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段时间的网课学习,家长觉得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问题吗?

(鸽哥)


最近这段时间,和孩子的居家生活还好吗?是鸡飞狗跳,还是相安无事?

有的家长说:每天三件事:吃饭、睡觉、吼娃!

有的家长说:玩具全玩了一遍,会做的菜全炒了一遍,娃啥时候上学?

有的家长说:孩子手机玩不停,网课上得人焦虑不安,怎么办?

孩子学习不好,不一定是老师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为了娃的学习绞尽脑汁,其实父母在孩子学习上,真正应该花费心力的地方,就是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一句最老但又最真金的俗语:“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光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还不够,真正重要的是,父母发现了孩子的某个兴趣之后,要亲身参与到孩子的兴趣里,并由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今年的诗词大会总冠军彭敏说起自己对古诗词的学习,就说要先培养起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兴趣之后再是熟读背诵。

一位妈妈分享她的经验:儿子刚上一年级,能背诵的唐诗宋词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上百首了。这一战绩归功于爸爸妈妈的潜移默化和有意引导。

原来,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古诗词非常感兴趣,一有闲暇时间就会在家里“斗诗”——你说上联,他接下联。在这种耳濡目染下,孩子从小对古诗词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妈妈就有意地教孩子背诵古诗,从最简单的《咏鹅》,到比较复杂的刘禹锡的《陋室铭》李白的《将进酒》……

再然后,孩子就开始主动有要求了,其实就是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比如学到李白的《静夜思》,孩子会问李白是谁,他还写过什么诗,为什么他要写月亮的诗,能不能再学一首跟月亮有关的诗。

就这样坚持着,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强,在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不错。

有的家长会有疑惑,一开始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呢?比如,数学英语。

有教育专家提出过,学习要用有趣的方式学习,学英语,可以通过一些英语电影、或者动画片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或者为孩子找一个适合孩子的英语教育机构,而不是苦哈哈地让孩子背单词做题。只要有了兴趣,后面的问题就不难解决。

有目标才有动力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孩子的学习就会变得漫无目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该达到什么目标,就更不要提自主学习的能力了。

有一位孩子刚上幼儿园的妈妈,就一直在为孩子制定小目标,激励孩子去学习新东西。一开始是“今天到幼儿园保证不哭”,慢慢地变成“在本个月内学会简单编程入门”,然后又是“1个月之内看完《傲慢与偏见》原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在读书会上分享”等等,每完成一项,妈妈都会在专门为孩子定制的目标本上画上一朵小红花。

看到小红花越来越多,孩子越来越有成就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越来越足。

家长不要陪

陪写作业这个话题,也算是老生常谈了。多少父母被孩子的作业气到爆炸,想想也是怪不容易的。

陪孩子写作业,就相当于对孩子说:“我不相信不在我眼皮子底下,你能认认真真做作业。”这种暗示逐渐强化,慢慢地,孩子等于有了拐杖,家长不陪就没法自己写作业。之后,更可怕的是,如果爸爸妈妈不盯着,孩子可能没有办法独立完成任何一项自己该做的事。

孩子信任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信任孩子,是亲子关系中重要的因素。不陪着写作业,就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信任你。孩子不被盯,也会认为,爸爸妈妈信任我。

爸爸妈妈要做的是,一开始就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是必须的,你要自己记住都有什么,自己安排时间完成,自己按照老师要求改错,自己来找爸爸妈妈签字。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那熬到半夜不睡觉,也要完成,如果完不成,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适当鼓励孩子吧

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可以给予适当奖励,鼓励孩子认真学习、认真做作业的状态,告诉他,凡事慢慢来,埋头下工夫,工夫到了,自然水到渠成。孩子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去努力。

但是,千万不要过度夸赞哦!过度夸奖会使孩子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天天夸自己的孩子为天才,那么孩子多半也会这么认为,这样当别人告诉他不是天才的时候,他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别人都是在诋毁他,从而对别人产生敌意。

适当地鼓励孩子,要求父母必须真实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好就是好,就要夸奖;如果不是那么好,就应该告诉孩子还需要努力。


至尚学邦


面授和在线授课肯定会有不同的

根据我个人的了解情况来看:

1、自觉性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早起上课,能够做到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认真完成,上课认真听见的状态

2、对于自觉性比较差的同学,我也了解了,早上上课在床上打卡,之后继续睡觉,中午在起来,这样的学习状态您说能够怪老师吗?所以我上课要求学生比较开视频。

3、面授和在线学习肯定不一样,很多时候学生说明白了记下来,其实没有,如果是面授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眼神就知道学生明白没有,通过看他的记录或者草稿,就知道学生到底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和方法



化学硝酸根


客观的说,中国教师的门槛是很低的,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我曾经见过一个初中毕业生在一所小学教书。试想,一个初中毕业,连高中都考不上的人,他的知识水平会是如何?可尽管如此,现在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本科毕业,再加上长期的教学工作,应该说,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是能够胜任的。近段时间,由于新冠疫情,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网络教学的方式。但是我们发现,有的情况不容乐观。有家长旁听或者监督的孩子,学习基本能够保证,作业完成的情况也还行,因为老师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检查作业。但是听课的情况,由于家长要上班,学生的学习就打了折扣。远程教学,需要手机或者电脑。上班的家长,只好把手机给了孩子。这样问题就来了。有的孩子把钉钉视频打开,然后就玩游戏去了,或者睡回笼觉。听说有的孩子因为游戏买装备,把家长手机银行的钱花掉不少,也有的孩子在观看直播视频的时候大方的打赏,结果也是花费了家长不少的钱。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玩游戏,所以就把手机收回,结果孩子生气离家出走。如此种种的问题,家长们十分着急。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一定要冷静。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孩子碰到的具体是什么问题,如有疑惑,一定记住咨询老师。其次,学会聪明的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信任他们。你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完全相信你,一定能够管住自己,因为未来的路,你要自己去走,现在的努力就是为了你将来的生活。学习是将来去看世界的必由之路,自律是你将来成就的保证。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还是能够理解父母的。良好,贴心的鼓励,理解一定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家庭教育才是教育成功的主要战场,没有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没有孩子成就的未来。任何今天家庭教育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孔凡国先生


我认为不在老师,也许孩子平时上课也会走神呢?没有了老师的叮嘱自己就放松自己,只能说孩子没有一定的自立,不能严格对待自己的学习!

也许很多家长都在崩溃,觉得线上学习孩子容易走神,听不懂。影响孩子学习,老师讲的没有在班级那种面面俱到!但是,网络学习不背锅!也许家孩子平时就是这样不听讲的。可能你今天经历的鸡飞狗跳,也是平时老师暴跳如雷的原因。

当然也有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针对初三,高三毕业班面临中考高考的需要,这些学生出于考试的压力,时间复习有限,疫情也没有任何通知发布要延迟中高考的时间,只能在家复习,加上这些中学生都有教好的自制力,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复习起来会事半功倍。毕业班最后半学期也没有新课要上,主要是留够充足的时间去复习已学知识,老师来答疑。


小学生的课程完全可以疫情过后通过缩短周末时间和暑假时间来补课,小学生也没有完全的自制力,上网课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在玩儿,开学后老师任然要再讲一遍,算无用之举。

所以归根结底,老师在哪讲课不重要,孩子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在家上课就感觉比在学校上课放松,因为老师的眼睛不会时时刻刻的盯住自己,自己就放松了自己,老师不管是在班级还是网课讲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是不变,所以只有孩子面对这个时期的学习态度才是第一位!


章鱼哥的高考课堂


由于疫情影响,原本按部就班的上课上学改变了,各个地方的学校都推迟了开学,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学校开设了网课,但学习效果并不好,这不是老师的问题。孩子在网上学习需要家长陪伴监督,但大多数家长白天要工作根本没有时间,而低年级的孩子操作不来上不了课,这样的话自觉性强的孩子能在网上认真听课学习,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少部分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根本没在网上学习而是打游戏,看动画片。还有些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根本不懂,网课也成了一种形式。而在课堂上孩子不听课老师还能管一管,对重点,难点都要反复讲解、强调。对一些上课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要重点关照,抽学生回答问题,到黑板上演示,学生不懂的能及时反馈,作业也能及时布置到位,及时批改,当场纠正。而这些都是网课不能做到的,在家里自己点播的课程听没听进去,听进去多少谁知道啊。综上所述网课效果不好是不能片面的说是老师的问题。


柚子zsp


疫情中,网课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使得一些家庭爆发亲子大站,父母被逼疯,甚至学生和老师因为网课成了冤家,钉钉被小学生打一星至下架。。。

从我这个教育者的经验来看。孩子学习不好,并非老师一己之力造成的,也与网课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我来说说学习好的孩子的共性特点,从这个反面来论述学习不好的孩子的问题。

一。 热爱学习的心。优质学生从来都是求知若渴。在我班级里,优质学生会平等的看待每一门学科。无论是语数外理化政史这些所谓的主科,还是音体美劳技这类所谓的副科。优质学生从来对待所有学科都会“雨露均沾”。他们的课堂总是聚精会神,作业总是清晰有条理,正确率高。哪怕是音乐课布置的对于歌曲的小感想都会洋洋洒洒写上好几百字;对于美术要求的作业,都会认真的去画;哪怕对于体育老师布置的跳远练习,都会每天风雨无阻坚持完成。他们热爱的是学习本身,而非学科之分。

二。 优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好习惯能成就一个人,坏习惯会害惨一个人。生活上井井有条的孩子,学习中也条理清晰;生活上主动性强的孩子,学习上也是学习的主人;对于未来有着远大理想的孩子,学习上也会锐意进取。他们会接纳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他们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他们会规划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阶段。

三。 不耻下问。优质学生总是离老师很近,其实他们并非故意拍老师马屁,靠马屁也成不了学习尖子。他们懂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老师,这个传道受业解惑者是他们可以唾手可得的资源库。有问题,找老师,而解决一个问题,自己就会进步一点点。

四。 持之以恒的决心。我们从小就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我们知道任何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是无法完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学习也是一样。培养一个习惯,需要28天。学习需要经年累月,甚至活到老学到老。

五。优良的家风。家风,也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任何时候,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优质孩子的父母也大都热爱学习,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对待孩子,亦师亦友,言谈举止如沐春风。

以上五点,是我粗略的总结。对照优质学生的共性特点,相反之处就会是学困生的共性。家长还会觉得学习不好是老师的问题吗?


Ray的英语世界


网课只是信息化教育进程的一个开端,是信息化教育的主流趋势,信息化教育的效率是巨大的。

比如说:孩子在家犯错了,是不是也是老师的错呢?在特殊时期,就是没有老师的网课,家长也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孩子时刻都在成长,需要有人不断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启发性教育,文化知识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善良、感恩、有礼貌、好习惯、真诚等方面的素养,这些素养比文化知识更重要,孩子没有这些素养,你就是让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也没有用武之地。再说了,没有这些素养,孩子也很难进行读书学习,希望孩子考大学、有出息,都是空想而已。

生活,学校,社会,互联网,信息化教育都是孩子学习的环境和平台。如果说,给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学习环境,再让孩子学习,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孩子创造完美的学习环境,没有完美的环境等待孩子。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所以就不要主观臆断的去看待老师,评判老师,这是不理智的。

不知道网课是什么概念的,就要抓紧时间去认识,去学习,去应用。教育科技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都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挖掘孩子的潜能潜质,发挥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的教育新趋势!



元之创客


我认为孩子学习不好,老师有一定的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主要的问题在孩子和家长。


一、为什么是孩子?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接受者。在学生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当然,适当的玩耍是可以的,但不能只玩不学。启蒙早的孩子,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的学,学习成绩自然优良。启蒙玩的孩子,不懂学习或不爱学习,自我要求低,学习成绩大概率欠佳。启蒙的早晚,主要源于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的教育。


二、为什么是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于孩子从小的教育富有重要的责任。童年时,家长的言传身教,对教育重要性概念的传授等等,都在影响着孩子的启蒙。毕竟,没有人天生是成绩好或不好的,勤奋对学习的影响比基因更重要,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源自童年的习得。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童年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谈谈网课

我一直认为,网络只是工具,是帮助学习的,但不是学习的主要战场。一是我认为,知识的传授过程一定包含着能量的传递,一个眼神,一个肢体语言,带来的知识感受是不同的。二是,学习需要环境的营造,大家在一起学,有氛围,互帮互助,互相鞭策。三是,自觉性的问题。大部分孩子在学习上是缺少定力的,缺乏自觉性。在没有人监督的背景下学习,自然无效率。


所以,希望疫情尽快过去,让孩子们早日回到学校,不辜负大好的春光。


秋天的胡杨


这跟老师,可没关系啊!其实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我归纳了几下

1、天网课这种形式,孩子们刚刚接触还不十分熟悉,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2、这种形式缺少课堂上直接的交流提问,没有那种学习氛围,因为在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3、现在大多直播课程大多录播,时间有限,不能讲太多内容,同时,大家几乎同时段上课,网速也是很大的问题,就在几天前,丁丁就全程崩溃不是吗。

上网课也有它的好处,因为是录播可以反复的观看哟。学习质量好坏还是看个人吧!

不能因为笔不好,就说你的字写不好吧?对不


教育主持讲师成坤


从这个问题发送的图片看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如果必须通过网课学习,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有些建议可以作为参考,现在学习的方式突然由坐在教室听课变为网上学习,首先是学生心理上就需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其次是原来是和有感情的人在一起上课,有老师的监督、督促、还有同学相互间的沟通,现在纯粹是和一部没有感情的冷冰冰的机器一起学习,没有督促,没有沟通,听不懂也没办法问,所以心理上的落差也会很大;最后是基于前两点问题,家长有没有去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呢?

这里给家长几点建议:

一. 能否和孩子有共情心理很重要,亲自感受一下听网课的感觉;

二. 能否放下自己的手机进行一个学习上的陪伴;

三. 能否和孩子一起去寻找学习上的乐趣,比如预习,让孩子第二天上课更轻松,找到成就感。

自控能力很多家长都未必能做到,比如说玩手机,所以最后还是建议家长能够去做榜样、去引导,而不是只看到孩子表象存在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