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帝內經》悟養生之道

由於公司還未復工,實在是悠閒得很。周圍的同事顯得有點焦慮和不安。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局面,我倒認為不如靜下心來沉澱自己。做一些喜歡做而以前沒有時間做的事,比如閱讀一本好書。我的書架擺滿了各種書籍,只要是文筆優美,內容深邃,思維縝密,實用性強的,我都喜歡。對於那些形而上學的,內容空洞的,不知所云的所謂書籍,我棄之如垃圾,不可讀,讀了誤人子弟!

讀《黃帝內經》悟養生之道


書架上的書有新有舊,滿滿當當。一小書房,百十本而已。在這方小天地看似很多,實則不然。與我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下來的書籍相比,連九牛一毛都不夠格。書海無涯,令人心嚮往之卻又頓生惶恐。人生不過短短几十年,窮其一生只怕也無法把所有的書看完。我站在書架前感慨著。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智慧,可以如此浩瀚無垠!且不理這些思緒了,不管看不看得完,行動吧!患得患失的心態可要不得。

掃了一眼書架,我拿出一本《黃帝內經》認真翻看起來。這本書我久仰大名很久了。它被譽為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在我國的中醫學領域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星星,是我國最早的典籍之一。相傳為黃帝所作,因以為名。現在學術界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曆代黃老醫學家傳承增補發展而來。分為《素問》《靈樞》兩部分,各八十一篇共一百六十二篇。《素問》解答了中醫對天,地與生命的關係的一些最基本問題。主要是講關於中醫基礎理論的。《靈樞》主要講針灸穴位方面的。在《漢書•藝文志》裡明確提到還有一本《黃帝外經》有三十七卷,遺憾的是已經失傳。

讀《黃帝內經》悟養生之道


如果對中醫感興趣的或者想學養生的朋友,這本《黃帝內經》是必讀的。但是市面上同一本書有各種版本。有些朋友不知道該選哪一本來看。我個人認為選文言文的譯註本。有些花裡胡哨的什麼某某帶你學《黃帝內經》 ,這類可以ps了。治學一定要嚴謹。現在有的人浮躁得很,功利心又強。哪怕半桶水就敢出來標榜自己是某個行業某個方面的專家。沽名釣譽,藉此撈金。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雙火眼金晴,甄別美玉與瓦礫。切勿把寶貴的學習時間浪費在沒有價值的書上。

我最近刷到一個抖音。一個人在抖音裡面解讀老子的《道德經》,其中有一句“眾人熙熙,如享太牢”。他把“太牢”的“牢”字解釋為牢固,太牢就是很牢固。於是這句“眾人熙熙,如享太牢”被他翻譯成:大家熙熙攘攘,非常團結的樣子。瞧,這也太敢說了吧?“太牢”在古漢語裡是祭品的意思。太牢為牛,羊,豕(豬),還有少牢只有羊和豬。古代帝王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卿大夫祭祀宗廟用少牢。所以這句“眾人熙熙,如享太牢”正確的翻譯是“眾人興高采烈的樣子,就像去參加盛大的筵席一樣”。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勸大家離那些偽專家。

讀《黃帝內經》悟養生之道


其實此書人人可讀,人人該讀。為何?有一句話說得好,為人父母不知醫是為不慈,為人子女不知醫是為不孝。相信大家都能明白是啥意思。人食五穀,自會有這樣那樣的疾病。懂一點醫學,可以臨時抱佛腳,可以防患於未然,可以學到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經歷此次疫情,很多朋友都感慨身體健康,抵抗力強比什麼都好。有時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懂得取捨也是生活的一種智慧。

《黃帝內經》開篇為《上古天真論》。上古即遠古時代,天指的是自然賦予人類的能力,真就是返璞歸真。這一章通過黃帝與其老師岐伯的一問一答,解釋了上古之人為何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衰退;人老而無子等問題。又講了道家修煉的四種境界和每種境界的人生狀態。由此給我們以追求健康長生的啟示。

第一段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講黃帝與常人的不同之處。生下來就充滿靈性能溝通天地;二十歲弱冠之前能講出的很多的大道理,善言辭;打小接受過一些高人的指點;長大後身體強壯極聰慧;統一天下之後他到山上修行被一條龍帶到了天上成了“真人”。短短二十四字就概括了黃帝的一生。

讀《黃帝內經》悟養生之道


第二段是黃帝問岐伯: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遠古之人活到百歲之時動作仍然輕便有力不顯衰老,現在的人年過半百動作都衰弱無力了。是時代變化造成的還是人沒有掌握自然變化的規律呢?這不也是我們今天想問的問題嗎?看看自己年老的父母以及身邊的人。大部分到了五六十歲的年紀,手腳就不靈便了,這也疼那也疼。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讀《黃帝內經》悟養生之道


這一段是我領悟最深也是最多的。原來我們之所以會年半百而動作衰者,有時代變化的原因,而更多的是自己不自律和亂養生造成的。遠古的人知道了大自然規律的變化會順從它,從陰陽的變化找到方法,會通過計算把萬物歸於陰陽去調和它。吃飯喝水有節制,起居都根據季節固定的規律而行,剋制慾望,所以軀體與元神能夠和諧相處,活到天賦予的壽命(一百二十歲)善終而去。吃驚吧?在遠古時代,沒有活到六十歲的都稱之為“夭”,跟現在的“夭折”區別大了。我之前也認為沒有長大成年是“夭”。六十歲以後叫“壽”,八十歲叫“中壽”,一百二十歲叫“天年”。仔細想想發現如今活到八十歲都已經是高壽了。

讀《黃帝內經》悟養生之道


遠古之人能活到天年而是因為他們會懂得順應大自然規律的變化而去修正自己的生活節奏,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今天的人呢?則不是!喝酒就像喝水一樣,腦海裡裝著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趁著喝酒後行房,這樣透支了腎精,消耗了元氣,讓腎精無節制的流失不知道裝滿,不按照晝夜時辰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行為,凡事只追求眼下的快樂,長期這樣就會傷身,不符合養生之道。

這一段的文字雖不多,但包含的內容卻十分豐富,而且彷彿就是說給你我聽的。都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白天勞作,入夜而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而我們卻處處違背了這些。酗酒,熬夜,縱慾,攀比,虛榮等,還有亂吃保健品,不合適宜的“鍛鍊”——比如冬泳。冬藏: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陰寒的時候,這時應該把自己閉藏起來,以免生病。可是卻有那麼多人選擇在冬天把自己脫光了泡到水裡。須不知這都為以後埋下了病根。凡此種種,我們深知不可為而又為之,悲呼?

讀《黃帝內經》悟養生之道


然後黃帝又問: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然也?人年紀老的時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精力衰竭還是受自然規律限制呢?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這一段字數較多,講了女人和男人身體發育到衰老的規律及各個階段的表現。女人已七為基數,男人以八為基數。每增加一個基數的年齡身體就會發生一個質的變化。對照每個階段的變化,我們可以對自己的身體狀態做到心中有數,並及時修正自己的養生方法。

讀《黃帝內經》悟養生之道


最後一段,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叫精氣……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處八方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其次有腎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這裡講人修煉可以達到的四個境界: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真人是最高境界。真人的壽命與天地同壽沒有終了。歷史上稱之為真人的據說都成神仙了。如藥王孫思邈,張三丰,全真教丘處機。至人也可以歸於真人一列。孔子是聖人,孟子,荀子,莊子都稱亞聖,稍遜一籌。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叫賢人。而我輩呢?愚人?雖然科學上證實人無法永生,但是我想如果能夠摒棄雜念,注重養生,並堅持下去,做到健康長壽是可以的。只是生於塵世,每日食五穀雜糧,考量生計,憂心勞力,俗事繁雜。堅持一心養生,順應天地四時之變化,怕是一種奢望了。

比如此刻,已是凌晨兩點,我還在寫這篇交章。《黃帝內經》博大精深,裡面蘊含的養生之道和生命的哲學浩如煙海。我今日斗膽寫一篇,形神俱疲非常吃力。以淺陋之見,貽笑大方。如還有未盡詳情之處,大家海涵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