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我寧可孩子不上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樂成長

在你們小時候,有沒有羨慕或者害怕過“別人家的孩子”?

你看xx家的孩子,天天主動學習,不出去玩。

你看xx家孩子,年年考試前三名。

再看看自己,被父母指著鼻子批評,有眼淚也不敢流,畢竟學習不好不佔理。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孩子不上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樂成長

小歡喜英子不堪媽媽重壓

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當中,就有給孩子非常大的壓力導致孩子抑鬱的例子。小歡喜中的英子本是個聰明快樂的女孩兒,臨近高考的時間點,英子的媽媽想要讓女兒能夠專心學習,將來考上清華北大,於是就辭去了原有的工作,貼身照顧女兒。

英子的媽媽除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對於孩子的時間和活動也有著非常嚴格的管控,在一天中,大部分時間英子都被要求認真學習,所有的時間只能用來學習,這讓英子變得無比沮喪和痛苦。

在這樣的嚴管之下,英子不僅學習成績沒有提升,反倒是一落千丈,情緒也變得非常低落,最後得了抑鬱症,差點就自殺了。

所以英子媽媽這樣的關心和照顧,並不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反倒是會讓孩子陷入抑鬱的噩夢之中。給孩子一點喘息的時間和愉悅的環境,也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孩子不上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樂成長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讓他活得快樂

只有孩子有了好的心情、好的身體,那麼走向未來的腳步才會邁得平穩踏實。李玫瑾教授就說過自己對於孩子的看法,她表示父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雖然有時候能夠促進孩子學習的進程,但是在孩子的心理,這是一件非常不開心的事情,不開心的情緒在心裡累積多了,就容易導致孩子抑鬱,甚至是自殺。

教授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心裡面沒有堆積著很多不開心的事情,是比孩子的智力、學習結果還要重要的事情,對於孩子的未來,教授說就算考不上名牌大學也沒關係,只要孩子活得快樂,就比一切都重要。

當然,這種孩子的快樂並不意味著放縱孩子,而是要學會張弛有度,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下學習。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孩子不上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樂成長

好大學和健康的心理也可兼得

想要讓孩子考上好大學,並且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這其實並不矛盾,只要用對方法,兩者是可以兼得的。

1、給孩子壓力和鼓勵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壓力,這能夠鞭策孩子積極地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這時候父母除了給壓力之外,還要適當的鼓勵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也是愛自己的。

2、多聊天,瞭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可以在日常的生活時間中和孩子多聊天,瞭解孩子都在想些什麼,考慮什麼,這樣孩子才不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憋在心裡。

3、少干涉孩子的活動,適當讓孩子外出活動

雖然學習任務很重要,但是也不要讓孩子時刻都面對課本和作業,而是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安排一些其他的活動,有休息也有學習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孩子不上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樂成長

除了孩子的學習,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兩者都需要父母學會平衡。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有些家長經常會在後臺問我給孩子看什麼繪本比較合適,其實我們在挑選書籍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適合!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孩子不上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樂成長

給大家推薦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由多名育兒專家專門針對孩子情緒管理與性格養成共同編制而成,對孩子很有幫助。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孩子不上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樂成長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孩子不上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樂成長

10冊不過是6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孩子不上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樂成長

家長永遠都是孩子學習的模版。要保證孩子心理的健康, 大人們也要從自身做起,做個積極快樂的家長!在一個快樂家庭成長的孩子,心理也會更加陽光

有些家長經常會在後臺問我給孩子看什麼繪本比較合適,其實我們在挑選書籍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適合!下面是我陪伴自己孩子讀過的一套繪本,非常好,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