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小说《飘》中白瑞德这一人物形象?

日出林霏开


白瑞德——一个自由灵魂的独舞者,一个心灵契合的追寻者

《飘》成功地塑造的白瑞德这一人物形象,丰富了时代角色,开阔了小说视野,使一部女性视角的作品具有了思想广度和深度。



1.自由灵魂的独舞者

白瑞德在《飘》中一出场,就与众不同,“独自站在穿堂里”,“她又看见那个白瑞德,在离开察理不过数尺的地方独个人站着”。两个“独”字,表明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果然,接下来小说通过高嘉菱之口告诉我们,“他是一个不受人家招待的人”。“从西尖被开除”,“丢弃了一个女孩子”,劣迹斑斑。

“这个姓白的跟曹氏屯一个女子出去坐马车,竟在外面待了差不多一个通宵,才跑着路回来,说是马跑掉了,车摔坏了,他们迷失在树林子里了。后来你猜怎么样——第二天他不肯跟她结婚呢!”“他说他不曾跟她有过什么事,他不知道为什么应该跟她结婚。”后来女孩子的哥哥跟白瑞德去交涉,要决斗,他宁肯给枪打死,“也不愿跟一个傻子结婚”。结果,“姓白的打中那女子的哥哥,他死了,姓白的逃出曹氏屯,从此人家都不招待他。”读到这里,我们明白事情的原委了。


白瑞德是一个活得很本真的人,他不为世俗所左右,不为威武所屈服,甚至不肯动用他睿智的头脑想一个万全的脱身之法。从小说后部营救卫希礼的情节看,他是具备这种谋划能力的。他之所以选择公然拒绝这种荒谬的做法,坦然面对别人的排斥,是因为白瑞德从内心鄙视这种落后的思想,也不怯于亮出自己的态度。从这点看,白瑞德是一个自由灵魂的独舞者,更是一个敢于面对惨淡现实的勇士。

战争开始前,还在十二根橡树的宴会上,他就提醒南方的热血青年们,梅森.狄克森路线以南没有一个大炮工厂,南方的制铁厂、羊毛厂、棉纱厂、制革厂多么少,北佬可以在一个礼拜之内将南方的港口封锁起来,使棉花运销不出去。并强调“上帝是在最强壮的军队那一边”!这些话,战争开始不久就得到了验证。

战争期间,男方几乎所有的男子都参加了部队,惟独白瑞德做起封锁线生意,并得到大家的褒扬。

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白瑞德是一个有头脑有远见的人。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并非以大众的目光为指导。他是一个走在大众认识之前的人,是普通民众的领路者。只不过那些骄傲而自以为是的南方贵族意识不到罢了。



2.心灵契合的追寻者

白瑞德在十二根橡树宴会上刚刚出场的时候,看起来就至少三十五岁了,读者或许以为他一直没有结婚,定是因为他的名誉不好。且不说这之前白瑞德一直待在北方,北方人未必了解他的过去,或者即便了解他的过去,以南北思想的差异,北方人未必认同,单就战争期间,他穿越封锁线成为一个勇敢的商人,饿狼陀的女孩就曾巴不得白瑞德追求自己,跟自己结婚。这样看来,白瑞德之所以一直单身,应该是一直在追寻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人。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尼采)

在十二根橡树卫约翰的藏书室,他无意间撞见思嘉向卫希礼大胆表白,于别人,思嘉的做法实在算不得上等女人所为,而在白瑞德看来,一个敢于说出自己所想的话的女孩子,是难能可贵的。思嘉身上有一种本真,有一种勇气,像极了自己。也许,那个时候,爱的种子就在白瑞德心中毫不觉察地埋下了。

在饿狼陀的赛珍会上,当他看到身着黑衣,头戴黑纱的思嘉时,内心应该是怜惜、痛楚的——对自己的同类被摧残的那种怜惜,对美被陈腐的观念蹂躏的那种心痛。所以他不惜捐赠重金,请寡妇身份的思嘉跳舞,意在鼓励她打破桎梏,挣脱束缚。

他战前关于南方没有工厂,“上帝是站在强壮的军队一边”的看法,思嘉是认同的。战争中,瑞德尖锐地指出大家狂热地认为战争是神圣的,并把为主义拼命视为光荣,其实是非常愚昧的,思嘉也默默赞成。由此看来,他和思嘉之间,确有很多默契之处。



可惜的是思嘉和瑞德年龄相差近二十岁,又不喜欢读书,加上女性受当时落后思想的束缚,没有机会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思嘉和瑞德在心灵上要达到全然的契合是很难的。阅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年少之人,即便天资聪慧,精于世故,博览群书,也未必真正懂得年长之人的心思。何况就精于世故、博览群书而言,思嘉是哪一样都不具备的。在某方面,她有一般女性少有的勇气和胆识,但就爱情和家庭方面的认识,则近乎白痴。事实上,思嘉并不了解卫希礼,她的对于卫希礼的爱,一来缘于特别,不同于周围那些男孩;二来,就近乎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在得不到一样东西时,那种疯狂的执拗。至于,她和希礼是不是适合呢,除却小说结末,她从未想过。瑞德对于思嘉的爱,说的更客观一些,是一种期待——一个孤独的智者,在等待一个正在长大的自己。

思嘉成长得太慢了,因为对卫希礼的执念,因为白瑞德的宠爱。她根本不知道白瑞德爱上自己的什么,以她那幼稚的小脑袋,或许又认为缘于她那倾城的美貌了吧。也或者,成长就是这样的,不经历一些痛,就不会反思,也就不会进步。爱,是彼此之间心灵孤独的旅行,爱着,也伤害着。需要表达,需要交流,又不是表达和交流能够完全承载的。爱,没有岁月,无以抵达。




白瑞德没有错,思嘉也没有想刻意地去伤害谁。这一场悲欢,是成长的错位,是爱本该付出的代价。

白瑞德在付出全心全意的爱,在历经太久太久的等待而得不到任何回应后,终于心灰意冷。这个睿智的男子,这个心灵契合的执着追寻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品尝过幻灭之苦后,终于疲累了。那就让他好好地去休息一下吧。前路漫漫,愿能得知音相伴!

结束语 读完小说《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郝思嘉还能够挽回白瑞德的爱吗?那么,我反问你:依你对白瑞德和郝思嘉的了解,你认为呢?


日出林霏开


老实说,白瑞德是我童年的男神,个人觉得斯嘉丽根本配不上他。

首先,他真的好帅好帅好帅好帅!

他长这样:

其次非常聪明非常睿智且很勇敢的人物。

果断利用当时的时局赚了足够多的金钱。

看人待物都很懂得因时制宜。

比如他对媚兰就很尊敬。也利用了一定手段得到斯嘉丽。

第三、他很明白自己要什么,无视礼教,对爱情非常忠贞。

在斯嘉丽已经是寡妇的情况下追求斯嘉丽,并且对斯嘉丽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斯嘉丽早就死过几百遍了。

第四个、他并不是个毫无原则的人,即使是他最爱的女人斯嘉丽。

当白瑞德发现了斯嘉丽的真面目,即使在斯嘉丽已经醒悟并哀求的情况下,依然坚定离去。

可以说白瑞德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男性无疑了。


金石山人1


《飘》中的男主角白瑞的的形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白瑞德对爱情的忠贞

  尽管白瑞德在外人眼中放浪形骸,行事不羁,但是他对斯嘉丽的爱是深沉的、忠贞的。他对斯嘉丽的宽容也是他对爱情忠贞执着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虽然白瑞德与妓女贝尔关系亲密,他们却只是真正的好友,白瑞德并没有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把贝尔当成玩物,或者是像其他男人那样与贝尔厮混,这很难说不是因为他对斯嘉丽爱得执着和忠诚所致。白瑞德在斯嘉丽面临麻烦和危险时常常挺身而出,解救她于危难。当亚特兰大陷落时,白瑞德偷了一匹马,历尽艰辛,不顾自身危险去救斯嘉丽。当他们终于逃离危险地区,他与斯嘉丽在熊熊大火中难分难舍的深吻的场景深深地留在了读者的脑海里。

  白瑞德虽然声名狼藉,但是在他与斯嘉丽的婚姻存续期间,他却是非常忠诚的。相反,斯嘉丽对待拯救她的白瑞德的态度可以说是“残忍的”。她一直爱慕着卫希礼,虽然与白瑞德结了婚,却始终没有把真心交付给他。她用一次次的试探挥霍着白瑞德对她的爱与容忍。白瑞德无视斯嘉丽对卫希礼的示爱,容忍她与卫希礼在工厂的拥抱,甚至鼓励斯嘉丽去参加卫希礼的生日宴会。他用自己宽广的胸襟包容着斯嘉丽的无理取闹和所谓对“爱情的执着”,甚至有负于自己“浪子”的名声,这是他对斯嘉丽忠贞挚爱的最佳体现。

  二、白瑞德对家庭的呵护

  除了对斯嘉丽忠贞的爱情,白瑞德对待家庭一直持着小心维护、耐心呵护的态度。他能够多次容忍斯嘉丽的灵魂出轨和种种破坏婚姻和家庭的行为也正是基于此点。他对女儿邦妮――斯嘉丽的化身和他们爱情的结晶付出的深爱、宠爱甚至无原则的溺爱也体现出了他对爱情和家庭的珍视以及真挚情感的追求与维护。女儿出生后,白瑞德一改往日形象,对邻里彬彬有礼,热情地向他见到的已婚女性讨教育儿经,竭力为女儿刷朋友圈和好感度。女儿怕黑,他就不让人熄灯,甚至整晚陪伴在女儿身边。女儿做噩梦时,也是他第一时间跑过来安慰她、保护她。他竭尽所能地满足女儿的任何要求,给她提供最好的教育,甚至为女儿买了最好的小马,亲自教导女儿学骑马。女儿骑马意外死亡后,他无法接受这个永失挚爱的事实,甚至拒绝女儿的下葬。他对女儿的爱颠覆了他以往的浪荡子形象,赢得了亚特兰大一众女性的心。他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因为他对家庭的珍惜和对真挚美好情感的追求。

  三、白瑞德对他人的体贴

  白瑞德一出场就是一副粗鲁无礼的痞子形象,他展现给世人的也是放荡不羁、追逐利益的投机者形象。其实在这幅伪装之下,小说中的很多细节都为读者揭示了他为人真挚、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当然,这些人是特定的,是白瑞德乐于为之着想的。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斯嘉丽刚生了女儿邦妮后,她与前夫肯尼迪的儿子韦德深感忧虑。因为别人总说男孩讨人厌,是麻烦精,而且大家都围着小邦妮转,忽视了他。可是白瑞德却说出“我有你这个男孩就够了,孩子”和“你就是我的男孩”这样的话来安慰他。

  此外,当韦德问及白瑞德是否参加过战争时,为了使小男孩为自己的继父感到骄傲,白瑞德撒了善意的谎言。他还假称自己身上长长的疤痕是在战争中留下的,为韦德增添了无数的自豪与荣光。其实那道疤痕是他在淘金热中去加里福尼亚采金,和别人动刀子,留下的纪念。

  另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白瑞德的女儿刚出生后,从小照顾斯嘉丽的黑人嬷嬷担心白瑞德重男轻女,可是白瑞德却表示他不想要男孩,男孩很麻烦,他的女儿给个男孩也不换。他的话给老嬷嬷吃了定心丸,他对女儿的爱也改变了老嬷嬷对他的态度。老嬷嬷甚至穿上了白瑞德给她买的红色府绸裙子在他面前展示,衬裙的沙沙声引得白瑞德对她开起了玩笑,这一温馨的场景曾令人为之动容。

  这些细节为我们展现出了白瑞德不为人关注的一面:一个不失人文关怀,善于为他人着想的有责任感的好男人形象。

  四、结语

  玛格丽特・米切尔塑造的白瑞德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白瑞德既有不受时代、环境束缚的叛逆精神,又有善于把握时机、坚定果敢,铁血柔情的一面,不管怎么说,白瑞德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对家庭的维护与呵护,对他关心之人的体贴与真挚,都让读者对之魅力无法抗拒。对白瑞德的性格分析可能对读者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白瑞德有所帮助。对于白瑞德对爱情的态度研究,对于构建和谐的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鸿盛堂风水馆


1.真实;忠于自己。

瑞德无疑是一个忠于自己的人,并且很多事都看到了本质。因此他毫不迟疑地违抗了家庭和世俗,嘲讽着世人的愚蠢和虚伪,以棱以角对待着这个容纳不下他同时也遭他看不起的世界,直直地追寻他想要的东西去;因此,他爱上了那个和他一样真实,直白展露并追求自己欲望的斯嘉丽;因此,他敬重真正人性高贵的梅兰,却无情嘲弄“无私高贵”的人们和他们“伟大”的战争,而阿希礼虽然也看明白战争和局势,但他选择忠于了其他东西。瑞德和斯嘉丽都不在乎世俗的评价,只遵从自己,忠于自己,坚持自己所想,追求自己所要,不为其他所累。

2.坚韧与勇敢。

斯嘉丽在战争中努力生存,重建家园和自己新生活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她都不屈不挠,可谓是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就算到最后一刻也永远不抛弃不放弃,也许对她来说根本没有所谓最后一刻,因为所有她要做的,她都用信念坚定地实行下去,希望和坚韧是刻在她血液里的,面对逆境困苦,从来只有接下来要干什么的问题,而从无动摇与绝望。斯嘉丽用她的勇气将她的意志付诸为了行动,战争中只身撑起整个家,保护梅兰,开木材店后只身驾车过危险路段,坚韧的意念赋予了她卓绝的勇气。我觉得也正是因为这些,让缺乏这些品质的阿希礼一步步被吸引,靠近了斯嘉丽的羽翼,并难以走开。此外,一向善良的梅兰帮助斯嘉丽杀了入侵的士兵并掩饰,她的勇气则颇合孔老爷子所说的:仁者必有勇,这又是和斯嘉丽所不同的勇敢了。

3.爱。

梅兰的无私奉献和高尚,瑞德在见了帮扶的受伤士兵后毅然中途参与了他认为愚蠢肮脏的战争,这些大概都算是讲不清的“大爱”,是整体上的,人性上的。至于爱情,飘里面有很多种,瑞德对斯嘉丽的等待,斯嘉丽对她理想爱情的追求,不管结局悲喜,爱情永是人类情感里最美好最珍贵的一种,若有缘,当及时抓住,好好珍惜。家园故土亲情之爱,斯嘉丽和她父辈对生养他们的这块红土地的热爱,父女之情,展现的都是温暖的“家的爱”。在一切情感中,最打动我的是瑞德深沉却悲情的父爱。对于女儿,他不单有喜悦的父爱,还寄托着对斯嘉丽有些绝望的爱,他把对斯嘉丽难以倾注表达的爱部分转移到了女儿身上,变成了更深沉的父爱,他用他的一切来宠爱关怀她,看不得她受一点点委屈或苦楚,努力地给她带去欢乐。为了她,与世界言和,妥协,拾起虚名,尽心地开展他之前所不屑的社交,为了她,他可以背叛自己并且背叛得心甘情愿。一切和他女儿比,都不再重要了,这个硬汉的父爱简直温柔了整个世界。但是,他满溢的感情最后却被死亡伤害得支离玻碎,让他变得不再如以往一样强大,让他像个小孩一样,寻求家的慰藉与庇护,他的父爱让他变得软弱,让他自己能被击得千疮万孔。

人生的主题千千万万,飘是那段时间那块地方那些人的生活故事,给我们展现的他们的千千万万过往。


用户4179178741628


说实话,在看完《飘》后,很想做像郝思嘉一样敢爱敢恨,在乱世中独立勇敢坚强向前的女子,她所走的每一步都基本按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前行。毫无疑问白瑞德是她人生成长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指引着,严格来说,他们两个是属于一类人的,都相对比较自私,但这丝毫影响不到他们所散发出的人性所带来的其他人格魅力,白瑞德是一个荷尔蒙爆棚的男人,是很受女性欢迎,他有担当,有智慧,也有责任只是对于女主人公来说,少年时代的爱恋终究太过执着,也许就是被“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在错误的痴迷初恋中,而错过了和自己灵魂伴侣的相守。


静静话娱乐


白瑞德的形象:帅气,成熟,性格:腹黑,幽默,遇到真爱一片真心,面对任性的郝思嘉包容,有自己坚守的底线。

具有冒险精神,大发国难财,但是当曾经的坚持即将破灭,却毫不犹豫为之报效。

白瑞德不是渣男,他有责任感,对妻子尊重爱恋,对女儿宠爱无比,提这个问题的一定是个男性,因为几乎每一个女性都会爱上白瑞德!


跪射俑


瑞德真正叫见过世面的男人,有入世的手段,出世的智慧。他精神上的成长,让斯嘉丽追不上,这才是他最后放弃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