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圣母殿里的主像到底是谁?

晋祠圣母殿里的主像到底是谁?

ERDOS(鄂尔多斯)时装说

又到了你不知道的晋祠系列~

晋祠圣母殿主像是谁,有两种主要观点:“邑姜说”和“刘娥说”。

邑姜说”由清代考据学家阎若璩先生提出,依据是宋代的晋祠谢雨碑文“惟圣母之发祥兮,肇晋室而开基”,言明圣母即唐叔虞母亲——邑姜,近代由郭沫若附议,一直为官方采信并宣传。

此说虽然记载于宋代碑刻,但由于不符合宋代礼制(宋代曾为前代帝王修祠庙,但绝无为前代帝王妻子、母亲修祠庙的礼制;圣母殿始建于宋代,是皇家建筑规制,理所应当是敕建的,它不可能是地方官府或当地父老为某位神祗修建的),常被专业人士质疑。

刘娥说”由近代晋阳文史学者袁汉臣先生提出,依据有:

一、圣母殿始建年代为刘娥实际执政的天圣年间(元代修祠碑文记录);

二、圣母殿的建设等级是皇家规制,殿内塑像的服饰仪轨符合宋代皇室后宫特征;

三、原在圣母殿廊下的铁人身上有刘姓后裔铭文,言明此铁人为其先人~圣母而献;

四、刘娥自称太原人(载于《宋史》)。

“圣母刘娥说”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地方史料和地方传说,研究着眼于古建学、相关时代礼制、相关时代历史人物、国家大事上,为晋祠研究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视角,解决了“邑姜说”存在的硬伤。其专业性和合理性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可。

晋祠圣母殿里的主像到底是谁?

明道元年(1032年),刘太后已执政十年,其权力和威望都达到了顶峰,在其65岁生日时,举办了一次隆重的庆典仪式,《宋史》记录的《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完整记录了这次仪式过程:

太后升座、百官入觐、皇帝率百官献寿、上下同饮同乐、干戈象舞、礼毕太后降座,仪式结束,每一个程序配颂词乐一首,从中可以了解到宋代皇室庆寿仪典。笔者更加注意里面关于刘太后称谓的信息以及可能涉及到晋祠圣母殿的信息。

全诗较长,笔者只摘录包含相关信息的篇幅: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

其一 皇太后升坐《圣安》

圣母有子,重光类禋。圣皇事母,感极天人。

百辟在庭,九仪具陈。礼容之盛,万国咸宾。

释义:圣母指刘太后,圣皇指宋仁宗。

其二 《厚德无疆》之舞

尧母之圣,放勋为子。同心协谋,柔远能迩。

以德康俗,以文兴治。斯焉象功,罔不昭济。

释义:以尧母比拟刘太后,尧比拟宋仁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句“斯焉象功,罔不昭济”,言刘太后治国有大功,没有一件不是明明白白让世人得到恩泽的。

且不论其评价恰当与否,这篇颂词中“昭济”配刘太后,可以说,“昭济”一词,已经有了身份属性。

(颂词中“昭济”虽然不是正式封号,但在这种载入皇家礼制、载入宋史的仪典赞礼词,是有身份属性的,至少在宋朝,其他皇室后宫不可能再使用这个词。)

其三 三举酒,《奇木连理》

王化无外,坤珍效灵。旁枝内附,直干来并。

群分非一,祺祥绍登。至诚攸感,海县斯宁。

释义:太后和皇帝的治国功绩,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国内接连出现祥瑞,其中有连理奇木笔直的躯干生长在一起。

连理木是中国古人认为的祥瑞之一,即不同根的树木,枝干生长在一起。自然的连理木并不常见,古代很多连理木都是人工安排的。笔者在前文《震惊!晋祠周柏竟然是移栽过来的?!!!》一文中论述了晋祠圣母殿北,斜倒在另一株柏树上的“周柏”是人工安排的献瑞“连理木”。

笔者认为,以上三篇颂词,就是刘太后和晋祠圣母殿关系的有力证据:

1、唐宋以后,把皇太后尊称为“圣母”,是历朝历代的惯例。无需举例证明。

2、朝会典礼颂词以“昭济”配刘太后,至少在此后的有宋一代,“昭济圣母”有专属身份,即刘太后。

3、天圣三年到五年(1025~1027),陈尧佐指导圣母殿工程完成,正好位于984年新建晋祠时移栽的“周柏”连理木南侧,倒下的周柏冲着圣母殿,正是颂词中的“直干来并”的“连理奇木”。

晋祠圣母殿里的主像到底是谁?

4、晋祠有碑刻记载,晋祠圣母在宋朝时先敕封“昭济圣母”再敕封“显灵昭济圣母”(笔者认为用敕封是不准确的,应该用“敬上尊号”);在晋祠圣母殿前廊下,宋代“昭济圣母”的大匾(此匾已经考证是宋代原物)已经挂了近千年。

晋祠圣母殿里的主像到底是谁?

行文至此,刘太后和晋祠圣母殿关系已经应该很清楚了:

圣母殿是宋皇室建、宋皇室上尊号、宋皇室敕修的供奉刘太后神像的皇家祠庙。这种祠庙和宋代的神御殿(太庙之外供奉先皇之殿)一样,是太庙之外供奉已故皇后的祠庙。

宋代在太庙之外供奉皇帝御容像的祠庙叫“神御殿”,北宋前期的几个皇帝都有若干神御殿,其中赵光义在太原有神御殿~統平殿,最初立在崇圣寺(平晋寺)西院内,即今晋祠博物馆内(论述详见前文《平晋寺和崇圣寺》)。

宋代在太庙之外供奉已故太后的祠庙叫“奉慈庙”(太庙之内,一帝一后为规制),在北宋首都开封,宋仁宗时有奉慈庙,里面供奉刘太后、李太后(仁宗亲生母亲)、杨太后三人(在太庙内,真宗配原配郭皇后,这三位真宗的后妃,只能别庙供奉)。而晋祠圣母殿,在宋代时有恰恰就有皇室敕封的称号——“慈庙”。

在北宋,今晋祠博物馆里曾有两个北宋皇家祠庙:刘太后“慈庙—圣母殿”、赵光义“神御殿—統平殿”。統平殿即建即焚,刘太后身份被刻意掩盖(宋代的建殿、修殿碑都不存)。

现在的我们,在了解这段历史后,还会嫌弃这位自称祖籍太原人的女儿,宋太宗的儿媳,宋真宗皇后,宋仁宗的养母、太后,北宋的杰出政治家刘娥刘太后吗?

晋祠圣母殿里的主像到底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