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她将世间男女心思看的透彻,奈何还是束茧自缚,甘为汉奸堕落

张爱玲,是民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四大才女之一、我国知名女作家。谈及她,人们在羡慕其卓越才情之余,又无比惋惜她的际遇。

生于没落家族的张爱玲,一生坎坷起伏,甚少顺遂。她性情孤傲不群,终日与文字为伍、与寂寞相随。那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她呢?一起看一看她的成长经历便可窥知一二。

都说她将世间男女心思看的透彻,奈何还是束茧自缚,甘为汉奸堕落
  • 张爱玲:知性优雅

张爱玲的父亲是没落家族的少爷,母亲是新时代知识女性。幼年之时她便接受了文学的浸染,这也是她文学素养基奠的源泉。但十岁时,张爱玲的父母正式离异,她跟随父亲生活。

很快,父亲再娶了一个姨太太。不幸的是,这个后妈对待张爱玲极其苛责,父亲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时还一起拿她出气。没有关爱、没有亲人陪伴,年幼的爱玲就这样艰难地扛过了最黑暗的岁月,这也成了她性格沉默孤傲的导火索。

都说她将世间男女心思看的透彻,奈何还是束茧自缚,甘为汉奸堕落


孤傲不群是张爱玲的代名词

终于,在17岁的时候,张爱玲选择逃离那个让自己备受煎熬的家庭,去投奔母亲。但是,与母亲同住的日子里,张爱玲依旧是一个人。因为母亲终日忙于自己的事情,甚少关心她。且由于她的到来,让母亲原本就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没过多久,张爱玲的母亲就跟随自己的新男朋友去了欧洲,只留下她一个人。敏感而又倔强的爱玲,不愿再轻易地去依靠任何一个人,所以她退学从文,在一些小报纸上发表文章挣取生活费。

都说她将世间男女心思看的透彻,奈何还是束茧自缚,甘为汉奸堕落
  • 坚强隐忍中蜕变

在生活稍微有起色后,她便着手写小说。她的第一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上海文坛。之后,她又推出了《倾城之恋》、《金锁记》。一夜之间,张爱玲风靡了全中国。

当时白先勇先生称赞她说:“写作风格独树一帜,不仅是富丽堂皇,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从她的小说里,在字里行间描述的家庭悲剧,就可以看出原生家庭对她一生挥之不去的影响。这大抵也是她在情感路上屡屡受挫的原因吧。

即使飞蛾扑火也不停止追逐

1943年,因为《封锁》,张爱玲于无意中结识了臭名昭著的汉奸胡兰成。在胡兰成的疯狂示爱和追求下,张爱玲很快就沦陷了。尽管时人为此唾骂、抨击她,尽管没有人看好他们,但张爱玲还是义无反顾地跟他在一起了。

都说她将世间男女心思看的透彻,奈何还是束茧自缚,甘为汉奸堕落
  • 张爱玲

因为于当时的她而言,胡兰成给她的关心、温暖和爱,是张爱玲从小到大从未感受到的。管他什么世俗观念、政治立场,她就是拼命想抓住胡兰成,想靠近他 。因为对爱玲来说,胡兰成的出现就是救命稻草,让她长期没有宣泄的情感找到了豁口,将长期漂泊无助的她拯救出来。 大抵就是命中注定吧,面对胡兰成,孤傲不群张爱玲卑微到了尘埃里。

都说她将世间男女心思看的透彻,奈何还是束茧自缚,甘为汉奸堕落
  • 张爱玲与炎樱

有人说,原生家庭的环境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和修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张爱玲原生家庭对她的性格、价值观形成的作用,便知晓这句话的道理所在。

因为从小缺乏关爱、安全感,所以在面对胡兰成给予的温暖时,张爱玲才似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地倾注全部,即使背上骂名也不在乎,即使面对伤害也可以转身选择原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一句话,大抵就是张爱玲对爱情的心声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