商業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

了不起的王亥再一次展現了自己的了不起,因為“秩序”也是一個隱形“牛鼻子”。任何一個領域、行業乃至民族和國家生態鏈的頂端,都是“秩序”。

商鞅幫助秦孝公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秦國迅速強大,隨後,這套秩序遭到舊有貴族利益集團破壞,秦國的強大開始止步,走下坡路。桑弘羊的“鹽鐵專營、平準均輸”,成就了漢武盛世,漢武帝死後,這套秩序遭遇到霍光集團的破壞,漢家江山開始走向衰敗。歷朝歷代,都是因為秩序得到修復而興盛,因為秩序被破壞而衰而亡。

幾個核心人物,對王亥“打造文明的商業秩序”表示高度認同。他們一起討論,初步確定了商族人經商的價值理念:誠信無欺、買賣公平、利民惠民、熱情服務。

商族人文明經商、遵守商業秩序,在夏朝各族人民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管子在《管子·輕重戊》中,對商旅人文明經商,大利天下,作了最為經典的概括:“立皂牢,服牛馬,以為民利,而天下化之。”

有史記載,當時有一個叫葛國的小諸侯國,由於自然資源不好,糧食生產一直落後,商族長期向他們提供糧食。有一年,葛國上半年遭洪災,下半年又遇大旱,糧食告急,很多老百姓靠啃草根樹皮度日。為了救急,葛國首領找到王亥,表示願意拿出比以前高出一倍的物品進行交換,讓王亥多組織人牛運些糧食過來。

王亥當場回覆:“我們不能坐視不救,更不能乘人之危發你們的‘國難財’!”他不但下降原定的交易標準,還免費提供了很多糧食援助,以及人力物力上的幫助。

事後,葛國首領飽含深情給王亥寫了一封信:“葛國願與商族世代交好,永結同盟!”

被商界人士奉為圭皋的“一流企業賣理念,二流企業賣服務,三流企業賣產品”,王亥在3800年前就開始運用施行了。他奠定了中國傳統商業理論和經營理念的基礎,對幾千年的商業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秩序,是一個永恆的命題。當我的思緒,一飄到王亥身上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就會又飄進了股市——股市的秩序最令人糾結。

中國的經濟一直沒有問題,股市卻總是問題重重,股市它從來不是經濟的睛雨表,它是股市秩序的睛雨表。發股圈錢、違規減持、操縱市場、非法證券經營等各種混亂,導致股市間歇性日上三竿、持續性雨下不停。2015年,最空前的救市措施密集出臺:央行雙降、養老金入市、險資入場、IPO暫停……可是,股市還是收穫了一個斷崖式的下跌。股民很無奈,他們在持續性雨下不停的日子裡,期待著下一個歇性日上三竿的美好日子再現。

王亥抓商業秩序建設,多麼威武。

在商業發展史上,有一位千古罪人,他叫綿臣,是當時有易國的首領(今河北易水一帶),他殺害了王亥。

貴為部落首領、商族企業集團董事長,王亥一直奮戰在市場的最前線。公元前1810年,他帶著族人,從商丘出發,像平時一樣,趕著牛羊拉著貨物,長途跋涉來到有易國。看到商隊牛車上的糧食和奇珍異物,綿臣見財起意,半夜趁王亥熟睡之際,派人潛入將之殺害,侵吞了商族人所有財物,將他們趕出有易國。

一代商祖的生命,就這樣被一位奸小捻碎。

“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王亥之死令人扼腕嘆息,綿臣的罪行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公憤。後來,河伯借兵給王亥的兒子上甲微,幫助他替父報了仇,殺掉了綿臣,這就是史上的“伐有易之戰”。

“伐有易之戰”進一步擴大了商族新的勢力範圍,更樹立了上甲微的威望,他繼承父親未竟的事業,繼續做大做強商業貿易,並最終完成商族國家的建立。

到了王亥的第七世孫商湯,商國滅了夏朝,建立商朝。

王亥在泉下高興地告訴父親:我們的族人,已經成為天下的主人。


靖思靖語


你努力你泥土捏了一個杯子,火烤了一下,變成陶瓷杯子。然後跑到集市上去賣掉。買走的人用這個杯子喝水。這就是商業的本質。核心就是為別人創造價值。

價值概念有點模糊,其實就是為別人的吃穿住行及心情等帶來方便,滿足其他人的需求。就是本質。

全球第一CEO傑克.韋爾奇寫過一本《商業本質》的書籍,以他畢生經驗和美國公司的視角描述如何管理團隊,如何給公司戰略規劃。也細分商業篇、團隊篇、職業管理篇等等。他是站在大公司,集團公司,跨國公司的角度和視野來詮釋商業的本質,雖然我們大部分人沒這麼高的層面,但你是商業的本質不會變。

合作伙伴上

給客戶創造價值,真正實現共贏或吃點虧,讓利給客戶。長期的信譽會讓客戶感覺到同你合作的真誠和靠譜。

領導力

關心下屬,關愛同事。人間友情替代商業無情,通過展示“慷慨”的基因,讓工作更為快樂。

最後總結一句,商業的本質還是以人為本。


棟選理財


商業的本質必須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一,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利潤,如果商業不創造利潤,失去了商業的本來面目,因為他無法養活自己,無法養活團隊,無法讓項目繼續下去。

二,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價值,一個項目如果沒有價值,最終給社會帶來的是負擔,最後有可能是一片廢墟。比如,小黃車,雖然解決了一部分人的痛點,但是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負擔,現在在每個城市看到的都是成片成片的共享單車廢墟一片又一片。

因此總結起來,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價值而非利潤,光有利潤沒有價值,活不久;有價值的商業就一定會有利潤出現,活的時間會更久。

回答簡短,希望能幫助到你,想要了解更多的創業內容,歡迎關注我,我將持續不斷輸出更多的創業內容。





青風網道思維


商業的本質,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為人類服務。

商業是從遠古物資交易發展而來,方便自己同時方便別人,是兩相得利的事情,慢慢發展到了今天,就成了高度發達的商業。

雖然是遠古人類為了生存而產生的交易行為,但商業的本質就是為人類服務。

當今社會想要成功,你正在做與正想去做的生意,當你不知道成功率有多高時候,你仔細想想你所做的生意對人類影響力有多大?廣度越大、深度越深,能服務的人越多,那麼潛力越大,越容易成功前途無量。

反之,如果你的生意只有1公里範圍影響力,那麼潛力不會有多大,無疑發展也將越艱難。

以阿里巴巴為例,它的深度廣度服務多少人?

反之路邊擺地攤賣早點油條豆漿的,它的深度廣度又能服務多少人?

記住一句話,商業,就是為人類服務。未來可預見的廣度越大深度越深,潛力越大。






炒股安家


商業的本質,從古到今沒變過。其實!沒有什麼互聯網思維,傳統思維。

線上,線下只是一個銷售產品的渠道而已,和客戶鏈接的一個通道而已。

很多企業把傳統的營銷思維互聯網化,並不等於是互聯網思維。


而且,今天,線上,線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所以!商業的本質就兩個:

第一個,價值交換

任何商業行為創造出來的價值,必須交換才能產生真正的價值。因為不交換的價值等於沒有價值。

第二:用戶思維

所有價值的實現必須建立在用戶的需求上,一切圍繞客戶展開。沒有建立在用戶實際需求上,基本無從談起。

即便在原始社會,以物易物,都要看對方的實際需求。比如:你有一頭牛,想和別人交換3只羊。價值交換的前提是別人需要一頭牛。

如果別人需要一匹馬,價值能夠交換的前提是找到一個有馬的人一起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