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遇到校園欺凌就要打回去,不主動招惹人但也絕不怕事

現如今校園暴力層出不窮,一些孩子性格懦弱,總是受到其他學生的欺負,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如何做呢?李玫瑾教授表示:

如果孩子遇到了校園霸凌,那麼就打回去。

面對校園欺凌該如何做?可以回擊,不主動招惹人但也絕不怕事

朋友告訴我,在他小學的時候屬於性格懦弱的人,由於上學早導致周圍人的年齡都比他大,於是總是受到周圍人的欺負,一次在小區被隔壁家的孩子拿磚頭砸破了頭,朋友捂著頭哭著回家了。

然而朋友的媽媽卻並沒有第一時間哄他,而是言辭犀利地詢問朋友為什麼不打回去?他的媽媽表示我們不主動招惹別人,但也絕對不能怕事。這句話跟隨他至今,使他絲毫沒有忘卻。

李玫瑾:遇到校園欺凌就要打回去,不主動招惹人但也絕不怕事

的確,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就應該保持冷靜態度,我們並不主張讓孩子暴力解決問題,但是也絕對不能讓孩子養成懦弱怕事的性格,孩子的世界成年人不好插手,隨意的插手管教只會引起軒然大波,倒不如讓孩子自己面對,成為更加強大的自己。

在學校生活中,如果孩子遇到了霸凌情況,首先需要與老師保持聯繫,第一時間告訴老師自己的情況,並且與家長進行溝通,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需要讓孩子懂得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第一時間要尋求大人的保護。

其次,如果孩子時常遇到校園霸凌,那麼則要予以反擊,正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便還擊,面對惡性事件,家長需要讓孩子學會自我處理。

李玫瑾:遇到校園欺凌就要打回去,目的就是形成威懾力,抑制對方的欺凌行為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檔節目上表示,如果孩子受到了欺凌,那麼是否應該支持孩子打回去呢?李玫瑾教授認為應該打回去,但這個打回去並不是潛在意義的暴力回擊,是一種技巧性的回擊

教授還拿自己幼兒的經歷當作例子,他回憶在他幼兒時期,父親教了他許多防身術,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一旦遇到外界的危險便予以反擊。

這便是技巧性的回擊方式,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又不至於對對方造成過大傷害,但卻能給對方帶來威懾力,從而抑制對方的欺凌行為。

李玫瑾:遇到校園欺凌就要打回去,不主動招惹人但也絕不怕事

眾所周知,沒有一個家長可以陪伴孩子走完一生,孩子的人生道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這些人參差不齊,有好有壞。家長不可能幫助孩子剷除一輩子的惡人與挫折,這需要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最終結果。

在這個階段中,父母需要做的便是培養孩子的意志力與能力,給予自身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贏得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父母也要給予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必要的防身措施也是好的教育。

為了避免孩子受到他人的欺負,李玫瑾教授還提出了以下幾種

1)讓孩子擁有強健的體魄

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保障孩子的身體健康,當孩子擁有強健體魄之後,便能夠更好地與他人達成體力上的平衡,在受到外人欺凌是也能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反擊。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事實上倒不如給孩子報一些體育項目,讓孩子通過這些體育項目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從而使孩子愈發強大,不再擔心外界的傷害。

2)反擊要適度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我們也需要讓孩子明白幾個道理,不要成為校園暴力的主導者,面對他人的欺凌,適時反擊即可,在與他人進行近身搏鬥時也要注意分寸,千萬不要防衛過激,從而傷害到其他人的身體安全。

李玫瑾:遇到校園欺凌就要打回去,不主動招惹人但也絕不怕事

另外在教育孩子防身術時,也要告訴孩子人體的一些關鍵部位,不要讓孩子觸及這些敏感位置,以防導致嚴重後果。

為了孩子日後的獨立行走,父母除了精神支持外,也需在孩子年幼時給予一些適時教育

1、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多交朋友

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走,人緣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如果人緣好,全那麼班都是朋友。而一些人人緣差到一個朋友都沒有,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朋友圈。

如果孩子周圍沒有一個朋友,家長也要考慮是否是孩子的個人問題,一旦發現問題也要對其進行糾正,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三觀。

平日裡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構建朋友社交活動

,讓孩子儘量多地參加社交活動,並且認識更多的朋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教育孩子如何與人相處,把握人與人相處的度,不要逾越

2、給予孩子勇氣

根據研究表現,那些時常遭受霸凌的孩子家庭往往不是那麼幸福,心態也趨向於消極,很多時候孩子受到欺負會選擇忍氣吞聲,然而正是這種忍氣吞聲的態度,更讓其他孩子覺得他好欺負,從而變本加厲的欺凌。

李玫瑾:遇到校園欺凌就要打回去,不主動招惹人但也絕不怕事

心理學家表示這是一種恃強凌弱的心態,一些人宣洩暴力時,總會選擇那些看起來不反抗的人。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行為,給予孩子鼓勵的同時讓孩子更有勇氣,相信孩子所說的話,並且站在他們身後給予安全感。

一位網友表示,幼年時期受到校園欺凌,告訴父親以後並沒有受到重視,父親反而視而不見,他父親這一態度導致他性格越發懦弱,根本不敢對校園欺凌有任何反抗,唯恐遭到家庭和校園的雙重打擊。

現如今雖然走向社會,但內心深處仍有當年的黑色陰影。由此可見,父母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心態給予孩子勇氣,讓孩子受欺負時敢於反擊,這才是重中之重。

校園欺凌是學校生活十分常見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態度,無論是受虐者還是施暴者,父母都應該對其進行了解溝通,然後對症下藥,並且

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樹立正確的三觀。

大多數教育學專家表示,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往往折射了家庭教育的嚴重,當孩子出現暴力傾向或者受虐傾向時,往往都是家人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起著關鍵性作用,其能力不可忽視。

李玫瑾:遇到校園欺凌就要打回去,不主動招惹人但也絕不怕事

TIP:

家長一定要記住,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孩子,都應該教會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正確的方式處理問題,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不對他人進行傷害堅守自己的做人底線,適時尋求成年人的幫助。在家庭生活中也要給予孩子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家庭溫暖

今日話題互動,面對校園欺凌問題,你有什麼樣的看法?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有什麼特別的方式嗎?歡迎在留言下方評論告訴我們您的回覆是對我們最大的回報,我們熱烈歡迎您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