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梅散文|我第一次用文字见到了爱认干女儿的奶奶


郭志梅散文|我第一次用文字见到了爱认干女儿的奶奶

记忆中,我的小脚奶奶。


十二三岁的那个夏天,在金佛山下的天星沟,我没了最疼爱我的奶奶。

前几天,我写了爷爷是个“网红”的回忆文章,一些熟悉爷爷的人不断给我留言,那些内容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一遍遍看着自己修改了无数遍的文章,感觉活灵活现的爷爷又回来了。

清明节渐近,40多年过去了,我再次呼唤奶奶。奶奶,你回来吧,你和爷爷相聚,我们全家团圆吧。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减退,脑海中奶奶的画面越来越少。今天,我第一次试着将奶奶呼唤回来。

奶奶的女儿

奶奶的一生,大约生过8次孩子,却只成活一儿一女。

奶奶的女儿,我的从没有见过面的姑姑。我至今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现在再也没有人可以去询问了。

我小的时候,家里人经常说,我越长越像我姑。

我问大人:我的姑姑到哪去了?

姑姑15岁时嫁人了。很快又跳井死了,听奶奶说是因为生活得不好。

为什么那么小就嫁人?

抗日战争时期,北方的村子,时常被扫荡。奶奶担心,在东跑西藏的混乱时候,姑姑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惟一的女儿啊。

奶奶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就把希望寄托在孙女身上。对我很是疼爱,只是时间久远,大都忘记了。印像深刻的就是,她走哪都带上孙女,好吃的自然先留给我。

她希望妈妈多生女儿,妈妈却只生了我一个女儿,三个儿子。

一个孙女的力量,不足于打开奶奶失女的心结。

解放后,随着生活的好转,奶奶开始到处寻找女儿,那就是:认干女儿,走到哪儿认到哪儿,看谁家女儿都喜欢,特别是长得漂亮的女孩,听妈说,附近几个村子都有她的女儿,时常带些好吃的去看望干女儿。

奶奶最有名的女儿是阿拉上海人。奶奶的姑姑的儿子刘子枫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在上海电影厂当演员,找了个仙女似的老婆。第一次带回老家走亲戚时,奶奶盛情款待,表明认女儿的意思,他们夫妻二人一口答应。

我见过他们新婚的合影,一直在父母的影集里。父亲去上海出差,他们会相聚。

刘子枫的代表作品《黑炮事件》,获得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还演过《毛泽东与齐白石》中的齐白石、《我们的父亲》中的父亲、《清宫外史》中的 恭亲王……

本世纪初,已经成为著名表演艺术家的刘子枫来西安开会,我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去看望他,我们一起吃了饭,聊得很开心,他对小时候曾经演过电视剧的女儿非常关心。

后来由于忙碌,渐渐失去联系了。

郭志梅散文|我第一次用文字见到了爱认干女儿的奶奶

记忆中,奶奶曾居住过的天星沟之家。


奶奶的独苗


独子的父亲,自然是奶奶的心肝宝贝,奶奶各种保命保幸福操作。

奶奶对父亲的宠爱无人能比。抗日战争时期,奶奶怕15岁的独子在村里不安全,她让人带到自认为安全的开封,进店当学徒。

后来,侵略者炸毁了郭家祖传的四合院,家业破败了。奶奶担心以后儿子结婚难,早早就将妈领回家来当女儿养。

奶奶与妈的老家同在一个村子,两家相距几十米远,两家大人曾开玩笑订个娃娃亲。后来,妈的父母相继离世,当时妈妈仅有8岁,下面还有弟妹没人管,两个哥,一个在部队当兵,一个在外打工。奶奶回娘家,看妈可怜,就带回了婆家一块生活。妈一直在郭家长到到19岁,才与爸圆房。奶奶的独苗儿子,后来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是最让奶奶自豪的。

郭志梅散文|我第一次用文字见到了爱认干女儿的奶奶

记忆中,奶奶爷爷遥远的老家。


奶奶的临终


上世纪70年代初,奶奶时常胃疼,吃不下饭。父亲带奶奶到重庆南川人民医院检查。

晚期绝症。已经不能手术了。

父亲没有告诉奶奶。

1973年那个夏天,奶奶瘦成了一把骨头,呻吟了一周,走了。终年67岁,

奶奶的大名叫作李义香。

庚子年的清明节到了,奶奶,就让我用这篇短文,给您捎去温暖,送达问候!

太久太久了,您别见怪。

奶奶,我一定再找机会,坐动车,转汽车,走到你和爷爷灵魂的栖居地……

本文,纪实,是为郭家后代留下的史料。

过去,有文化的家庭是有《家谱》的。郭家也有,只是不知道放在哪里。据说,家谱里只记男性,不记女性。解放后也没有续修。我还是将我知道的一些史料发到网上,等到郭家后人想了解时,打开网络就能看到,也不用翻箱倒柜。

读过《史记》的后人,特别感谢和佩服司马迁。没有他的记录,就没有那些脍炙人口的人物让我们怀念。

我把我的仅存记忆上传,想奶奶了,可以随时点开门窗,与奶奶面对面。再不用费心费力地在大脑中搜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